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在儿童克罗恩病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与成人相比,儿童CD面临更迅速变化的病程、更大范围的肠道受累和生长发育的问题。生物制剂的出现拓宽了儿童CD的治疗途径,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ADA)已被批准用于儿童CD的诱导和缓解治疗。其他途径的生物制剂,如白细胞介素抑制剂乌斯奴单抗(Ustekinumab,UTK)、抗整合素单克隆抗体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VDZ)和生物类似物在儿童C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逐步证实。失应答是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研发更多的生物制剂作为替代治疗方案是未来仍需努力的方向。该文就生物制剂在儿童CD中的疗效分析作一综述,以助于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决策。

其他文献
桥本甲状腺炎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免疫微环境,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也与肿瘤免疫存在联系,临床中两者伴发的情况逐年上升,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一直存在争议,其发生、发展的关系仍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这两种疾病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梅尼埃病基本的病理改变是内淋巴积水。关于内淋巴积水的发生有多种推测,任何因素使内淋巴液的生成超过重吸收均可能导致内淋巴积水,内淋巴囊一直被认为是内淋巴液的主要吸收部位。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内淋巴管在内淋巴液重吸收中的作用可能比内淋巴囊更重要。本文将内淋巴管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梅尼埃病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咽鼓管黏膜由呼吸道黏膜延续而来,其内存在一种类似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复合物,在维持咽鼓管生理功能相对稳定中发挥特定的作用。一方面,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通过降低咽鼓管管腔内气液界面表面张力及改善咽鼓管黏液的黏弹性以降低咽鼓管的开放压;另一方面,表面活性蛋白属于c型凝集素家族成员,在局部促进微生物清除、减轻炎症反应及提高咽鼓管免疫功能方面亦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但该功能目前研究尚不成熟,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表面活性物质调压作用和免疫作用,尤其是作用于咽鼓管黏膜机制方面的进展研究,以期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期刊
目的描述不同程度缺氧缺血脑病(HIE)患儿早期脑氧合功能(cSO2)和脑组织氧提取分数(FTOE)及生后几天内脑功能的改变,探究早期(生后6~12h)cSO2及FTOE水平是否可以预测短期结局。方法此项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胎龄36周以上的HIE患儿。于生后84h内的十个阶段分别测定cSO2和FTOE水平。中重度HIE患儿进行亚低温治疗(TH)。异常结局定义为异常磁共振表现(MRI)和/或死亡。结果研究共纳入58例患儿(28例轻度、24例中度、6例重度)。出生胎龄中位数为39.9
期刊
目的探讨3~7月龄婴儿体内铁水平和粗大运动评分的相关性。方法该项前瞻性研究应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对252例3~7月龄婴儿进行评估,并测定其中250例婴儿的铁蛋白水平。该研究分析222例婴儿的AIMS评分和铁蛋白水平以及61例婴儿的AIMS评分与网织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ret-Hb)的相关性,并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进行数据分析。结果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z评分低于第10百分位数作为结局指标,铁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51μg/L(敏感度86%,特异度81%),ret-Hb
期刊
目的以往关于哺乳期锂治疗的研究结果意见不一,该研究旨在评估密切随访下哺乳期锂治疗对婴儿是否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21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地区出生、母亲应用锂治疗并哺乳的婴儿。该研究收集婴儿血清锂浓度测定数据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30例婴儿纳入本研究(21例女孩,9例男孩),随访时的年龄中位数为40d(范围8~364d)。生后第2周血清锂浓度中位数为0.10mmol/L(范围0.05~0.7mmol/L),第2~4周为0.08mmol/L(范围0.05~1.2mmol/L),第2个月为0.06mm
期刊
目的比较芬兰医院初产妇水中分娩和传统分娩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在芬兰一家Ⅱ级医院进行水中分娩和传统分娩的低风险产妇,从数据库中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相关资料。结果研究共纳入78例水中分娩产妇,选择1623例传统分娩产妇为对照组。水中分娩产妇的止痛药使用剂量为对照组的1/4。与对照组相比,水中分娩组的新生儿体温略低(36.6vs36.8℃),脐动脉和静脉pH值稍高(动脉:7.31vs7.28,静脉:7.38vs7.35),缩短住院时长(1.90dvs2.33d)。两组Apgar评
期刊
儿童局限性硬皮病罕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早期干预与良好的预后相关,但尚缺乏相对可靠的评估方法。目前该病主要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对诊断存疑时,需行皮肤或皮下组织活检;高频多普勒超声、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红外热成像、MRI和面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皮肤病评估工具等可评估病情;诊治中应完善系统评估。激素及甲氨蝶呤仍是一线治疗方案,二线疗法证据有限,霉酚酸酯、羟氯喹、环孢素A、托珠单抗、英夫利昔单抗等可能发挥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