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行为习惯潜能教育的重要性。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给学生们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既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又需要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扼杀:不良习惯的“源头”
学生的不良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后天家庭、社会的环境影响形成的。作为班主任,我们遇事要客观对待、冷静处理。
我们班有一位男生,行为习惯特别差,平时不遵守校规,经常受到学校批评,可始终不改,我便认为朽木不可雕也。但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原来他父亲已经80岁了,母亲智力有障碍,面对那几平方米的房子,里面杂乱无章、散发着一股馊味,我无语了……他嫉恨同学的爸妈年轻、漂亮,嫉恨同学的新衣服、玩具……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充斥着仇恨,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孩子的叛逆正源自于他缺少的那份关爱,本该属于他的童年快乐没有人愿意与他分享……于是闲暇之余,我便经常与他聊天,发动同学帮助他,渐渐地,孩子本该有的那份纯真、自信回到了他的身上。他能主动帮同学打扫卫生……孩子在一天天的改变。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好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而不是他们惧怕的对象;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而不是仅仅做管理学生的执行者。
二、探寻:行为习惯潜能教育的机遇
(一)放大潜能教育“突破口”
1. 剖析“问题少年”的成因。现在我校的孩子多为留守儿童,家长与孩子联系很少,有些家长甚至电话都很少与孩子打,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问题少年”的现象也就越来越普遍了。
2.正视“正能量”效应。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应像一面镜子,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规范,比较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如升旗仪式等集体活动时,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见证“水滴石穿”的奇迹
“学校无小事,生活无小事” 。学生行为习惯是在点滴中培养起来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随手关掉开关等,可以让学生从细微之处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可以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平日的班会课和品德课,收集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名人名言,让学生诵读体会,选择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作为座右铭,了解成功人士获得成功的秘诀,博采众家之长,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能见证“水滴石穿”的奇迹。
三、建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潜能教育的行动策略
“言必行,行必果”。这就要求我们很好地把握 “知”与“行”的度,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学会书写大写的“人”,做自己生活、学习的主人。
(一)师者——知人者智
1.反思自我,提升自我
让学生从查找、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在反思中认识自我、改正自我。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反思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探索真知的路上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从而爱上学习,自主地学习。
2.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我们要讲究科学,切忌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还要防止学生的不良习惯纠正后又复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抓反复,反复抓”是我们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而对学生的“爱”则是我们教师必须恪守的一条永远不变的法则。
(二)长者——自知者明
“昔孟母,择邻处”就是指环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缘自家庭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劳动、学习和家人共同活动之中的各种表现。可见,身教比言传更容易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整体的“面”;家庭教育关注的多是孩子的“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实践性更强,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班主任应该重视班集体的建设,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它是一个长期的艰巨工程,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班貌,班级管理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行者——智明者慧
培根在《论人生》中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环境小卫士” “文明好少年”等系列评比活动,各组成员之间互相督促检查,每星期作一次评比,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在良好行为习惯的舞台上尽情彰显自我,展示自我的才华与智慧。
我愿继续做一名教育的行者。昨天,我庆幸选择教师,与天使般的孩子一起相伴;今天,我无悔选择教师,与棵棵幼苗一起茁壮成长;明天,我依然选择教师,与祖国的花朵一起去创造未来。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们的脚步没有停止,便是进步…… ?
一、扼杀:不良习惯的“源头”
学生的不良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后天家庭、社会的环境影响形成的。作为班主任,我们遇事要客观对待、冷静处理。
我们班有一位男生,行为习惯特别差,平时不遵守校规,经常受到学校批评,可始终不改,我便认为朽木不可雕也。但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原来他父亲已经80岁了,母亲智力有障碍,面对那几平方米的房子,里面杂乱无章、散发着一股馊味,我无语了……他嫉恨同学的爸妈年轻、漂亮,嫉恨同学的新衣服、玩具……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充斥着仇恨,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孩子的叛逆正源自于他缺少的那份关爱,本该属于他的童年快乐没有人愿意与他分享……于是闲暇之余,我便经常与他聊天,发动同学帮助他,渐渐地,孩子本该有的那份纯真、自信回到了他的身上。他能主动帮同学打扫卫生……孩子在一天天的改变。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好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而不是他们惧怕的对象;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而不是仅仅做管理学生的执行者。
二、探寻:行为习惯潜能教育的机遇
(一)放大潜能教育“突破口”
1. 剖析“问题少年”的成因。现在我校的孩子多为留守儿童,家长与孩子联系很少,有些家长甚至电话都很少与孩子打,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问题少年”的现象也就越来越普遍了。
2.正视“正能量”效应。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应像一面镜子,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规范,比较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如升旗仪式等集体活动时,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见证“水滴石穿”的奇迹
“学校无小事,生活无小事” 。学生行为习惯是在点滴中培养起来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随手关掉开关等,可以让学生从细微之处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可以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平日的班会课和品德课,收集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名人名言,让学生诵读体会,选择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作为座右铭,了解成功人士获得成功的秘诀,博采众家之长,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能见证“水滴石穿”的奇迹。
三、建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潜能教育的行动策略
“言必行,行必果”。这就要求我们很好地把握 “知”与“行”的度,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学会书写大写的“人”,做自己生活、学习的主人。
(一)师者——知人者智
1.反思自我,提升自我
让学生从查找、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在反思中认识自我、改正自我。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反思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探索真知的路上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从而爱上学习,自主地学习。
2.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我们要讲究科学,切忌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还要防止学生的不良习惯纠正后又复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抓反复,反复抓”是我们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而对学生的“爱”则是我们教师必须恪守的一条永远不变的法则。
(二)长者——自知者明
“昔孟母,择邻处”就是指环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缘自家庭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劳动、学习和家人共同活动之中的各种表现。可见,身教比言传更容易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整体的“面”;家庭教育关注的多是孩子的“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实践性更强,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班主任应该重视班集体的建设,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它是一个长期的艰巨工程,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班貌,班级管理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行者——智明者慧
培根在《论人生》中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环境小卫士” “文明好少年”等系列评比活动,各组成员之间互相督促检查,每星期作一次评比,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在良好行为习惯的舞台上尽情彰显自我,展示自我的才华与智慧。
我愿继续做一名教育的行者。昨天,我庆幸选择教师,与天使般的孩子一起相伴;今天,我无悔选择教师,与棵棵幼苗一起茁壮成长;明天,我依然选择教师,与祖国的花朵一起去创造未来。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们的脚步没有停止,便是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