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e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物理具有较高强度的理论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知识之间的相关联系十分紧密,如果课堂中只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不停地通过口头传授和粉笔板书的方式来讲解高密度的物理新知识,高中生注意力很容易就集中不起来、产生困倦感和无聊感、听课效果有所欠缺,教师应该想办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实践证明,将讨论、互动与高中物理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学生成为课堂讨论主体,其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大提升,不照搬教师的讲解思路和模式,可以通过探讨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实际教学,详细说明课堂讨论法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讨论法 应用
  课堂讨论法以语言组织交流为媒介,以探究性作为基本支撑。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和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班级集体讨论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某个重难点进行深度的探讨与合作交流,从而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和体会,能够进一步明确分辨不同知识体系、不同解题方法和步骤的区别,学生将每次讨论中形成的记录和步骤保存起来,既可以省去重复记错题笔记的时间,又可以在以后的复习中清晰地看到之前遇到的困惑和详细的解题思路,对其物理知识的巩固和体系构建有很大的帮助。
  一、结合讨论方法把握问题设计的度
  课堂讨论首先要依靠教师下达的问题才能具体展开,这是不容马虎与敷衍的关键一步,教师要想设计出一个合适的问题,必须在教学之就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讨论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去选取一个问题组建临时的讨论课堂,这样由于问题的目标指向和过程方法不够明确而导致讨论过程混乱无组织。同时,问题本身一定要贴合前后知识的串联关系、兼顾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可过难也不能太简单,在不断地摸索与课堂实践中逐渐把握好物理问题的“度”。以《功》一课为例,在学习了垂直方向上功的计算方法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功的产生过程、概念与单位等基本知识。这时候,教师就需要根据这个知识提出具有难度更高的问题,但是不要直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功率的具体运算方法”这种跳跃度太大、缺乏过渡、与学生之前的积累没有充分联系的问题,功率问题可以留到下一阶段再去解决。教师注意在设计问题时不要太过急躁、高估高中生的思考能力,这样课堂讨论虽然难度和探讨度有了,但是小组成员往往因为难度太大导致讨论过程步履艰难,常常停滞不前、收获不到有效的知识,甚至会觉得知识太难而产生对物理学习的恐惧感。教师应该事先规划好这节课讨论的时间、基本的讨论过程框架,然后设计出既符合实际又能达成教学目的的问题。如教师在课上向学生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垂直方向上功的计算,但是大家想一下,大家拿水杯的时候都是垂直拿的吗?”学生回答“不会垂直拿,基本都是斜着提起”。然后,教师则顺势提出“那我们分组讨论一下非垂直方向上力的功的计算方法”的任务,小组成员会在讨论中结合W=F·l的得出过程,分工进行画图、运动与力的线路分析、公式联系的具体操作,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解答步骤都是可以通过之前所学的进一步延伸而产生的,学生即使遇到了障碍也可以在讨论中依靠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向得到切实的启发,课堂讨论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双丰收的。
  二、讨论过程中教师发挥重要引导作用
  课堂讨论法的定义中明确要求教师的指导作用,说明学生讨论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退居到旁观者的位置、任由学生自己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交流,而是应该逐渐转变教师的职能和作用,以另一种更加灵活、充满互动性的方式参与到学生探讨与学习过程之中。而且学生受知识水平、推导能力不足等的限制,在讨论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十分棘手的困难或者是无意识地忽略重要步骤,导致讨论过程偏离教师原定的计划与轨道,这时候教师必须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点与提示,学生才能正常有序地进行接下来的讨论交流,不至于在讨论过程中“一步错而步步错”。以《摩擦力》为例,教师为每个小组分发粗糙程度不同的小木块、弹簧测力器等实验器材,讓学生以实验为基础讨论摩擦力的大小及其性质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有些步骤可以自己完成,因为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基本的摩擦力知识,已经明白了摩擦力的整个产生过程,基本的流程操作组员可以在相互提醒中完成。但是教师一定要凸显自己在讨论型课堂中的存在感和引领地位,不停地在课堂中走动并且仔细观察每个小组的讨论过程。比如,有的小组同时测了两块质量完全相同木头,但是使它们移动的拉力却不同,该组组员可能发现不了这个问题,他们当初只是想把实验材料都尝试一下、体验摩擦力而已。这时候,教师就要提醒学生说“我刚才看见你们拉动两块木头时弹簧测力器显示的力是不同的,你们发现了吗?”学生就会根据教师温和的提示,再进行具体操作,当他们发现了力的不同时,组员之间就会根据这种奇怪的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在讨论中便可以得出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这个过程如果缺少了教师的参与,学生很大程度上就有可能漏掉某些细节而导致探索得出的答案是不完整的,容易产生学习困惑甚至是落入探索的误区。
  三、小组成果展示与后续评价
  一个完整的课堂讨论过程不只是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探究,还应包括后续的展示与评价环节,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在更大的氛围与平台中交流思想、展示自己的能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获得自我满足感和自尊,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索的自信心不断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和视野,跳脱出自己小组的思维局限而收获更多、更全面的物理学习方法,切实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曲线运动》为例,每个小组按规定时间讨论完“曲线描述”这一问题后,教师让其中一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将小组是怎样得出结论的、具体的讨论过程和遇到的问题一一进行说明。该组汇报完成之后,教师让其他小组进行新观点和思路的相关补充并且阐释本组的讨论过程,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展示与倾听过程中回顾自己的知识探索步骤,同时还能够发现自己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的不周到之处,产生惭愧感,继而在下次小组合作讨论中能够有意去避免某些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每个小组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所偏差。比如,“曲线运动的速度问题”,有的小组认为是匀速增加的,而有的小组则认为是瞬时改变的,他们因为意见不合而从思考角度、探索步骤等方面展开较为激烈的辩论,在双方辩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敏捷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发现问题与错误的能力,成果的展示成为高中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结语
  课堂讨论法因为其自身的灵活性、自由度而产生许多教学优势的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能会伴随着一定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和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制订专门化、更具针对性的课堂讨论教学方法,明确在教育领域照搬别人的成功模式是无用的原则性认识,同时要思考怎样让学生真正对课堂讨论感兴趣,而不是因兴趣、能力差异而造成更为严重的两级分化。课堂讨论法在物理教育领域的具体实施,还需要依靠教师的不断努力和认真工作得以补充和完善,教师群体对教育领域的推动作用在当下社会已经日渐凸显。
  
  参考文献:
  [1]钟锋国.新课改下“讨论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7,(11).
  [2]姚宽忠.“讨论—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妙用[J]. 数理化学习,2017,(5).
其他文献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虽然是一句戏言,却形象的描述了现今社会企业生存法则:不思进取、裹足不前的厂商必将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所淘汰,那么勇于创新的企业是否会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更高水准的人才与时代进步相匹配。结合当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重点讨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 培养策略  在新课改这一教育深度改革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和焦点问题,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核心素质培养更加注重
通过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开裂的机理分析,找出墙体裂缝质量通病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某古镇的石拱桥为例,对石拱桥病害和受力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介绍了加固修复措施,从而对加固修复旧石拱桥,提高旧桥承载力,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今年10月,据诺贝尔基金会网站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一名英美双国籍的华人高琨(Charles K.Kao)和两名美国科学家博伊尔(willardS.Boyle)、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新生代发育两种类型凹陷:一类为大型继承性断-坳叠合型凹陷,其裂谷期、热沉降期和新构造期沉积都很发育,且在垂向上叠合分布;另一类是断陷型凹陷,主要发育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基于此,从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及时调整预设,为生成腾出空间这三方面来阐释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问题,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师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
<正>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各民族的民歌各具风格和地方色彩,为使读者认识和了解传统民间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周青青教授著作了《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一书,该书立足于传
科幻小说家以撒&#183;艾西莫夫1942年在小说《我,机器人》中所订立的“机器人三定律”;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定律:在不违背第一法则的前提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