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开,江湖再见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说江湖一定充斥着血雨腥风,谁说寻常百姓没有舍生取义的侠气,谁说萍踪浪迹之人不贪恋家的温暖?《武林外传》的故事未完待续,同福客栈是故事的起点,也是深情的归处。
  客栈掌柜名唤佟湘玉,是龙门镖局的千金,未嫁便已守寡。夫婿早逝,徒留她赶赴那场孤苦伶仃的婚约。花烛是冷的,锦帐是冷的,就连灶膛里的柴火也是冷的,只有那个年幼的小姑子热气腾腾地活蹦乱跳。长嫂如母,湘玉把莫小贝捂在心口,相依为命的两个人绵延出比血缘更深长的情意。遇见白展堂之前,湘玉不曾有过爱情,刻意摆弄出见惯沧海的成熟风韵。她穿俗艳的衣裳,垂微卷的碎发,连语调都荡漾着万种风情,眸光却澄澈如水。她的心底住着一个单纯的小女孩,未曾纵享娇宠就悄然隐匿,却始终相信爱,会在月明时做一个花雨纷飞的梦。也许因为孤独,她开起同福客栈,连名字都取得这般喜气——往来客,萍聚缘,不求“有难同当”,唯愿“有福同享”,自己的欢愉才更真切更盛大,以星火之光撩动情感的荒原。
  流浪的老白在同福客栈落脚,再也不愿离开。他曾是闻名天下的盗圣,少年人所仰望的江湖是他早已厌弃的聒噪红尘。他隐姓埋名,甘愿做一个跑堂伙计,在插科打诨中消磨锋芒。他逐渐变成一颗滑溜的鹅卵石,漫不经心地滚动于方寸之地,在朋友面前打着旋儿耍宝。危难时进出铿锵之声,方知他本性至烈。他不喜欢“盗亦有道”的说法,既然是盗,总有见不得光的地方,而他喜欢敞亮,喜欢在太阳底下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在同福客栈,他不是被官府通缉的盗圣,而是可以被爱的朋友。他看穿了湘玉的无助,当她说出“我需要你”,他便长长久久地留下了。他习惯逃避,唯独在她面前选择坚定。
  呂轻侯是同福客栈的账房先生,屡试不第,穷困潦倒,谁能想到他的爷爷曾是前朝知府,而这个客栈是被他变卖的祖产。秀才是真正的博学之士,天文地理无一不通,曾活活说死盗神姬无命,成为史上第一个不会武功的关中大侠。客栈有了秀才便多了书香,油腻的市侩之气也淡化不少。心思纯粹,情趣高尚,胸怀远大,他是客栈中信念感最强的人,他的力量源于圣贤之道。郭芙蓉是照进客栈的一束光,连陈年老书也扑簌簌地抖落浮尘。秀才喜欢她刁蛮之下的孩子气,被她管束就像流云当风,情愿随之摆弄出各种姿态。
  老白一心逃离江湖,小郭却想闯荡江湖。她是六扇门总领郭巨侠之女,自幼娇生惯养,以为武艺横绝天下,没想到在小小的同福客栈栽了跟头。客栈里都是性情中人,不惧她的显赫家世,也不嫌她的毛躁鲁莽,只把她当作一个率真的小姑娘,喜欢她闹闹腾腾的热血豪情。在客栈打杂多年,她逐渐懂得为人处世的分寸,也遇见甜蜜欢喜的爱情。情窦未开时,她仰慕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秀才绝不是她所幻想的意中人。忽然收到秀才的告白,她的心底竟开出花朵,原来被他宠爱已成习惯,原来这个书呆子也有朴拙的痴情。相爱的人凑在一起,连吵嘴斗气都泛着微甜,彼此忍让只因彼此疼惜。
  李大嘴是同福客栈的厨子,客栈因他而有了烟火气。一群人围着长桌吃饭喝酒,热乎劲儿能把生米煨熟,青菜豆腐也能嚼出幸福滋味。大嘴曾是七侠镇的缁衣捕头,总想行侠仗义,却出手必惹祸,他的憨厚踏实在柴米油盐间反倒挥洒自如。大嘴没有湘玉聪明能干,没有老白俊朗潇洒,没有秀才博学多识,没有小郭机灵勇敢,似乎是同福客栈中最平凡的角色。他很胆小,但为了保护所爱之人,会爆发出最坚定的勇气。他曾爱过一个貌美如花的姑娘,即使知道她心术不正,仍为其倾尽肝胆,最终却被辜负。所幸大嘴心无挂碍,与朋友共度的时光就是良辰。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福客栈的氛围是温暖的,自然也会吸引心存温暖的人。古怪精灵的莫小贝、温柔善良的祝无双、正直幽默的邢捕头、幼稚懵懂的燕小六……他们在此相聚,与客栈中人共历悲欢,留下一段段情谊绵长的故事。也许有些人只是过客,转瞬即逝的缘分却可以感念终身,漫长漂泊中,曾遇见一个像家的客栈,那里的人都有古道热肠。
  同福客栈的屋顶是最有人情味儿的地方,失意的人躲到这里舔舐伤口,他的身边从来不会冷清。无论静默作陪,还是好言相慰,总有人愿意聆听他的心声,让他知道自己不是在单打独斗。青瓦在脚下连绵,繁星在头顶闪烁,而眼前人就是自己心中的皎皎月明。也有两情相悦的人在此互诉衷肠,江湖再浩荡也与他们无关,掌心传递的力量足够支撑他们相守一辈子。
  他们都会老去,终有一日,湘玉再也扭不动柔软的腰肢,老白遗忘了葵花点穴手,秀才说不清子究竟曰过什么,小郭嚎不起《山路十八弯》,大嘴煮不烂麻辣鱼鳞,小贝掉光了大嚼糖葫芦的牙齿,美丽的无双披了满头白发……而并肩走过的日子还在闪光,朋友就在身边,爱人就在眼前,同福客栈中藏着他们最好的年华。
  在续集《龙门镖局》中,他们的儿女也铺展开相聚的故事。歌里唱道:“栀子花开的时节,让我们江湖再见。”
其他文献
编手札  唐宋传奇里有她,戏台惊鸿处有她,一斛珠的词牌里有她,《全唐诗》的酬唱间有她,宋代的仕女画里也有她,而正史只字不提其人其事,无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似乎她并没有真实地存在过,口八是一抹依附在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里的可怜戏说。  梅妃,俗名唤作江采萍,清秀纤柔,淡妆雅服,生于福建,家里世代行医,她更是多才多艺,气质不俗。她的名字来源于《诗经》,她九岁时就能背诵《诗经》里的
期刊
大概我们都曾有过江湖梦,那是成人的童话,激荡着年少热血,而客栈就在梦中央。  古时客栈多在檐下悬—对棱柱形的白纸灯笼,两侧还有对联“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也有更洒脱的“日暮君何住,天明我不留”。入夜,灯笼亮起,为南来北往者指明方向。万家灯火擦肩而过,暂借这一双素白光芒照彻离愁。  他们在客栈稍作停留,也许发生艳遇,也许卷入厮杀,也许把薄命丢在异乡,名姓都被鲜血冲刷殆尽。更多人则波澜不惊地策马离
期刊
潇湘女子,迷恋温静古雅的事物,偶尔行走于山水之间,现居长沙,做一枚安静的写作者。  冬日,大雪纷飞,我独倚栏杆,蓦然想起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云: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琉璃般明净的世界,怎不讓人见而忘忧?  这样空明的世界里,胭脂般的梅花自然备受青睐,踏雪寻梅便由此而生。梅花绰约,如同清冷少女,雪中更见嫣然风姿,因此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张岱的《夜航船》里也有记载,唐代孟浩然情怀旷达,
期刊
混江湖不容易,在江湖中开客栈更是高危工作,祥和如同福客栈,还有大批一遇风吹草动就逃单的顾客呢,更何况神出鬼没的嗜杀狂魔。日常“坐如钟”的恋编也有一个放荡不羁的江湖梦,在武侠小说中穿越多年,早有一套掌管客栈的经验之谈,血泪推荐!  Tip1.如何为客栈取一个勾魂摄魄的名字?  叶少:还勾魂摄魄,你以为开青楼啊!龙门客栈、虎伏客栈、铁马秋风客栈、雷电霹雳客栈……怎么霸气怎么来!  沫九九:这种名字不适
期刊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唐·李贺《古悠悠行》  寻常日子里,很难想起来读李贺的诗。他的诗那样远,像奇幻招摇的梦,梦里从无各归其位的公序良俗,不管天高地厚,一向畅所欲言,到处是不敢想、不能想、也不知从何想起的瑰丽诡谲。  顺达肆意的时候,可以读曹操、李白的意气风发;消怠失意的时候,又有王维的释然、苏轼的达观可供慰藉。
期刊
向往的生活  暖心何老师、全能黄小厨、呆萌Henry凑成“一家三口”,在田园经营农家乐,招待各路好友。这款慢综艺重掀民宿热潮,召唤小伙伴逃离都市。震惊!中国人向往的生活竟是……自然吃、自然醒、自然组CP~  亲爱的·客栈  老夫妻镇场子,小情侣揽杂活,单身狗玩情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终极梦想在泸沽湖畔实体呈现!看似浪漫的客栈离不开苦心经营,没有商业头脑和管理技能实在玩儿不转,还是蹭吃蹭喝的游
期刊
栖居水乡,林入汉唐,慵度流光。以素手揭开风华锦绣,以真意照见暗沉传奇。  不知为何,她的故事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千年已逝,我们无从探寻真相。翻研她的平生,只能从她留存的诗作中寻找胭脂遗痕了。  她生于寒门,幼时居住在长安城破旧偏远的贫民窟里。就像日本许多歌舞伎町与寺庙毗邻,也像明朝贡院与秦淮酒家仅有一水之隔,这个贫民窟紧挨着平康里。升平繁华和寥落贫穷形成鲜明对比,不夜长街上飘来的香风,为她绮丽而多舛
期刊
龙门常年风沙不断,每逢风暴欲来,黄沙漫天,乌云密布,日子便陷入混沌无常。四处潜伏着的血雨腥风,似乎也和这风沙一样从不消歇,在不知不觉间,随着一群昏鸦悄无声息地聚合至龙门客栈。  跟随凌雁秋初访龙门的素慧荣对一切都倍感陌生。她看着凌雁秋与龙门客栈的伙计暗语往来,听她说黑店里的规矩,指出桌上洗过的血渍,才知道看似平常粗拙的客栈暗藏着刀来剑往。江湖凶险,并非轻言一说。  这个在龙门如履自家、一身男装示人
期刊
开客栈,古典美和时尚感更配哦~位于江苏省锦溪古镇的“浮点·禅隐”客栈就是混搭界的颜值担当。这里曾是一座濒临拆除的简陋村舍,青年设计师万浮尘开启金手指,将其其爆改为“苏州最美民宿”,与妻子在此上演虐狗传奇。让我们化作浮尘一点,探寻隐于山野的禅意吧。  实体墙壁和屋顶与不规则蓝玻璃拼接,仿佛海天之气从外涌入,增强了室内的呼吸感。耳畔仿佛响起了撩人的BGM:他~有蓝蓝一片云窗~只等~只等~有人与之共享~
期刊
1931年注定不寻常,刚入冬,上海已天寒地冻,落叶翻飞。温室里,陆小曼着一身锦帽貂裘,为又能在交际场上引得无数艳羡而暗自欢喜。她不会想到,这提早来临的冬日,也是她人生的寒冬。  这天下午,徐志摩喊住刚为陆小曼做完推拿的翁瑞午。客厅里,徐志摩呷着咖啡,面色略显凝重,缓缓地说:“我明天要去北平,估计这次要多待一段时间,小曼就拜托你多照顾了。”翁瑞午点了点头,“先生放心去吧,小曼这里有我呢。”  徐志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