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黄鸟歌》被认为是韩国现传的最古抒情诗。由于除《三国史记》外并无关于《黄鸟歌》诗歌本身以及创作背景的史书记载,本文以《三国史记》中《黄鸟歌》的背景谈为中心,对《黄鸟歌》的作者、创作年代、以及创作背景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成为日后对《黄鸟歌》以及汉译诗研究的有用资料。
【关键词】 黄鸟歌 背景谈 创作年代 创作背景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91-02
1 绪论
《黄鸟歌》是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王所作的韩国现传最古抒情诗。但是因对其创作动机、背景的不同解释,《三国史记》中以汉译歌形式流传至今的《黄鸟歌》的作者究竟是否为琉璃王本人;《三国史记》中的背景谈是否真实;创作年代以及汉译时期为何时;以及诗歌的中心思想究竟为何等却一直在学术界存在争议。
想要正确地分析、理解《黄鸟歌》就必须首先解决上述问题,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必备条件就是首先对《黄鸟歌》的创作年代及琉璃王的恋慕对象进行研究。本文将通过对与《黄鸟歌》共同记载于《三国史记》的《黄鸟歌》背景谈的合理化分析,对《黄鸟歌》的作者、创作年代、以及创作背景进行主张证明,以期成为日后对《黄鸟歌》以及汉译诗研究的有用资料。
2 《黄鸟歌》的创作年代及汉译年代
至今我们尚无发现有关《黄鸟歌》的创作年代的相关文字记录。《黄鸟歌》是一首有着两千年以上历史的古代诗歌,有关《黄鸟歌》背景的所有信息只有1145年金富轼所著的《三国史记》,因此现传的《黄鸟歌》可以说创作1000年后才被记录下来的。所以现传的《黄鸟歌》究竟是否是2000年前的原来版本,《三国史记》中的背景谈究竟是否为真,如果真为汉译诗的话汉译年代为何时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研究。
在认定背景谈所述为真的前提下《黄鸟歌》的创作年代可以推论为B.C.17年左右,但如果将诗歌与背景谈中琉璃王的故事分离来看的话,《黄鸟歌》有可能本是民间流传的爱情诗歌,在流传的过程中与琉璃王的故事结合后记录于《三国史记》中,那么创作年代应该可以推测为B.C.2世纪以前。
关于《黄鸟歌》的最初版本在韩国学术界依旧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但是普遍认为《黄鸟歌》最初是一首韩语诗歌,之后被翻译成了汉字版本。《黄鸟歌》的汉译时期不详,认为1145年金富轼在编纂《三国史记》的同时进行了汉译的主张最为普遍。但是据《旧三国史记》、《檀君古记》、三国《国史》等诸多史书记载在1145年以前韩半岛就已经开始流行汉译诗。由此可见在《黄鸟歌》被创作后的一千年时间里,从未被记录,一直都是依靠民众的口传,直到金富轼编纂《三国史记》当时才将其文字化的主张是有欠说服力的。
《黄鸟歌》的汉译形态为四言四句,与《诗经》中的诗体结构较为相似。四言诗是韩国诗歌发展过程中通过文字记载的最古形态。通过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推断出《黄鸟歌》的汉译时期是比较早的。从A.D.612年高句丽将军乙支文德给隋朝将军于仲文的五言诗《与隋将于仲文》以及A.D.650年新罗善德女王给唐皇的五言诗《致唐太平颂》等文献资料来看,作为具有比五言诗更古老结构的四言体诗《黄鸟歌》的汉译时期推断为公元七世纪以前,最初汉译者不是金富轼则更为恰当。
因此,如果相信《三国史记》中所记载的背景谈为真,那么《黄鸟歌》应为B.C.17年左右高句丽琉璃王所作,并在7世纪左右被汉译而成为现传四言汉译诗。如果认为《黄鸟歌》与背景谈中琉璃王的故事无关,而为坊间流传的民谣的话,那么其创作时间也可被推测为在B.C.17年琉璃王故事发生之前,即公元前2世纪以前。
3 《黄鸟歌》创作背景分析
由于在《三国史记》前并没有关于《黄鸟歌》诗歌本身以及创作背景的记载,所以《黄鸟歌》的最初形态及传承过程我们无从而知,因此本章将以《三国史记》中《黄鸟歌》的背景谈为中心,分析其创作背景,即琉璃王的恋慕对象究竟是谁,琉璃王是因为对谁的思念而创作了千古名作《黄鸟歌》。
“三年秋七月,作离宫于鹘川,冬十月,王妃宋氏薨。王更娶二女以继室,一曰禾姬鹘川人是女也,一曰雉姬汉人之女也。二女争宠不相和,王于凉谷造东西二宫各置之。后王田于箕山七日不返,二女争斗,禾姬骂雉姬曰:‘汝汉家婢妾,何无礼之甚乎。’雉姬惭恨亡归。
王闻之,策马追之,雉姬怒不还。王尝息树下,见黄鸟飞集,乃感而歌曰:‘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①
如果依据背景谈的故事内容,很容易得出《黄鸟歌》中所反映出的思慕之情是指琉璃王对离宫的雉姬的思慕之情,现在在韩国学界这种观点也最为普遍。但是与此不同金琫永(1981)提出了琉璃王的思慕对象并不是雉姬,《黄鸟歌》表达的是琉璃王对已故的宋氏的思念之情,因此《黄鸟歌》也并不是琉璃王追雉姬不成,孤独而归的路上所作,而是在娶禾姬和雉姬为继室前所作。所以《黄鸟歌》是宋氏去世后,琉璃王为表怀念之情所作的诗歌。这种见解对背景谈做了全新的解析,即背景谈从开始到“雉姬怒不还”为一个段落,直接构成《黄鸟歌》创作动机的“王尝息树下见黄鸟飞集乃感而歌曰”与雉姬无关,是指琉璃王失去宋氏之后。原因是“王尝息树下”一句中使用了与“曾”字同义,表示曾经、过去意思的“尝”字。如果“策马追之,雉姬怒不还”与“王尝息树下”在同一时间区域发生的话,应该表现为“策马追之,雉姬怒不还,王息树下”,而不需要使用表示过去含义的“尝”字。也因为使用了“尝”字,“王尝息树下,见黄鸟飞集,乃感而歌曰”发生的时间应该在与雉姬离宫事件之前,因此《黄鸟歌》是琉璃王为怀念已故的宋氏而创作的。②
如上所述,《黄鸟歌》所表现的思慕对象既有可能是宋氏,也有可能是雉姬。证明琉璃王的思慕对象是宋氏的主要证据就是“尝”字。笔者也同意“尝”字在文中是“过去”的意思,但是仅凭“尝”字表示“过去”来判断“王尝息树下”发生在雉姬离宫事件之前显得牵强。背景谈是金富轼在编纂《三国史记》时留下的相关纪录,那么对于金富轼来说无论是宋氏之事还是雉姬之事,都是过去之事,所以纪录者纪录背景谈时使用过去时态应是理所当然。背景谈虽然都是记录的过去事件,但根据一般语言习惯,没有必要在过去发生的每个动作之后都加上过去时制标志,一般则加在最后或需特别强调指出的语句中。而背景谈中“尝”字正好加在了表示创作动机的文句之前,除了表示过去外,其强调,引起下文功能也可见一斑。当然“尝”字本身并没有强调功能,但作为背景谈中唯一使用了过去时制的文句,其强调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宋氏说还指出雉姬离宫之后宫中还有禾姬,所以“念我之独”应该指的是琉璃王在宋氏死后,娶禾姬雉姬为继室之前的孤独处境。但“策马追之”一句表现出了琉璃王对雉姬的爱,雉姬离宫后,即使宫中还有禾姬,但如若并非所爱之人,孤独之感是可以想象的。并且如果认为琉璃王的思慕对象为宋氏,那么“谁其与归”在时间上应理解为埋葬宋氏之后,但并无客观证据能在时间上对这一主张进行证明。而如果将“雉姬怒不还”理解为“谁其与归”的背景的话则显得更为合理。
除此之外,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有学者提出《黄鸟歌》的背景谈是《三国史记》中琉璃王3年10月的相关记载,而黄鸟在朝鲜半岛栖息的时间主要为春夏之交至入冬之前。因此在10月的朝鲜半岛看到“黄鸟飞集”的景象是有悖自然规律的,因此琉璃王创作《黄鸟歌》与10月雉姬离宫事件无关。但如果对背景谈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整理的话,不难看出雉姬离宫事件发生在琉璃王3年10月的可能性为零,依据背景谈,如果宋氏去世发生在10月,那么“王更娶二女以继室”,“二女争宠不相和,王于凉谷造东西二宫各置之”,“后王田于箕山七日不返”,“二女争斗”,“雉姬惭恨亡归”,“王闻之,策马追之,雉姬怒不还”等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琉璃王3年10月的可能性是没有的,也就是说雉姬离宫事件应该发生在宋氏去世后的几年以后,当然也就有可能是春夏黄鸟飞集之时。
4 结论
《黄鸟歌》是一首通过黄鸟来借喻失恋的痛苦与孤独的四言四句汉译诗,被认为是韩国最初的现存抒情诗。对《黄鸟歌》的背景分析主要集中在《三国史记》中所记载的背景谈。通过背景谈记载,如果认为《黄鸟歌》的作者为琉璃王的话,虽然不能说《黄鸟歌》的创作年代就是琉璃王3年,但也推断出其创作年代在B.C.17年左右;相反如果认为《黄鸟歌》是在之前就已经在民间流传的民谣的话,其创作年代则应判断为公元前2世纪以前。因此,无论《黄鸟歌》的作者究竟是否是琉璃王,其创作年代至少可以判断为公元前2世纪以前。
对于《黄鸟歌》中反映出的琉璃王的思慕对象究竟是谁虽然在学界有着不同见解,但笔者通过对背景谈中“尝”,“念我之独”,“黄鸟飞集”时间的分析研究,认为琉璃王的思慕对象认定为雉姬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1] .[M].:,2003
[2] .[M].:,2004
[3] .[J].,:,1981
[4] .
[5] .
[6] .
[7] .
[8] .
注释
① ,13,,1145(原文为繁体汉字版,为了方便理解在文中笔者将原文该为了简体字并添加了标点。)
② 金琫永,,,,1981
【关键词】 黄鸟歌 背景谈 创作年代 创作背景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91-02
1 绪论
《黄鸟歌》是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王所作的韩国现传最古抒情诗。但是因对其创作动机、背景的不同解释,《三国史记》中以汉译歌形式流传至今的《黄鸟歌》的作者究竟是否为琉璃王本人;《三国史记》中的背景谈是否真实;创作年代以及汉译时期为何时;以及诗歌的中心思想究竟为何等却一直在学术界存在争议。
想要正确地分析、理解《黄鸟歌》就必须首先解决上述问题,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必备条件就是首先对《黄鸟歌》的创作年代及琉璃王的恋慕对象进行研究。本文将通过对与《黄鸟歌》共同记载于《三国史记》的《黄鸟歌》背景谈的合理化分析,对《黄鸟歌》的作者、创作年代、以及创作背景进行主张证明,以期成为日后对《黄鸟歌》以及汉译诗研究的有用资料。
2 《黄鸟歌》的创作年代及汉译年代
至今我们尚无发现有关《黄鸟歌》的创作年代的相关文字记录。《黄鸟歌》是一首有着两千年以上历史的古代诗歌,有关《黄鸟歌》背景的所有信息只有1145年金富轼所著的《三国史记》,因此现传的《黄鸟歌》可以说创作1000年后才被记录下来的。所以现传的《黄鸟歌》究竟是否是2000年前的原来版本,《三国史记》中的背景谈究竟是否为真,如果真为汉译诗的话汉译年代为何时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研究。
在认定背景谈所述为真的前提下《黄鸟歌》的创作年代可以推论为B.C.17年左右,但如果将诗歌与背景谈中琉璃王的故事分离来看的话,《黄鸟歌》有可能本是民间流传的爱情诗歌,在流传的过程中与琉璃王的故事结合后记录于《三国史记》中,那么创作年代应该可以推测为B.C.2世纪以前。
关于《黄鸟歌》的最初版本在韩国学术界依旧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但是普遍认为《黄鸟歌》最初是一首韩语诗歌,之后被翻译成了汉字版本。《黄鸟歌》的汉译时期不详,认为1145年金富轼在编纂《三国史记》的同时进行了汉译的主张最为普遍。但是据《旧三国史记》、《檀君古记》、三国《国史》等诸多史书记载在1145年以前韩半岛就已经开始流行汉译诗。由此可见在《黄鸟歌》被创作后的一千年时间里,从未被记录,一直都是依靠民众的口传,直到金富轼编纂《三国史记》当时才将其文字化的主张是有欠说服力的。
《黄鸟歌》的汉译形态为四言四句,与《诗经》中的诗体结构较为相似。四言诗是韩国诗歌发展过程中通过文字记载的最古形态。通过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推断出《黄鸟歌》的汉译时期是比较早的。从A.D.612年高句丽将军乙支文德给隋朝将军于仲文的五言诗《与隋将于仲文》以及A.D.650年新罗善德女王给唐皇的五言诗《致唐太平颂》等文献资料来看,作为具有比五言诗更古老结构的四言体诗《黄鸟歌》的汉译时期推断为公元七世纪以前,最初汉译者不是金富轼则更为恰当。
因此,如果相信《三国史记》中所记载的背景谈为真,那么《黄鸟歌》应为B.C.17年左右高句丽琉璃王所作,并在7世纪左右被汉译而成为现传四言汉译诗。如果认为《黄鸟歌》与背景谈中琉璃王的故事无关,而为坊间流传的民谣的话,那么其创作时间也可被推测为在B.C.17年琉璃王故事发生之前,即公元前2世纪以前。
3 《黄鸟歌》创作背景分析
由于在《三国史记》前并没有关于《黄鸟歌》诗歌本身以及创作背景的记载,所以《黄鸟歌》的最初形态及传承过程我们无从而知,因此本章将以《三国史记》中《黄鸟歌》的背景谈为中心,分析其创作背景,即琉璃王的恋慕对象究竟是谁,琉璃王是因为对谁的思念而创作了千古名作《黄鸟歌》。
“三年秋七月,作离宫于鹘川,冬十月,王妃宋氏薨。王更娶二女以继室,一曰禾姬鹘川人是女也,一曰雉姬汉人之女也。二女争宠不相和,王于凉谷造东西二宫各置之。后王田于箕山七日不返,二女争斗,禾姬骂雉姬曰:‘汝汉家婢妾,何无礼之甚乎。’雉姬惭恨亡归。
王闻之,策马追之,雉姬怒不还。王尝息树下,见黄鸟飞集,乃感而歌曰:‘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①
如果依据背景谈的故事内容,很容易得出《黄鸟歌》中所反映出的思慕之情是指琉璃王对离宫的雉姬的思慕之情,现在在韩国学界这种观点也最为普遍。但是与此不同金琫永(1981)提出了琉璃王的思慕对象并不是雉姬,《黄鸟歌》表达的是琉璃王对已故的宋氏的思念之情,因此《黄鸟歌》也并不是琉璃王追雉姬不成,孤独而归的路上所作,而是在娶禾姬和雉姬为继室前所作。所以《黄鸟歌》是宋氏去世后,琉璃王为表怀念之情所作的诗歌。这种见解对背景谈做了全新的解析,即背景谈从开始到“雉姬怒不还”为一个段落,直接构成《黄鸟歌》创作动机的“王尝息树下见黄鸟飞集乃感而歌曰”与雉姬无关,是指琉璃王失去宋氏之后。原因是“王尝息树下”一句中使用了与“曾”字同义,表示曾经、过去意思的“尝”字。如果“策马追之,雉姬怒不还”与“王尝息树下”在同一时间区域发生的话,应该表现为“策马追之,雉姬怒不还,王息树下”,而不需要使用表示过去含义的“尝”字。也因为使用了“尝”字,“王尝息树下,见黄鸟飞集,乃感而歌曰”发生的时间应该在与雉姬离宫事件之前,因此《黄鸟歌》是琉璃王为怀念已故的宋氏而创作的。②
如上所述,《黄鸟歌》所表现的思慕对象既有可能是宋氏,也有可能是雉姬。证明琉璃王的思慕对象是宋氏的主要证据就是“尝”字。笔者也同意“尝”字在文中是“过去”的意思,但是仅凭“尝”字表示“过去”来判断“王尝息树下”发生在雉姬离宫事件之前显得牵强。背景谈是金富轼在编纂《三国史记》时留下的相关纪录,那么对于金富轼来说无论是宋氏之事还是雉姬之事,都是过去之事,所以纪录者纪录背景谈时使用过去时态应是理所当然。背景谈虽然都是记录的过去事件,但根据一般语言习惯,没有必要在过去发生的每个动作之后都加上过去时制标志,一般则加在最后或需特别强调指出的语句中。而背景谈中“尝”字正好加在了表示创作动机的文句之前,除了表示过去外,其强调,引起下文功能也可见一斑。当然“尝”字本身并没有强调功能,但作为背景谈中唯一使用了过去时制的文句,其强调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宋氏说还指出雉姬离宫之后宫中还有禾姬,所以“念我之独”应该指的是琉璃王在宋氏死后,娶禾姬雉姬为继室之前的孤独处境。但“策马追之”一句表现出了琉璃王对雉姬的爱,雉姬离宫后,即使宫中还有禾姬,但如若并非所爱之人,孤独之感是可以想象的。并且如果认为琉璃王的思慕对象为宋氏,那么“谁其与归”在时间上应理解为埋葬宋氏之后,但并无客观证据能在时间上对这一主张进行证明。而如果将“雉姬怒不还”理解为“谁其与归”的背景的话则显得更为合理。
除此之外,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有学者提出《黄鸟歌》的背景谈是《三国史记》中琉璃王3年10月的相关记载,而黄鸟在朝鲜半岛栖息的时间主要为春夏之交至入冬之前。因此在10月的朝鲜半岛看到“黄鸟飞集”的景象是有悖自然规律的,因此琉璃王创作《黄鸟歌》与10月雉姬离宫事件无关。但如果对背景谈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整理的话,不难看出雉姬离宫事件发生在琉璃王3年10月的可能性为零,依据背景谈,如果宋氏去世发生在10月,那么“王更娶二女以继室”,“二女争宠不相和,王于凉谷造东西二宫各置之”,“后王田于箕山七日不返”,“二女争斗”,“雉姬惭恨亡归”,“王闻之,策马追之,雉姬怒不还”等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琉璃王3年10月的可能性是没有的,也就是说雉姬离宫事件应该发生在宋氏去世后的几年以后,当然也就有可能是春夏黄鸟飞集之时。
4 结论
《黄鸟歌》是一首通过黄鸟来借喻失恋的痛苦与孤独的四言四句汉译诗,被认为是韩国最初的现存抒情诗。对《黄鸟歌》的背景分析主要集中在《三国史记》中所记载的背景谈。通过背景谈记载,如果认为《黄鸟歌》的作者为琉璃王的话,虽然不能说《黄鸟歌》的创作年代就是琉璃王3年,但也推断出其创作年代在B.C.17年左右;相反如果认为《黄鸟歌》是在之前就已经在民间流传的民谣的话,其创作年代则应判断为公元前2世纪以前。因此,无论《黄鸟歌》的作者究竟是否是琉璃王,其创作年代至少可以判断为公元前2世纪以前。
对于《黄鸟歌》中反映出的琉璃王的思慕对象究竟是谁虽然在学界有着不同见解,但笔者通过对背景谈中“尝”,“念我之独”,“黄鸟飞集”时间的分析研究,认为琉璃王的思慕对象认定为雉姬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1] .[M].:,2003
[2] .[M].:,2004
[3] .[J].,:,1981
[4] .
[5] .
[6] .
[7] .
[8] .
注释
① ,13,,1145(原文为繁体汉字版,为了方便理解在文中笔者将原文该为了简体字并添加了标点。)
② 金琫永,,,,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