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背诵默写天团”后面站着宋仁宗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ter635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钩。1975年生,现居广州。资深宋粉,近年来致力于宋代生活史、社会史与政法史研究。著有《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等。今年4月,出版《宋仁宗:共治时代》。

  这些日子,学者吴钩在追电视剧《清平乐》。
  以北宋仁宗朝为背景的影视剧,古早者如1993年版《包青天》,主题曲《新鸳鸯蝴蝶梦》当年红遍两岸三地;另类者如港片《老鼠爱上猫》,“御猫”展昭与“锦毛鼠”白玉堂开始谈情说爱;还有“90后”童年神剧《少年包青天》系列,隔三差五就会被当年的电视儿童们翻出来回味一番。
《清平乐》剧照。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以宋仁宗为主角的影视作品。
故宫南薰殿旧藏宋仁宗坐像。

  在这些戏里,宋仁宗要么是“打酱油”的龙套,要么是有点猥琐的“丑角”,要么就淹没在包拯、公孙策等“少年侦探团”的主角光环之下。
  “所以这部《清平乐》,是有史以来第一部以仁宗皇帝赵祯为主角的影视作品。”吴钩对《环球人物》记者说,看着那些“金光闪闪的牛人”一个个出场,从书本里的符号变成活生生的人物,“那种感觉很特别”。
  “我若不看,对得起仁宗皇帝的在天之灵吗?”在微博、公众号和朋友圈,他同步更新着自己的观剧科普,有时也给剧“挑个刺”,指出一些不符合史实的“张冠李戴”。
  看到现在,不满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后宫戏太多,仁宗皇帝和曹皇后的“帝后CP”、小内监梁怀吉与大公主的“柏拉图之恋”,都拍得用力过猛;朝堂戏太薄弱,很多大事件都是蜻蜓点水,连来龙去脉都没交待清楚。
  吴钩忍不住吐槽:“一部剧,依次登场的角色是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包拯、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全是自带光环的人物,名字不但出现在历史书中,而且出现在语文课本里,人称‘背诵默写天团’。这本身就是话题,就是流量,比什么宦官与公主的狗血恋更有吸引力,也更有意义。”
  如果让他来拍,仁宗皇帝与“背诵默写天团”的“相爱相杀”才是重头戏。毕竟,那些年群星璀璨、巨公辈出的大宋朝堂,才是仁宗盛世为后代所崇仰的真正奥义。

庸常君主VS巨星制造机


  尽管一生致力于打造“超级巨星”,但在中国历史中,仁宗皇帝赵祯却是一位存在感极低的帝王。
  说起古代的治世,人们脑海中出现的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雍乾盛世”,很少有人会联想到宋仁宗以及他的时代。
  身为宋仁宗“头号铁粉”的吴钩也承认:“他是一个庸常的君主,没做出什么丰功伟绩,也没有多少雄才大略。”2019年一整年,他都在为这位“庸常的君主”写传记,“把仁宗在位42年间发生的大小事件串联起来,有条理地讲述清楚”。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赵祯并不是一个个性张扬、经历丰富的人。
  元明以来,以仁宗朝为历史背景的文艺作品已然层出不穷,包公故事、杨家将故事、呼家将故事……但在这些故事中,宋仁宗总是充当“背景板”。
  他生于宫禁之内,生母是一位普通宫女,他刚出生便被刘妃抱养,23岁才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世。这段不寻常的经历,最后被演绎为家喻户晓的“狸猫换太子”故事,即便如此,戏文成就的是“包青天”的美名,作为那个可怜的太子,他仍是“打酱油”的角色。
  他长于宫禁之中,不像太祖、太宗,是上过战场的英雄豪杰,也不像徽宗,是多才多艺的风流帝王。终其一生,他连东京城都没有离开过,人身自由度还不如治下的臣民。
  他的朝堂争吵不休,士大夫们一个个意气风发、直言敢谏,每当他想施展君权任性一把,大臣们就会闹开锅。可以说,没有一位仁宗朝的士大夫,会认为赵祯是一位完美君主。
  他的后宫平淡如水,毫无明清宫斗的狗血激烈。他的两任皇后都不是自己中意的,后来遇到一生最爱的张氏,立她为贵妃,在她去世后,又顶着士大夫的抗议,追封为皇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传诵千年,宋朝文学界星光熠熠,却没有浪漫文人愿意给自己的“官家”(宋人对君主的称呼)写一首《长恨歌》。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终生困守京城、爱恨不能自主的庸常帝王,缔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时代。
  文学界,“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全都在仁宗朝登上历史舞台。
  学术界,“宋初三先生”——石介、孙复、胡瑷与“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全是活跃于仁宗时代的大学者。
  政治界,不但主持“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富弼、韩琦、杜衍诸人是仁宗朝的中坚,而且后来领导“熙宁变法”的王安石、章惇、吕惠卿等新党中人,主导“元祐更化”的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苏辙等旧党中人,也是在仁宗时代的政坛中崭露头角。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54歲的赵祯走完了他庸碌的一生。他的高光时刻,是从死后才开始的——消息传到洛阳,“城内军民以至妇人孺子,朝夕东向号泣,纸烟蔽空,天日无光”,就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都抓着宋朝使者的手号恸不已。从后仁宗时代直至明末的漫长岁月里,一生“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的赵祯,成为后世士大夫口中的“仁圣之君”。
清初彩绘版《帝鉴图说》之《天章召见》,讲述宋仁宗在皇家图书馆天章阁召见大臣,咨询时政阙失,请众臣畅所欲言。
清初彩绘版《帝鉴图说》之《夜止烧羊》,讲述宋仁宗深夜想吃烤羊肉,却“不忍一夕之饥而启无穷之杀”,宁可忍饥失眠。

  一个庸常君主御宇的时代,为什么会涌现如此多的“巨星”?为什么能给后人留下“四十二年如梦”的集体回忆?
  这些问题,吸引着吴钩去接近宋仁宗和他的时代。

“最高权力”VS“极度憋屈”


  照理说,皇帝是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仁宗这个皇帝却当得很“憋屈”。“在‘最高权力’与‘极度憋屈’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和冲突。我觉得呈现仁宗身上的这种张力,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宋仁宗:共治时代》中,吴钩描绘了一个自我克制与自甘寂寞的帝王。仁宗出去散步,一路上忍着渴,回宫后才急匆匆要水喝。嫔妃不解,仁宗说:“我找了很多次,都没看见供应饮料的宫人,如果问了又没有,就会有人受到责罚。”还有一次,大臣看仁宗面色不好,仁宗说是因为晚上饿了,想吃烤羊肉,没睡好。大臣惊讶:“为什么不让人起来做?”仁宗说:“我要是开了先例,后世子孙都照办,不知道一个晚上要杀多少羊呢!”
  有一个叫林瑀的翰林学士,自称熟读《周易》。他给仁宗算了一卦,说按照卦象,“愿陛下频宴游,务娱乐,穷水陆之奉,极玩好之美”,让他多多享乐。仁宗听了,很是震惊:这人怎么出这种荒诞的主意?第二天,便将林瑀逐走了。
  并不是所有君主都有克制的自觉。如果林瑀晚生数十年,一定深得宋徽宗欢心。北宋皇城紧挨着市井,民间酒楼的宴乐之声常常传入宫中。仁宗听到了,不动声色,任宫人在一旁抱怨:“外间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宫中如此冷冷落落也。”徽宗听了,则不甘寂寞,立刻换了衣服,带着高俅、杨戬出了宫,游览东京城的花花世界。
  仁宗的自我克制还体现在治国理政上。宋朝实行的是一套“分权与制衡”的体制。每一项有争议的重大政令出台通常都要进行集议,类似投票表决,避免了权臣独断与拍脑袋决策。政令虽以君主的名义下诏,但要由宰相副署发布,方能正式生效;而台谏则相当于议会中的“反对派”,时刻监察着皇帝与政府的一言一行。
  在宰相团队与台谏系统的约束下,仁宗活得“万事不自由”。他宠幸两个美人,累垮了身体,廷臣纷纷规劝,喋喋不休,连内侍也天天在耳边絮絮叨叨,逼着皇帝点了头,将心爱的人遣送出宫;他给自己的老师夏竦赐谥“文正”,初出茅庐的礼官司马光接二连三地上书,说夏竦“德不配位”,“文正”是“谥之至美”,不可轻易给人,仁宗不得已,只能收回成命。
  他宠爱张贵妃,想给爱妃的伯父张尧佐封官,却遭遇了台谏官们的接力拦截,呛得他无言以对,连以文彦博为首的执政大臣都被“围追堵截”,下不了班。后来,抵挡不住张贵妃的“枕边风”,他又任命张尧佐为宣徽使(一个尊贵而没有多少实权的官职),台谏官们又炸了,特别是包拯,“大陈其不可,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在仁宗朝,争执起来敢将唾沫喷到君主脸上的台谏官,可不止包拯一人。
  对处于权力之巅的人来说,收敛权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仁宗的“憋屈”,其实正在于他对“皇帝”这一职业的清醒认知。宋人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百事不会”不是无能,而是说,君主应该谦抑,不逞强,不与臣下争胜;“会做官家”是指深谙为政之要。而所谓“为政之要”,被宋代理学家邵伯温概括为“任宰辅,用台谏,守法度”。
  由此,我们才能看到仁宗朝堂的群星璀璨,看到韩琦、富弼、范仲淹、杜衍,“上殿相争如虎,下殿不失和气”;看到台谏官们不畏威权、梗着脖子一次次与帝王、宰相正面交锋。仁宗把历史舞台留给了大臣,在“背诵默写天团”的星光熠熠下,那个在殿堂后默默擦着一脸口水的帝王,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胸襟。

“宋朝更符合我的审美和价值观”


  仁宗晚年,一批锐意进取的“改革派”开始步入历史舞台。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献万言书,极陈宋王朝面临之危机。此时的仁宗皇帝已经48岁,不复“庆历新政”时的激情振奋,对王安石的“变法”之议反应冷淡。在后苑钓鱼时,王安石误将钓鱼的鱼饵当成点心,吃了个精光。仁宗因此对他印象糟糕。而正是这位不拘小节、生活习惯稀里糊涂的“怪人”,将在宋神宗时代掀起一场疾风骤雨般的“熙宁变法”。
  在北宋“背诵默写天团”里,吴钩最敬佩的,一个是范仲淹,一个是王安石。前者有传统士大夫的道德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者则有改革者的胆魄与远见,“身兼文学家、学问家、政治家三者于一身”。
  而在北宋“帝王天团”里,吴钩最喜欢的,一个是宋仁宗,一个则是宋神宗。“从某个角度来说,仁宗和神宗好像是对立的,宋朝士大夫们也这么认为,保守派打出‘嘉祐之治’的招牌,变法派就打出‘熙宁变法’的旗号。”吴钩说,“这看上去有点‘互相打脸’,但我是从两个不同的维度评价他们,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仁宗的治理就像‘光荣革命’,建立了一套‘分权与制衡’的治理框架;而神宗的变法类似‘工业革命’,开启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之路。”
“吳钩说宋”系列作品:《宋:现代的拂晓时辰》《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
  在海外汉学界,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在唐宋之交发生了一场“唐宋变革”,让中国历史从“中世纪的黄昏”转入“近代的拂晓”。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兴起、文人士气的高蹈、世俗文化的纷呈……宋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
  与此相对,传统历史教科书上形容宋代的关键词则是“积贫积弱”。破城亡国、南渡偏安的屈辱,让长期以来怀恋汉唐盛世的中国人,始终对宋朝“爱恨交加”。
  吳钩的家乡潮汕,曾是南宋小朝廷的流亡之地。散落在山野、海角间的各处“宋迹”,记录下一个王朝穷途末路之际的悲怆背影。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五里坡被元兵围困,吞服下随身携带的冰片,欲自尽殉国,却因药力失效,未能死成。3年后,文天祥在元大都就义,死前留下绝笔《衣带铭》。读书的时候,吴钩来到五里坡,写下第一篇有关宋朝的文章,主人公正是“热血腔中只有宋”的文天祥。
在《风雅宋》中,吴钩从宋画入手讲述宋人的日常生活。图为南宋佚名《盥手观花图》(局部)。

  大学毕业后,他在家乡小城的地方电视台工作,每次到省城广州办事,都要顺带去购书中心一趟,带几本书回去。印象最深的一套书,是旅美作家林达夫妇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在致国内友人的通信中,讲述一个个具有制度史意义的美国故事。
  那段时间,他看了许多明清笔记与官场小说,开始写作中国历史上的“官场现形”故事,揭秘历史灰暗处的倾轧博弈、勾心斗角,一篇篇断断续续地写,写完就丢在网络上,2010年集结出版为《隐权力》一书。
  写完《隐权力》后,他被历史的沉重阴暗“压得透不过气来”,开始追本溯源,考察历代政治体制的衍变。“我当时隐隐感觉,宋朝的权力机构是最为光明正大、名正言顺的。”吴钩说,“在翻阅各种史料论著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宋朝可能更符合我的审美和价值观。”

写宋人的吃喝谈笑、经济贸易


  吴钩的“说宋”之路从此开始。
  最初,他应编辑之约写些小随笔,“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从社会生活热点切入”。从“宋朝旅店的BBS”到“《清明上河图》中的吃喝玩乐”,从“宋诗里的瓶花与花瓶”到“大宋足球联赛”,从考据“宋朝人到衙门打官司,需要下跪吗”到计算“宋朝拆迁,每户能补多少钱”,从探讨“‘武大郎’们的生活水平到底如何”到设想“萧峰真回到宋代,是否无处容身”……这些话题,一下子把宋代“拉”进现代人的生活,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宋人在吃喝谈笑、说话争吵。
  由轻松趣味的随笔入手,吴钩的写作开始向更为深邃、复杂的历史进掘。在《宋:现代的拂晓时辰》中,他从生活、社会、经济、法政4个角度入手,展现宋朝社会的各种“现代性”景观,细密如《清明上河图》中的“灯箱广告”、南宋杭州出现的“猫粮专卖店”,系统如宋代的司法程序、政治体制。在《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中,他从宋画切入,将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的生活图景用文字再现,呈现了一个别开生面、活色生香的“风雅宋”。
  去年,吴钩出版了《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以25个历史故事讲述宋朝种种政治制度。沉入宋史这些年,吴钩也有自己的感性时刻。“比如读到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就特别沉痛惋惜,那个时候就想破口大骂当时的奸臣,甚至是宋徽宗,也会在心里骂一声。”
  这或许就是自称“资深宋粉”的吴钩,与高冷理性的学院派研究者的区别。在《我为什么粉宋朝》一文中,他说自己爱宋朝,是爱它的“文明成就”:“我觉得‘文明成就’不是指疆土特别辽阔,不是沙场杀敌如麻,不是耀兵异域扬我国威,不是万邦来朝。我心目中的‘文明成就’,是指政治开明一些,社会宽松一些,经济繁荣一些,生活富庶一些。”
  这些年,“宋朝热”姗姗来迟。宋代士人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的风雅趣味,接通了当代人的生活美学;《清明上河图》中所呈现的商铺杂陈、市井喧腾,也更接近我们所熟悉的现代社会;而看惯了明清宫廷的权谋倾轧与蜷伏跪拜,宋代士大夫在朝堂上的吵吵嚷嚷、耿介直言,无疑是一股清流,彰显着知识分子的千秋风骨与理想主义……
  宋朝,由此也成了很多人最想“穿越”回去的朝代。吴钩曾写过一篇《如果你穿越到宋朝》,从清晨到夜晚,从住宿、饮食到游园、看表演,堪称一篇细心周到的旅行攻略。
  “如果穿越回去,你会选择什么职业?”记者问。
  “可能还是做一个士大夫,参加科举考试。虽然我对词赋一窍不通,但如果生在宋朝,从小接受训练,未必不能成材。”
  而一旦通过考试,进入朝堂,你将会看到种种“名场面”,比如迎面走来的“背诵默写天团”,比如台谏官与皇帝争执时的唾沫横飞——对所有人来说,这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其他文献
作为晋朝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在《世说新语》里也算频频亮相。当然,通常不是主角,但给人的印象倒也不坏。  孙秀降晋,晋武帝厚存宠之,妻以姨妹蒯氏,室家甚笃。妻尝妒,乃骂秀为“貉子”。秀大不平,遂不复入。蒯氏大自悔责,请救于帝。时大赦,群臣咸见。既出,帝独留秀,从容谓曰:“天下旷荡,蒯夫人可得从其例不?”秀免冠而谢,遂为夫妇如初。(《惑溺》)  孙秀是东吴宗室,受到吴国末代皇帝孙皓的猜忌,就带着几
9月9日,vivo正式发布全新一代专业影像旗舰X70系列。这一搭载着自研影像芯片新品的横空出世,是vivo科技创新、攻坚克难的动人成果,也标志着国产手机品牌再度开启了移动影像新征程。  以精彩超越精彩,从高峰走向巅峰,移动影像领域一路领先的vivo,到底有何法宝?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做出了解答。芯片破局 :“敏锐洞察消费者需求”  长达24个月深度研发、超过300人团队的协作奋战,不久前接受媒
美国丨纽约美丽的“奥黛丽·赫本”点了一杯鸡尾酒,等候你的光临。  2021年2月26日, 位于美国纽约的彼得· 卢格尔牛排屋为了招揽顾客,从杜莎夫人蜡像馆借来5尊名人蜡像。  前来用餐的顾客可能在吧台“邂逅”电视剧《广告狂人》主人公唐· 德雷珀,也会看见奥黛丽· 赫本穿着《蒂凡尼的早餐》中的服饰坐在餐桌旁等你就餐……  餐厅副总裁丹尼尔· 图尔泰表示,希望在疫情尚未消除时, 以这种“有趣、安全”的
崔传刚  一位A股上市公司老板的离奇死亡,最近被传播得沸沸扬扬。警方已经证实这位名为林奇、年仅39岁的企业家是因为遭人投毒而辞世,但他被害的具体情况仍然未知。  我们先把事情简单梳理一下:数日之前,网上有人匿名发帖称,游族网络的创始人林奇被人投毒,“抢救回来但脑死亡,成了植物人”。但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这家企业却接二连三地否认消息。不仅该公司的联席总裁在朋友圈“辟谣”,游族网络甚至在12月23日发
太平天国礼拜堂,取自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英文原版插图。呤唎原为英国海军军官,后接受忠王李秀成委任,成为太平军一员(该图由《西洋镜》系列图书主编赵省伟提供)。  作家李洁非不喜交游,每天都保持着一种节奏:上午写作,“大致可得2000字左右”,以外时间看书,闲暇之余下下围棋、逛逛旧书摊。10年前,他在旧书摊上偶然翻拣出一本小册子,封皮很简陋,上印着《近代史资料》和1979等字样,出版单位是中华书
《社会契约论》读后札记    卢梭对封建专制制度最疾恶如仇,对资产阶级的理想社会最锲而不舍,他以鲜明的思想、犀利的笔锋把封建专制批判得淋漓尽致,以洋溢的热情、优美的文笔把资产阶级的理想王国描绘得令人神往,他不仅憎恨当时的社会制度,而且厌恶由这个制度带来的一切污垢脏秽、恶行罪孽。他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述了他的平等观念;写了《爱弥尔》,说明了他的教育观念;写了《社会契约论》,公布了他的政治观
面对全美不断发生的歧视、仇恨亚裔事件,美国现政府的态度较前政府有所不同,但亚裔的命运绝不可仅仅寄望于此。  3月27日,美国数十个城市举行集会和游行,抗议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此前一周,全美多地爆发抗议仇视亚裔的示威活动,是全美多年来与此相关的最大规模抗议活动。  新冠肺炎疾情在美国暴发以来,美国政府甩锅中国的恶劣做法诱发全美各地仇恨犯罪剧烈升级,频频出现的针对亚裔歧视和仇恨事件令人扎心。
2003年,杨利伟从太空中回来之后,登门拜访钱学森,向这位中国航天奠基人报告了好消息。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每当航天英雄凯旋时,这句耳熟能详的载人航天精神总会一次次回荡在我们耳边。在这句朴实的话背后,是无数有血有肉的人和无数荡气回肠的故事。  有人说,载人航天精神一直在发展丰富,但内核从未改变。擅长航天文学创作的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鸣生对《环球人物》记者总结道:“航
5月26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纽交所)总裁坎宁安宣布,在因新冠肺炎疫情关闭两个月后,纽交所交易大厅自当日起部分恢复开放。当日一早,纽约州州长科莫一行,佩戴口罩抵达纽交所。在复工人员的掌声中,科莫按下电钮,以敲钟仪式庆祝纽交所交易大厅重新开放。但当天回归交易所现场工作人员的数量仅为疫情前的1/4。  根据安排,纽交所交易大厅将分阶段开放。所有进入纽交所大楼的人员都要接受体温检测并签订协议,承诺不会因感
2月26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本是阖家欢庆的节日,如今却成了旅美华侨郑勇(音译)的忌日。那天晚上,纽约街头发生抢劫案。郑勇看到3名华人遭歹徒抢劫,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身中多刀不幸去世。见义勇为身中多刀  位于纽约布鲁克林日落公园区的八大道,是纽约三大华人聚居区之一,中餐馆林立。2月26日晚上9时许,郑勇和朋友用餐完毕,刚走出餐厅没几步,就听到有人呼喊“抢劫”。  原来,3个蒙面歹徒刚刚冲进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