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自体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纤维蛋白胶(FS)联合移植治疗颈部食管吻合口瘘的效果,为治疗食管吻合口瘘探索新方法。
方法将21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完全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9)。抽取实验组动物骨髓,培养纯化MSCs,并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慢病毒载体(Lenti.GFP)转染MSCs。采用切开吻合置管造瘘法建立颈部食管吻合口瘘的动物模型。1周后,确定食管瘘口形成并测量,实验组使用0.2 ml含有2×106GFP+MSCs的纤维蛋白胶封闭瘘口,而对照组应用同体积、不含MSCs的纤维蛋白胶。移植后5周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移植后7周为实验终点,获取食管瘘口部位的组织标本,分别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测。
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兔颈部食管吻合口瘘的动物模型,建模瘘口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0±0.15) mm比(2.20±0.17) mm,P<0.05],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实验组瘘口部位仅表现为炎性机化,而对照组多存在化脓性感染。至实验终点,实验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2比5/9, P=0.20),但实验组闭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2比1/9, P=0.02)。对瘘口部位标本的组织学研究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炎症反应较轻、胶原纤维规则增生。免疫荧光检测提示,自体移植的MSCs在瘘口部位定植,且向成肌细胞分化。
结论自体干细胞-纤维蛋白胶联合移植可能通过MSCs的免疫调控效应、细胞外基质重构以及纤维蛋白胶对MSCs的抗迁移效应等机制而提高了颈部食管吻合口瘘的闭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