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义,金石成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孔子修《春秋》时,“笔则笔,削则削”,世称“春秋笔法”。意欲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含蓄隐晦的曲折笔调寄寓褒贬,达到“惩恶而劝善”的目的。据说《春秋》成,即使是孔子高徒子夏之流,都不能改动一字一句,可谓“微言大义”,也因之树立起了后世文章精练含蓄的一大写作标杆。
  含蓄委婉、微言大义,既是大部分古代汉语文学作品的写作精要所在,自然,在教学时,我们也应该紧扣这一特点作为突破口,好好品读古汉语语言之精致华美,从而深入把握文章大旨,领略中华语言之精华魅力,弘扬中华传统之精华文化。在此,笔者以为,学习古汉语文言的必要方法之一,便是诵读。
  诵读,包括诵和读。前者强调对文本处理的深度,譬如强调语音语调、节奏快慢、情感变化等;后者强调对文本处理的广度,包括朗诵,也包括阅读的深入体会感知,以及延伸感想。在此,笔者想按照认知发展的规律,浅略的谈谈文言教学中“诵读”的一般步骤以及相关价值意义。
  【关键词】文言文 微言 诵读
  一、扫清诵读障碍,读准字音
  据现代语言学界一代宗师王力先生的研究所得,即使是作为诗词创作的标准韵格,从《切韵》到《唐韵》到《广韵》到后来的“平水韵”,都几经变革,不少古音中的“入声”、“破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纷纷附于不同的韵部所在。古今诗词韵格的变化已然巨大,更遑论文言中的一些字音,因着上古方言以及字库数量、语法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也与现代汉语习惯有着巨大的区别。譬如《口技》(苏教版八年级)一文中的“曳屋许许声”,如无注解,谁能知道“许许”二字,应读“hǔ”声?再如一些人名“郦食其”、地名“吐蕃”、建筑名“阿房宫”等等,都有着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音,还有一些因书写者笔误或字库缺省而造成的通假、异音等现象,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古代汉语学习的相关工具书,首先扫清诵读的语音障碍。
  二、注意语音语调、节奏停顿,读通文句
  文言原始文本无标点停顿是古汉语的一大特色。尽管目今用于文化传播的文本,都是经过学者专家编订的版本,然而一些细节的处理,譬如一句话里的节奏停顿,还需诵读者在诵读时自行把握。而一些长句的语音语调,更是需要诵读者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后做出抉择。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握好文本的语音语调、节奏停顿,就显得相当重要。譬如《晏子使楚》一文中“其实味不同”的断句,若不作指导,学生是很容易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将句子错误地读成“其实/味不同”的停顿。再如韩愈的《马说》一文,“其真无马邪”和“其真不知马也”两句,若不通过对语音语调的把握,也是难以把握作者字里行间隐藏的微妙情感。
  三、反復诵读领悟,读会文言语法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可见,朗读对于文言语法的理解和掌握意义非凡。这种掌握自然是在潜移默化中行进。因为根据美国人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的假设,所有有关语言的问题,都和思维有关,而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依赖于语言。说得简单点,便是语言决定思维。学习者若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然需要养成该门语言的思维习惯。文言虽是现代汉语的母体,但又自成系统,譬如它所固有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于、其、以、而、焉等)、文言词汇的固定搭配(如非惟……抑或……、孰与……、如……何等)、词性的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特有文化常识如时间的表述方法(天干、地支等)等等,都是自有天地、自成世界。学习者只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反复的诵读和记忆,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在头脑中建立一套完整的语法系统,从而形成特定的思维习惯,才能真正深入掌握文言、运化文言。
  四、深入吟诵品读,读懂微言大义
  多诵多读,反复诵反复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清文言语法,养成系统的文言知识结构,当文言成了思维的一种方式之后,对于文言文本内涵的理解,便是水流花开、瓜熟蒂落的事。譬如,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的一段:“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多次诵读,反复诵读中,文句单个字词的含义且先不论,便是文句自诵读中涌现出的磅礴气势,便可让读者心中产生巨浪滔天的震动。如此,孟夫子所谓的“至刚至正”的“浩然正气”,又哪须花大气力舍本逐末抠字眼的方式去解说呢?
  又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作者初时所见:“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之后所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两者相较,前者语句齐整,读来舒缓灵动、生气平和;后者语句参差,读来起伏波动,顿挫跌宕。诵读中,自然而然,便能感觉到作者情感的微妙转变。如此,教师再略加知人论世的背景介绍,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和对文本主旨的把握,想来已不是极难之事。
  王力先生说,诗歌不是用来“看”的,诗歌是用来“听”的。笔者私以为,好的文言,也可当此说。好的文言,尤其是一些音韵和谐、气韵生动的文言,读来个个字符如音符,珠玉落盘,跳波相溅,自有一番为文本内涵作声势美的辅助功能。微言大义、金石成声,文言的美,文言的浩瀚魅力,确实值得我们用耗时诵读的方式细细品味,长长久久探索遨游。
  【参考文献】
  [1]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M].中华书局,1980.
  [2]佚名.黄厚江讲语文[M].2008.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行知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內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将教材上面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寻求解题的真理,做到举一反三,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做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要总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同时还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让学生与学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我们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尤其应该注意二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构建有效的互动课堂,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提问是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但是如果我们对课堂提问方式应用不恰当,则容易使课堂提问的作用得不到发挥,这显然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十分不利。就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来说,应用提问策略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路径,因此本研究将主要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提
【内容摘要】物理科目是初中阶段新加入的课程,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大多数学生反映物理课程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再加上教学时间紧张,实现初中物理的高效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初中物理不仅是学生取得高分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学习物理可以有效转变初中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让学生能对世界和科学有一个全新的了解。要想取得以上效果,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重视初中物理高校教学的研究。  【关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建构需要学生自觉主动实施,在初中课堂教学中使用探究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在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他们学习共同进步,以此建构出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特点的知识体系,这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正道。本文笔者就基于知识自主构建的初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进修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式分析研究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发展,探究式学习逐渐被广泛
【内容摘要】语文作为初中三大学科之首,分值所占的比重很大。但一些学生往往对于初中语文学习毫不重视,对于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也是马马虎虎,教师要积极纠正学生这种错误思想,摆正心态。教育部对于现代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新增一项要求,就是让学生阅读名著,试卷上也是多加一道关于名著阅读题。新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对名著阅读都提出了新要求,各类学业测试中对于名著本身的考查分量也大大加大,更关键的是,名著阅读积累影响
历史是人類进步的阶梯,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学习古人的智慧,从中得到启发是教师主要的教学目标。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如果把历史生活化,学生能够对教师授课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且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一、教学计划生活化  作为教师,我们自己应该先
【内容摘要】品德与社会课是建立在学生生活基础之上的,其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逐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小组合作学习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其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品德与社会教学 应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鼓励学生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
【内容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落实物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适应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本论文立足于高中物理教学,对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关注并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所在。尤其是在当钱,创新性物理人才已经成
【内容摘要】由于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快速发展,人们通过网络新媒体的沟通越来越频繁。而这些网络社交模式就是利用简短的文字、语句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目前初中語文教学实践中,微写作的新型写作形式,备受教师和学生的关注。教师通过微写作的教学实践,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短小精悍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微写作作为语文习作教学的一种新定义和新模式,教师应该掌握一些习作教学的技巧,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的心理
【内容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同时,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深受教师们的喜爱。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改善教学质量。在小学品社课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完善学生的德育工作。因此,本文就巧用多媒体让品社课“活”起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 品社课 合理运用   作为现代化教育手段之一的多媒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