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疆哈密,巍巍天山下,一座美丽的现代化新城屹立在绿洲的边缘,这里有规划整齐的街道、被绿树环绕的座座高楼,片片如毯的草坪上点缀着各色花草……特别是道路两旁、居民小区、广场上一个个太阳能照明路灯,还有新建住宅楼顶的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外墙的隔热装置,显得尤为醒目,处处让人感到这是一个现代气息很浓的小城镇!这就是以节能减排著称的深居内陆的吐哈油田。
吐哈油田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部设在新疆通往内地的东大门、以盛产哈密瓜闻名的哈密市,矿权探区主要包括吐(鲁番)哈(密)、哈密巴里坤三塘湖、青海民和、内蒙古银额、宁夏中口子和六盘山6个盆地。吐哈油田公司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提出“稳定东部,开发西部”石油开发战略大背景下建设起来的现代化油田,是集油气田勘探开发、炼化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生产生活服务等多种产业于一体,跨国、跨地区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作为现代化的国有大型企业,在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的全球大行动中,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精细化经营,取得了成效。
技术先行,转变增长方式
油田公司从发展需要布局,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其中钻井一公司、钻井三公司试验成功的一种既能“喝”油又能“吞”气的双燃料柴油机发动机,改造后的钻机实现天然气替代率73.5%,每月可替代节约燃油250吨,不仅节约了钻井施工资源,而且减少了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排放,也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具体表现。据统计,40673钻井队3台双燃料发动机累计运转1411小时,较单纯以柴油为燃料的传统发动机节省燃料47万元,单井节约成本超过10万元,最多的达到20万元。还有供水供电处的“油改电”驱动钻机改造技术与双燃料发动机的节能减排效果可以相媲美,改造后的钻机每部平均每月节约柴油118.3吨—136.5吨,提高机械钻速84.34%。技术人员用一部改造后的50钻机算了一笔账:一部ZJ50J钻机每月耗油费用近48万元,使用“油改电”技术后,一部钻机每月耗油费用一般在20万元。一年10个工作月计算,节约燃油280万元,此外,还有三塘湖燃机发电技术、化工厂溶剂油、顺酐改造等技术都是从降低能耗的角度进行设计改造的。这些技术的应用,体现了企业利用增量拉动存量、转变增长方式的创新理念。
废物利用,注意资源节约
向一名认识的钻井队队长请教节能减排的问题,他兴致勃勃地向我讲起废泥浆的再利用。昔日,打井啥也不怕,却经常为废弃泥浆的处理犯愁,又脏又累不说,还是个只有费用投入、没有经济回报的赔钱差事。现在公司在钻井队相对集中的作业点,建立起泥浆回收流动站,收集各钻井现场废浆,技术处理后再送到新钻井现场,以往让人头疼的废泥浆,如今却分外吃香,成为各钻井队争抢的香饽饽。泥浆在钻井时起什么作用?
泥浆就是从专门的地方用火车拉来的比较特殊的土壤,运到钻井平台附近后,将干土倒进泥浆池,加水搅拌均匀,在钻井时,一边钻一边注入泥浆,主要作用一是润滑:二是降低钻头温度;三是万一钻井出现塌方漏洞的时候,起到堵漏的作用。
那废泥浆再利用好在什么地方?
钻井队长给我算了一笔账:“转运泥浆费用不足万元,而一罐泥浆成本则至少10万元,差价就是效益,大家自然抢着循环使用。从年初计算,我那个钻井队泥浆循环再利用量超过20%,排放量降低6个百分点。如果按照钻100口井计算,一年节约泥浆量可超过7000立方米。这样不但降低了钻井的成本,而且节省废弃泥浆处理费用,实现环保、经济双效益。”
清洁生产,落实减排措施
油田从源头控制污染,对每一个项目施工、运营过程中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及环境风险进行预测,实行多部门联动机制,制定削减及控制措施。石化厂按照要求开展了顺酐装置消防废水池等环境保护应急设施建设,尽可能将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削减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对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加以“关、停、并、转”,比如说拆除了水电处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的养殖场,以及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铁厂。
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工程技术服务、化工生产、石化厂、井下技术作业公司等单位都认真查找能耗高、污染重的原因,制订了清洁生产方案,并逐步落实。严格已建废水、废气、废渣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定期对环保设施运行效果进行监测、评价,依据监测、评价结果适时组织开展环保设施维修。投资200万元开展哈密物业公司锅炉麻石除尘机改造、机械厂锅炉及除尘设备更新、石油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维修、在哈密物业公司锅炉房新建灰水沉淀池等,在吐哈石油大厦新建了处理量为550方/日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了环保设施的运行效果,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研制、推广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投资4000万元对化工厂顺酐装置进行工艺改造。改造后,生产每吨顺酐消耗的丁烷量从1.35吨下降至1.1吨,彻底消除采用水吸收工艺生产时产生的富马酸废液,工业废气排放量由7.6亿立方米降至5.73亿立方米,在降低原材料消耗的同时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环境友好,发展和谐经济
吐哈油田在油气开发中,始终打“绿色环保牌”,“绿色吐哈”已经写进企业文化手册当中,成为企业和员工的行动指南。比如“宁损一时效益,不毁生态环境,吐哈油田为胡杨让路多花两千万元”的例子在哈密地区广为流传。说的是2009年吐哈油田在三塘湖盆地勘探时,为保护万亩胡杨林和地层,优选注氦气欠平衡钻井术打斜井,为了少占地、保护生态,不破坏植被,屡挪井位,钻探的12口大斜度井,共增加成本2000多万元。11月9日,在吐哈油田完成最后一口井的钻探任务后,当地一位官员欣慰地说:“勘探开发工作完成了,万亩胡杨没有一棵受损。”而且,油田在全盆地新钻探了52口油水井,口口井都达到“零污染”的目标! 此外,油田有上千口井分布在著名的火焰山下维吾尔族群众的农田和村庄中。为防止污染事件发生,油田实施单井环保责任制,为每口井安装防护栏。通过强化油水井的日常管理,杜绝了油井跑、冒、滴、漏现象,同时加大植树造林,做到开发一个区域,形成一片绿洲。2008年8月开建的三塘湖原油外输管道要穿越一条河流,为保护水源地不受污染,施工人员在53公里长的管道外层,又加了一层4毫米的厚土工膜,增加建设成本上百万元。现在这条全长196公里、年输油能力1 00万吨的输油管线建成,并通过自治区环保部门验收。
吐哈油田已将生活区和生产区的照明灯全部更换成了太阳能灯,新建居民住宅区的热水也使用太阳能设备,新建的住宅楼外部全部用上了防热环保的新型材料,不断增加绿地面积建设……这一切都在践行着节能减排的理念,按照绿色环保、低碳方式来生存、发展。
吐哈油田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部设在新疆通往内地的东大门、以盛产哈密瓜闻名的哈密市,矿权探区主要包括吐(鲁番)哈(密)、哈密巴里坤三塘湖、青海民和、内蒙古银额、宁夏中口子和六盘山6个盆地。吐哈油田公司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提出“稳定东部,开发西部”石油开发战略大背景下建设起来的现代化油田,是集油气田勘探开发、炼化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生产生活服务等多种产业于一体,跨国、跨地区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作为现代化的国有大型企业,在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的全球大行动中,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精细化经营,取得了成效。
技术先行,转变增长方式
油田公司从发展需要布局,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其中钻井一公司、钻井三公司试验成功的一种既能“喝”油又能“吞”气的双燃料柴油机发动机,改造后的钻机实现天然气替代率73.5%,每月可替代节约燃油250吨,不仅节约了钻井施工资源,而且减少了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排放,也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具体表现。据统计,40673钻井队3台双燃料发动机累计运转1411小时,较单纯以柴油为燃料的传统发动机节省燃料47万元,单井节约成本超过10万元,最多的达到20万元。还有供水供电处的“油改电”驱动钻机改造技术与双燃料发动机的节能减排效果可以相媲美,改造后的钻机每部平均每月节约柴油118.3吨—136.5吨,提高机械钻速84.34%。技术人员用一部改造后的50钻机算了一笔账:一部ZJ50J钻机每月耗油费用近48万元,使用“油改电”技术后,一部钻机每月耗油费用一般在20万元。一年10个工作月计算,节约燃油280万元,此外,还有三塘湖燃机发电技术、化工厂溶剂油、顺酐改造等技术都是从降低能耗的角度进行设计改造的。这些技术的应用,体现了企业利用增量拉动存量、转变增长方式的创新理念。
废物利用,注意资源节约
向一名认识的钻井队队长请教节能减排的问题,他兴致勃勃地向我讲起废泥浆的再利用。昔日,打井啥也不怕,却经常为废弃泥浆的处理犯愁,又脏又累不说,还是个只有费用投入、没有经济回报的赔钱差事。现在公司在钻井队相对集中的作业点,建立起泥浆回收流动站,收集各钻井现场废浆,技术处理后再送到新钻井现场,以往让人头疼的废泥浆,如今却分外吃香,成为各钻井队争抢的香饽饽。泥浆在钻井时起什么作用?
泥浆就是从专门的地方用火车拉来的比较特殊的土壤,运到钻井平台附近后,将干土倒进泥浆池,加水搅拌均匀,在钻井时,一边钻一边注入泥浆,主要作用一是润滑:二是降低钻头温度;三是万一钻井出现塌方漏洞的时候,起到堵漏的作用。
那废泥浆再利用好在什么地方?
钻井队长给我算了一笔账:“转运泥浆费用不足万元,而一罐泥浆成本则至少10万元,差价就是效益,大家自然抢着循环使用。从年初计算,我那个钻井队泥浆循环再利用量超过20%,排放量降低6个百分点。如果按照钻100口井计算,一年节约泥浆量可超过7000立方米。这样不但降低了钻井的成本,而且节省废弃泥浆处理费用,实现环保、经济双效益。”
清洁生产,落实减排措施
油田从源头控制污染,对每一个项目施工、运营过程中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及环境风险进行预测,实行多部门联动机制,制定削减及控制措施。石化厂按照要求开展了顺酐装置消防废水池等环境保护应急设施建设,尽可能将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削减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对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加以“关、停、并、转”,比如说拆除了水电处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的养殖场,以及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铁厂。
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工程技术服务、化工生产、石化厂、井下技术作业公司等单位都认真查找能耗高、污染重的原因,制订了清洁生产方案,并逐步落实。严格已建废水、废气、废渣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定期对环保设施运行效果进行监测、评价,依据监测、评价结果适时组织开展环保设施维修。投资200万元开展哈密物业公司锅炉麻石除尘机改造、机械厂锅炉及除尘设备更新、石油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维修、在哈密物业公司锅炉房新建灰水沉淀池等,在吐哈石油大厦新建了处理量为550方/日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了环保设施的运行效果,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研制、推广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投资4000万元对化工厂顺酐装置进行工艺改造。改造后,生产每吨顺酐消耗的丁烷量从1.35吨下降至1.1吨,彻底消除采用水吸收工艺生产时产生的富马酸废液,工业废气排放量由7.6亿立方米降至5.73亿立方米,在降低原材料消耗的同时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环境友好,发展和谐经济
吐哈油田在油气开发中,始终打“绿色环保牌”,“绿色吐哈”已经写进企业文化手册当中,成为企业和员工的行动指南。比如“宁损一时效益,不毁生态环境,吐哈油田为胡杨让路多花两千万元”的例子在哈密地区广为流传。说的是2009年吐哈油田在三塘湖盆地勘探时,为保护万亩胡杨林和地层,优选注氦气欠平衡钻井术打斜井,为了少占地、保护生态,不破坏植被,屡挪井位,钻探的12口大斜度井,共增加成本2000多万元。11月9日,在吐哈油田完成最后一口井的钻探任务后,当地一位官员欣慰地说:“勘探开发工作完成了,万亩胡杨没有一棵受损。”而且,油田在全盆地新钻探了52口油水井,口口井都达到“零污染”的目标! 此外,油田有上千口井分布在著名的火焰山下维吾尔族群众的农田和村庄中。为防止污染事件发生,油田实施单井环保责任制,为每口井安装防护栏。通过强化油水井的日常管理,杜绝了油井跑、冒、滴、漏现象,同时加大植树造林,做到开发一个区域,形成一片绿洲。2008年8月开建的三塘湖原油外输管道要穿越一条河流,为保护水源地不受污染,施工人员在53公里长的管道外层,又加了一层4毫米的厚土工膜,增加建设成本上百万元。现在这条全长196公里、年输油能力1 00万吨的输油管线建成,并通过自治区环保部门验收。
吐哈油田已将生活区和生产区的照明灯全部更换成了太阳能灯,新建居民住宅区的热水也使用太阳能设备,新建的住宅楼外部全部用上了防热环保的新型材料,不断增加绿地面积建设……这一切都在践行着节能减排的理念,按照绿色环保、低碳方式来生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