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0年第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诞生,到2013年国家药监局颁布第一个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资格证”,互联网医疗的政策与资本的“战事”,已经绵延21年。
2014年成立的平安健康(股票简称“平安好医生”,1833.HK)用7年时间,从业务探索到形成商业闭环,将互联网医疗从概念落地到了服务。
眼下全球医疗领域,最火爆的细分赛道之一,就是互联网医疗,包括智慧医疗、医疗数字化等。资本涌动,选手众多,互联网医疗需要被正名。?
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兼CEO方蔚豪重申了对互联医疗的理解:在线上发生的医疗服务,形式在线上,实质在服务。
在需求端,C端用户期待全生命周期管理、专属精准的健康解决方案;保险、银行等B端客户,希望将健康服务变成对C端客户提供的附加服务。现实是就医过程“费心、费时、费钱”。
对于供给端来说,最大痛點是医疗资源供给不平衡。
按国际每千人口医疗服务人员的标准,中国约有1500多万医护人员的缺口,尤其全科类的家庭医生少,分诊的第一道防线缺失;60%的问诊集中在三甲医院,其数量占比却不足10%。
矛盾盘根错节,医疗是“互联网化”最难啃的骨头之一,可释放的潜力也大:高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存量医疗行为从线下搬到线上。
平安健康的商业路径,着眼于就不断完善服务,解决痛点。
方蔚豪说,用户的需求,就是希望身边有家庭医生,提供亲友似的连续服务,身体不舒服时,可以精准导医,找到对的医生和对的医院,这符合政府倡导的分级诊疗方向。
步入老龄化社会,家庭医生需求日益旺盛,也寄望于供给侧科技进步,以扩展家庭医生的服务,比如更多远程问诊、远程诊断、远程AI智能影像识别等。平安健康的2.0战略深化,瞄准的正是这些方向。
平安健康的7年,切分为两个阶段。
2014年到2020年年中,属于1.0战略阶段,平安健康以线上获客,引导用户在线上平台尝试医疗服务,包括问诊、购药。“1.0阶段,平安健康围绕场景、流量打造用户心智,培养用户习惯。”方蔚豪介绍说,平安健康的用户注册量、在线问诊量,均实现了行业第一。
1.0阶段的商业模式定位,更像是一座线上医院,无法满足上亿用户的多种需求。“医疗服务不能摆脱线下,仅有线上业务,会限制公司前进的步伐。”方蔚豪解释说。
2020年中,新管理团队一就位,平安健康开启战略2.0的升级,以在线医疗为核心,横向拓宽和纵向延伸。
横向拓宽,专注于产品和服务。由医疗拓展到健康,打造更多元的产品线,包括消费医疗、健康管理、保险等形式。
纵向延伸,用力于线下资源,精心构建了“五大网络”,全面触达医生、医院、就医服务、检查检验以及药品。
2020年下半年开始,平安健康又拓展了渠道,延续C端获客投入的同时,尝试在企业端、医院端以H2C、G2C方式获客。
截至2021年6月底,平安健康注册用户突破4亿,累计咨询量接近12亿,计划聚焦支付意愿高、增长空间大的综合金融渠道和企业客户渠道,搭建医疗产业链中供给方与支付方之间的桥梁。
最近,平安健康深化了2.0战略,推出家庭医生会员制。
新的会员制以“1个家庭医生+5大专业服务+1个会员健康档案”为核心服务内容,按需匹配健康管理、亚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慢病管理、养老管理五大场景资源,为每名用户生成一个全生命周期的会员档案,协调安排线上、线下的医疗健康服务。
方蔚豪表示,家庭医生会员制会链接优质资源,为政府提供专业化赋能,为多层次需求人群提供差异化补充,提升社会医疗效率。
家庭会员配置专属的家庭医生,可享受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医疗解决方案;服务团队“7×24小时”待命,线下有导医、陪诊人员,节省大量时间;在健康管理的前端进行预防,避免后期的巨额花费,也可指导用户合理分配支付方式。
走过7年,平安健康一直高举高打。方蔚豪坦言,这离不开平安集团优势资源的支持,最显著的就是数据和技术优势。
在健康管理方向上,平安集团的数据资源十分丰富,其五大数据库覆盖了3万种疾病、100万医学概念以及700万医学关系,且在医疗科技上有大量储备,比如,以AI帮助医生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平安集团拥有庞大的客群基础和网络资源,助力平安健康扩展了终端用户,且连接了线下4000多家医院,及1100多家海外顶尖的医疗机构。
?背靠大树,平安健康期待开辟互联网医疗的创新模式,走出自己的路。它固然受惠于集团生态,其实更多在自己“打粮食”。
?“从历史来看,我们与集团关联交易的比重,在不断降低。”方蔚豪说。目前,平安健康65%的收入,来自于完全市场化的外部客户。而且,平安健康的产品、服务日益丰富,用户、企业客户有更多选择,变现途径自然也更趋多元。
“我们奔赴的是一片广阔的大海。”方蔚豪表示,平安健康的目标群体,指向7亿以上潜在金融客户,也面朝3.1亿的企业职工及其家庭。
从政府角度,要保基本、广覆盖,提供更多基础性的医疗服务,同时,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就医需求。安健康只要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真正回应医疗领域的痛点,就一定会得到丰厚回报。
2014年成立的平安健康(股票简称“平安好医生”,1833.HK)用7年时间,从业务探索到形成商业闭环,将互联网医疗从概念落地到了服务。
“两步走”迭代
眼下全球医疗领域,最火爆的细分赛道之一,就是互联网医疗,包括智慧医疗、医疗数字化等。资本涌动,选手众多,互联网医疗需要被正名。?
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兼CEO方蔚豪重申了对互联医疗的理解:在线上发生的医疗服务,形式在线上,实质在服务。
在需求端,C端用户期待全生命周期管理、专属精准的健康解决方案;保险、银行等B端客户,希望将健康服务变成对C端客户提供的附加服务。现实是就医过程“费心、费时、费钱”。
对于供给端来说,最大痛點是医疗资源供给不平衡。
按国际每千人口医疗服务人员的标准,中国约有1500多万医护人员的缺口,尤其全科类的家庭医生少,分诊的第一道防线缺失;60%的问诊集中在三甲医院,其数量占比却不足10%。
矛盾盘根错节,医疗是“互联网化”最难啃的骨头之一,可释放的潜力也大:高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存量医疗行为从线下搬到线上。
平安健康的商业路径,着眼于就不断完善服务,解决痛点。
方蔚豪说,用户的需求,就是希望身边有家庭医生,提供亲友似的连续服务,身体不舒服时,可以精准导医,找到对的医生和对的医院,这符合政府倡导的分级诊疗方向。
步入老龄化社会,家庭医生需求日益旺盛,也寄望于供给侧科技进步,以扩展家庭医生的服务,比如更多远程问诊、远程诊断、远程AI智能影像识别等。平安健康的2.0战略深化,瞄准的正是这些方向。
平安健康的7年,切分为两个阶段。
2014年到2020年年中,属于1.0战略阶段,平安健康以线上获客,引导用户在线上平台尝试医疗服务,包括问诊、购药。“1.0阶段,平安健康围绕场景、流量打造用户心智,培养用户习惯。”方蔚豪介绍说,平安健康的用户注册量、在线问诊量,均实现了行业第一。
1.0阶段的商业模式定位,更像是一座线上医院,无法满足上亿用户的多种需求。“医疗服务不能摆脱线下,仅有线上业务,会限制公司前进的步伐。”方蔚豪解释说。
2020年中,新管理团队一就位,平安健康开启战略2.0的升级,以在线医疗为核心,横向拓宽和纵向延伸。
横向拓宽,专注于产品和服务。由医疗拓展到健康,打造更多元的产品线,包括消费医疗、健康管理、保险等形式。
纵向延伸,用力于线下资源,精心构建了“五大网络”,全面触达医生、医院、就医服务、检查检验以及药品。
2020年下半年开始,平安健康又拓展了渠道,延续C端获客投入的同时,尝试在企业端、医院端以H2C、G2C方式获客。
截至2021年6月底,平安健康注册用户突破4亿,累计咨询量接近12亿,计划聚焦支付意愿高、增长空间大的综合金融渠道和企业客户渠道,搭建医疗产业链中供给方与支付方之间的桥梁。
奔赴蓝海
最近,平安健康深化了2.0战略,推出家庭医生会员制。
新的会员制以“1个家庭医生+5大专业服务+1个会员健康档案”为核心服务内容,按需匹配健康管理、亚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慢病管理、养老管理五大场景资源,为每名用户生成一个全生命周期的会员档案,协调安排线上、线下的医疗健康服务。
方蔚豪表示,家庭医生会员制会链接优质资源,为政府提供专业化赋能,为多层次需求人群提供差异化补充,提升社会医疗效率。
家庭会员配置专属的家庭医生,可享受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医疗解决方案;服务团队“7×24小时”待命,线下有导医、陪诊人员,节省大量时间;在健康管理的前端进行预防,避免后期的巨额花费,也可指导用户合理分配支付方式。
走过7年,平安健康一直高举高打。方蔚豪坦言,这离不开平安集团优势资源的支持,最显著的就是数据和技术优势。
在健康管理方向上,平安集团的数据资源十分丰富,其五大数据库覆盖了3万种疾病、100万医学概念以及700万医学关系,且在医疗科技上有大量储备,比如,以AI帮助医生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平安集团拥有庞大的客群基础和网络资源,助力平安健康扩展了终端用户,且连接了线下4000多家医院,及1100多家海外顶尖的医疗机构。
?背靠大树,平安健康期待开辟互联网医疗的创新模式,走出自己的路。它固然受惠于集团生态,其实更多在自己“打粮食”。
?“从历史来看,我们与集团关联交易的比重,在不断降低。”方蔚豪说。目前,平安健康65%的收入,来自于完全市场化的外部客户。而且,平安健康的产品、服务日益丰富,用户、企业客户有更多选择,变现途径自然也更趋多元。
“我们奔赴的是一片广阔的大海。”方蔚豪表示,平安健康的目标群体,指向7亿以上潜在金融客户,也面朝3.1亿的企业职工及其家庭。
从政府角度,要保基本、广覆盖,提供更多基础性的医疗服务,同时,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就医需求。安健康只要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真正回应医疗领域的痛点,就一定会得到丰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