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经典老歌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re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白杨》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军旅歌曲,由梁上泉作词,士心作曲,不管是男女老少,军营内外,大家都非常喜欢,尤以阎维文演唱的版本最为人们所熟知。这首歌曲从1983年诞生以来,已广为流传了30多年,她的艺术魅力丝毫未减,如陈年美酒,越久越醇香,让人久听不厌。这首歌以白杨树作喻赞扬我们无私的边防军人,讴歌我们伟大的忠诚卫士,既有平实感人的背景故事,又有优美流畅的词藻旋律,更有意义深远的现实影响,是一首值得我们一听再听的经典老歌。
  关键词:《小白杨》;军旅歌曲;抒情性
  一、歌曲产生的背景
  白杨树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树,主要是生长在西北,它没有美丽动人的身姿,也没有盘旋的虬枝,它伟岸、质朴、温和且坚忍不拔。雪域高原、边防哨卡,那一排排白杨就像一个个挺立的哨兵,默默地守护着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小白杨》歌词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词作家梁上泉听到的一个关于白杨树的故事,而当他真的看到了白杨树高大笔直的身影时,更是感悟到了白杨树坚韧不屈的精神。于是灵感涌动,一气呵成,酝酿虽久,下笔却只用了半个小时。
  1983年,词作家梁上泉在新疆采风时,听到了一个关于塔城裕民县塔斯提边防哨所的真实故事。这个哨所地处高原,寸草不生,战士们见不到一点绿色,生活简单枯燥。哨所战士程富春回家探亲,和妈妈谈起了很多哨所的情况,在他归队的时候,程妈妈专门给小程带上了20棵小白杨树苗,当程富春回到哨所后就把这20棵树苗栽在了哨所边上。战士们非常精心地照顾这20棵小树苗,用自己舍不得喝的水浇灌小树苗,每天洗澡洗脸都不用肥皂,把用过的水来浇灌小树苗,很多时候还需要到10多公里外的地方担水来浇灌。但即便是这样呵护,由于地理环境恶劣,这20棵小树苗最终只存活了一株,战友们对唯一活下来的这棵白杨树更是照顾有加,它终于生长起来了。这棵小白杨为哨所带来了绿色,带来了希望,更带来了执着、顽强、坚韧的精神与勇气。哨所的战友们每天看着这棵茁壮成长的白杨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有了小白杨的陪伴,他们的戍边生活更加充实,情感寄托更为丰沛。一名战士把这个故事写进了自己的日记,后来这篇日记被搬到了哨所黑板报上。1982年,梁上泉受战友之邀,到新疆军区部队体验生活。新疆多白杨,看到公路边一排排的参天白杨和这么多可爱的边防战士时,故事和实景重合交融,梁上泉挥笔写了一首《林带阅兵曲》,这首诗为梁上泉创作《小白杨》作了感情铺垫和艺术积累。一年后梁上泉应邀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体验生活,在绵延起伏的中苏边境线上,再次看到站岗的哨兵像白杨树一样挺拔,默默守护着自己的家乡,守护着每一寸热土。这让作者顿时文思泉涌,半个小时就写成了这首经典之作。
  歌词写成后,梁上泉把这首歌词发表在《解放军歌曲》上面,被作曲家士心看中,他仔细阅读歌词后,用非常质朴的音乐语言,谱成了这首旋律婉转朴实的经典作品。
  二、歌曲的曲式结构
  曲式本身就是一种音乐结构,是对重要音乐内容有目的的排序,是音乐发展时的一种秩序。曲式结构是一个专业词汇,有着严密、固定的分析方式。
  歌曲的长度一般只有几分钟,表达的情绪和内容不会很复杂,所以曲式结构相对来说会比较简单,一般分为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多段体等,结构规模不会很大,《小白杨》是典型的二段体结构。A段运用了常规的起承转合的结构,规整的四句旋律,朗朗上口,一气呵成,就像是一个人在叙述着一个平凡的故事;B段运用了对比性手段,是歌曲的最低音和最高音的对比,使歌曲在此处达到了高潮。B段部分吸取了A段的音乐元素,有A段旋律的影子,所以,这首作品又是一个典型的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歌曲直接选用了B段部分的旋律作为歌曲的前奏,极大地加深了作品高潮部分的印象,给人先入为主的感觉,容易让人记住,作品结尾处把最后一句旋律翻高一个八度演唱,形成了一个结尾性的高潮,让人有一种尽情释放的感觉。这首歌曲结构简单,对称工整,旋律流畅,通俗易懂,达到了让人过耳不忘的境界。
  三、歌曲的艺术分析
  《小白杨》是一首感情细腻,具有很强抒情性的军旅歌曲。
  抒情性军旅歌曲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抒情性,抒情性更多是指柔美的、细腻的、细线条的感情抒发。其实军人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就像有首歌里唱的:“說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实在话,我也有爱,常思念梦中的她。”我们讴歌军人的刚强勇敢,但也需要赞美军人的柔情似水,这种柔情似水的细腻情感,往往不全是指柔美的歌词,更重要的婉转优美的旋律。
  《小白杨》的歌词是比较规整的八句话,一共两段,为了充分表达情感,用了一个衬词“唻”,第一段和第二段无论是字数上还是表达的情感内容上都做到了对称,简单朴实,通俗易懂,用白杨树来比喻挺拔威武、坚强不屈的边防战士,朗朗上口,无论是解放军战士还是广大的人民大众,都能体会到歌词的含义。
  歌曲的旋律婉转流畅,但是表现的是一种质朴的美,音域跨度十度,难度比较适中。A段部分就像是用音符在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在歌颂一种伟大的精神,没有比较大的音区对比,是一种力量的积蓄。B段部分的第一个音就是歌曲的最高音,与A段部分在音区上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歌曲的对比高潮在此点迸发,是A段旋律发展的必然结果,铿锵之中不失婉转,刚毅之中不失柔美,是强与弱的和谐,是高与低的结合。一首朴实的歌词,一段婉转优美的旋律,相得益彰,完成了美与美的和音,完成了美与美的交响,达到了美与美的完美结合,《小白杨》的抒情性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四、歌曲产生的影响
  这首歌曲完成于1983年,歌唱家郁军剑曾经演唱过这首歌曲,但在当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1984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歌唱家阎维文演唱了这首歌曲,自此在军营内外广泛流传开来,在祖国大地上到处都响彻着歌曲《小白杨》。
  《小白杨》作为一首军旅歌曲,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它唱出了军人无私奉献的品质,更唱出的边关哨所战士坚韧不拔的精神,使每名军人都受到鼓舞,极大地激发了官兵的士气,在部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部队决定把中哈边境中国新疆境内塔城裕民县塔斯提边防哨所命名为小白杨哨所。
  五、结语
  笔者是一名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人,从小学习音乐,有着比较好的音乐底蕴,起初主要是学习民族器乐,主攻二胡和竹笛,对音乐有着执着的追求,也有着远大的音乐梦想。在1992年夏天,笔者在一盘阎维文老师的演唱专辑里听到了这首《小白杨》,优美的旋律,朴实的歌词,阎维文老师完美的演唱,都深深地吸引了笔者,觉得这是自己听到的最好听的歌,歌词、旋律、演唱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笔者当时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也就是这一年的秋天,笔者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那就是笔者的声乐启蒙老师刘润秋教授。在当时笔者还没有学习声乐,会唱的歌曲也不多,刘润秋教授就让笔者演唱一首最拿手的歌,当时笔者就用F调演唱最喜欢的歌曲《小白杨》。刘润秋教授听了非常高兴,立马收笔者为徒,鼓励笔者说,将来在声乐事业一定会有所成就。于是,笔者就放弃了学习多年的器乐,开始跟随刘润秋教授认真学习声乐。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笔者以声乐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考进了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当时演唱的曲目就是这首《小白杨》。
  2000年笔者大学本科毕业时,立志到部队保家卫国,刚好武警文工团招收独唱演员,笔者积极报名参加,当面试进行到第三轮时,还剩下五个人,而名额只有一个。这时有一位首长当场点歌《小白杨》,笔者刚好比较拿手,就自告奋勇演唱了这首《小白杨》,毫无悬念,最后笔者如愿入伍,成为了一名军旅歌手。
  时间一晃过去了20年,有多少次在新兵连,有多少次在边关哨卡,有多少次在基层连队,笔者唱响这首《小白杨》,受到了广大官兵的欢迎,演出效果也非常好。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如今笔者已经成长为一名上校军官,还经常唱起这首《小白杨》,虽然笔者没有像歌词里唱的一样“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疆”,但是,小白杨坚毅挺拔的精神一直鼓励着笔者,一直陪伴着笔者成长。
  参考文献:
  [1]晨枫.军旅歌曲中的民族特色与个性意识:兼谈军旅青年作曲家士心的歌曲创作[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2).
  作者单位: 武警湖北总队训练基地
其他文献
摘 要: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文化的传播有了越来越多的渠道,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较传统媒体更加丰富。婚庆文化作为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势必要与时俱进,视觉先行,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传统的婚庆文化涉及的周边元素很多,如婚庆服装、婚纱照、伴手礼等。文章阐述的是如何在融媒体背景下,使婚庆文化产品辐射的面更广,延伸出更多新颖元素,从而更好传承中华礼仪文化。  关键词:融媒体;婚庆;喜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各大院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市面上各类信息化教学平台不断涌现,其中不乏功能强大、对教学产生有益支撑的好工具。文章以蓝墨云班课为平台,不断探索信息化课程的实施方案,结合项目化教学及翻转课堂理念,在专业摄影课程中目前已经迭代四次,基本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类学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化;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活动设计  一、
期刊
摘 要:福雷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时期民族音乐协会的最早参会人员之一,他的作品风格既浪漫又古典,带有与浪漫主义时期不一样的色彩,严谨的写作手法又像是古典主义,这就造就了福雷音乐作品风格的独特性。在法国民族浪漫主义时期,“主题变奏”这一体裁的音乐创作比重远被一些新兴的体裁所超越,福雷在这个时期所作出的这首《升c小调主题与变奏》Op.73被认为是钢琴变奏曲中的极品。从这部略微被忽略的钢琴作品中可以看到法国浪
期刊
摘 要:《丽人行》是依据杜甫同名诗改编的舞蹈作品,该作品编创方式的创新性、呈现结果的独特性,使其一经推出便饱受争议。编导以汉唐古典舞为创作元素,运用现代化的创编手法将古今风格融会贯通,再结合一丝不苟的服饰妆容烘托舞蹈整体情境,给观者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虽然该作品存在争议,却是现今舞蹈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典之作,也是舞蹈编导对于传统故事当代呈现的一次大胆创新,它的出现给予编导全新视角架构中国舞蹈,推
期刊
摘 要:美术作为人类智慧的表现形式之一,能为人们的心灵带来美的感受与思考,熏陶人们的思想。近些年来,我国传统美术行业的没落使人们认识到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性,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教师思考与实践的主要方向。笔者通过了解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着重分析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利用国画扇面开展教学的具体措施
期刊
摘 要:《绘画迹象论》是钟孺乾对艺术理论的一种革新,对于现存的一些艺术上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解释和阐述。“迹”和“象”的概念使得人们在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上能够更加深入和完整,西方现代照相艺术的发展和油画的结合使得作品充满了更多的个人表达,文章利用迹象论对里希特的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  关键词:迹象论;古典油画;里希特;摄影模糊时代  一、《绘画迹象论》中迹元素的含义  随着人们对绘画的深入
期刊
摘 要:从20世纪60年代西方新前卫艺术开始,以西方为主导的视觉艺术已经逐步关注艺术的符号化过程。艺术符号化本身是为艺术“自律”提供更多文本诠释的空间,但是艺术符号化的体制是否也构成了艺术“自律”的悖论?艺术符号化的量化过程与艺术“自律”的本质问题的对比显然不能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同等对比研究,但是艺术符号化将意味着艺术制度化,本质上跟艺术“自律”的原则相悖。在以“悖论”为主的西方前卫艺术的文化语境下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创新,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不论是主学科的教育还是“副科”的艺术教育,都强调情感融入。文章阐述了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美术作为艺术类学科,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各种能力为基础,对美术课堂进行情感深化,使学生将美术课堂中学习到的美术表现力、美术情感在生活中应用转化,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社会正确导向。  关键词:美术课程;情感教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尤利西斯》为例,首先阐述了意识流小说的写作特点,然后对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作品内容中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以及多视角描写手法的运用,给今后意识流作家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尤利西斯》;意识流小说;艺术特征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三位人物心理世界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当代人们在社会中较为荒诞的想法与行为,其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村落逐渐衰落。而传统村落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流失。传统村落的衰落使得我国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陷入了困境,要想正视这一现象就不能仅仅以保护意识不够来认知,而需要完全理解文化遗产中心观的局限性,站在正确的角度上来理解人口流失的因素。文章通过对贵州务川县传统文化现状进行调查,从社会学的视角上进行分析,探究传统村落的现象。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