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人才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人才素质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得到补充和扩展。人才素质的构成因素是知识结构因素、能力结构因素、品质结构因素三者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人才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品质结构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10-02
人才素质是指人们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社会实践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生理特点和思想行为以及潜在能力的总称。素质是指一个人能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事物而生存,并挑战其环境事物而自觉贡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它包含着人的身体状态、思想意识和文化技能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不能分割,不能独立。要有文化内涵,心理素质要高,当然身体素质也要好,举止、谈吐要有修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大背景下,先进的贸易手段、新的理念的出现,对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人才素质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得到补充和扩展,并在人才方面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概括起来,人才素质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因素、能力结构因素、品质结构因素等三个方面。
一、知识结构因素
知识结构因素包括个人获得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结合协调的程度等。在世界经济技术的新形势条件下,不仅需要大批的专家,也需要一般的劳动者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
1.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类。显性知识是规范的、系统的,已获得了坚实科学和实证的基础,通常已经过编码或格式化。隐性知识是尚未或难以规范,不容易储存、传递传授、掌握和分享,更多的是用诀窍、个人特技、习惯、信念形式来呈现。
2. 社会知识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处于一定的社会位置上,这种社会位置也决定了他们看问题的社会角度。人所处的社会境况不同,他们看问题的社会角度也不同。因此,社会角度是思想获得社会性的重要中介。这就要求新形势下人才不仅要明确知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更要知道社会知识的影响和作用。
3. 审美知识
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信息的数量和传递速度的爆炸,并配合社会化大生产,人类社会整个审美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在这变化中一个根本的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美的本质。美的本质就是通过感知,能让人产生愉悦的心灵震动的东西。科学家爱因斯坦既能写“相对论”,同时又是一名造诣颇深的小提琴手;而伟大的罗素,既是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数学家。这就是“诗人的功夫在诗外”“画家的功夫在画外”“专业技术的功夫在专业技术之外”的道理。
4. 哲学知识
每个人都应具备一定的哲学知识,但不是要求所有人都是哲学家。这和每个人都可以办企业,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管理好企业成为好的企业家一样的道理。任何一个组织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的思想和哲学,正是因为有了哲学,才延伸了组织的生命,而组织的使命就是去实践人的这种主体性的自觉。
二、能力结构因素
能力从广义上来说,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领。从狭义上来说,是指胜任某种工作的主观条件。它表现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所必备的心理特征。能力是顺利完成经济与管理某种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特征,但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并不都是能力。能力结构因素包括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自觉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公共关系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1. 认知、分析、判断能力
这是一个人综合智力在处理客观事物时的具体反映,要求人在面对各种复杂的事务和社会生活现象,能够进行全面地认知,透彻地分析,准确地判断,并进一步使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2. 实践操作能力
是人才具备了应有的理论知识之后还应具备把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即学以致用的能力。时代要求员工都必须具备“体脑”结合的能力,强烈的竞争意识迫使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成分加重,也迫使每一个“脑力”劳动者必须学会实际操作。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前总裁、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前董事长兼总裁,他们不仅能够指挥“千军万马”去创造最高利润,而且可以熟练地干汽车生产线上每一道工序的体力活。这种结合现在也体现在北电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上,他们既是管理人员又是专业技术人员。
3. 独立工作能力
复杂多变的经济生产领域,要求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在生产、管理、促销、供应、调查、研究、实验、组织等活动中独立胜任工作,独立解决问题,以便于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这也是最能体现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4. 自学能力
在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新型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能够大量而有效地读书,善于收集、处理大量复杂的信息,这样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此外,经济生活中人们的社会角色、工作环境、条件、性质的改变,都促使人们必须“自觉”地投入到自学当中。
5. 创造能力
这是人才素质最难能可贵的能力。社会越来越需要能适应革新、创造的要求,具有抓住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新观念,提出新见解的能力,能打破旧的经验、概念、原理的框框,有勇气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的人才。
6. 预见能力
在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的社会里,在竞争日益复杂化、激烈化的市场经济生活中,人才应具备一直着眼于未来,适应未来事务的能力,他们对变化的情况能收集、储存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做出决策,然后在实践中检验。
7. 公共关系协调能力
个人要生存,必须和他人发生社会关系;团体要生存,就必须和其他社会团体发生社会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融洽、亲和、友善,社会集团之间的和平共处、友好协作,即使是经济生活中激烈的竞争,表现出来的人际交往中也仍然是那样“温文尔雅”“谈笑风生”。正由于此,公共关系协调能力自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关键词:人才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品质结构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10-02
人才素质是指人们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社会实践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生理特点和思想行为以及潜在能力的总称。素质是指一个人能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事物而生存,并挑战其环境事物而自觉贡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它包含着人的身体状态、思想意识和文化技能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不能分割,不能独立。要有文化内涵,心理素质要高,当然身体素质也要好,举止、谈吐要有修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大背景下,先进的贸易手段、新的理念的出现,对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人才素质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得到补充和扩展,并在人才方面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概括起来,人才素质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因素、能力结构因素、品质结构因素等三个方面。
一、知识结构因素
知识结构因素包括个人获得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结合协调的程度等。在世界经济技术的新形势条件下,不仅需要大批的专家,也需要一般的劳动者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
1.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类。显性知识是规范的、系统的,已获得了坚实科学和实证的基础,通常已经过编码或格式化。隐性知识是尚未或难以规范,不容易储存、传递传授、掌握和分享,更多的是用诀窍、个人特技、习惯、信念形式来呈现。
2. 社会知识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处于一定的社会位置上,这种社会位置也决定了他们看问题的社会角度。人所处的社会境况不同,他们看问题的社会角度也不同。因此,社会角度是思想获得社会性的重要中介。这就要求新形势下人才不仅要明确知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更要知道社会知识的影响和作用。
3. 审美知识
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信息的数量和传递速度的爆炸,并配合社会化大生产,人类社会整个审美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在这变化中一个根本的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美的本质。美的本质就是通过感知,能让人产生愉悦的心灵震动的东西。科学家爱因斯坦既能写“相对论”,同时又是一名造诣颇深的小提琴手;而伟大的罗素,既是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数学家。这就是“诗人的功夫在诗外”“画家的功夫在画外”“专业技术的功夫在专业技术之外”的道理。
4. 哲学知识
每个人都应具备一定的哲学知识,但不是要求所有人都是哲学家。这和每个人都可以办企业,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管理好企业成为好的企业家一样的道理。任何一个组织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的思想和哲学,正是因为有了哲学,才延伸了组织的生命,而组织的使命就是去实践人的这种主体性的自觉。
二、能力结构因素
能力从广义上来说,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领。从狭义上来说,是指胜任某种工作的主观条件。它表现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所必备的心理特征。能力是顺利完成经济与管理某种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特征,但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并不都是能力。能力结构因素包括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自觉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公共关系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1. 认知、分析、判断能力
这是一个人综合智力在处理客观事物时的具体反映,要求人在面对各种复杂的事务和社会生活现象,能够进行全面地认知,透彻地分析,准确地判断,并进一步使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
2. 实践操作能力
是人才具备了应有的理论知识之后还应具备把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即学以致用的能力。时代要求员工都必须具备“体脑”结合的能力,强烈的竞争意识迫使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成分加重,也迫使每一个“脑力”劳动者必须学会实际操作。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前总裁、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前董事长兼总裁,他们不仅能够指挥“千军万马”去创造最高利润,而且可以熟练地干汽车生产线上每一道工序的体力活。这种结合现在也体现在北电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上,他们既是管理人员又是专业技术人员。
3. 独立工作能力
复杂多变的经济生产领域,要求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在生产、管理、促销、供应、调查、研究、实验、组织等活动中独立胜任工作,独立解决问题,以便于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这也是最能体现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4. 自学能力
在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新型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能够大量而有效地读书,善于收集、处理大量复杂的信息,这样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此外,经济生活中人们的社会角色、工作环境、条件、性质的改变,都促使人们必须“自觉”地投入到自学当中。
5. 创造能力
这是人才素质最难能可贵的能力。社会越来越需要能适应革新、创造的要求,具有抓住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新观念,提出新见解的能力,能打破旧的经验、概念、原理的框框,有勇气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的人才。
6. 预见能力
在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的社会里,在竞争日益复杂化、激烈化的市场经济生活中,人才应具备一直着眼于未来,适应未来事务的能力,他们对变化的情况能收集、储存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做出决策,然后在实践中检验。
7. 公共关系协调能力
个人要生存,必须和他人发生社会关系;团体要生存,就必须和其他社会团体发生社会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融洽、亲和、友善,社会集团之间的和平共处、友好协作,即使是经济生活中激烈的竞争,表现出来的人际交往中也仍然是那样“温文尔雅”“谈笑风生”。正由于此,公共关系协调能力自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