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法医病理学家周雪良教授

来源 :法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d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党员、南京市法医学会荣誉理事长、南京医科大学法医学科创始人、著名法医病理学家、资深司法鉴定人周雪良教授(图1)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7月13日08:35在南京逝世,享年98岁.rn周雪良教授1923年出生于上海,1946年考入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前身),195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年参加了由林几教授主办的卫生部第一届法医学高级师资班,当时学员包括胡炳蔚、张其英、祝家镇、郭景元等19人.
其他文献
在本文中,我们旨在分析一种法律案件中证据推理的系统方法—故事与论证的混合理论—能否适用于一个新的法律领域,即欧洲庇护法.这个分析为检验混合理论在刑法语境之外的适用性提供了一个案例研究.此外,该分析将为如何利用混合理论改进庇护案件中证据评价的规范框架提供见解.
目的 探究白细胞分化抗原8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3,CD83)和热休克转录因子5(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5,HSF5)鉴别生前、死后皮肤烧伤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定量检测生前及死后烧伤小鼠皮肤组织和人类皮肤组织中CD83和HSF5 mR
目的 研究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后单眼视力障碍的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定量及定性差异.方法 选取外伤致单眼视力损害受试者91名,根据损伤原因和解剖节段分为眼内屈光介质-视网膜损伤组(简称“眼球损伤组”)、视神经损伤组、中枢脑损伤组和颅内合并损伤组,分别记录受试者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R-VEP)P100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
目的 构建19个常染色体、30个Y-STR基因座以及性别基因座的复合PCR扩增体系(简称EX20+30Y)并评估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六色荧光标记技术,构建19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30个Y-STR基因座以及性别基因座的复合扩增体系.收集210份无关个体血样、69份日常案件样本、标准品9948和标准品9947A进行基因座检测分析,评估EX20+30Y复合扩增体系的灵敏度、混合样本检测能力、种属特异性、均衡性、直接扩增能力、样本适用性以及抗抑制性.结果 本检测体系对210份无关个体血样复合扩增分型准
目的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滇乌头碱慢性中毒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变化,探讨滇乌头碱中毒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滇乌头碱大鼠中毒模型,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获得尿液代谢轮廓,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
目的 探讨脑震荡后综合征伤残评定的现状及重新鉴定意见变更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鉴意见为“脑震荡后综合征、十级伤残”,并于2019年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行精神伤残重新鉴定的案件.结果 案件合计75例,58例有院前急救病历,其中39例明确记载无昏迷史;74例有急诊病历,其中44例记载有昏迷史;43例有后续医疗记录,其中24例有精神科复诊史.被鉴定人鉴定检查主诉症状有头痛、头晕、夜眠差、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疲乏和注意力不集中.重新鉴定申请理由主要有昏迷史认定存疑、精神症状可信度存疑、脑震荡后综合征不构成伤
在法医损伤病理学实践中,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技术有助于损伤时间推断和损伤并发症的鉴定,甚至在一些特殊案例(如蛇咬伤、利用胰岛素杀人)的鉴定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文献报道的法医学实践案例,综述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技术在法医损伤病理学实践中的应用及价值.
目的 建立同时快速检测血液中5种蘑菇毒素(α-鹅膏毒肽、羧基二羟鬼笔毒肽、蝇蕈醇、毒蝇碱和赛洛新)的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HRMS)分析方法.方法 血液样品经乙腈-水溶液(V乙腈:V水=3:1)提取、PAX粉末净化后,在ACQUITY Premier C18色谱柱上分离,梯度洗脱.采用FullMS-ddMS2/正离子扫描模式对5
不明原因心脏性猝死(unexplained sudden cardiac death,USCD)常规病理学检验缺乏显著的形态学特征,法医学领域已借助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检测基因来探寻死因,并开展心脏性猝死机制相关研究.从分子病理学角度,应用多个层面的生物标志物解析USCD的病因已初现潜力,为USCD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了重要路径.本文概述了USCD相关的基因、RNA和蛋白质与USCD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法医学应用初探.
法医昆虫学为推断死亡时间提供了一条确实可行的途径,其中嗜尸性昆虫的生长发育规律是法医学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指标.多年来,法医昆虫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嗜尸性昆虫发育生物学研究.本文从温度、湿度、光照、食物类型及毒物方面对影响嗜尸性昆虫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阐述,从形态学、差异基因表达及生物化学特征角度对嗜尸性昆虫的发育指标进行回顾,强调未来嗜尸性昆虫发育生物学研究应当充分吸纳和融合人工智能和组学的方法,并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以建立客观性更强、精度更高的死亡时间推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