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的对策与建议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_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大湾区产业发展的先进做法提出了改善对策,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湾区;协同集聚;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02
  1 提高对产业协同集聚的认识
  “产业协同集聚”这几个文字本身就具备科学的含义。所谓“集聚”,是指事物在特定空间范围内聚集并有机组合,“集”指的是大量有关事物在地域空间中的集合现象,“聚”强调区域内的各种因素有机聚集,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的物质、信息和社会各种流,进而聚集成复杂、多元的复合层次网络体系。协作就是以协作的方式将区域中各种因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协调行为主体的个人绩效,使区域系统的整体成绩达到最佳水平。根据波特在区域产业经济中的阐释,产业协同集聚是指以某一或几个特殊产业为中心,大量的产业相关联系密切,以及有关支持机构实现了产业协同,在空间中形成了产业聚集,从而构成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集合体。由于产业价值通过互联网与中国制造集群的融合逐步链条化,进一步深化加速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流程中的渗透,重新构建生态环境及集群制造业,在设备、物料、产品和人的相互衔接过程中,不断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主要产业协同集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产业梯度分布和高端制造积累都具备一定的产业协同集聚基础。然而,尽管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区域贸易合作交流,粤港澳三区两地产业交流合作还没有完全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产业链未能进一步有效整合与延伸,多层次、跨不同地区的区域产业交流合作关系协调发展机制仍存在诸多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未来粤港澳湾区三地产业的深度集聚与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2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近期对策
  2.1 借鉴国际经验,成立大湾区产业集聚协同治理机构
  美国旧金山湾区是最早设立区域产业协同机构并取得成功的国际知名湾区,早期的旧金山湾区内,各城市产业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不断。1945年企业赞助的旧金山湾区委员会(Bay Area Council)成立,极大地缓解了湾区城市之间的产业协调难题。随着旧金山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开敞空间不足、交通拥堵、基础设施滞后、房价上升、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间需要协调的内容和共同应对的难题越来越繁杂,于是在湾区委员会的推动下,又建立了旧金山湾区政府协会。该政府协会是一个由旧金山湾区内9个郡县和101个城市的地方政府自愿联合组成的半官方组织,通过决策投票的方式促使湾区内政府在土地利用、环境治理、交通规划等区域协调问題上采取一致行动。政府协会虽然没有行政权力,但协会成员投票通过的议案具有法律效力,湾区内全体政府成员都必须共同遵守。2003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旧金山湾区在区域发展协同与政策协调方面的能力与效率,旧金山湾区政府协会和大都市区交通委员会又共同决定成立了联合政策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对区域协调机构所制定的发展战略、区域规划、决策议案等进行评估与意见反馈。
  东京湾区是世界首个人工规划湾区,日本政府在1950年提出建设大东京都市圈的规划设想后,就设置了首都建设委员会这一区域产业集聚协同治理机构,1956年进一步改组为首都圈整备委员会,成立了日本首相府直属的政府机构,由建设大臣担任委员长,专门负责东京湾区在交通、环境、产业一体化、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的规划建设统筹协调。另外,首都圈整备委员会下面还设置了都市圈整备局,具体负责东京湾都市圈的规划建设与部门协调工作。纽约湾区的区域产业协调机构主要有1903年成立的纽约市发展委员会、1921年成立的跨州合作机构纽约新泽西港务局和纽约住房与区域规划委员会、1967年成立的大都会运输署等,着重从区域规划制定、基础设施统筹建设、交通运输管理等方面进行跨区域协同治理。这些协调机构虽然都属于非官方组织,但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专业水平,使得它们在纽约湾区拥有较高的区域协调声望与能力,在促进纽约湾区协调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纽约规划委员会编制的四次纽约湾区区域规划就在纽约湾区发展中就起到关键指导作用。
  设立区域城市群建设协调中心,从世界三大湾区情况看,都是成功的先例,值得借鉴。通过区域功能的统筹布局,考虑设立协调委员会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将大湾区的政策进行协调规划,使各区域之间能够较好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优化整体产业布局进行错位发展,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整体性与均衡性得以保证,尽量减少项目的重复建设或者恶性竞争,从而提高基建设施的使用效率、优化综合性资源配置。对于未来发展,生态环保和绿色低碳将会更加被重视和强调,这样布局会更加符合大湾区推行“一带一路”倡议,能更有效地突破区域协调创新的体制屏障,从而促进大湾区各类创新要素的便利流动及优化配置,加快大湾区国际创新资源加速聚集,从而实现大湾区重点地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和改革创新。国际三大湾区及我国长三角地区发展的经验表明,如果仅在国家层面强调区域协调,可能在实施过程中某些具体要求难以落实到位,还应当配合建立具有极高权威和执行能力的地区协调机构,以保障整个大湾区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通过对东京湾以及长三角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这种自上而下的综合协调管理模式在区域共同发展中既能保障权威性又能体现执行力,是实现大湾区战略部署和战术层面贯彻落实的有效方式。
  2.2 促进优势产业进一步集聚,形成大湾区产业协同互补格局
  尊重地区优势和发展路径依赖,仍然是促进大湾区产业集聚协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构建产业集聚带、城市体系和人口流动圈三者匹配的湾区经济圈,对每个经济圈配置一个多样化城市和若干专业化城市,从而形成大湾区产业的集群和互补。从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来看,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与经济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充分挖掘不同地域产业资源的独特条件、现实或潜在优势,且具备未来成长性的产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同匹配,不陷入“大而全小而全”的无序竞争,是促进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快速发展的有效路径。   香港一直在产业发展中具备管理制度和资金融通方面的先进经验,可重点集聚于国际金融业、旅游购物业和国际物流业。香港经过多年发展,金融现代服务体制较为完善,在资金、制度、管理、系统等方面有比较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中应继续充当大湾区产业链中“金融中心”角色,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其世界级金融中心的优势和特色,为大湾区的资金融通、资本运营等提供服务支持。作为世界级旅游购物目的地之一,香港旅游购物能为香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其旅游产业也应纳入重点创新和发展领域,同时积极尝试和拓展国际电商线上直播、海外代购等新兴商务贸易活动,并继续保持其国际进出口贸易中心和航运物流枢纽中心服务地位,带动香港产业创新、促进香港经济繁荣。
  澳门应联合珠海及湾区著名景点共同在“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定位中深化发展,开发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休闲旅游服务创新项目。以人为本的“大湾区”概念,最终目标是实现让人们能够实现安居乐业、休闲游玩,从而实现社会价值并获得幸福感。澳门特别行政区土地资源有限,不宜承担太多的产业发展,更适合结合自身发展历程积累的经验,将其作为支柱产业的博彩业精细化管理、特色化创新,打造以旅游休闲业为中心,同时拓展文化创意园、高端会展厅、奢侈品拍卖会等创新服务活动,在原有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及新兴项目,精雕细琢出既健康又吸引的文化衍生服务业。
  (1)广佛山肇产业集聚:广佛肇经济圈协同打造电商创新服务业和智能科技制造业。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应增强高端要素集聚与文化引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电商平台、商务会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供应链系统规划能力;同时在人才引进和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湾区领导力融合方面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和优势互补,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建设、促进大湾区合力发展。佛山市可著重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和现代生产服务中心,并强化先进设备制造业发展优势。肇庆市在商品粮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有比较优势,同时继续加强物流工程、电子信息及机械仪表等产业,过程中完成智能制造升级,并发展国家旅游风景城市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发展大湾区旅游休闲业。
  (2)深莞惠产业集聚:深莞惠经济圈协同打造高端制造产业和科技服务产业。深圳继续发挥科技创新优势,联动香港研发进行高端产品制造,同时带动东莞和惠州进行产业供应链配套,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科技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重点利用科技创新优势和现有产业体系,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智能制造。东莞市未来应强化国家级现代制造业示范中心和大湾区商贸流通中心建设,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式产业,并重点支持开发现代高新技术装备产业。在战略性的新兴装备工业发展中,依托于虎门港、京九、广深铁路枢纽进行资源融合,发展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同时继续发展石油化工储运业和区域性综合型加工业物流基地。惠州市既是粤港澳重要电子信息装备工业和炼油石化工业生产基地,也是粤港澳重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产业基地。未来重点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和休闲旅游业,打造石化产业基地和物流综合基地,配套和承接东莞和深圳产业链创新和转移。
  (3)珠中江产业集聚:珠中江经济圈内,珠海市和澳门联手建设国际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休闲娱乐和新型服务产业等。同时,应充分发挥经济特别行政区和地域优势,重点开发设备制造、能源化工和临港加工,现代港口物流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横琴新区与港澳共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平台,积极建设科创产业升级示范先行区域,并以珠海机场为基础,重点开发航空制造、物流航空等行业。中山市通过产业创新升级,打造沿海工业带的先进生产基地,重点建设临海装备制造基地,开发高新技术和临海装备制造业。江门市重点发展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临海装备制造为主,打造以推进智能制造业和滨海旅游业为主的现代化港口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各经济圈除上述产业聚集外,还要注意各地区产业协同的配合,其基本要求是创新湾区协调发展机制,坚持科技创新方向,促进湾区人才自由流动,吸引高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同时要在基础设施如交通网络配套工作中尽早消除区域差异,坚持在交通网络等配套工作中解决区域差异。产业发展共生聚集与要素流动兼存,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共生聚集与协同发展,避免由产业聚集带引起的过度不平衡,提升湾区经济发展的效率和韧性。
  3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远期建议
  3.1 统筹规划和系统设计湾区基础产业和智能产业,提升产业链科技创新能力
  基础设施和人才政策是大湾区产业集聚、协同发展的重要依据,能有效提高人力资本和企业的空间匹配性,消除了企业搬迁带来过高的交通成本,从而形成核心的外围格局,是大湾区产业高效集聚协同的基本前提。大力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在客运交通和货运枢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服务政策,统筹规划和系统设计湾区各城市区域物流中心,打造智能化现代客运和货运枢纽提升综合物流服务功能,提升物流设施设备效率和人员素质,积极推进能柔性配套线上电商和线下门店的现代物流业。促进人才、信息、资金、商品等关键要素的高效流动,打通供应链各配套环节,实现人尽其才、物畅其流。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在网络科技平台和商务金融领域的信息技术建设和资本融通体系。借鉴旧金山大湾区硅谷建设经验,成立综合性服务机构,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培育孵化创新的营养和土壤:建设能够有效衔接研发机构和企业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使研发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市场需要的科技改良产品;成立类似硅谷万事通的信息咨询服务,促进湾区信息共享,在对行业的最新技术了如指掌的基础上,能更好地打造学习型企业,开发新型线上线下智能产品;通过招商引资平台和供应链科技创新能力,吸引优良的国内外金融风投机构参与投资建设,强大的人力资源中介保障大湾区人才要素的合适快速匹配和调整,更好更快地将合适人才放在合适岗位,协助创新企业挑选工作伙伴和高效团队。同时加强法律、财务、税务等方面配套改善和优化,使知识产权得到充分保护,促使科技信息平台、商务网络系统、智能化制造供应链上的每家企业、每个平台、每个节点、每位员工甚至大湾区的每位成员,都尽可能积累创新要素使之不断孕育、互动、聚集、爆发,从而连通“研产融创”各个环节,推进整个大湾区创新发展。   3.2 加强与大湾区周边城市的产业协调与互补能力,促进华南区域的整体和谐发展
  产业集聚协同的效益积累不仅是大湾区自身的经济量增加,还应当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学习的进行,形成知识溢出和收益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知识交换和传播,从而形成产业优势累积加强和产业升级有效承接。与大湾区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广东省东翼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是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其未来发展应有所侧重。汕头地区打造成为粤东重要的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效益农业基地,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物流业、发展生态效益农业、海洋产业和生态旅游业,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工业、贸易和经济中心。潮州市未来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建设临港工业基地和日用陶瓷工业基地,形成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和广东重要临港产业集聚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工业制造升级。揭阳市重点建设综合性制造业基地、发展石化能源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基地,并成为粤东地区连接沿海和粵北、赣南、闽西南腹地的重要区域性枢纽型城市。汕尾市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产业和滨海旅游,并依托附近制造业专业镇,并依托汕尾新港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和特色产业群,继续发展国家级海洋渔业基地、广东省重要电力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广东省西翼的阳江、茂名、湛江三座城市平原较多,适宜发展现代化农业;同时由于临近南海拥有众多港口,可承接大湾区转移产业,发展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广东省北部的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可承接大湾区转移的产业和劳动人口,重点发展地区生态旅游业和现代化农业,并成为省内生态环境保护典型示范区。
  参考文献
  [1]Fujita M,Thisse J F.Economics of Agglomeration: Cities,Industrial Location,and Globalization[J].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
  [2]Rosenthal S S,Strange W C.Evidence on the Nature and Sources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J].In 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2004,(4):2119-2171.
  [3]王方方,杨焕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7).
  [4]陈昭,林涛.新经济地理视角下粤港澳市场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8,(12).
  [5]付荣华,皮晓芳.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
  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共建课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与广州核心功能定位研究”(2019GZGJ16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价值链驱动的中国制造集群网络转型升级机理研究”(20BJY103)。
  作者简介:宋玲(1978-),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左小明(1976-),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组织理论、集群网络治理。
其他文献
摘 要:2020年我国迎来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代表着我国已完全迈入了“后脱贫时代”,同时昭示着我国已从绝对贫困转变为相对贫困阶段。而在相对贫困视角之下,如何保障人民健康、解决健康贫困问题、防止因病返贫现象出现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理顺健康贫困的内在逻辑是认识并解决健康贫困问题的基础,结合其影响要素据此梳理出健康贫困的形成路径与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健康贫困的治理思路,划分为个人、环境、社会三
本文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旅顺地区视为整体化产品进行探究研判,提出现今旅顺旅游纪念品存在的相关问题.然后通过道斯矩阵构建和“点—轴开发理论”实现对旅顺旅游纪念品的结构优化分析以期为旅顺旅游纪念品优化建设提供一定建议.
摘 要:县域教育资源的有效供需是县域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资源的有效供需也是资源治理的核心部分,近些年,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逐步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县域教育资源治理水平有待提升,资源有效供需是县域教育资源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路径,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县域教育资源供需系统,是县域教育资源发展领域纳入新型技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从多角度探讨区块链技术如何与教育资源供需连接,并探讨二者连接的意义与价值。
专业认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办一流大学的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本文通过对国外关于商科专业认证进行阐述,然后结合我国新颁布的国标,以会计学专业为例对商科专业按照国标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措施.
让·鲍德里亚在马克思对商品价值解读的基础上,引入符号学定义消费的新内涵,形成以消费符号化为理论内核的消费异化思想.当前,时尚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些时尚品牌频频占据微博热搜也反映出人们对时尚轻奢品的高度关注和消费狂热,这成为当下值得探讨和分析的现象.本文试图借助让·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当下时尚文化中的“消费异化”现象.
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中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矛盾决定任务,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来解决人们现实需求,而脱贫攻坚就是这一当前任务的集中反映之一,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让中国人民摆脱绝对贫困的重要举措.在这场攻坚战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特有资源、环境、人文因素,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安徽省阜南黄岗柳编是当地政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促进地方
摘 要:国内外有关品牌的研究已较为充分和深入,对现代名人品牌的研究文献也越来越多,但对历史名人品牌进行研究的文献却很稀少,历史名人品牌的内涵和外延等一些本质性的内容尚待厘清和深入研究。本文遵循从一般品牌到个人品牌、从现代名人品牌到历史名人品牌的演绎路径和逻辑对历史名人品牌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初步诠释。  关键词:历史名人品牌;品牌内涵;历史名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
摘 要:在普适化的政策和技术改进的情况下,某一地区经济效益良好的产业进入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的地区,短期内可能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撬动点,但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外来产业的进入导致人力物力重新洗牌分配,使得本土产业因资本缩减出现萎缩,而由于不适宜的自然禀赋,外来产业呈现高成本低收益的特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无法使得地区的贫困状况得以改善,难以形成内生发展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背道而驰。  关键词
摘 要:电子招标投标高效率低成本,规范招投标业务流程,促进竞争更加透明公正的优势使之成为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的首选。本文探讨了电子招标投标在工程物资招标采购中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资采购;电子招标投标;作用;棘手问题;解决办法;展望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17  随着近年来中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
摘 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敏感度的服务评估指标,从客观和整体的角度对气象服务的质量进行了量化,首次提出针对天气的情感敏感度概念以及全因素下的情感分布,这些都有助于推进气象服务形成闭环,该指标以整个社会舆论作为数据支撑,以民众的整体情感变化作为计量单位,以文本分析作为底层技术支撑。  关键词:敏感度指标;情感分布;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