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黄宾虹一直以画家身份闻名于世,但是对其绘画成就追本溯源就会发现,他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建树颇丰,他还是著作等身的美术史家。为了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探究黄宾虹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继承与革新,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从个案研究、通史研究和《美术丛书》等方面总结黄宾虹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所做的开拓与创新。
关键词:黄宾虹;中国美术史;《美术丛书》
黄宾虹在20世纪初中国画改良运动中立足本民族绘画的发展规律,以其暮年形成的浑厚华滋的山水画闻名于世。此外,他还是一位著作等身颇具建树的美术史家,他对美术史见解精到,其理论成就越来越被美术学界所关注。黄宾虹从事美术史著述始于1907年《叙摹印》,止于1954年《画学篇释义》,在这47年间,编著约有70余种(篇)书籍或论文,被收录在《黄宾虹文集》中。其中不但包括采用承传中国古代美术史论品评体例的著述,还有受时代影响吸收西方新史学研究方法而创作的革新之篇。纵观黄宾虹一生,在其花甲之年以前,他更关注对中国古代的画史、画论、画理等理论研究,由此为日后的绘画创作积累了丰富而扎实的理论功底。
黄宾虹在幼年六七岁时便对书画产生了兴趣,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而日趋钟爱。20世纪初,中国时政风云变幻,1907年初夏,黄宾虹举家移居至上海,并在此生活三十多年。客居上海的这段岁月,黄宾虹结识了众多爱国进步的志同道合的一生挚友,在事业方面也大有作为。黄宾虹在上海主要从事新闻、美术编辑和美院教师行业,先后任职于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等机构。黄宾虹在编辑与授业的过程中,他的美术史著述成果越来越丰硕,成为20世纪初较早对中国美术史作系统梳理和研究的领航者。
一、个案研究
黄宾虹祖籍安徽歙县,这里曾孕育了一批抱节守志、寄情山水的文人志士和艺术家。黄宾虹深受祖辈和乡邦文人的学术熏陶,养成了广集资料用以互证的求实精神,使他青年时期在歙县就致力于艺术史料等资料的收集整理,积累黄山画派和新安画派画家的丰富资料,为他研究美术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07年黄宾虹投奔上海国学保存会,国学保存会的创始人邓实和黄节为其在观赏评论藏书楼陈列的书画所阐释的独特见解和对传统画史、画评的深知熟谙所折服,将黄宾虹印学理论的开山之作《叙摹印》发表于《国粹学报》,黄宾虹由此踏上了精研中国美术史的学术之路。同年,黄宾虹归返家乡后,应邓实的邀请继续为《国粹学报》撰稿,《叙村居》《叙造墨》《画论散记》,以及作为最早画论的《滨虹论画》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1909年,黄宾虹接受了邓实提出与他共同主办出版社的建议,二人对出版行业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成功出版了为宣扬传统文化,使用文言文编写的《国粹学报》和以珂罗版印刷介绍金石书画的双月刊《神州国光集》等书刊画册。1912年,黄宾虹兼任大型综合性旬刊《真相画报》编辑,并在此报连载发表从《上古三代时期图画之本原》到《论徐熙、黄筌花鸟画之派别》等画史研究的系列文章,这一阶段是黄宾虹画史研究的第一个高峰期。
20世纪初,随着西方学术研究的方式方法传入中国学术界,一些眼界开阔、与时俱进的学者们在对比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处和共通点之后,结合我国当时学术界陷入墨守成规的困境和举步不前的痛点,在史学界发起了用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来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史学革新运动。其中,王国维在历史研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旧有文献(即“纸上之资料”)同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即“地下之资料”)互证的新史学“二重证据法”得到普遍应用。黄宾虹在美术史论文中对新史学各种研究方法的应用更显示出他推陈出新,将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的进步思想。在黄宾虹文集中有大量对“二重证据法”予以肯定的记述,他明确指出鉴定金石古籀书法要以出土古器为证据,以流传真迹为依据。
黄宾虹运用收集整理资料法在个案研究、地方史研究、编年体编著等方面革故鼎新,也获得了丰硕成就。1909年创作的《梅花古衲传》是黄宾虹发表的首篇画家个案研究,虽然收集资料丰富,但撰写方法还是承传古制并无新意。而1929年所著的《明代画家沈石田先生传》则开创了一种崭新的较为全面的画家传记资料汇编文体,全书包括卷首语、家世、师友、诗文、画等十题。黄宾虹通过从收集到整理最后到编写的流程,把与画家生平和艺术相关的种种资料进行汇编考评,为后人进一步全面而深入研究沈石田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参考资料。1940年黄宾虹又完成了《渐江大师事迹佚闻》,此书不但收录了大量有关渐江的生平资料,还录有他65件绘画作品及5件书法作品。这种将文字资料和书画作品相结合,把撰著和辑录融为一体的编著方法,体现了黄宾虹运用文献学方法研究美术史的新思路。
黄宾虹在研究区域画史方面,更关注于乡邦画派。他的绘画启蒙于新安、黄山诸派,既因为桑梓之情,也源于他的民族意识,进而他将黄山画派和新安画派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发表了《新安派论略》《新安画派源流及其特征》等介绍新安画派的论文以及《黄山画苑论略》《黄山丹青志》等论述黄山派的文章。其中,《黄山画苑论略》是具有开拓性的选题,该书勇于打破古代地方画史以传记为主的常规写作体例而尝试在传记之外時有论述的革新写作模式,这为深入研究黄山画派开辟了全新的视角。
二、通史研究
明清以来,收藏鉴赏者群体不断壮大,势头渐盛,为满足此群体的需求,美术史著作多倾向于对画家的生平履历与作品著录的记载,因此在20世纪初,编著新形态的中国美术史就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从1923年到1924年一整年的时间里,黄宾虹在《国学周刊》上连载绘画通史《中国画史馨香录》,该书对从上古三代直至南宋的画家均作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将所论某一画家放在绘画史的历史背景中,通过与其他画家的对比来确定其特征,以画家个案研究来串联画史,它为《古画微》的撰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925年12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古画微》(图1),这是黄宾虹画史研究的第二个高峰期。《古画微》是中国20世纪最早不曾受到西方或日本模式影响的中国绘画通史专著,以文言文著述,不分章,共列题23则,从上古三代画实物之形一直写到清末,足囊括了3000余年的历史。除总论外,皆以时代先后为序,包括“两晋六朝创始山水画以神为重”“唐吴道子画以气胜”“唐画南北两宗由气生韵”等,还录有“隐逸高人之画”“闺媛女史之画”等专题史。该书围绕著名画家和知名画派展开论述,意欲探究画史的内在规律,将朝代划分与各朝绘画特色问题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史论结合。这是一种切入绘画本体的研究方法,此书对中国传统美术史写作方法进行了重新整合和扬弃,也成为后来新的美术史写作的参照版本。 中国历来是重史之国,史学发达,古代的史学著作已有编年体史书,但却未曾出现过以编年体形式著作的美术史,直至20世纪30年代末黄宾虹的《画史编年表》填补了这一空白,他是中国编年体美术史的开拓者之一。
黄宾虹提倡“民史”,他拓宽了美术史的治学范围,将美术史研究领域由书画金石拓展到民间艺术家创造的杂画,他的《美术杂画史》一书中就包括佚名工匠创作的绣画、织画、铁画、玉画等。这些民间工艺门类的杂画之前是很少受到美术史关注的,此后杂画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三、《美术丛书》的編纂
20世纪初,中国文物流失严重。随着爱国人士倡导的振兴国学的国粹思想日益强大,1911年,邓实和黄宾虹意欲科学系统化整理中国古代美术文献,使其易于阅读和传播,因此拉开了编纂《美术丛书》的序幕。《美术丛书》(图2)是神州国光社首屈一指的文化巨著,共计160册,书中收录的著述上起南朝下至民国初年,时间跨越1600多年,可谓洋洋大观、鸿篇巨著。黄宾虹在编纂丛书期间任务繁重,兢兢业业,从书籍资料的搜集、甄别到归类、排版、校勘等方面事必躬亲,严谨务实的治学理念贯彻始终。《美术丛书》共分为四集,每集又细分10辑,包括书画、雕刻摹印、瓷铜玉石、文艺、杂志等五类。《美术丛书》收录了较为丰富的画论、画品、画史等著述,如谢赫《古画品录》、朱景玄《唐朝名画录》、郭熙《林泉高致》等名篇,还旁涉高兆《观石录》、米芾《砚史》、方凤《野服考》等,门类齐全,视野开阔。从《美术丛书》的分类来看,黄宾虹和邓实的学术视野是非常宽泛的,使国人提升了对美术的理解。丛书收录丰富、规模庞大,为读者提供了便利的查阅途径和珍贵的参考资料,此丛书重版或重印共计8次之多,流行之广和影响之大显而易见,堪称20世纪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美术文献汇集丛书之一,为中国美术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书画鉴定
中国古代书画因学习、保存、营利等诸多原因出现了大量鱼目混珠的仿摹作品,因此鉴别书画的真伪就成为书画鉴藏界所关注的焦点。黄宾虹自幼习画,过目古画较多,在神州国光社任职期间,曾主管古书画鉴定和交易流通业务,对古书画鉴定颇有经验。他在《古画出洋》一文中已经表明对西方鉴定专家借助显微镜等科学仪器来鉴定书画真伪方法的肯定与提倡。1925年发表的《鉴古名画论略》一文详细论述了鉴定古代书画的方法。1931年,政府为了保护国家宝藏,将故宫文物南迁,黄宾虹在上海鉴藏界德高望重、声名显赫,因他鉴定经验丰富,为人行事光明磊落,众望所归地被聘为故宫庋藏书画鉴定负责人之一。黄宾虹做事秉公严谨,将所阅之作及其鉴定心得皆亲手书写著录成60多册共30多万字的《故宫审画录》(图3),其他传统的书画鉴定多以款识、题跋、印章、著录等为依据,而黄宾虹则更注重从书画作品的笔墨、章法和气韵等入手作为主要依据,其次才以其他旁证为辅助参考,这种以作品本身的艺术风格为主,并结合西方科学设备的鉴别方法为20世纪中国的书画鉴定之路奠定了更为科学的基石。
五、结语
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里程碑式的艺术巨匠,黄宾虹的艺术才华是全方位发展的,涉及诗、书、画、金石篆刻、鉴定等多个领域。黄宾虹一生中不论是在绘画创作领域还是在理论研究领域都自始至终贯穿着创新精神,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具有革新开拓之功,并编辑留有大量著述,可以说他是近现代画家中对中国画史、画论研究最多的画家。据王伯敏整理统计,他一生著述与编纂的文字不下500余万言,其著述甚至超过了傅抱石和潘天寿。在20世纪初那个富有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背景下,黄宾虹是最早以世界眼光探寻中国美术史内在的发展规律,并致力于中国绘画史著述的美术史论家,而作为他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追随者,郭味蕖、王伯敏、汪世清等学者续薪传火,使美术史研究一步步更具生命力地走向成熟。黄宾虹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精神和杰出的贡献是值得我们后辈敬仰与学习的。
参考文献:
[1]薛帅杰.论新史学方法在黄宾虹美术史论中的运用[J].艺术探索,2009(1).
[2]耿晶.史眼与慧识[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3]陈池瑜.黄宾虹对中国美术史学研究的贡献[J].美术研究,2005(1).
[4]薛永年.黄宾虹与近代美术史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4).
作者单位:
辽宁美术馆(辽宁画院)
关键词:黄宾虹;中国美术史;《美术丛书》
黄宾虹在20世纪初中国画改良运动中立足本民族绘画的发展规律,以其暮年形成的浑厚华滋的山水画闻名于世。此外,他还是一位著作等身颇具建树的美术史家,他对美术史见解精到,其理论成就越来越被美术学界所关注。黄宾虹从事美术史著述始于1907年《叙摹印》,止于1954年《画学篇释义》,在这47年间,编著约有70余种(篇)书籍或论文,被收录在《黄宾虹文集》中。其中不但包括采用承传中国古代美术史论品评体例的著述,还有受时代影响吸收西方新史学研究方法而创作的革新之篇。纵观黄宾虹一生,在其花甲之年以前,他更关注对中国古代的画史、画论、画理等理论研究,由此为日后的绘画创作积累了丰富而扎实的理论功底。
黄宾虹在幼年六七岁时便对书画产生了兴趣,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而日趋钟爱。20世纪初,中国时政风云变幻,1907年初夏,黄宾虹举家移居至上海,并在此生活三十多年。客居上海的这段岁月,黄宾虹结识了众多爱国进步的志同道合的一生挚友,在事业方面也大有作为。黄宾虹在上海主要从事新闻、美术编辑和美院教师行业,先后任职于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等机构。黄宾虹在编辑与授业的过程中,他的美术史著述成果越来越丰硕,成为20世纪初较早对中国美术史作系统梳理和研究的领航者。
一、个案研究
黄宾虹祖籍安徽歙县,这里曾孕育了一批抱节守志、寄情山水的文人志士和艺术家。黄宾虹深受祖辈和乡邦文人的学术熏陶,养成了广集资料用以互证的求实精神,使他青年时期在歙县就致力于艺术史料等资料的收集整理,积累黄山画派和新安画派画家的丰富资料,为他研究美术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07年黄宾虹投奔上海国学保存会,国学保存会的创始人邓实和黄节为其在观赏评论藏书楼陈列的书画所阐释的独特见解和对传统画史、画评的深知熟谙所折服,将黄宾虹印学理论的开山之作《叙摹印》发表于《国粹学报》,黄宾虹由此踏上了精研中国美术史的学术之路。同年,黄宾虹归返家乡后,应邓实的邀请继续为《国粹学报》撰稿,《叙村居》《叙造墨》《画论散记》,以及作为最早画论的《滨虹论画》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1909年,黄宾虹接受了邓实提出与他共同主办出版社的建议,二人对出版行业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成功出版了为宣扬传统文化,使用文言文编写的《国粹学报》和以珂罗版印刷介绍金石书画的双月刊《神州国光集》等书刊画册。1912年,黄宾虹兼任大型综合性旬刊《真相画报》编辑,并在此报连载发表从《上古三代时期图画之本原》到《论徐熙、黄筌花鸟画之派别》等画史研究的系列文章,这一阶段是黄宾虹画史研究的第一个高峰期。
20世纪初,随着西方学术研究的方式方法传入中国学术界,一些眼界开阔、与时俱进的学者们在对比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处和共通点之后,结合我国当时学术界陷入墨守成规的困境和举步不前的痛点,在史学界发起了用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来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史学革新运动。其中,王国维在历史研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旧有文献(即“纸上之资料”)同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即“地下之资料”)互证的新史学“二重证据法”得到普遍应用。黄宾虹在美术史论文中对新史学各种研究方法的应用更显示出他推陈出新,将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的进步思想。在黄宾虹文集中有大量对“二重证据法”予以肯定的记述,他明确指出鉴定金石古籀书法要以出土古器为证据,以流传真迹为依据。
黄宾虹运用收集整理资料法在个案研究、地方史研究、编年体编著等方面革故鼎新,也获得了丰硕成就。1909年创作的《梅花古衲传》是黄宾虹发表的首篇画家个案研究,虽然收集资料丰富,但撰写方法还是承传古制并无新意。而1929年所著的《明代画家沈石田先生传》则开创了一种崭新的较为全面的画家传记资料汇编文体,全书包括卷首语、家世、师友、诗文、画等十题。黄宾虹通过从收集到整理最后到编写的流程,把与画家生平和艺术相关的种种资料进行汇编考评,为后人进一步全面而深入研究沈石田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参考资料。1940年黄宾虹又完成了《渐江大师事迹佚闻》,此书不但收录了大量有关渐江的生平资料,还录有他65件绘画作品及5件书法作品。这种将文字资料和书画作品相结合,把撰著和辑录融为一体的编著方法,体现了黄宾虹运用文献学方法研究美术史的新思路。
黄宾虹在研究区域画史方面,更关注于乡邦画派。他的绘画启蒙于新安、黄山诸派,既因为桑梓之情,也源于他的民族意识,进而他将黄山画派和新安画派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发表了《新安派论略》《新安画派源流及其特征》等介绍新安画派的论文以及《黄山画苑论略》《黄山丹青志》等论述黄山派的文章。其中,《黄山画苑论略》是具有开拓性的选题,该书勇于打破古代地方画史以传记为主的常规写作体例而尝试在传记之外時有论述的革新写作模式,这为深入研究黄山画派开辟了全新的视角。
二、通史研究
明清以来,收藏鉴赏者群体不断壮大,势头渐盛,为满足此群体的需求,美术史著作多倾向于对画家的生平履历与作品著录的记载,因此在20世纪初,编著新形态的中国美术史就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从1923年到1924年一整年的时间里,黄宾虹在《国学周刊》上连载绘画通史《中国画史馨香录》,该书对从上古三代直至南宋的画家均作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将所论某一画家放在绘画史的历史背景中,通过与其他画家的对比来确定其特征,以画家个案研究来串联画史,它为《古画微》的撰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925年12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古画微》(图1),这是黄宾虹画史研究的第二个高峰期。《古画微》是中国20世纪最早不曾受到西方或日本模式影响的中国绘画通史专著,以文言文著述,不分章,共列题23则,从上古三代画实物之形一直写到清末,足囊括了3000余年的历史。除总论外,皆以时代先后为序,包括“两晋六朝创始山水画以神为重”“唐吴道子画以气胜”“唐画南北两宗由气生韵”等,还录有“隐逸高人之画”“闺媛女史之画”等专题史。该书围绕著名画家和知名画派展开论述,意欲探究画史的内在规律,将朝代划分与各朝绘画特色问题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史论结合。这是一种切入绘画本体的研究方法,此书对中国传统美术史写作方法进行了重新整合和扬弃,也成为后来新的美术史写作的参照版本。 中国历来是重史之国,史学发达,古代的史学著作已有编年体史书,但却未曾出现过以编年体形式著作的美术史,直至20世纪30年代末黄宾虹的《画史编年表》填补了这一空白,他是中国编年体美术史的开拓者之一。
黄宾虹提倡“民史”,他拓宽了美术史的治学范围,将美术史研究领域由书画金石拓展到民间艺术家创造的杂画,他的《美术杂画史》一书中就包括佚名工匠创作的绣画、织画、铁画、玉画等。这些民间工艺门类的杂画之前是很少受到美术史关注的,此后杂画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三、《美术丛书》的編纂
20世纪初,中国文物流失严重。随着爱国人士倡导的振兴国学的国粹思想日益强大,1911年,邓实和黄宾虹意欲科学系统化整理中国古代美术文献,使其易于阅读和传播,因此拉开了编纂《美术丛书》的序幕。《美术丛书》(图2)是神州国光社首屈一指的文化巨著,共计160册,书中收录的著述上起南朝下至民国初年,时间跨越1600多年,可谓洋洋大观、鸿篇巨著。黄宾虹在编纂丛书期间任务繁重,兢兢业业,从书籍资料的搜集、甄别到归类、排版、校勘等方面事必躬亲,严谨务实的治学理念贯彻始终。《美术丛书》共分为四集,每集又细分10辑,包括书画、雕刻摹印、瓷铜玉石、文艺、杂志等五类。《美术丛书》收录了较为丰富的画论、画品、画史等著述,如谢赫《古画品录》、朱景玄《唐朝名画录》、郭熙《林泉高致》等名篇,还旁涉高兆《观石录》、米芾《砚史》、方凤《野服考》等,门类齐全,视野开阔。从《美术丛书》的分类来看,黄宾虹和邓实的学术视野是非常宽泛的,使国人提升了对美术的理解。丛书收录丰富、规模庞大,为读者提供了便利的查阅途径和珍贵的参考资料,此丛书重版或重印共计8次之多,流行之广和影响之大显而易见,堪称20世纪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美术文献汇集丛书之一,为中国美术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书画鉴定
中国古代书画因学习、保存、营利等诸多原因出现了大量鱼目混珠的仿摹作品,因此鉴别书画的真伪就成为书画鉴藏界所关注的焦点。黄宾虹自幼习画,过目古画较多,在神州国光社任职期间,曾主管古书画鉴定和交易流通业务,对古书画鉴定颇有经验。他在《古画出洋》一文中已经表明对西方鉴定专家借助显微镜等科学仪器来鉴定书画真伪方法的肯定与提倡。1925年发表的《鉴古名画论略》一文详细论述了鉴定古代书画的方法。1931年,政府为了保护国家宝藏,将故宫文物南迁,黄宾虹在上海鉴藏界德高望重、声名显赫,因他鉴定经验丰富,为人行事光明磊落,众望所归地被聘为故宫庋藏书画鉴定负责人之一。黄宾虹做事秉公严谨,将所阅之作及其鉴定心得皆亲手书写著录成60多册共30多万字的《故宫审画录》(图3),其他传统的书画鉴定多以款识、题跋、印章、著录等为依据,而黄宾虹则更注重从书画作品的笔墨、章法和气韵等入手作为主要依据,其次才以其他旁证为辅助参考,这种以作品本身的艺术风格为主,并结合西方科学设备的鉴别方法为20世纪中国的书画鉴定之路奠定了更为科学的基石。
五、结语
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里程碑式的艺术巨匠,黄宾虹的艺术才华是全方位发展的,涉及诗、书、画、金石篆刻、鉴定等多个领域。黄宾虹一生中不论是在绘画创作领域还是在理论研究领域都自始至终贯穿着创新精神,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具有革新开拓之功,并编辑留有大量著述,可以说他是近现代画家中对中国画史、画论研究最多的画家。据王伯敏整理统计,他一生著述与编纂的文字不下500余万言,其著述甚至超过了傅抱石和潘天寿。在20世纪初那个富有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背景下,黄宾虹是最早以世界眼光探寻中国美术史内在的发展规律,并致力于中国绘画史著述的美术史论家,而作为他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追随者,郭味蕖、王伯敏、汪世清等学者续薪传火,使美术史研究一步步更具生命力地走向成熟。黄宾虹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精神和杰出的贡献是值得我们后辈敬仰与学习的。
参考文献:
[1]薛帅杰.论新史学方法在黄宾虹美术史论中的运用[J].艺术探索,2009(1).
[2]耿晶.史眼与慧识[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3]陈池瑜.黄宾虹对中国美术史学研究的贡献[J].美术研究,2005(1).
[4]薛永年.黄宾虹与近代美术史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4).
作者单位:
辽宁美术馆(辽宁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