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想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条可行的途径。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促进小学生思维全面发展的契机。本文主要从发挥联想,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设假想,发展学生的假想能力;等这几个方面来论述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读写;训练;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小学认语文课本选入教材的极大部分课文都属文学作品,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语文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又必须以自己的经验,凭借想象来还原并充实作品的意境的形象,才能比较深刻地感受作品的内蕴。至于小学生的作文,就更需要有想象的配合,才能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地再现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另一方面,小学生丰富的想象活动,还能剌激和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邓颖超奶奶曾代表党中央号召全国少年儿童要“树立创造性的志向”,“培养创造的人材”,“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而创造是离不开想象,要给“创造未来”的孩子从小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在读写教学中,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呢?笔者认为:
一、发挥联想,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联想能诱发学生的思维,对体会课文含着思想感情有进一步的理解。 联想是此物想到有某一点相关的某一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个思维的链条上。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训练联想的好材料。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让同学们知道作者借想象,提出了穷苦孩子们的希望,在大年夜这些穷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幸福。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希望,诱发同学们从丹麦想到我们的旧中国,想到我们的前辈也是这样,只有在中国共主党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新中国,才使这样的希望变成了理实,从而懂得文章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常常会给读者带来希望,带来理想,并鼓舞人们去创造它,去实理化。在教《幸福是什么》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写《读〈幸福是什么〉后想到的》读后感,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理解,联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也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幸福是什么。
二、创设假想,发展学生的假想能力
假想即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凭借想象来假设情况。假想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基因。发展学生的假想能力,对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是培养假想能力的好材料。如在《未来的房屋》教学时,我先用第三人称的口气,进行叙述和描绘,使同学们铖如跟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人去参观未来新村,在这过程中,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继而通过学习。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我便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住在这样的房屋有什么感想?你“设计”中的未来房屋的外形是怎样的?你还希望这房屋里增加一些什么设备?这些房屋除了建在海洋、太空之外,你打算设计在哪些地方?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情趣盎然地畅谈起自己的设想:只要一按电钮,房屋就可以迁移到你想去的地方;有的说:房屋里有防地震的设备,该地区有地震,房屋的显示镜里早在几天前就预告屋主了;有的还说,房至里有运动场,但又可以随时更换不同的场所,适应各类运动的需要等等。假想能使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进一步的加深,一些进军科学的理想种子,也许就在此时此地萌发了。另外,在作文教学中我也注意到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假想能力,如学了《一幅壮锦》之后,联系课外阅读,让学生写《假如我是……》《二十一世纪的我》等文章,培养学生假想能力。
三、注重擴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经常用扩想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所谓“扩想”,就是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扩展。如教看图学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课时,我分别在指导学生初看图和初步读文之后,抓住文中十一个纤夫的逐个具体裁描绘,图文对照,使学生认识徒刑文作者是怎样对图进行“扩想”的。这样由看图到作文的两次扩想训练,有例有据,有仿有作,让学生把自己的某些生活见闻与感受同作品的形象联想出来,以增强作品形象的具体可感性,这对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是很有好处的。又如教古诗《三衢道中》时,我指导同学们先理解每句诗意,然后把每句意思连起来理解全诗意思中的扩想训练,于是我对每一句的内涵都对学生进行指导扩想,使作品的总体结构,使主题的“发酵”,丰富细节,增大作品的容量,使内容更趋具体化。
四、加深拟想,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拟想也就是比拟想象。如《老水牛爷爷》是把人的特征物化,写了他凫水本领,脾性和力气,都像牛一样,从中表现了勤劳朴实、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这是由人拟物。而《落花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还有《金色的鱼钩》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在这个长满红豺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作者用这样的比拟老班长虽然不在了,但他那舍己救人、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永存,这些都是由物拟人。还有,拟想能力同样在写作中得到培养,如教完《种子的力》一文后,让学生写《“种子”赞》引导学生展开由物及人的比拟想象,既加深理解课文,又获得想象能力的训练。
五、激发联想,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往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接续想象”,如教《穷人》时,抓住课文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这一句,我设计了“难能可贵娜拉开帐子以后怎么样?”为题,让学生讨论,续想故事情节。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渔夫是多么激动,称赞难能可贵娜做得对;有的说难能可贵娜是多么高兴,一切担忧都烟消云散;有的说七个小孩子醒来后,无忧无虑地玩得多么快乐……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想象进一步焕发了穷人美的心灵。学了《凡卡》一文后,我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作文,让学生展开接续想象,顺作者写作旨意写了凡卡种种可能发生的更为悲惨的遭遇。这样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
当然,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很多,本文只是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之总结。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新观念,不断开拓进取,加快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素质。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吴进国 创造性学习与创新思维[J]中小学语言教研 2001、7
[2]张 梁 小学语文天地[J]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3、5
[3]王华山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J]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007、8
关键词:读写;训练;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小学认语文课本选入教材的极大部分课文都属文学作品,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语文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又必须以自己的经验,凭借想象来还原并充实作品的意境的形象,才能比较深刻地感受作品的内蕴。至于小学生的作文,就更需要有想象的配合,才能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地再现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另一方面,小学生丰富的想象活动,还能剌激和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邓颖超奶奶曾代表党中央号召全国少年儿童要“树立创造性的志向”,“培养创造的人材”,“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而创造是离不开想象,要给“创造未来”的孩子从小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在读写教学中,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呢?笔者认为:
一、发挥联想,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联想能诱发学生的思维,对体会课文含着思想感情有进一步的理解。 联想是此物想到有某一点相关的某一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个思维的链条上。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训练联想的好材料。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让同学们知道作者借想象,提出了穷苦孩子们的希望,在大年夜这些穷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幸福。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希望,诱发同学们从丹麦想到我们的旧中国,想到我们的前辈也是这样,只有在中国共主党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新中国,才使这样的希望变成了理实,从而懂得文章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常常会给读者带来希望,带来理想,并鼓舞人们去创造它,去实理化。在教《幸福是什么》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写《读〈幸福是什么〉后想到的》读后感,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理解,联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也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幸福是什么。
二、创设假想,发展学生的假想能力
假想即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凭借想象来假设情况。假想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基因。发展学生的假想能力,对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是培养假想能力的好材料。如在《未来的房屋》教学时,我先用第三人称的口气,进行叙述和描绘,使同学们铖如跟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人去参观未来新村,在这过程中,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继而通过学习。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我便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住在这样的房屋有什么感想?你“设计”中的未来房屋的外形是怎样的?你还希望这房屋里增加一些什么设备?这些房屋除了建在海洋、太空之外,你打算设计在哪些地方?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情趣盎然地畅谈起自己的设想:只要一按电钮,房屋就可以迁移到你想去的地方;有的说:房屋里有防地震的设备,该地区有地震,房屋的显示镜里早在几天前就预告屋主了;有的还说,房至里有运动场,但又可以随时更换不同的场所,适应各类运动的需要等等。假想能使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进一步的加深,一些进军科学的理想种子,也许就在此时此地萌发了。另外,在作文教学中我也注意到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假想能力,如学了《一幅壮锦》之后,联系课外阅读,让学生写《假如我是……》《二十一世纪的我》等文章,培养学生假想能力。
三、注重擴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经常用扩想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所谓“扩想”,就是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扩展。如教看图学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课时,我分别在指导学生初看图和初步读文之后,抓住文中十一个纤夫的逐个具体裁描绘,图文对照,使学生认识徒刑文作者是怎样对图进行“扩想”的。这样由看图到作文的两次扩想训练,有例有据,有仿有作,让学生把自己的某些生活见闻与感受同作品的形象联想出来,以增强作品形象的具体可感性,这对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是很有好处的。又如教古诗《三衢道中》时,我指导同学们先理解每句诗意,然后把每句意思连起来理解全诗意思中的扩想训练,于是我对每一句的内涵都对学生进行指导扩想,使作品的总体结构,使主题的“发酵”,丰富细节,增大作品的容量,使内容更趋具体化。
四、加深拟想,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拟想也就是比拟想象。如《老水牛爷爷》是把人的特征物化,写了他凫水本领,脾性和力气,都像牛一样,从中表现了勤劳朴实、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这是由人拟物。而《落花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还有《金色的鱼钩》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在这个长满红豺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作者用这样的比拟老班长虽然不在了,但他那舍己救人、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永存,这些都是由物拟人。还有,拟想能力同样在写作中得到培养,如教完《种子的力》一文后,让学生写《“种子”赞》引导学生展开由物及人的比拟想象,既加深理解课文,又获得想象能力的训练。
五、激发联想,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往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接续想象”,如教《穷人》时,抓住课文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这一句,我设计了“难能可贵娜拉开帐子以后怎么样?”为题,让学生讨论,续想故事情节。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渔夫是多么激动,称赞难能可贵娜做得对;有的说难能可贵娜是多么高兴,一切担忧都烟消云散;有的说七个小孩子醒来后,无忧无虑地玩得多么快乐……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想象进一步焕发了穷人美的心灵。学了《凡卡》一文后,我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作文,让学生展开接续想象,顺作者写作旨意写了凡卡种种可能发生的更为悲惨的遭遇。这样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
当然,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很多,本文只是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之总结。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新观念,不断开拓进取,加快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素质。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吴进国 创造性学习与创新思维[J]中小学语言教研 2001、7
[2]张 梁 小学语文天地[J]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3、5
[3]王华山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J]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