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两位主要创始人伊瑟尔和姚斯的意义未定性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入手,并以马致远的<天净沙>及其六种译文为例分析了诗歌语言的模糊性和期待视野,笔者认为正是诗歌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而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又使这些联想各不相同,从而不同的译者给出了不同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