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重在“点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f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画好一条龙是十分讲究的。活灵活现的身子必不可少,而那“点睛”之笔,更是尤为重要。组织好一堂课就如同“画龙”一样,要有充实的内容、严谨且合理巧妙的框架体系,而课堂中恰到好处的点拨、适时准确的小结正是那重要的“点睛”之笔。
  其实,我们在平时的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都能体会到这一点。在一堂公开课后,听了一些老师的评价、指点,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这“点睛”之笔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悟出了其中的一些玄机。在这里主要结合高二哲学《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一课的教学略谈一二。
  一、教材分析
  在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一课有这样三个特点:
  1.本课在学习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基础上,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它和前面的知识有很多联系。同时要注意,这里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与前面的知识又有一定区别。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联系前面的知识,又要让学生体会出其中的区别。
  2.本课的原理和方法论都是和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不难发现、领会。所以,教学也要让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现、明白这些道理。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基本含义到两者相互联结、在不同场合相互转化,其中有不少细节、关键。如何在对知识点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很好的概括、归纳,处理好“点睛”之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难点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过程
  1.基本含义
  本课所要学习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义与之前所学习的内容有一定区别。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区别呢?先组织学生讨论,讲讲自己有哪些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同于别人的特殊之处,但是每个人又有作为“人”的相同之处。所以一个人都是既有矛盾的普遍性,又有矛盾的特殊性,也可以说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是针对“同类事物”而言的,不同于前面的“所有事物”。这是本课的第一个“点睛”之处,使学生在讨论与思考中轻松地掌握重要知识。
  2.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学生已经了解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道理,那么怎么让他们明白两者的另一个联系?这里我先给学生讲了公孙龙“白马非马”的故事,假设他们是那个守门的卫兵,他们会怎么反驳公孙龙。白马除了颜色是白的,仍然符合马的特征,并不能因为它是白色的,就否认它是马。所以,并不能因为某个事物具有不同于同类其他事物的特殊性,就否认它属于某类事物。从而让学生理解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的道理。
  3.方法论意义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是方法论部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参与、竞赛的环节。从一位农民自70年代到90年代的三副春联开始。1974年的春联是这样的: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1993年: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这位农民家里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境呢?请学生为他写一副春联,分成几个小组,选出一副最好的。经过每个小组的讨论和最后的评比,最好的春联是这样的:求学问难人精神,出口创汇厂红火;横批:全面小康。
  此时,教学气氛非常热烈,我自以为到此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最后对整课的知识做了总结就结束了这一课的教学。可没想到最后评课时,一些老师正是对我自认为最满意、氛围最好的环节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后来我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果在选出最好的那幅春联之后,能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讲一下他们的创作思路,就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否则就变成了虎头蛇尾、草草收场。这节公开课后我最大的收获和体会就是:在一个精彩的教学过程最后,必不可少的是一个同样精彩的“点睛之笔”。
  三、教学心得
  在这之后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在思考:如何才能画好这“点睛之笔”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我认为有几点是要注意的:
  第一,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一定要清晰、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在画龙之前,就要做到成“龙”在胸。要选择在最合适的时机,最合适的地方,做出最准确、最精辟、精要的归纳和概括,避免过频、过多、过繁,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高效。
  第二,做好充分、到位的铺垫。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答案,从而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一个知识充实、学生探究、教师引导的过程;是一个在“点睛”之前,为“龙”画上强劲有力的“身躯”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填鸭”式的教学,也不是随便否定学生。而是在知识的铺垫、学生的探究和教师的耐心引导中,让师生之间达到“心有灵犀”,自然“一点就通”。在很多时候,只需要教师在一旁偶尔的指点和帮助,学生也能完成“点睛”之笔,而不必教师亲力亲为。这样会让学生体验到更多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第三,所设计的教学过程一定是要为教学目标本身服务的,避免喧宾夺主。这一点也正是我从这节公开课中吸取的最大的教训。教学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和满足于热烈的气氛,如果不对学生的活动、讨论进行必要的提炼、总结和概括,那么所有的知识只能是一盘散沙,没有了重点、要点,没有了灵魂。过程要吸引学生,要精彩,而最后的结尾也要更为出彩。要使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要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必须画好这浓重而传神的“点睛之笔”。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60页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为了迎接国庆,渲染气氛,人们摆出了鲜花、张挂了彩灯、树起了彩旗。  提问:大家请看,这些物品的摆放有规律吗?那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先来
一、案例描述  这是个“差生”,他的名字为F。我接这个班的时候,F已经大专预科三年级了,作为一个已经进校两年的“老兵油子”,对于F我早已“如雷贯耳”。正式见面时,他还是让我“大跌了一下眼镜”,他矮小,其貌不仅不扬,甚至可以说有些丑陋。他烫着金黄的卷发,穿着一件大花的短袖衬衫,一条及膝的牛仔中裤除了有许多洞洞眼之外,还有许多的流苏,两只耳朵上各打了几个耳洞,戴着几个形式不一的耳钉,闪闪发亮。这样的一
当前在一部分语文老师中,普遍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教学重视不够,大多蜻蜓点水式地一带而过,唯恐落下“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的口实。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通过写文章表达一定的观点、传播作者的思想,是为“立言”,可以说,思想感情是文章的灵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并且在课程总目标部分提出,要“培养爱国主义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呼唤高效课堂,课堂的高效,源于教师的高效提问:摒弃一问一答的满堂问,以“主话题”引领生本对话、师生对话,使课堂提问呈现简约美。“主问题”就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提问的简约可以留给学生充分的感悟、理解、交流、提升空间。设计提纲挈领的“主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感悟,可以使师生从繁琐的“你答我问”、
摘 要: 任务型教学原则是英语课程教学倡导的途径方法,能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方向。运用任务设计交流问题让学生在互动探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探讨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运用能在优化阅读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有针对性的学习思维感知,使得学生养成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促进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  关键词: 高中英语任务型 阅读教学 有效任务 多元探究  
摘 要: 本文以提高小学生英语表达交际能力的策略方法为论述要点,通过模拟学习情境、互动交流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优化课程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快乐交流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表达。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获取丰富思维感知,增强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快乐交流中积极表达,有利于创设语言交际情境,促进学生英语知识技能的不断内化生成。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语言交际情境
摘 要: 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是广大奋战在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高中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强、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改进和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物理知识。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放大物理学科教学功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益,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获得发展。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
摘 要: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徐州市高中生体育行为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高中生每周活动次数较多;大部分高中生每次锻炼效果有保障;体育活动在高中生业余时间安排上已占有一定的比例,并对加强高中生体育行为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育行为 徐州地区  体育行为是指人在内在动因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身
摘 要: 习作教学走向应以学生的兴趣、交流、发展为大前提,从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品位,以学生的终生受用、终身发展为主旨。习作教学既不能放弃作文“技巧”的训练,又要注重对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和兴趣的培育和激荡,与课程标准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评价相一致,践行课程标准中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理念。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习作教学 阶段目标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明确要求[1],它对实现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利的。问题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发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历史现象透彻性的理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历史材料的开发操作技术问题。近几年新课程改革高考试题中整卷存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对促进基础年级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现实意义。笔者就2013年新课程版高考文综第31题、第33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