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为在量的知识教学中合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在课余将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技能充分地运用于实践;又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活动反馈中整理知识、提升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下面以“米和厘米的认识”及“千米的认识”中的一些实践活动为例,说说我是怎样利用学校资源来进行量知识方面的教学,以便培养学生量方面的数感。
当学生从课堂上认识了“米和厘米”后,我先后让学生在校进行了三次实践活动。
第一次活动:利用厘米尺和学具尺(1米长)量一量教室里物体长度并记下结果。这次活动学生的参与性高,人人动手把教室里大小物体都量到了,如课桌、凳子、讲台、粉笔盒的长宽高,门、窗户、黑板、黑板刷的长宽。经过动手量,学生不仅得到了第一手材料,而且对米和厘米有了初步的体验,在反馈信息和小结时对这两个长度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二次活动:①说说你能用多少种办法知道教室的长和宽(小组合作);②先估算再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因为这次活动的要求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我给了学生一天时间,并允许他们同组员甚至家人商量。在活动反馈时真是“百花齐放”:用学具尺量,用厘米尺量,用卷尺量,用手量,小朋友手牵着手量,用老师的教鞭量,用脚量(歨测),用眼光量(目测)。其中的一些方法学生是这样解释的:用手量就是一庹一庹地量,因为我们的手一庹大约是1米,几庹就大约是几米;手牵手量就是从教室的一端到另一端要几个人牵手就有几庹,也就大约有几米;用教鞭量就是用它一下一下去量,数出量了几次,再把教鞭放在学具尺上量出长度,最后把它们加起来就能得到结果;用脚量就是从教室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数出走了多少步,再用尺量出一步是多长,最后连加就行了;用眼光量就是根据一个大窗户宽1米50厘米,小窗户宽1米,看墙上大约能嵌几个这样的窗户,再做加法就可以算出长度。经过活动反馈,学生知道:原来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有这么多方法。然后,根据反馈的信息总结出测量教室长和宽最准确的方法是用尺量,尤其是用卷尺量;没有尺的情况下用手量;最省事的方法是用眼光目测,学生从中掌握了常用的测量方法。
第三次活动: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告诉大家我们这幢教学楼的大约长度(允许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反馈时出现三种方法:用卷尺量;用手量;用眼光目测。学生解释用手量就是沿着墙壁一庹一庹地量,几庹就是几米;用眼光目测就是以五个教室的长度加两个楼梯口的长度。后来,在教学反思中我认为:一是有必要让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一下教学大楼的实际长度,以便检验自己的估算能力;二是希望学生能以大楼的长度作参照物估算出学校围墙的长度。
在课堂上“认识千米”以后,我又让学生进行了两次实践活动。
第一次:用你认为最省事的方法测量出学校围墙的长度(小组合作)。活动反馈时,学生有两种方法:①数出围墙的长的中间有39个墩,分成了40个大格,每两格(含一个墩)之间测量出是5米,总长是200米。②沿围墙数出共有41棵树(墙两头各1棵),每两棵树之间是5米,总长是200米。
第二次(与体育老师合作):利用体育课在操场400米环形跑道上进行,每人都体验下100米、1000米的实际长度,并体验一下自己跑100米、1000米所需要的时间。根据各组组长统计的信息,在活动课上交流时,学生发现:三年级学生跑100米大多数要用23--26秒;跑1000米大多数要4分多钟;用的时间越少,跑得就越快;用的时间越多,跑得就越慢。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了“独立动手测量长度→合作探讨多种测量方法→选择和优化测量方法→两种量(长度与时间)“的综合体验。学生在反馈信息时,我又尊重他们,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测量成果和方法,并让他们的思维在交流碰撞中共同发展:掌握基本的知识,从多样化的方法中进行优化,用优化后的方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这样,学生在一系列的过程中自然掌握了长度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发展了有关量知识方面的数感。
下面以“米和厘米的认识”及“千米的认识”中的一些实践活动为例,说说我是怎样利用学校资源来进行量知识方面的教学,以便培养学生量方面的数感。
当学生从课堂上认识了“米和厘米”后,我先后让学生在校进行了三次实践活动。
第一次活动:利用厘米尺和学具尺(1米长)量一量教室里物体长度并记下结果。这次活动学生的参与性高,人人动手把教室里大小物体都量到了,如课桌、凳子、讲台、粉笔盒的长宽高,门、窗户、黑板、黑板刷的长宽。经过动手量,学生不仅得到了第一手材料,而且对米和厘米有了初步的体验,在反馈信息和小结时对这两个长度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二次活动:①说说你能用多少种办法知道教室的长和宽(小组合作);②先估算再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因为这次活动的要求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我给了学生一天时间,并允许他们同组员甚至家人商量。在活动反馈时真是“百花齐放”:用学具尺量,用厘米尺量,用卷尺量,用手量,小朋友手牵着手量,用老师的教鞭量,用脚量(歨测),用眼光量(目测)。其中的一些方法学生是这样解释的:用手量就是一庹一庹地量,因为我们的手一庹大约是1米,几庹就大约是几米;手牵手量就是从教室的一端到另一端要几个人牵手就有几庹,也就大约有几米;用教鞭量就是用它一下一下去量,数出量了几次,再把教鞭放在学具尺上量出长度,最后把它们加起来就能得到结果;用脚量就是从教室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数出走了多少步,再用尺量出一步是多长,最后连加就行了;用眼光量就是根据一个大窗户宽1米50厘米,小窗户宽1米,看墙上大约能嵌几个这样的窗户,再做加法就可以算出长度。经过活动反馈,学生知道:原来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有这么多方法。然后,根据反馈的信息总结出测量教室长和宽最准确的方法是用尺量,尤其是用卷尺量;没有尺的情况下用手量;最省事的方法是用眼光目测,学生从中掌握了常用的测量方法。
第三次活动: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告诉大家我们这幢教学楼的大约长度(允许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反馈时出现三种方法:用卷尺量;用手量;用眼光目测。学生解释用手量就是沿着墙壁一庹一庹地量,几庹就是几米;用眼光目测就是以五个教室的长度加两个楼梯口的长度。后来,在教学反思中我认为:一是有必要让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一下教学大楼的实际长度,以便检验自己的估算能力;二是希望学生能以大楼的长度作参照物估算出学校围墙的长度。
在课堂上“认识千米”以后,我又让学生进行了两次实践活动。
第一次:用你认为最省事的方法测量出学校围墙的长度(小组合作)。活动反馈时,学生有两种方法:①数出围墙的长的中间有39个墩,分成了40个大格,每两格(含一个墩)之间测量出是5米,总长是200米。②沿围墙数出共有41棵树(墙两头各1棵),每两棵树之间是5米,总长是200米。
第二次(与体育老师合作):利用体育课在操场400米环形跑道上进行,每人都体验下100米、1000米的实际长度,并体验一下自己跑100米、1000米所需要的时间。根据各组组长统计的信息,在活动课上交流时,学生发现:三年级学生跑100米大多数要用23--26秒;跑1000米大多数要4分多钟;用的时间越少,跑得就越快;用的时间越多,跑得就越慢。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了“独立动手测量长度→合作探讨多种测量方法→选择和优化测量方法→两种量(长度与时间)“的综合体验。学生在反馈信息时,我又尊重他们,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测量成果和方法,并让他们的思维在交流碰撞中共同发展:掌握基本的知识,从多样化的方法中进行优化,用优化后的方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这样,学生在一系列的过程中自然掌握了长度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发展了有关量知识方面的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