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到清初,中央封建王朝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册封了众多土司,推行土司制度,对这一地区进行管理。土司制度实行初期,恩施土司表现出了极大的文治和武功,对民族地区的稳定以及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的弘扬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对恩施历史民族文化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土司制度时期的文化。当时,唐崖土司城美轮美奂,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巍巍壮观,占地面积甚至超过了紫禁城,为“荆南雄镇,楚蜀屏翰”。文化艺术方面,从明朝嘉靖到清朝康熙,恩施出了九位大诗人。顾彩在《容美纪游》中慨叹“始叹世上客,不如山中人”。
后来,由于恩施土司统治逐渐走向腐朽没落,同时中央封建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清朝在雍正年间实行了“改土归流”的政策,逐渐废除了土司制度,任命流官对民族地区进行管理。此后,土司势力逐渐削弱,作为土司权力和身份的土司皇城昔时的威武之形已荡然无存。后来清朝道光年间诗人冯永旭这样描述破落的唐崖土司皇城:“烟树苍茫望显分,当年歌鼓寂无闻。惟留废苑埋荒草,但见空山走白云。枯木寒鸦元武寺,斜阳衰柳土司坟。千秋凭吊情何极,况听哀猿又叫群。” 曾经闻名一时的恩施诗集《田氏一家言》也残缺不齐,近三千首诗仅存354题503首流传至今。
有学者认为,把恩施州地域文化放在历史长河中和在全国的大背景下进行比较,恩施的历史民族文化中分量最重的应该是土司制度时期的文化。为整理和展示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恩施州建立起了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个土司王城——恩施土司城。
“千古兴亡天下事,施州土司亦如此。大浪淘沙英雄迹,不尽悠悠文化情。”怀着这种心情,我们来到恩施土司城,穿过时空的隧道,体味那久远醇香的文化盛宴。
雄奇巍峨的土司王城
九进堂是土司的宫殿,是土司权力和身份的象征,是整个土司城的核心部分。当地朋友告诉我们在九进堂旁边的山上可以拍到土司城的全景,而且清晨的山上还有很多小鸟和小野兽出没。于是,在到达土司城第二天天没亮的时候,我们直奔山顶。
“像仙境一样”,这是我们登上山顶时的第一感觉。当时天已发白,雾气在几座山隔成的狭长峡谷里滚滚流动,亭子、城墙、烽火台、九进堂在腾腾的雾气中时隐时现。
太阳渐渐升起,雾气不断散去,一幅鸿篇巨制——土司皇城九进堂逐渐在我们眼前展开。
在空间观念上,九进堂作为土司王城,一方面比普通民居要大几百倍,另一方面又淡化了建筑作为“家”的那份亲和与温馨,更加注重的是规模的宏大与主人的地位。九进堂由333根柱子、333个石柱础、330道门、90余个窗、数千块雕花木窗、上千根檩子、上万根椽木组合而成。进深99.99米、宽33米,总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举目望去,亭台楼角、屋檐飞爪,高低上下,错落有致,即使我们从山上俯瞰,九进堂依然显示出了它的雄奇、巍峨与富丽堂皇。
九进堂内的九进
登上钟楼,穿过土司爽心园,路过“听涛茶楼”,沿着月亮湖,绕了一大圈,我们来到九进堂堂前。
九进堂共有九进,每进都有自己的名称和用途。它们依次是土司王府门楼、戏楼、议事厅、摆手堂、后院门楼、王府仓库、土司子女住所、内宫中堂、后堂,都是各呈风采的雄伟建筑。
第一进为土司王府门楼,分设龙、凤、虎三门。土家崇虎,虎门居中。也有说中为虎门、左为生门,右为死门。
第二进为戏楼。戏楼高19米,有三层,第二层为可容40人同台献艺的戏台。相传,容美土司田舜年不仅在土司王府建有戏楼、养有戏班,而且亲自创作剧本,导演戏剧。
第三进是紧连戏楼的“议事厅”。议事厅是土司处理军事政务大事的地方,同时也用作接待使臣来访之用。议事厅还有作为看戏“看台”的作用。当然,能到看台上看戏的都是土司王室或土司职官,王室奴仆或役使走卒只能在旁边陪看或在台下看。
第四进是摆手堂。摆手堂是25米高的5层高楼,层层飞檐,亭亭而上。上三层为圆顶亭盖,下两层为四壁见方的厅堂。摆手堂上圆下方,体现了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宇宙观,也暗合着中国人所崇尚的外圆内方的行为规范。摆手堂是土家族特有的祭祀性建筑,也称“神堂”。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人都喜欢去摆手堂唱摆手歌,跳摆手舞,以此祭奠祖先和祈求庇佑。摆手堂主要供奉被称作彭公爵主、向老倌人和田好汉三位土王菩萨。跳摆手舞前,先要以“猪十金”或猎获的野物向土王菩萨行祭礼。行祭礼时要放三眼铳和击鼓,众人在土家人称之为“梯玛”的巫师引导下唱摆手歌,然后齐到摆手堂前场地上围绕挂满灯笼的灯笼树或烧的篝火跳摆手舞。
第五进是后院门楼。门楼有三道门与前面祠堂相通。这里的三门虽无生死之分,但有尊卑之别。进后宫的人,身份卑微的从侧门进出,身份高贵去晋见土司的,则从中门进出。
第六进是土司王府的仓廪之地。左边是粮食仓库,叫“常喜库”。取名“常喜”,就是说经常粮满囤、谷满仓,是令人十分高兴的事。土司时期,生产力低下,粮食丰收或减产,是关系土司政权的大事,封赠粮食的“常喜”二字,实则也是土司心里常喜的写照。右边青砖砌封的叫“储备库”,从厚重结实的砖墙看,里面自然秘藏着金银珠宝和钱财。实际上,所谓储备库,就是土司王府的银行。银行藏钱多少,反映土司经济实力的强弱,经济实力的强弱便直接影响到土司的政权。容美土司正是因经济实力雄厚,而雄踞鄂西土司之首。可见“常喜库”和“储备库”是土司的命根子,非不得以不能动用这两个仓库,平时还专门设有库长和仓廪人员日夜看守。“常喜库”和“储备库”上面分别是“太安阁”和“淑芳阁”。“太安阁”是土司父母居住地,“淑芳阁”是土司妃子的居室。
第七进是左右设立的双层亭楼,两楼相对,卓然而立,十分秀美端庄,那是土司子女的往所。右边的“积墨轩”是公子的书房,左边的“芹香阁”是小姐的绣楼。土司称未成年的公子叫“官儿”,未出阁的女儿叫“官姐”。土司对子女的要求很严,有“严课子弟”之说,或送其子女去荆州府学堂读书,或请教师到土司王府执教,不遗余力地培养其子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培养其女成为名媛淑女,以让土司王业后继有人。
第八进为“书香斋”,里面汇集了书法家对武陵山区的咏叹。
第九进为后堂,土家叫“惹巴楼”,意思是很美丽的地方。后堂主要是土司的寝宫和家庙,属内府中最高贵圣洁之地,共四层。
土司校场
在九进堂来回逛了一圈后,我们又回到了九进堂门口。这里有一大片场地,叫做土司校场,又称射圃,是土司兵丁操防习武的地方。
土司兵丁骁勇善战,自古闻名。其先民巴人助武王伐纣时,就有“巴师勇锐”的记载。土司实行的“农兵合一”制,土民“农时在田”、“战时为兵”。平时,听到牛角号声,即齐到校场操练。负责督导的武官,土家语称为“徒堂”。徒堂要求十分严格,每个土兵须戴重16斤的头盔,身穿30斤重的牛皮铠甲,进行厮杀格斗。并以打猎代训,要求一人擒虎,20人相助,只准虎死,不许虎生,谁放虎逃脱要受重罚。在追击逃敌时,无论深沟高坎,悬崖峭壁,务必生擒逃敌。攻防训练更为奇特而严格,按一三五七九奇数列成五排,组成三角形尖锐攻掠梯队。在攻城掠寨时,一人倒下,即依次由后排补上,只准前进,不许后退,以攻破敌阵为止。
更有甚者,土司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凡土民谁家出生男孩,即按婴儿体重,等量称一块生铁浸泡于药水中,与此同时,还用经火烘烤的生竹片,烙其婴儿的双脚掌,让脚掌溃烂生成老茧。以后即成为下田耕作,上山打猎皆不穿鞋的“铁脚板”。孩子长到10岁时,又将浸泡的生铁打制成柳叶剑佩于孩子腰间,时时格斗训练,以使从小滋养尚武精神。
正是这种近乎残酷的训练,才造成土家兵丁钢打铁铸的战斗队伍。恩施容美土司曾以48人击溃桑植千余人的侵袭。这样“扎硬寨、打死仗”的土家兵丁,连明嘉靖宰辅胡宗宪都赞曰:“容美精兵,悍甲诸部,万里从征,朝气正锐”。
“改土归流三百年,巍峨王城重又见。不为土司逞威严,只供游人忆先贤。” 恩施土司城还先后举办了大型灯会展、民间艺术展演、椎牛节等展示土家民俗的大型活动,对传承土家民俗文化,起了重大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