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中古今诗歌语言鉴赏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c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受职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国内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水平近年来有所提升,但在一些公共课程的教学中,却仍然存在着明显不足,而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则正是其中之一。基于此,本文以中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为对比,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诗歌鉴赏教学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相关教学实践,围绕《大学语文》中诗歌的语言鉴赏教学策略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对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展开起到一定帮助。
   关键词:大学语文 诗歌 语言鉴赏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诗歌语言鉴赏一直都是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了解传统文化、提升学科核心素养都有着很大帮助,但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还是对教学方法的应用,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调整,因此其实际教学效果往往很难保证,而对于大学语文诗歌语言鉴赏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自然也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中诗歌鉴赏教学的特点
   (一)课时相对较少
   在中小学阶段,由于语文学科的课时比较多,每节课只需围绕一至两首诗歌展开鉴赏教学,因此在教学时间上往往都十分充裕,无论是对诗歌作者、创作背景的讲解,还是对诗歌中字词运用的分析,亦或是对诗歌情感内涵、中心思想的探究,都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细致,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语言魅力提供重要帮助[1]。而在高职阶段,大学语文课程的课时安排则相对较少,通常在30-60小时左右,能够用于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时间更是十分有限,这意味着教师不仅无法在课上对诗歌进行深入解析,同时还需要在为学生留出探究思考时间的前提下,将尽可能多的时间用于诗歌中心思想、情感内涵的讲解,以保证学生能够实现对诗歌的深层次理解,而这显然会给诗歌语言鉴赏带来较大困难。
   (二)教学内容广泛
   受教学目标差异的影响,相比于中小学语文教学,高职阶段大学语文课程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往往更加广泛,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例如在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虽然收录了多首古代或现代诗歌,但教学目标却通常局限在作品解读、审美能力培养等方面,即便在课上带领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也同样是以理解内容为目的,对具体的字词凝练、语言运用通常不会做太过深入的分析。而在高职阶段,《大学语文》教材中不仅收录了更多的古今诗歌,同时还将诗歌史整体梳理、审美情趣培养、表达能力培养等纳入到了课堂教学目标中来,教师必须要带领学生对诗歌中重点字词与语言运用技巧展开分析,才能够将这些教学目标有效落实到位,而这也正是教学内容得到拓展的直接体现。
   (三)重视综合素质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十分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由于中小学阶段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必须要面临中考、高考等重要考试,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往往都会将诗歌背诵、基础知识记忆、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整体鉴赏作为教学重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准确的理解诗歌,掌握诗歌中涉及到的诸多基础知识,以保证学生能够在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同时,在语文学科考试中获得良好成绩[2]。而在学生升学压力较小的高职阶段,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诗歌鉴赏教学则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希望能够通过相关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素养,同时发挥出开阔视野、思想观念正确引导等作用,为其日后就业与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中诗歌的语言鉴赏教学策略
   (一)强化感知朗读训练
   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代诗词,在语言运用上往往有着很强的音乐性,教师在进行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时,要想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歌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巧妙与独特风格,就完全可以利用诗歌的音乐性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所学诗歌作品的感知朗读训练,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诗歌中每一个字词的读音,准确把握诗歌语言运用上的节奏感,进而实现语感能力的稳步提升[3]。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这一现代诗歌作品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自由朗读训练,在朗读时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同时由教师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规范其朗读时的读音;之后再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时尽量读出节奏、想象诗中所描述画面;最后,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诗歌主题、意境相关的音乐作为配乐,指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读,提醒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停顿、轻重音把控、节奏变化等各方面细节。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朗读来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使自身口头表达能力、语感能力、想象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于大学语文诗歌语言鉴赏教学的目标十分契合。
   (二)重点分析意象词语
   在诗歌作品中,诗人常常习惯于通过巧妙的语言来创造出各种意象,并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意境中具体事物或意象中来,以实现对内心深处情感的准确、深刻表达,而从诗歌语言鉴赏教学的角度来看,要想让学生准确把握诗歌在这方面的语言运用技巧,则可以通过对诗歌中意象词语的重点分析来实现。例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这首唐代名诗时,教师就可以将“月”、“江水”、“落花”等意象提取出来,之后带领学生对这些意象词语展开深入分析,思考作者运用这些意向词语的深层用意,进而实现对诗歌用词之妙的准确把握。从意象词语的具体分析来看,“月”作为《春江花月夜》中出现最多的意象,其象征意义往往比较复杂、多样,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含义。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中“月”象征着团圆,“月圆”代表人与亲朋的团聚,“月缺”则代表人的离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中的“月”,则象征着对朋友的深切思念。而在《春江花月夜》中,“月”则通常可以看做是“世间美好、纯洁事物”的象征(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等),如果教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月”这一象征词语展开分析,同时结合诗中的“月”思考作者运用该意象的目的,那么学生就能够积累到更多的语言运用尤其是意象运用经验,其語言运用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三)加强想象还原训练
   诗歌虽然具有着言简意赅的特点,在内容上制造了大量的空白,但也正是这样的“留白”,才为读者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使诗歌变得更具感染力,并将诗歌魅力充分展现出来。因此在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从诗歌“留白”分析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积极展开想象还原训练,结合诗歌中的语言内容来对诗歌所描绘场景展开想象,填补诗歌的空白,进而感受到诗人在场景描绘、意境营造等方面的巧妙语言运用[4]。例如在学习《雨巷》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简单阅读诗歌内容,之后再鼓励学生结合《雨巷》一诗中所描绘的情境,对“丁香一样的姑娘”展开合理想象,同时将“丁香一样的姑娘”在雨巷中行走的情境用语言描绘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情况下,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能够从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中感受到朦胧美,并对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产生兴趣,为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基础条件。
   (四)感悟诗歌炼字艺术
   诗歌大多具有着简洁凝练、短小精悍的特点,往往能够借助简短的诗歌语言,将深刻、丰富的情感内涵表达出来,并使读者在读后产生回味无穷之感,尤其是在我国古诗词作品中,这种特点更是有着极为突出的显现,而对于诗歌中字词的创造性运用与搭配,则正是诗歌形成该特点的主要原因[5]。因此在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实现有效的诗歌语言鉴赏,就必须要从诗人对诗歌中字词的凝练技巧入手,带领学生感悟诗歌的炼字艺术,使诗歌最为突出的语言应用特点能够得到充分展现。例如在学习《行路难》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围绕诗中的“停”、“投”、“拔”、“顾”等动词展开分析,鼓励学生结合诗人创作此诗时的遭遇(作者李白刚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来大胆猜测,思考“作者使用这些动词的目的”、“这些动词在诗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从这几个“动词”中感受到李白的迷茫心境以及壮志未酬的遗憾之情,同时意识到动词在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这对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显然是很有帮助的。
   (五)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诗歌语言鉴赏虽然能够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素养发展提供重要帮助,但却很难为学生提供运用能力、参与实践的机会,与职业教育的要求存有所不符。因此在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对诗歌作品的语言进行鉴赏,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尝试进行填词补句、仿写名诗、意象练习、整诗写作等形式的诗歌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中来,为其提供更多参与实践、锻炼能力的机会。
   总而言之,在高职阶段的大学语文课程中,诗词语言鉴赏教学虽然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带来较大帮助,但要想保证诗词语言鉴赏教学的有效性,仍然需要对大学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特点进行准确把握,同时在感知朗读训练、意象词汇分析、想象还原训练方面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武国强,贺颖.应用型大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与突破——基于大學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案例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4):161-163.
   [2]薛欢.“兴发感动”说在高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
   [3]唐棱棱,白红兵.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探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6(06):38-41 46.
   [4]徐小群.参与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6(15):182.
   [5]张利云.诗词鉴赏对大学生德育的提升作用探略[J].语文建设,2018(26):90-91.
   (作者单位: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深知文学殿堂的特性,厚重博大、飘逸灵动、浪漫唯美,要想让一个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持续热爱读书,痴迷读书,没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载体是不可能长久的。因此,采取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能够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活动   孩子的语文生涯越丰富,获得的感受与体验就越深切,语文素养就越深厚,这将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就要懂
内容摘要:插图是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发挥着积极作用。从2019年秋季开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陆续投入使用,新选编的插图也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本文从统计学的角度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数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着眼于插图的选编特色和美育作用,探索插图的美育策略,解决插图与审美教育脱离,使用方式单一化的问题。以期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表
内容摘要:乡土文化是乡土作文的基本素材,乡土作文是对乡土文化的认知、理解与传播。引导学生走进家庭、学校、社会,观察、感知、理解乡土文化,从大量的素材中摄取自己感触最深的东西,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的时候,不拘形式地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事写出来,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从而提升作文水平。   关键词:乡土文化 挖掘 乡土作文 案例   写作是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它反映着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加强关注这一点,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以便更好的应对核心素养培养对自身教学带来的影响,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语文阅读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对阅读教学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 阅读教学 影响   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
内容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目标是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有一定区别,在注重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学术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在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沟通与写作这门课对提高学生沟通能力与写作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传统的沟通与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第四阶段(7至9年级)时初中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名著。虽然是分步走,也着实让不少教师心有余力不足,学生更是赶着鸭子上架,甚至无招架之力。而群文阅读的兴起与不断创新,有力打破了这一尴尬境地,让学生阅读交流和阅读享受游刃有余,极大提升了学生阅读素养能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阅读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在积极的探索和寻找高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针对学生恐惧写作、作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教师需要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真正促进作文教学的新发展。微写作是当代创新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篇幅短小、内容精炼、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尝试将微写作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提升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微写作
内容摘要:情境教学创设下的课堂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所学文本中,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以部编版二年级上《日月潭》的教学为例,从创设图画情境、创设表演情境、创设语言情境实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关键词:情境教学 教学设计 实施策略   李吉林在《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一文中提出,“情境教学是创设典型场景,激发
内容摘要:文以载道,文学就是人学。文学阅读的终极目标应是提升人的智慧、丰富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文章从理论上论述了在阅读教学应树立“立人”为终极目标的观点,阐述了阅读教学所达到的丰富中职生情感、提高中职生品位、健全中职生人格的“立人”目标。   关键词:立人 阅读教学 终极目标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创作与阅读的终极目标应是提升人的智慧、丰富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巴金说:“我们有
内容摘要: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北宋为叙述背景,讲述了一个庶女如何在古代家庭礼教中成长蜕变的传奇励志故事。由于制作精良的服化道,扣人心弦的情节以及剧中呈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该剧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广泛好评。该剧女性角色盛明兰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婚姻观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对于当代女性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盛明兰 通透 隐忍   网络文学,经过21年的发展,凭借着媒介的便利,庞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