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旅融合背景研学旅行创新发展探讨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研学旅行,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具有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面的作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组织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与传统文化、人文方面有关的内容,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如何利用文旅融合的优势,实现研学旅行创新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探究。

一、研学旅行定义与特点


  (一)研学旅行概念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主导,社会、家庭辅助的一种实践教育活动。学校会根据地域文化特色、学生个性特点与教育要求,制定旅行计划,通过学生集体旅行的方式,学习文化知识,开拓视野,增加与大自然、人文的接触,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培养责任意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指出学习者不仅要读书,也要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也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为其人文素养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学旅行特点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更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研学旅行教育方式符合现代教育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学习的感受,并因此爱上学习。通过对研学旅行的研究,发现其主要有以下特点,如表1。
  首先,研学旅行活动主要是由学校发起,在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旅行活动。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知识解决旅行中遇到的问题,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其次,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改变了课堂上师生面对面教学模式,使学生一边旅行,一边学习,创新教育模式,为学生学习提供实践体验的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构建的兴趣小组、社团并不属于研学旅行的内容。最后,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实践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生活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并将此与课本知识融合、内化,从而提升自身学习兴趣与各方面能力。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充分挖掘研学旅行的特点与优势,并将此体现在教育工作中,呈现出不同的教育形式,可以为学生成长、教师能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文旅融合下研学旅行存在问题


  文旅融合下的研学旅行可以丰富学校的研学旅行活动,为学生了解旅行文化与民族文化提供更多的渠道。同时,其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影响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学生旅行效果不佳。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一)安全问题

  在研学旅行中,存在相对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安全,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多方面的合作,才能真正地做好相关工作,保护参与旅行师生的安全。研学旅行与学校教育不同,参与学生非常多,每天参加的活动、饮食、住宿、交通中都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定影响。研学旅行中出現安全问题后,带队教师就要面对来自家长、上级教育部门及社会的责备,对后续职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存在组织管理方面与安全管理方面的难度,导致部分学校不愿意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下,大部分家长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途径已经认识到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并且十分认可,但是对此仍存在一些疑问,担心学生的安全。由于种种因素,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活动模式单一
  最近几年,研学旅行已经成为教育界中的热门话题,参与研学旅行的学校、学生越来越多。虽然很多学校参与热情较高,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仍需要改善。
  经过对研学旅行综合情况的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活动形式单一。其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会影响整体活动效果,无法实现研学旅行活动的价值。通过对我国研学旅行活动形式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学校都采用短期研学的方式完成课外教育活动。在部分研学旅行中,很多学生存在重旅行、轻学习的情况。在活动开始前,教育工作者并没有针对活动情况进行科学设计,学生易忽略文化知识学习,参与过程比较被动。而科学的活动计划及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是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第二,重形式,轻过程。研学旅行的根本意义就是让学生在旅行中学习所见到的人文知识,将此与课本知识融合在一起,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但是在实际活动中则出现重旅行形式、轻学习过程的问题,致使学生只顾玩耍,忽略文化知识的学习。在研学旅行后续发展创新中,需要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身心得到愉悦。
  (三)经费问题
  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时,为了保证活动顺利开展,主要通过家长收费、政府教育资金支持,以此完成研学旅行活动。该活动开展需要较多的经费,不仅包含住宿费、交通费、还需要门票费、餐食费等,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经费成为阻碍该活动开展的主要问题。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部分在维持家庭生计与孩子教育费用的同时,无法为研学旅行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此外,政府部门的教育资金有限,大部分都投入在教育基础建设、教育人员培养上,也无法为学校研学旅行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学校研学旅行活动创新发展对策


  (一)创新课程设计,保证综合效果
  文旅融合背景下,要想提升研学旅行活动效果,就需要学校做好准备工作,结合学生学习需求,根据教育特点,做好活动前准备活动,将此与文化课程充分融合,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升研学活动效果。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立足学生发展,结合文旅特点,科学设计活动内容,以此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更好成长做好铺垫。课程设计的重点如表2所示。

  课程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目标多元化。在我国有很多有旅行价值的旅游景点,尤其是文旅融合的景区非常多。在活动目标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课程教育、学生兴趣爱好进行分析,制定不同主题的活动目标,确定不同旅行路线,并对相对应的景区文化进行开发,融入教育资源,制定完整的教育目标,使学生在文旅活动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在旅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品德。第二,旅行活动的实践性。在活动设计中,实践环节非常重要。活动设计中,需要对旅行路线与地点进行全面分析,并在重要环节突出實践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第三,预留出学生独自实践的空间。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需要留出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亲身感受当地的人文特点。第四,做好课程设计环节。其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通过对活动目标、主题、参与人员的确定,推动研学旅行活动顺利进行,使学生研学过程更具针对性,以此实现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目的,促使学校教育更好地发展。
  (二)建立安全制度,推动活动顺利进行
  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建立安全保障制度,明确各个方面的责任,以此保证参与师生的安全,推动研学旅行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建立安全制度。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方案。在活动开始前,教育工作者对旅行路线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并根据此制定方案。此外,学校可以与家长进行全方位的沟通,为学生购买意外保险,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参与人员的责任与职能。第二,制定应急方案。安全应急方案的制定,能够减少不安全因素带来不良影响,保证学校师生之间的安全。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会因为交通、饮食等因素,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安全问题。应急方案的制定,可以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影响,保证参与活动人员的安全。第三,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就旅行规则、活动流程等内容进行宣传教育,增加师生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学会保护自己,维护自身的安全。此外,学校可以进行安全演练活动,教师讲述保护自身的方法,并通过与学生的演练,提升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在危险中保护自己。安全制度制定的建立,可以保证研学旅行的安全性,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保障,使学生在旅行中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
  (三)加强多方合作,做好基础工作
  为了发挥研学旅行在教育中的优势,学校、家庭、旅游目的地、社会机构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建立完整的研学旅行活动体系,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撑。在活动开始前,校方需要与家庭进行沟通,了解家长对该项活动的认识,并获得家长的支持,为活动开展提供保障。学校确定研学旅行活动路线后,则需要与景点负责人等进行交流,为此次活动开展提供社会支持,并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撑。此外,还应注重经费的管理,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增加资金量,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以“博物馆参观”研学活动为例,活动前,需要学校与教师、家长、博物馆负责人交流,确定活动日期与形式。在实际参观中,需要告知学生一些规则制度,如公共场合不能大声讲话、不能破坏博物馆中陈列物品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博物馆存在意义,可以与博物馆负责人进行沟通,邀请专业的讲解者,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讲解,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以此提升合作效果,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
  (四)创新教育形式,体现教学服务功能
  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学生的知识学习,使其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文化作为旅游的核心,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文旅的融合,不仅展示出地域文化特点,同时可以为学生研学提供探究学习的素材,能够升华教育服务功能,提升学生综合品质。实际活动中,要注重对文旅融合的研究,组织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如探寻红色之旅、传统文化弘扬之行等,以此丰富研学活动,发挥良好的文化传播教育功能。
  以湖北省为例,湖北拥有非常多的“非遗”代表项目和众多红色旅游景点,是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景点。旅行活动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每个小组学生通过摄影、文字记录等方式,将自己看到的信息全部记录下来,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当学生回到课堂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分享活动,将研学过程中发现的事物与班级全体学生分享,并说出自己的感悟,以此增加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此外,教师可以组织演讲活动,让学生将所见所闻转化成文字,并在课堂上演讲,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平台的同时,提升学生参与的热情,以此创新活动形式,提升教育效果。

四、结语


  文旅融合的发展,为研学旅行活动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可以丰富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实际活动中,要科学设计研学课程,制定安全制度,通过多方合作,强化旅行教育效果,推动教育工作多元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一、扬州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  (一)文化底蕴深厚  扬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浓厚,是著名旅游城市。其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项以及众多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文化丰碑上镌刻着鉴真、秦观、史可法、郑板桥等众多先贤,李白、杜甫、欧阳修、马可波罗等大批中外文人雅士在“竹西佳处”留下永垂不朽的作品。扬州的美食、园
期刊
引言  “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目标”,习近平主席向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致的贺信中,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高度重视。桂林市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保持“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先天优势;另一方面,则应向旅游产业低碳化转型,有效提高桂林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满足旅游企业、公众和游客对低碳旅游的需求,确保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一、低碳
期刊
一、川菜概述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菜系,指在一定地区内,由于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历史影响、物产资源及饮食风俗不同,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术和独特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中国人讲究并善于烹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较大差异。到唐宋时,南北方各自形成体系。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之一,被称作“
期刊
引言  截止到2018年8月,苏州市政府已经正式公布了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全市累计有108座园林被纳入依法保护的体系当中,苏州完成了从“园林之城”向“百园之城”的转身。保护园林资源,弘扬园林文化,传播园林文化价值,在新时代的苏州百园之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苏州有着各种各样的私家园林,其中便包括整个江南最早的一座私人园林——东晋苏州顾辟疆园。苏州园林的园名十分有文化色彩,每个园林的名字不仅是园
期刊
一、研究背景  (一)生态旅游小镇的兴起  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次提到生态旅游,随后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准确概念。生态旅游即一种可持续旅游活动,注重对本地居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双重保护,其核心对象是生态资源、生态类型和生态环境。生态旅游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更加重视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追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改善当前农村发展困境,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引言  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互动是新时代民族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就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来说,要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来进行发展。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理资源,因此民族地区利用其优势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从而
期刊
引言  民族村寨旅游是指以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为旅游目的地,以人文事象和自然风光为旅游吸引物,以体验民族文化,满足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动机的旅游活动。民族村寨旅游吸引物既可以是少数民族村寨的自然风光,也可以是人文景观,如少数民族的乡村建筑、服饰、饮食、节庆、婚丧嫁娶、文体活动以及工艺制作等显性的文化要素,还可以是居民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化特征。民族村寨旅游是融观赏、考察
期刊
引言  乐山旅游业发展正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不断探索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强调休闲旅游的发展。休闲旅游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属性,是一种以消遣休闲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强调游客获得真正的身心放松。与观光旅游相比,它的层次更高,呈现丰富性、深入性和舒适性特征,与度假旅游相比,它更侧重于以文化作为核心吸引要素,以满足休闲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和心理需求。由于休闲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更
期刊
一、菲律宾简介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总面积为29.97万平方千米,共有大小岛屿7107个,其中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菲律宾总面积的96%。海岸线长约36 289千米,所以有着“千岛之国”的美称。菲律宾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马来族占全国人口的85%以上,包括他加禄人、伊洛戈人、邦班牙人、维萨亚人和比科尔人等;少数民族和外国后裔有华人、印尼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国人,还
期刊
引言  欧盟(Europ ische Union,EU)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将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其核心和独特卖点为乡村性(Rurality)。过去几十年,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产生了大量乡村旅游需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