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作为西安市的优势果品产业,依托品种、技术和区位优势,已成为西安现代果业的名片,在丰富果品市场、富裕农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2014年西安葡萄产业遇到了发展以来最大的困境,产销不畅,价格低靡,大部分果农效益欠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2014年葡萄产业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对今后葡萄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1 导致2014年葡萄产销困境的主要原因
1.1 特殊气候的影响 根据气象资料记载,2014年陕西关中地区气候异常,前期低温寡照和多雾霾天气,使葡萄萌芽、开花、结果普遍比往年推迟10~15天。7月底8月初持续干旱,部分果园浇水困难,葡萄生长、膨大受到抑制。特别是在葡萄成熟上市期,连续降雨使园内湿度增大,裂果严重,霜霉病、酸腐病、灰霉病大量发生。根据对灞桥区的调查,露地栽培葡萄园灾害性裂果、烂果的发生率几乎100%,因此而造成的损失率,轻者30%左右,严重的70%~80%。另外,烂(裂)果产生的酸腐味还引诱了大量果蝇,使葡萄遭受二次危害。
1.2 消费量减少的影响 从市场需求情况看,一方面由于成熟期降雨偏多,使葡萄销售时间缩短,另一方面受禁止公款消费的影响,机关、企事业单位福利型团体购买基本取消,也对葡萄的销售造成一定影响。据了解,2014年部分果园10月中旬仍有相当数量的葡萄挂在树上。从销售价格看,7月份上市的早熟葡萄,夏黑 3.6~5元/kg,价格比往年同期回落50%,中晚熟葡萄大部分果园地头价只有2~5元/kg。2013年户太8号市场零售价11~20元/kg,批发价7~12元/kg,2014年零售价最低时仅为3.6元/kg,批发价最低2.4元/kg。大部分葡萄种植户徘徊在亏损与大幅亏损之间,少数果农收益与上年基本持平,极个别户略有盈余。但即使在这种不利因素下,一些设施完善、优质栽培的葡萄园 仍获得了很好的效益,如灞桥果农乔玉芳的户太8号葡萄平均卖价16~20元/kg,亩产值2万多元。
2 对葡萄产业良性发展的几点建议
虽然2014年的葡萄产业困境主要是受特殊气象因素的影响,但也反映出产业过快发展而导致市场失衡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为保持今后葡萄产业的良性发展,建议广大果农和果品经营者在以下六方面做出努力。
2.1 提高质量,控制面积 作为相对高效的农业项目,在十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中,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发展迅速。据统计,2013年全国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 072万亩,总产量1 155 万t,分别是2000年的2.5倍和3.5倍,其中2012—2013年,全国葡萄新增面积就超过100万亩。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零星栽植,到目前已发展到25万亩。同时,南方各省区葡萄发展热度也持续增加,面积不断扩张。据统计,2014年全国上市的葡萄总量超过1 300万t,人均10 kg。今后葡萄种植面积不宜再盲目扩大,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产业转型上,在稳定面积基础上强化标准化管理,注重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
2.2 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和种苗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在品种选育上,应坚持“自育为主、引种为辅”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葡萄种质资源,选育适合我国生产的优良品种和抗性砧木,加大国外葡萄优良品种及砧木的引进与筛选,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的品种支持。目前我国葡萄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品种名称繁多混乱,假苗案件时有发生,葡萄检疫性虫害根瘤蚜有蔓延之势,脱毒种苗比率不足2%,苗木检疫检验不到位,严重影响葡萄建园质量和果实品质。因此,加强葡萄良种苗木标准化繁育体系建设,优选优育、适地适栽、严格监管和科学调控势在必行。
2.3 积极推广节本、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技术 在这方面,应以生产绿色产品、实施有机化栽培管理为手段,大力研发推广省力标准化栽培和设施栽培。另外,还要加强葡萄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重视葡萄产业技术研发部门与技术推广单位间的有效对接,保证一线技术推广人员掌握葡萄现代生产技术,加快葡萄新品种、新技术等信息的进村入户和推广应用。另外,要积极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整合农民合作社,通过优势互补,让最专业的人做最专业的事,充分发挥合作经营优势。
2.4 完善分级、贮运和保鲜加工等采后环节 相比葡萄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葡萄保鲜加工等采后环节相对滞后。在2014年葡萄滞销、烂果严重的情况下,弥补采后保鲜加工环节显得更加迫切。建议大的葡萄园或集中产区,一定要考虑在地头或市场建冷库,运输上争取全程冷链。葡萄的加工产业,可先从果汁、酿酒、葡萄干等初级加工抓起,逐步向葡萄籽、葡萄胶囊、葡萄茶等深加工延伸。已规模化种植的企业、合作社,应率先进入葡萄保鲜加工领域。
2.5 借用电商平台多渠道营销 批发、零售、团购、观光采摘是近年葡萄销售的基本渠道,其中批发、团购是规模化葡萄种植企业的主要销售方式,中小规模种植户主要靠果商收购和零售。2014年在公款消费减少的社会环境下,团购消费萎缩明显,今后将是社会常态。因此,建议果农、果商适应新形势,创新销售模式,特别要积极借用电商这一新型市场平台,把订单销售、观光采摘、网上销售、微信营销、自营直营等作为创新销售的主要形式。从园地环境改造、标准化生产管理、葡萄文化宣传、葡萄消费科普、品质安全透明、农耕体验等方面进行认真设计,努力提升葡萄园的可观赏性及市场融合性,以优质和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6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从业者整体素质 在加大标准化技术培训基础上,综合开展园区现代化管理、果品营销、电子农务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果业企业和果业合作社要多组织社员交流学习,通过职业果农培育、技能竞赛、标准化果园建设等活动,以榜样、典型、实训示范等促进培训活动的深入。只要全行业生产者、经营者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相信随着产业整体的调整优化和市场环境的改善,今后的葡萄产业一定还会是一个高效的果品产业。
1 导致2014年葡萄产销困境的主要原因
1.1 特殊气候的影响 根据气象资料记载,2014年陕西关中地区气候异常,前期低温寡照和多雾霾天气,使葡萄萌芽、开花、结果普遍比往年推迟10~15天。7月底8月初持续干旱,部分果园浇水困难,葡萄生长、膨大受到抑制。特别是在葡萄成熟上市期,连续降雨使园内湿度增大,裂果严重,霜霉病、酸腐病、灰霉病大量发生。根据对灞桥区的调查,露地栽培葡萄园灾害性裂果、烂果的发生率几乎100%,因此而造成的损失率,轻者30%左右,严重的70%~80%。另外,烂(裂)果产生的酸腐味还引诱了大量果蝇,使葡萄遭受二次危害。
1.2 消费量减少的影响 从市场需求情况看,一方面由于成熟期降雨偏多,使葡萄销售时间缩短,另一方面受禁止公款消费的影响,机关、企事业单位福利型团体购买基本取消,也对葡萄的销售造成一定影响。据了解,2014年部分果园10月中旬仍有相当数量的葡萄挂在树上。从销售价格看,7月份上市的早熟葡萄,夏黑 3.6~5元/kg,价格比往年同期回落50%,中晚熟葡萄大部分果园地头价只有2~5元/kg。2013年户太8号市场零售价11~20元/kg,批发价7~12元/kg,2014年零售价最低时仅为3.6元/kg,批发价最低2.4元/kg。大部分葡萄种植户徘徊在亏损与大幅亏损之间,少数果农收益与上年基本持平,极个别户略有盈余。但即使在这种不利因素下,一些设施完善、优质栽培的葡萄园 仍获得了很好的效益,如灞桥果农乔玉芳的户太8号葡萄平均卖价16~20元/kg,亩产值2万多元。
2 对葡萄产业良性发展的几点建议
虽然2014年的葡萄产业困境主要是受特殊气象因素的影响,但也反映出产业过快发展而导致市场失衡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为保持今后葡萄产业的良性发展,建议广大果农和果品经营者在以下六方面做出努力。
2.1 提高质量,控制面积 作为相对高效的农业项目,在十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中,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发展迅速。据统计,2013年全国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 072万亩,总产量1 155 万t,分别是2000年的2.5倍和3.5倍,其中2012—2013年,全国葡萄新增面积就超过100万亩。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零星栽植,到目前已发展到25万亩。同时,南方各省区葡萄发展热度也持续增加,面积不断扩张。据统计,2014年全国上市的葡萄总量超过1 300万t,人均10 kg。今后葡萄种植面积不宜再盲目扩大,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产业转型上,在稳定面积基础上强化标准化管理,注重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
2.2 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和种苗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在品种选育上,应坚持“自育为主、引种为辅”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葡萄种质资源,选育适合我国生产的优良品种和抗性砧木,加大国外葡萄优良品种及砧木的引进与筛选,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的品种支持。目前我国葡萄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品种名称繁多混乱,假苗案件时有发生,葡萄检疫性虫害根瘤蚜有蔓延之势,脱毒种苗比率不足2%,苗木检疫检验不到位,严重影响葡萄建园质量和果实品质。因此,加强葡萄良种苗木标准化繁育体系建设,优选优育、适地适栽、严格监管和科学调控势在必行。
2.3 积极推广节本、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技术 在这方面,应以生产绿色产品、实施有机化栽培管理为手段,大力研发推广省力标准化栽培和设施栽培。另外,还要加强葡萄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重视葡萄产业技术研发部门与技术推广单位间的有效对接,保证一线技术推广人员掌握葡萄现代生产技术,加快葡萄新品种、新技术等信息的进村入户和推广应用。另外,要积极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整合农民合作社,通过优势互补,让最专业的人做最专业的事,充分发挥合作经营优势。
2.4 完善分级、贮运和保鲜加工等采后环节 相比葡萄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葡萄保鲜加工等采后环节相对滞后。在2014年葡萄滞销、烂果严重的情况下,弥补采后保鲜加工环节显得更加迫切。建议大的葡萄园或集中产区,一定要考虑在地头或市场建冷库,运输上争取全程冷链。葡萄的加工产业,可先从果汁、酿酒、葡萄干等初级加工抓起,逐步向葡萄籽、葡萄胶囊、葡萄茶等深加工延伸。已规模化种植的企业、合作社,应率先进入葡萄保鲜加工领域。
2.5 借用电商平台多渠道营销 批发、零售、团购、观光采摘是近年葡萄销售的基本渠道,其中批发、团购是规模化葡萄种植企业的主要销售方式,中小规模种植户主要靠果商收购和零售。2014年在公款消费减少的社会环境下,团购消费萎缩明显,今后将是社会常态。因此,建议果农、果商适应新形势,创新销售模式,特别要积极借用电商这一新型市场平台,把订单销售、观光采摘、网上销售、微信营销、自营直营等作为创新销售的主要形式。从园地环境改造、标准化生产管理、葡萄文化宣传、葡萄消费科普、品质安全透明、农耕体验等方面进行认真设计,努力提升葡萄园的可观赏性及市场融合性,以优质和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6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从业者整体素质 在加大标准化技术培训基础上,综合开展园区现代化管理、果品营销、电子农务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果业企业和果业合作社要多组织社员交流学习,通过职业果农培育、技能竞赛、标准化果园建设等活动,以榜样、典型、实训示范等促进培训活动的深入。只要全行业生产者、经营者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相信随着产业整体的调整优化和市场环境的改善,今后的葡萄产业一定还会是一个高效的果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