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研究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tes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并对某大学学生进行访谈,总结了有关大学生公共精神的概念,在访谈中了解到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现状,总结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培育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策略,一方面为大学生融入社会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树立了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当代大学;公共精神;培育对策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当代大学生公共理性的培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C16C003。
  一、引言
  公共精神是融入公共生活的主题意识。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级知识的群体,能够影响社会的风气,同时也是良好社会道德的引导者。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公共精神的研究也日益增加多。当代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多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环保意识、团队意识、法律意识等,但是在公共精神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剖析,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公共意识。
  二、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相关概述
  (一)公共精神的概述
  公共精神依赖于社会的公共事业、公共生活、公共活动、公共意识等,是个人融入集体并且维护和保持甚至增进公共利益和公共关系的一种态度和行动的价值取向,通常人们理解的公共精神是一种奉献、宽容的精神,是一种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例如志愿者活动、环保论坛等都能够体现出公共精神。
  另外,公共精神有四个特征:首先是主体性,公共精神的主体是社会公民,公民之间是平等的、独立的,并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其次,是公共性,即以公共的生活、活动为载体,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公共精神。再次是实践性,只有公民参与到公共领域中才能够体现出公共精神。最后是普遍性和公益性,公共精神普遍存在于生活当中,例如公交车让座、车站排队买票等,公共精神是具有公益性的,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方式。
  (二)大学生公共精神的概述
  大学生占社会公民的比例很大,知识素养较高,公共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并且能够引导和带领其他公民提升公共精神。当代大学生以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参与到公共领域中,维护和保持公共关系。大学生的公共精神有别于其他公民公共精神的是强烈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观念、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公共领域,学生身在其中既是参与者又是建设者,不仅促进大学的发展完善,还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公共意识。
  (三)培育大学生公共精神的意义
  1.促进大学生全面的发展。首先,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能够培育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公共精神若要参与到公共领域当中,这就需要一定的行动能力和时间,在公共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维护公民的权益和公共活动的利益。
  其次,大学生公共精神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事实上公共精神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精神是社会良好道德的表现。例如大学生在校园中文明礼貌,拾金不昧,爱护环境,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社会风气的表现需要不断继承发扬。
  再次,大学生公共精神能够改善人格的不足。大学生的身心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各方面情绪会出现波动,各种看法左右不一,而公共意识的确立有助于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分别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应该站在个人的层面找准价值取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现状
  本文通过随机抽取学生的方式对某大学400名学生进行访谈,根据统计的结果整理和总结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对公共精神的了解情况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公共精神“了解”和“听过”的比例为68%,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公共精神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处于低层面,缺乏深入理解和实践。
  (二)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在对于校园活动、社会活动的参与程度以及是否以主观的意识来参与公共事件,并独立思考。
  从表2来看,有66%的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但还是有一些学生没有培养出自己的主观意识。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主观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认真对待并加以引导。
  (三)当代大学生的公共责任意识
  公共责任意识是公共精神的一种。整理访谈记录发现,很多大学生的公共责任意识淡薄,不能在社会活动中演化出主动的行动。
  四、大学生在公共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知行合一
  所谓的知行合一是指想法和行动是一致的。访谈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公共精神有一定的认知,主体意识、公共意识在逐渐形成,但是在实际的大学生活中,会出现很多与意识背道而驰的行为,例如图书馆喧哗,迟到,宿舍卫生差,乱丢垃圾等。这就使得公共精神的认知转化为行动出现难题,这是当今社会大学生公共精神存在的普遍问题。
  (二)对公共精神了解不足
  访谈发现: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对于公共精神的相关概念了解得不够深入,有32%的学生不了解“公共精神”这一概念;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参加公共领域的活动时对于公共精神的考虑不多,参加活动的目的与公共精神无关,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中公共精神的价值取向还没有形成,使得公共活动不能体现公共精神,变成了个人行为的满足。
  五、当代大學生公共精神培育的对策
  (一)学校教育是塑造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基本途径
  1.专业课程的引导。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技能,因此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也需要课程的辅助来实现。   首先,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大学生的公共精神属于德育的一部分,在校园中德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的。然而新时代下,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不能满足教育现状,需要不断创新教育课程和教育方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从各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认识到公共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其次,专业课中融入公共精神。专业课程是传授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课程,但是也存在公共精神方面的内容,专业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挖掘公共精神。专业知识和技术中的公共精神体现在师生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要渗透公共精神,重点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挖掘。
  2.营造环境氛围。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公共领域,在这个领域内师生展开互动交流,能够让大学生展示自己,张扬个性,在交流中不断融合,形成共同的主体意识,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要营造好良好的环境氛围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组织建设各种新时代的公社组织,除继承以往的大学社团、组织外,还要开展具有当代特色的活动、组织,并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利用校园为社团服务,开创具有时代特色的“互联网 社团”的组织,组织学生开展线上、线下交流。
  其次,利用好现代媒体营造培育公共精神的新环境,通过收集、处理、传播关于公共精神相关的政策、信息等,为每个大学生提供在公共领域参与的机会。
  (二)社会教育是塑造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外在保障
  大学生正处于迈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培育公共精神上需要公共部门的示范,这些公共部门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公共的活动、事业、服务等,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一种示范作用,能够增强大学生学习公共精神的动力。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的重要途径。例如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通过参加一些慈善、爱心、爱国等的团体,学习他们的奉献、爱国、同情等价值观,并得到认可。
  (三)自我教育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基础
  首先,通过思考来提升公共精神。思考的第一步就是反思,“吾日三省吾身”,查找自己的缺点、不良行为、思想问题,并及时改正;第二步就是要学会慎独,提升道德修养。
  其次,培育公共领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对现实公共活动中的行为所形成的崇敬或鄙视、欣赏或批评、爱好或厌恶的心理体验和态度倾向。这里的道德情感是公共意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直接影响公共行为的方向和强度。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共精神作为社会风气、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值得学习和发扬。本文对公共精神的相关概念做了粗浅的阐述,并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三方面提出了培育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对策,对于研究深入培养大学公共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志君.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2]田媛,李梁.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再思考[J].社科纵横,2012(09):147-149.
  [3]唐彬.論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J].教育探索,2015(12):101-105.
其他文献
移动互联网江湖近来颇不平静。嘀嘀和快的耗资十几亿元请全国人民免费打车令人瞠目结舌。马云也承认,阿里、腾讯两家企业玩过头了。尽管目前“补贴大战”正在逐步降温,打车软件
学习兴趣与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新技能的主要动力.培养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对于提高高职护生临床学科学的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日常教学经验简要阐述高职
期刊
期刊
网络教育共同体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其组织跨学科、零距离、省时间的交流,对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国外对网络教育共同体用于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的互联网文化强国之路应通过培育与网络规模相匹配的网络传媒企业和科技公司,在大体量的基础上做出精品,以一种积极和竞争的姿态面对国际互联网巨头的挑战显得迫在眉睫。
期刊
项目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以实践能力为主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课程进行制定、安排、实施、考核.因此,项目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不单单是理论知识的教
期刊
在幼师声乐课教学中,大都采用全班齐唱的上课形式,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以及敏捷的思维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开展合唱教学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