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zha2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胃癌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D2S123和D3S1298两个微卫星位点,采用PCR-银染法,对36例胃癌标本进行检测;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χ2检验或费歇尔精确检验。结果两个位点共检出MSI阳性11例,发生率为30.6%(11/36);与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P=0.048)及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4)。结论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是正常细胞癌变的可能途径之一;中-高分化腺癌或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的发生率高。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在喉罩通气下经支气管镜钬激光治疗晚期气道肿瘤的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和氯化琥珀胆碱行静脉全身麻醉下喉罩通气经支气管镜钬激光治疗10例气道
1病例报告患者女,37岁。2002年因子宫肌瘤及右卵巢囊肿在基层医院行子宫次全切除和右附件切除术。病理确诊为移行细胞癌,术后化疗5个周期。患者第1次手术后4年无不适。2个月前,
目的:构建可在真核细胞内表达人肿瘤坏死因子alpha (hTNF-α) 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hTNF-α基因的细胞模型.方法: 应用RT-PCR 的方法从分离的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LPS
目的:探讨HIFU治疗小鼠H22抑制性肝癌后产生的肿瘤抗原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增强的机制。方法:正常小鼠骨髓中提取骨髓细胞,在rmIL-4、rmGM-CSF奈件下培养7d,制备小鼠骨髓树突状
为了探讨胸部巨大肿瘤切除术前介入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对7例经胸部CT确诊的胸部巨大肿瘤患者行手术前介入栓塞治疗。栓基术后第2天行肿瘤切除术。造影可见参与肿瘤供血动脉均
基于瓦斯赋存构造演化理论,分析了霍尔辛赫煤矿井田地质构造特征。采用线性回归及定性分析方法,探讨了埋藏深度、上覆基岩厚度、顶底板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争catenin的异常表达的意义及与MT1-MMP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β-catenin、MT1-MMP的表达
目的:分析放疗加内分泌治疗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前列腺癌患者放疗加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资料。内分泌治疗采用加抗雄激素治疗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放疗采
目的:探讨低氧时HRE诱导增强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在SPCAl和A549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变化,及驱动HSVtk基因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转染细胞低氧处理
为了观察吉西他滨(GEM)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2003-01-2006-03应用GEM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耐药的晚期乳腺癌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