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曲霉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克隆表达、性质分析和果汁澄清效果

来源 :食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克隆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1887 bp 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基因,在毕赤酵母SMDl168中诱导表达获得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结果 表明,重组蛋白大小为85 kDa,纯化后其比活力为55.73 U/mg;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65℃和5.0;金属离子K+对该酶活力有促进作用,而Cu2+对酶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以4-硝基苯酚-α-L-阿拉伯呋喃糖苷为底物时测得Km值和Vmax值分别为2.31 mmol/L和625μmol/ (mL·min);该酶对柑橘果汁具有显著澄清效果.本研究不仅丰富了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资源库,同时为后续探究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在果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本实验通过测定最小抑菌剂量(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生长曲线,评价松油烯-4-醇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能力;随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活力、电导率测定,二乙酸荧光素染色实验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评价松油烯-4-醇对细胞壁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最后通过测定DNA、总蛋白与胞内钠、钾离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酶活力,来进一步探究松油烯-4-醇对细胞内大分子及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 表明:松油烯-4-醇对荧光假单胞菌的MIC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探究玉米醇溶蛋白与3种多酚在醇溶体系以非共价方式结合机理及其对蛋白质结构及抗氧化性的影响,并且通过浊度、粒径及微观形貌等指标对其形成的复合胶体颗粒进行表征,初步探讨多酚对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自组装的影响.结果 表明:将多酚引入玉米醇溶蛋白体系后,蛋白质发生荧光猝灭现象,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玉米醇溶蛋白与单宁酸(tannic acid,TA)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以氢键作用结合,升温使其结合常数降低,不
为促进莲蓬多酚资源的利用,对莲蓬多酚的超声辅助溶剂提取工艺进行了响应面优化,并对纯化后的莲蓬多酚(LSPs)进行了组分鉴定和抗氧化活性初探.结果表明,LSPs超声辅助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3 min、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40 g/mL,此时LSPs的得率可达(8.54士2.98)%,其中料液比对得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经AB-8大孔树脂柱层析纯化后得到的LSPs多酚含量达(76.06±2.10)%.LSPs含有多酚类物质紫外、红外光谱的典型特性,液质联用仪分析出5种多酚类物质,组成单元为
目的:探索虫草参多酚提取物对定位和非定位羟基自由基介导的2-脱氧核糖裂解的抑制作用,以期为虫草参新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Folin-酚法测定虫草参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物的酚含量,采用体外Fenton反应实验体系,以对2-脱氧核糖裂解的抑制率为考察指标,测定3个采收期2个采收地虫草参多酚提取物对定位和非定位羟基自由基介导的2-脱氧核糖裂解的抑制作用.结果:虫草参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物的酚含量范围分别为452.10~527.88 μgGAE/mg EDW和140.00~148.46μgGAE/m
为探索外源乙烯利处理葡萄果实对葡萄酒酚类物质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在转色期对葡萄果实喷施400 mg/L乙烯利(含1mL/L Tween-80)(处理组)或1 mL/L Tween-80(对照组),采收期采收并进行小容器发酵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对葡萄酒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表明,外源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提高葡萄酒的饱和度(C值)及红黄色色调(a值和b值),提高葡萄酒中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
开发一种结合两步双水相萃取和亲和吸附分离的新型集成化方法,用于从辣根中分离和纯化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首先,将两步双水相萃取工艺用于糖和色素的分离,然后将“多价”苯硼酸亲和磁性石墨烯复合材料(d-PBA-GO@Fe3O4@PEI)用作进一步吸附分离,实现从杂质蛋白中选择性分离HRP.通过研究温敏聚合物17R4-盐双水相体系的液液相平衡行为,以及9种模型化合物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行为,最终确定8% 17R4-13.2% (NH4)2SO4双水相体系作为初步纯
为明确低聚果糖对大米淀粉回生特性的影响,以广泛报道的抗回生添加剂β-环糊精为对照,研究低聚果糖处理对大米淀粉的回生值、析水率、硬度、直链淀粉浸出量和动态流变学的影响,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低场核磁共振、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大米淀粉的回生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大米淀粉)相比,低聚果糖处理后能显著降低大米淀粉糊化后的峰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生值.此外,在短期冷藏后低聚果糖处理组大米淀粉的析水率、硬度和渗漏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1.82%、16.26%和17.2
以马铃薯蛋白(potato protein,PP)和蛋清蛋白(egg white protein,EWP)为原料制备热诱导混合凝胶,分析不同比例PP-EWP混合凝胶的质构、蛋白质二级结构、分子间作用力、游离巯基及流变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随着PP含量的增加,混合凝胶的保水性由(73.5±0.71)%升高至(97.5±0.71)%(P<0.05),粗糙程度逐渐减弱;随着EWP含量的增加,混合凝胶的硬度由(460.5±4.4)g升高至(1614.9±126.4)g(P<0.05),2种蛋白在保水性和硬度
通过定点随机突变技术,提高天冬氨酸代谢途径中首个关键限速酶天冬氨酸激酶(aspartate kinase,AK)的催化活力,减弱或解除代谢产物对其协同反馈抑制,并通过Discovery Studio等软件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其机制进行分析.首先选择ATP附近关键残基位点,在前期T379N/A380C/G171I突变株的基础上进行突变株构建,然后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酶活力显著提高的突变株T379N/A380C/G 171I/S227D.动力学分析显示,Vmax值增至242.05 U/
为丰富亚麻籽转录组数据信息,在分子水平上探究不同品种亚麻籽所得亚麻籽油的香气差异原因,本研究选择2种新疆特色亚麻籽(伊亚-3号和天亚-6号),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共获得61995756条高质量的clean reads,将测序数据进行de novo组装得到33218个unigene;非冗余蛋白(Non-Redundant Protein,NR)数据库注释发现亚麻籽转录组与麻风树相似序列最高,有17269个uni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