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明亮的那方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er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行为习惯潜能教育的重要性。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给学生们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既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又需要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扼杀:不良习惯的“源头”
  学生的不良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后天家庭、社会的环境影响形成的。作为班主任,我们遇事要客观对待、冷静处理。
  我们班有一位男生,行为习惯特别差,平时不遵守校规,经常受到学校批评,可始终不改,我便认为朽木不可雕也。但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原来他父亲已经80岁了,母亲智力有障碍,面对那几平方米的房子,里面杂乱无章、散发着一股馊味,我无语了……他嫉恨同学的爸妈年轻、漂亮,嫉恨同学的新衣服、玩具……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充斥着仇恨,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孩子的叛逆正源自于他缺少的那份关爱,本该属于他的童年快乐没有人愿意与他分享……于是闲暇之余,我便经常与他聊天,发动同学帮助他,渐渐地,孩子本该有的那份纯真、自信回到了他的身上。他能主动帮同学打扫卫生……孩子在一天天的改变。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好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而不是他们惧怕的对象;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而不是仅仅做管理学生的执行者。
  二、探寻:行为习惯潜能教育的机遇
  (一)放大潜能教育“突破口”
  1. 剖析“问题少年”的成因。现在我校的孩子多为留守儿童,家长与孩子联系很少,有些家长甚至电话都很少与孩子打,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问题少年”的现象也就越来越普遍了。
  2.正视“正能量”效应。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应像一面镜子,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规范,比较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如升旗仪式等集体活动时,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见证“水滴石穿”的奇迹
  “学校无小事,生活无小事” 。学生行为习惯是在点滴中培养起来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随手关掉开关等,可以让学生从细微之处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可以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平日的班会课和品德课,收集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名人名言,让学生诵读体会,选择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作为座右铭,了解成功人士获得成功的秘诀,博采众家之长,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能见证“水滴石穿”的奇迹。
  三、建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潜能教育的行动策略
  “言必行,行必果”。这就要求我们很好地把握 “知”与“行”的度,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学会书写大写的“人”,做自己生活、学习的主人。
  (一)师者——知人者智
  1.反思自我,提升自我
  让学生从查找、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在反思中认识自我、改正自我。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反思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探索真知的路上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从而爱上学习,自主地学习。
  2.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我们要讲究科学,切忌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还要防止学生的不良习惯纠正后又复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抓反复,反复抓”是我们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而对学生的“爱”则是我们教师必须恪守的一条永远不变的法则。
  (二)长者——自知者明
  “昔孟母,择邻处”就是指环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缘自家庭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劳动、学习和家人共同活动之中的各种表现。可见,身教比言传更容易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整体的“面”;家庭教育关注的多是孩子的“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实践性更强,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班主任应该重视班集体的建设,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它是一个长期的艰巨工程,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班貌,班级管理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行者——智明者慧
  培根在《论人生》中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环境小卫士” “文明好少年”等系列评比活动,各组成员之间互相督促检查,每星期作一次评比,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在良好行为习惯的舞台上尽情彰显自我,展示自我的才华与智慧。
  我愿继续做一名教育的行者。昨天,我庆幸选择教师,与天使般的孩子一起相伴;今天,我无悔选择教师,与棵棵幼苗一起茁壮成长;明天,我依然选择教师,与祖国的花朵一起去创造未来。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们的脚步没有停止,便是进步…… ?
其他文献
【摘要】融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理念,融合凝聚了力量,诞生新的希望。科学课程向我们提出了多元化的教育目标,为实现多元教育目标,我们不能将科学学科孤立起来,而要跨越学科界限,开展课程融合,使“一个教学活动同时达到多个目标”。  【关键词】课程融合 目标多元 思维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总目标提出:“知道浅显的科学知识,……形成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
【摘要】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体,现行小学语文中寓言故事的安排不仅让学生体验与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更担当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本体作用。现行教材中,共收录寓言15篇,其中作为课文的8篇寓言分布在第一学段3篇,第二学段5篇,加之语文园地中收录的7篇寓言故事,编排上更侧重于第二学段,主要是因为寓言故事往往篇幅不长,且故事性、趣味性、言语性更适合于这一学段的学生学习。寓言教学,需要立足语用,关注核心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情感态度是综合能力中的一个基本素养,它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学不仅仅是师生教与学的关系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的过程。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实现知与情的和谐统一。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情感教学依然是小学英语教师一直追寻的教育理想。本人就自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在研究过程中我深入钻研教材,抓住不同学生心理,创设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成为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 动态生成 预设问题 关注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我认为最好的是利用
【摘要】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音乐审美体验,是对音乐自身的把握,是感受音乐的形式美,是通过联觉和想象引起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音乐欣赏 音乐审美体验 图形谱 律动 乐器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音乐审美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音响感知,获得音乐经验,而音乐经验只有与学生自身的认知和经验相结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丰
[内容摘要] 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多数教师都会采用“青蛙歌”的素材,但是效果都不理想。本文在列举教学片段的基础上对“要不要采用青蛙歌这一素材”“如果用,怎样用好这一素材”两个问题作了深入探讨,最后回归课堂,借助青蛙歌这一素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及价值。  [关键词] 《用字母表示数》 “青蛙歌” 学习素材 符号意识  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许多教师都会采用青蛙歌这一素材。在一次同
小学数学涉及许多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面。概念教学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思想、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载体。那么,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概念的有效建构呢?笔者在进行二年级下册《倍的认识》一课的磨课中,作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第一次教学:概念在模仿中机械建构  (教师出示2只鸡和8只鸭)  师:开心牧场里养了2只鸡和8只鸭。如果把2只鸡看作一份,那么鸭有这样的几份? 
[导语]书籍承载的是世界文明和与之相应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又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在“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下,本期《特别关注》栏目推出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语文教员王文丽老师的阅读史——《我的语文,我的路》,相信大家读后对阅读会有些许感悟……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朱永新  (一)少女时代的虫草阅读  大概与我这个年龄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略,也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课堂中师生单向交流、教师垄断课堂而学生十分被动的局面,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协作功能,提高个人的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
【摘要】本文着眼于师生同构策略的研究,通过对协同式班级生活中的师生同构的两种类型,即师生直接交往与互动的显性同构和教师通过把握调控学生间接交往与互动的隐性同构的策略研究,让班级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熔炉,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新格局,让班级成为有效运作的自组织。  【关键词】协同式 班级生活 师生同构  对教师来说,班级是其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实践基地;对学生而言,班级则是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