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的相互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一、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
功利阅读的需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放松,二是应试。放松是因为学生学习生活紧张,读一些轻松休闲的图文,可以调节情绪。为应试而读则更为明显一些。家长把作文选、作文辅导用书当作孩子最好的读物,认为对提高作文成绩有用,于是累案的作文书包围了孩子,最终导致他们阅读兴趣的失落。
功利性阅读是需要的,但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这已是达成共识的问题了。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
回归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计划,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二、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进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只选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而对一些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很少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阅读是不长久的,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而《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所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工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然而,这规定的阅读量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必须完成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阅读自觉性、自制性,从这一点来看,阅读指导不能完全符合学生的兴趣,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意志的磨炼,促使他们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进。
培养阅读意志,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段、每个学期,甚至每一天,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其次是要运用阅读成果来强化意志的培养。阅读过程是艰苦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行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汇报阅读成果,以成功的体验来补偿过程的辛劳,增强战胜阅读障碍的信心。
三、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共生
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不爱阅读的语文教师肯定是不称职的。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大力倡导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要自我反思一下:自己的阅读状况如何?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之间要努力“共生”效应,达到相互依存、彼此有益的境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共同阅读。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要先去读。同时,教师的阅读面一定要拓宽,既要读好经典作品,还要关注当代作品,及时为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不仅要阅读原著,还要阅读一些相关的评论文章和背景材料,以提高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其次是共同感悟。师生在阅读中都有体验和感悟,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别,他们的感悟和体验是有区别的。因此,师生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
四、小范围内营建良好的阅读氛围
1.指导学生购买书籍,并互相交流。对学生手头上的书籍进行管理、调控,尽可能地让他们多读好书,远离肤浅和庸俗。
2.举行读书报告会,以说促思,以说促读。学生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欲望,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
3.结合影视对比阅读,进行评价、鉴赏。有的名著已有影视作品,如四大名著等,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彩片段,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其评价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教研室)
一、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
功利阅读的需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放松,二是应试。放松是因为学生学习生活紧张,读一些轻松休闲的图文,可以调节情绪。为应试而读则更为明显一些。家长把作文选、作文辅导用书当作孩子最好的读物,认为对提高作文成绩有用,于是累案的作文书包围了孩子,最终导致他们阅读兴趣的失落。
功利性阅读是需要的,但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这已是达成共识的问题了。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
回归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计划,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二、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进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只选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而对一些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很少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阅读是不长久的,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而《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所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工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然而,这规定的阅读量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必须完成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阅读自觉性、自制性,从这一点来看,阅读指导不能完全符合学生的兴趣,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意志的磨炼,促使他们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进。
培养阅读意志,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段、每个学期,甚至每一天,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其次是要运用阅读成果来强化意志的培养。阅读过程是艰苦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行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汇报阅读成果,以成功的体验来补偿过程的辛劳,增强战胜阅读障碍的信心。
三、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共生
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不爱阅读的语文教师肯定是不称职的。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大力倡导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要自我反思一下:自己的阅读状况如何?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之间要努力“共生”效应,达到相互依存、彼此有益的境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共同阅读。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要先去读。同时,教师的阅读面一定要拓宽,既要读好经典作品,还要关注当代作品,及时为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不仅要阅读原著,还要阅读一些相关的评论文章和背景材料,以提高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其次是共同感悟。师生在阅读中都有体验和感悟,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别,他们的感悟和体验是有区别的。因此,师生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
四、小范围内营建良好的阅读氛围
1.指导学生购买书籍,并互相交流。对学生手头上的书籍进行管理、调控,尽可能地让他们多读好书,远离肤浅和庸俗。
2.举行读书报告会,以说促思,以说促读。学生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欲望,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
3.结合影视对比阅读,进行评价、鉴赏。有的名著已有影视作品,如四大名著等,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彩片段,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其评价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