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议程设置”视角的高校“微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建构

来源 :宿州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lytl1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以“三微一端”为载体的高校“微思政”教育正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和主要平台。为进一步增禎高校“微思政”教育话语权,以“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探讨高校“微思政”教育话语权建构。运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微思政”教育话语权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据此提出应用“议程设置”理论建构高校“微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具体策略:坚持“内容为王”,建构高校“微思政”教育的话语内容体系;创新形式,活化高校“微思政”教育的话语传播方式;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媒介素养的“微思政”教育团队;完善高校
其他文献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内涵深厚,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素材,是本土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本研究以河北省为例,简述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运用本
恽日初虽是刘宗周的重要弟子,然因其出身东林学派,故所编《刘子节要》的体例,及其附录的《行状》、《高刘两先生正学说》等文章的学术主张,都体现出朱子学与阳明学折衷的色彩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挖掘、发扬与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借助编码与解码等传播学理论,以魏野畴烈士纪念馆为个案,分析了在学习党史国史、开展红色教育中如何更好实现传播效果的问题。红色文化的演绎需要在内容选择上突出具象化的事件,发挥不同类型媒介的协同叙事功能,并为传播过程营造出红色意识形态主导的话语情境。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历程,也在传播介质的选择、传受双方的互动、受众情感反馈等方面给红色教育带来启示。
为进一步提升安徽省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概述了安徽省30所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现状,分析了平台开通的下滑波动趋势,“平台介绍”和关注后“自动回复”无法产生具有吸引力的“第一印象”,“嵌入式服务”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应用有待“全盘设计”等问题。提出内容为“王”、语言为“相”、进行“品牌定位”、统筹“嵌入式服务”等策略,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新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即时性、自由性、多元性和易群体极化特征。以习近平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利用文献分析法,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涵义和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存在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主动引导高校网络舆情的能力不足、具体引导舆情工作的滞后、缺乏处理突发舆情的应急措施等问题,明确了网络舆情引导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完善网络舆情的监测技术,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作用,引导与自洛并行,强化思想政治教
为了推进我国中部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熵值法以及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建立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对2004—2019年中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1)从纵向看,中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随时间变化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且于2015—2019年间有较大飞跃。(2)从横向看,中部六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随时间推移上下波动并逐渐趋于一致,但与经济发达程度并无明显的正向效应。
1957咖啡-哲学思想实验室尝试在哲学课堂教学之外开展哲学活动.在探索符合大学校园生活的内容与形式的过程中,以“分享”为主题,逐步确立了三条主线:思享、读享、影享.无论哪
“智媒”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和大数据的应用,促使品牌视觉形象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重新定位、突破创新。从视觉识别系统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特性的转化三个方面对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变革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智媒”时代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语言的创新性表达方式,解决传统视觉形象设计与现阶段科技碰撞出现的瓶颈问题,将整合设计思维引入,为传统的品牌视觉形象赋予新的设计与推广理念,力图推动传统媒体品牌转型升级,也为其他自媒体领域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对于沿线土地使用的空间布局和开发强度调控作用明显,沿线土地的经济价值亦表现出显著的溢出效应。研究以合肥市地铁1号线为例,基于GIS软件平台来对商业地价的表面和剖面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地铁建设前后沿线商业地价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合肥市商业地价格局总体上表现为由老城中心聚集向多核心分散布局的模式发展;(2)地铁建设前后,相较于一环以内,二环以外和一二环之间区域的商业地价溢价效应最为明显,其中合肥南站地区的土地价格变化幅度达2.95倍;(3)在地铁站点的有效服务半径内,商
彭雪枫是宿州乃至中共党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关于彭雪枫入党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1926年入党说,其下又有阳历9月2日说、农历9月2日说与阳历10月18日说;二是1927年入党说,各说法史料证据均较丰富,也都各有不足,在史料证据链上还不够完善,以往研究在史料整理互证、史实考证勘误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甚至在“候补期”这个问题上存在忽略的缺陷,至今彭雪枫的入党时间研究未有定论。利用文件、回忆录、书信、报刊等各种史料对这一争论作史实梳理和论证,可在前人基础上深化研究,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