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成为学校第一影响力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dkja51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小胜在智,大胜在德”。要育人,必先育德。纵观国内一些名校,他们首先是在德育上取得突破,继而创造出教学质量的佳绩,最后实现学校的品牌建立。强化学校道德教育,是学校发展的一种战略思考,也是学校创建品牌的必然选择。
  一、呼唤真正的德育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化纲要》进一步明确:“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全过程。”实际上,从2001年国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战略开始,随后又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思想道德建设立即成为社会讨论的重点,德育工作也被提到学校更加重要的位置。然而道德教育的低效性与评价的模糊性使得德育一直是学校的困惑点。
  同时,学校德育工作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多。首先是家庭方面:一是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不协调;二是隔代教育的残缺或娇宠;三是依靠他人托管式教育的松散;四是忙于事业的事业型家庭子女教育的疏忽;五是“贵族”式家庭子女教育的养尊处优。社会方面:一是网络管理不到位使学生深陷其中;二是低俗文化产品腐蚀学生心灵;三是社会不良风气催生学生不良习惯。
  挑战越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越高。教育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育越来越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忽视了学生的精神需求,忽视了学生的道德观念,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状况,无论花多大的力气来抓教学抓质量,都必然会遇到学生内在的阻碍,往往会事倍功半。且不论道德对人终生发展的作用,它已经直接影响到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
  反思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我们都习惯于从是否守纪的标准去评价学生,而很少从是否文明的标准去评价他们。从这透视出两点,其一,我们对学生的管理还只停留在规范教育上,没有上升到“德”的层面;其二,我们对学生的目标只停留在守纪上,没有从“德”的标准去衡量。德育主要以管住学生为核心,还停留在表面的层次,没有真正从“德”的内涵上给学生以影响。其表现形式一为“强制性德育”,学校出台一系列硬性规定,规定学生只能怎样做,不能怎样做;二为“训导式德育”,不停对学生进行说教灌输,认为讲了,学生就接受了;三为“问题式德育”,发现学生出了问题,再进行惩戒。教师容易看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行为只是学生心理状况的一种表现方式,只是从行为上去管理学生,很显然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因此,我们应该深刻领会学校“德育”的内涵,从道德观上去影响学生,把思想品德作为学校育人的首要任务。
  二、着眼细节抓养成,让学生成为文明的人
  道德并不是很缥缈的东西,它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中。古人云,“教化人微”。教育需要融入到生活中,强调的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熏陶。我校在2008年提出了“让道德成为学校第一影响力”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提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育人策略。所谓“大处着眼”,就是在整体上对学生提出目标,针对我校学生家庭环境特点,学校提出了“不比时尚比高尚,不比娇气比志气,不比天分比勤奋”的要求,期望学生去浮(浮躁)、去惰(懒惰)、去粗(粗野),最终成就大德、大志、大业。所谓“小处着手”就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切切实实把一切小事都和培养教育学生联系起来。为此,学校提出了“见到垃圾主动捡,见到困难主动帮,见到不良行为主动管,见到师长主动问好;远离不良人群,远离不良场所,远离不良习惯”的要求,把“四主动三远离”作为对学生道德要求的基本规范。
  “好习惯等于好品格”。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将好习惯内化为优良的品格,学校从坐、立、行、走、吃、着装、发型、如何清扫、如何做课前准备、如何做笔记等细节入手,对学生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并强化训练。如,清扫,班主任要亲自示范:把拖把洗干净,拧干,再拖地。示范后,由学生清扫,教师在旁边指导,直到学生会干为止。对学生的发型、着装每周检查一次,避免怪异打扮、奇装异服,主要是防止一些不良风气从社会侵蚀到学校。
  为了寻求养成教育的突破口,真正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折射出校风校貌,学校选取了寝室管理作为突破口。在上学期工作计划中,学校提出了打造“松滋第一寝”的目标,按照“净化——美化——文化”的层级要求逐步落实。一是对学生内务整理进行军事化指导,反复训练,达到准军事化内务整理标准;二是完善环境建设,从学生中征集文化用语,鼓励学生个性化设计寝室文化,让学生感受到寝室是学生学校的“家”;三是完善寝室管理网络和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行为管理遵循“强化——内化”的规律,不仅要求学生从行为上约束自己,更重要的从内心认识到这种行为规范中包含的道德观念和修养,从“让我这样做”转化为“我要这样做”,真正内化为一种品德修养。学校将男、女生公寓分别命名为“儒雅居”“淑女苑”,不仅是对学生一种文化的熏染,更是对学生成长的精神渗透。我们想,学生能从一个方面高标准要求自己了,真正认识到某种习惯养成的内涵,其他方面也必然能很好地约束自己。事实证明,学生把这种寝室生活的好习惯带到了其他场所,影响到学生做操、进餐、课间休息、课前准备等行为,这些小事、细节涉及到学生品行、情感方方面面,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终会转化为学生良好的品格,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着眼方法抓主体,让学生成为高尚的人
  道德的说教不可少,但要产生德育实效,关键是要让学生从德育过程成为德育的主体。学生对学校、教师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并不是机械地全部接受,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以及各种需求有选择性地接受,接受的部分逐步转化成品德意识,并形成道德行为,这个过程实质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德育首先在于发展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的要求。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就会出现我们经常所说的“左耳进,右耳出”,没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2009年,我校提出了“自我教育”的观念,将学校校训修改为“做自己的主人,做最好的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把道德教育的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自己磨炼自己,评价自己,提升自己,在道德的实践中获得道德的体验。如,在中午午休时间,教室里非常安静,没有哪个学生会发出声音,因为他觉得那样做不但影响了别人,还会受到一种道德指责。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久而久之,便会增强自己的公德意识。正是这样的管理,学生从自律到自省再到自我完善,产生了学习的强大内动力,把更多的心思投入到学习中。短短几年时间,学校产生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实施“自我教育”,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提供更多的平台给学生,丰富德育载体,让学生在教 育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受到感染和影响;另一方面,多给学生成功、幸福的体验,让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我校在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曾经坚持了多年“无人监考”。在学校大型考试中,由学校公布程序与条件后,班级学生向学校整体申请为“诚信考室”,待学校批准后考场只派教师发卷和收卷,不安排监考,考试后设检举箱。事实证明,无人监考班级的考风胜过有教师监考的班级。考试后成绩好的学生有双重的喜悦,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觉得有一种荣誉,都会有一种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促使着学生从更多的方面去完善自己。
  为了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进行“自我教育”,我校正多方位开采资源,多层次组织活动,多角度实施教育。一是成立各类的学生社团组织,丰富学生社团生活。只要有五人以上学生提出申请,学校按程序批准建立学生社团,并公示全校,招纳社员。学校规定了专门社团活动时间,并进行专项评价。社团组织人由学生担任,社团活动由学生设计开展,校内或校外的社团指导教师由学生出面聘请,这些社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成为学生兴趣投向、特长培养、能力锻炼的阵地,学生在组织、参与的过程中有了新的价值观,他们的规范意识往往比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还强,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的感受,因而也更加热爱学校生活,在学校有更加积极的心态。二是以“责任感”教育为突破口,增强学生使命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内在财富》报告中指出:“事实上,每一个成员每天都应该承担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责任感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有人说,责任有魔力,人一旦被赋予责任,就马上开始注意自己的影响,并严于律己,开始变得伟大和神圣起来。我们看到,很多看似调皮的学生,对老师布置的其他任务总是出色的完成,这其实是责任给了他力量。人的一生就是履行职责的一生,能够尽责的人就是高尚的人。因此,我们在教师中要求,让学生懂得责任,让学生承担责任,把更多的事让给学生干。如,学校所有的花草树木,我们分配到每个班级养护;班级的各类事务,分担给学生承担,班主任只是引领者和督评者。
  德育是一项难以量化的工作,但道德绝对也是一种难以量化的力量。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我想,学校的高层次发展,必定要靠德育来推动。打造德育品牌,让道德成为学校第一影响力是学校高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他文献
提倡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接受学习是落后的东西。本文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人手,对接受学习进行了思考和论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建立在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和参与的基础上。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挖掘更广泛的课程资源,给孩子更多的实践探究的
美术欣赏课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感受美术作品的外部形式美开始,逐步深化到对作品内容美的认识和理解,并经过长期积淀,最终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的过程。因此。对美术作品欣
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是塑造创新型教育者的成功妙法,是提高教师的生命价值的科学管理方法。所谓人本管理,是对管理对象在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较高层次的管理,在教育教学管理的一切活动中,始终把教师放在核心位置,追求教师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育科研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一、校长要以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和带动教师  人格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核
1 电视外宣节目策划的政治原则电视外宣对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窗口,是一座中国与世界相互沟通、相互
鄂北钻井液工作的重点是防止井径扩大和低压、低渗储层保护。优选三套适合鄂北地区钻井需要的钻井液体系即:钾铵基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两性离子钻井液体系;正电胶钻井液体系并制定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
针对橡胶密封件的失效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橡胶密封件的失效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为加速科学技术转移,众多高校均已启动了科研转移系统建设,但实际转化效果并不理想。文章基于用户角色模型理论,以合肥工业大学技术转移系统为例,对原有系统设计流程进行优化,在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