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废弃泥浆的混凝分离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四川建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xi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我国工程中产生的高含水率废弃泥浆难以减量处理的问题,选用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废弃泥浆,进行自重沉降试验以及混凝分离的试验.试验结果发现,工程废弃泥浆沉降分离缓慢,沉降1个月浓缩泥层的含水率仍在96%~248%;而经过FeCl 3·6H 2 O及PAM混凝调理的泥浆,在1 min左右就完成沉降分离,泥浆体积快速缩减,便于工程的后续处理与处置.根据试验结果,FeCl 3·6H 2 O的添加量在0.0026~0.004 mol较为适宜,PAM添加量在0.05% ~0.07%较为适宜.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相关工程废弃泥浆的处理提供参考及借鉴.
其他文献
化工生产废水中测定钙镁含量时,常因水中含有铁(Ⅲ)、钛(Ⅳ)、铬(Ⅲ)、铝、锌、铜、银、镉(Ⅱ)、汞(Ⅱ)、铅、铋(Ⅲ)、镍和钴(Ⅱ)等干扰,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影响终点的判断,结果不准确.尤其是当样品中含铁、铝较高时,会造成指示剂的封闭,使终点不能出现.采用加入六次甲基四胺和2%铜试剂溶液掩蔽铁离子和铝离子而与钙、镁分离,测定时终点明显,测定结果准确.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是公路、市政桥梁常采用的主要桥型,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计算分析,有利于对桥梁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确保桥梁施工过程安全.本文通过对一跨径组合为55 m+100 m+55 m进行计算分析,对桥梁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持久状况构件的应力、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结构预拱度进行了详细的计算,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介绍了1,1,2,2-四氟乙烷的多种制备方法及应用,并对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氟乙烯为原料的催化加氢法,具有生产条件简单,转化率和收率高等优点,工业化价值高.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的主要场所,而人行索道桥则是城市公园常见的景区建筑,国内人行索道桥设计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本文结合德国等国家规范,以某景区人行索道桥为例,介绍了主要的设计过程,并对人行舒适度等进行了评价,可为类似案例提供参考.
大学校园除了是学生和老师的教学、学习的空间,其中的公共空间特点更有着激活大学空间活力的属性.本文尝试以空间句法为理论基础,以depthmap为工具,综合分析大连大学的公共空间,判断空间的合理性和空间的活力,对大连大学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共空间的改善提出策略建议,以优化校园的公共空间.
在晋阳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周村互通设计及保通是项目的重点.通过对周村互通现状的分析、多方案对比,提出了周村互通原位改扩建方案.从交通流预测、互通形式的选择、各匝道的详细布设等方面对改扩建方案进行了详细设计,同时进行了保通方案的研究,确保了施工期间正常交通功能,降低了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影响.
电石炉尾气中含有生产乙二醇所需的原料气CO和H2,其中φ(CO)为65%~88%,φ(H2)为5%~15%.介绍了电石炉尾气净化分离用于生产乙二醇的工艺,将电石炉尾气净化分离后制得高纯CO和H2,并以高纯CO和H2为原料生产乙二醇,该工艺避免了电石炉尾气直接排放或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了电石炉尾气100%高值化综合利用.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不断推进,许多设计建造年代稍早的既有建筑已不能符合新的标准规范,还有一些建筑的用途发生了改变,都需要进行加固改造.将BIM技术应用于加固改造工程中,凭借其数字化、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技术特点,优化改善传统设计中的低效问题,显著提升工程效益.本文通过实例研究BIM技术在既有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中的应用,扩展BIM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经验,为该领域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坚持的主要战略.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各个行业都非常重视节能环保,其中也包含了建筑行业.在建筑工程中,越来越多的绿色环保型建材都有所利用.对于绿色环保型建材来讲,其是环境保护理念的一种体现.本文对绿色环保型建材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比如纳米材料以及无毒无害材料等,提出了促进绿色住宅建筑发展对策,例如将绿色住宅理念进行有效推广,给予环保减耗方法一定的重视等.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例样本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入中心门诊就诊高血压患者60例,将患者作为客观研究对象,临床分组方式设置为数值奇偶排列方式,划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分病例数量为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组间比对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提示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心理素质评分指标对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实施中医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