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SC促进神经再生的研究

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fel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c factor 3,NT-3)基因修饰的SC对坐骨神经缺损后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取3 d龄Wistar幼鼠双侧坐骨神经,采用双酶消化法及贴壁法分离、培养及纯化SC.取第3代SC进行实验.采用阳离子脂质体将NT-3质粒转入SC,于转染后1、2、4、8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NT-3蛋白的表达;采用DNA酶切鉴定转染后NT-3的DNA;免疫组织化学S-100染色检测转染色前后SC纯度.分别将3×107个/mLSC、3×107个/mL NT-3基因修饰SC、NT-3基因与等体积的ECM凝胶混合,取20μL注入长15.0 mm、内径1.5 mm、壁厚0.3 mm的PLGA管,制备神经移植复合体.取48只成年SD大鼠,雌雄不拘,切除右侧坐骨神经10 mm制备神经缺损模型.根据桥接神经缺损的不同神经复合体随机分为4组(n=12).A组:PLGA管含ECM凝胶:B组:PLGA管含SC及ECM凝胶:C组:PLGA管含NT-3基因及ECM凝胶;D组:PLGA管含NT-3基因修饰SC和ECM凝胶.术后2、4、6、8、12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术后12周大体观察神经再生情况,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转染后1、2、4、8周NT-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9±0.25、0.76±0.22、1.06±0.38、1.61±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NT-3的DNA酶切鉴定结果与NT-3基因片段相符.转染前后SC纯度分别为94.7%±2.1%及95.6%±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实验观察,术后2周各组大鼠足底开始红肿、溃疡;A组溃疡逐渐加重,无愈合;B、C组足底溃疡8周开始愈合,但12周仍残留创面;D组6周溃疡开始愈合,12周已完全愈合.术后12周大体观察A组再生神经苍白,粗细不均匀,弹性差;B、C组再生神经呈乳白色,质韧,弹性可;D组再生神经呈淡红色,粗细均匀,弹性佳.B、C、D组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再生神经轴突数、髓鞘厚度、神经纤维直径、神经组织面积百分比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各指标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透射电镜观察示D组见有髓神经髓鞘成熟最好,板层清晰规则:B、C组神经髓鞘成熟次之;A组最差.结论 NT-3基因修饰的SC与PLGA管构建的神经移植复合体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其再生效果明显优于单纯NT-3基凶和SC.
其他文献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在马氏体与奥氏体共存状态下的特性对结构振动进行控制.SMA具有两个最显著的特性:形状记忆效应(SME)和超弹性(PE).虽然两者均可以运用
会议
目的总结带血管蒂腹壁下深血管皮瓣移位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8月-2008年3月,收治大面积软组织缺损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2~44岁。致伤原因:
本文就某钢结构大楼某间办公室的隔震装置的设计和应用作了介绍.此隔震装置是将双向活动钢支座、粘滞阻尼器以及钢框架有机结合起来,结构新颖、耗能效果好,不破坏原有建筑物
本文对一种逆变型MR阻尼器进行了足尺力学性能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逆变型MR阻尼器的磁路进行了改进,并应用ANSYS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磁路能够充分发挥
春天到了,爱美的女士们又要为美体而发愁了,想吃肉,又怕胖?不要着急,其实对肥胖的人来说,有些肉类是不容易发胖的,可以适当食用。 A 兔肉兔肉与一般畜肉的成分有所不同,其特
目的 探讨BMSCs移植治疗兔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后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情况及坏死股骨头内新骨形成情况.方法 4~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9只,雌性48只,
在概述氡及其子体危害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空气中氡浓度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研制的主动式活性炭采样测氡系统进行了介绍,最后给出了在南京市人防工程内空气中氡浓度的测量
目的 探讨强化抗结核药物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横突间植骨及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胸腰椎(T_(10)~L_3)结核患者2
目的采用简单贴壁培养方法诱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分化为内皮样细胞,为组织工程血管及细胞替代治疗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方法小鼠ESC株SV129按2×104个/cm2密
目的 探讨上肢动脉缺血的病因、血运重建方法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处理.方法 2003年3月-2008年2月,收治72例上肢动脉缺血患者.男44例,女28例:年龄19~90岁,中位年龄63岁.病程1 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