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胃食管反流病

来源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fe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多伴有其它功能性胃肠病症状。特别是与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症状存在高度的重叠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反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小肠过度增生的细菌酵解碳水化合物产生氢气和二氧化碳,在有产甲烷菌存在的情况下还会产生甲烷。过量的气体会通过三种机制导致胃食管反流:1.导致腹胀和腹内压增加,压迫胃内容物逆行进入食管;2.部分气体在压力作用下上行,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心理应激对雌性小鼠胃泌素、雌二激素及其食管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20只8周龄,雌性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心理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两组小鼠单只饲养在自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结石性胆囊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新疆民心医院通过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或体检胃镜检查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ER
目的 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精神心理异常表现,探讨其与GER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40例GERD患者.根据临
胃食管反流病GERD为消化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大鼠模型可用来研究GERD的发病机制并为新的临床治疗方式带来希望.目前国内外有两类方法构建GERD大鼠模型,一类是外源性
3D打印模型的腹腔镜下手术培训寻是一种新颖、教学成本低、效果好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育和实践操作教育之间的不足.利用3D抗反流手术模型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底折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是近年来卫生行业的重要工作,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对公卫事件防控投入显著增多,应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化技术也日新月异。结合突发公卫事件处置的特性,采取适宜的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突发公卫事件应急处置的效率。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E-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和石蜡包埋的NSCLC标本83例,并选取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配对远端正常组织83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NSCLC组织和远端正常组织中AEG-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分析NSCL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AEG-1和E-cadherin表达的关系及两者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N
应广东科技出版社邀请,本刊主编徐杰教授主持翻译的《实用中枢神经解剖与影像学图谱》一书于2021年6月出版。全书共分五章,分别是:简介、中枢神经系统及其血管、各部脑组织连续切面、各部脑组织组织学染色连续切面和传导通路。图谱内将各类解剖模式图、实物图和影像图等有机结合展现,是目前为止内容最为详尽的中枢神经解剖与影像学图谱。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保留了原书的英文图注,使之具有中英文对照功能,方便读者进行中英文对照和中英文检索。
目的分析应激性高血糖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40岁~72岁,平均(58.64±4.36)岁。依据有无应激性高血糖分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70例)和应激性高血糖组(30例),比较两组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炎症反应(超敏C
全世界范围内蛇类超过3 300种,毒蛇超过660种,致命性毒蛇近200种[1]。中国已知蛇类有200余种,毒蛇60余种,剧毒类有10余种。蛇咬伤多发生在每年4~10月,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则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42万~184万例毒蛇咬伤患者,其中死亡人数可高达2万~9万余例[2]。毒蛇在我国各省市分布不同,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有80多个种类,其中常见毒蛇有11种,其中竹叶青蛇占第4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