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是一面镜子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th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所抗战时期由平津三所大学组建而成的临时大学,却能步入当时的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西南联大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
  “一世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是西南联大9年办学成就的真实写照。据南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申泮文统计,仅西南联大理工科120名教授、1500名毕业生中,获各级各类院士的就有137人,也就是说每12位理工科师生中就成长出一位院士。在那样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取得如此高的人才成材率,西南联大的办学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管理者应该想到“兼容并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校“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走到一起,办学自然困难重重。甚至三校的办学理念迥异(倡导自由教育的北大就曾指责南开是以办职业学校的方法办大学),然而,办学9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陈寅恪,吴宓、闻一多,钱钟书等一大批富有个性的学者“五色交辉,相得益彰”,
  回看今天,一些高校合并多年,办学成绩固然明显,但与西南联大比起来显然还需更多“合力”。近年发生的陈丹青请辞,张鸣被撤职等个别事件多缘于评价制度,多少也反映出高校“兼容并蓄”精神的不足。
  教授们应该想到“学术操守”。西南联大时期的太学教授,生活条件自然和战前无法相比。美食家金岳霖只能偶尔弄块西点解馋,国学大师汤用彤一度只能喝粥度日,一代宗师陈寅恪终因营养不良目疾难愈,但他们的授课、学术研究却一切照常进行,恪守着“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古训。西南联大“制造”的各界。“人杰”中,从冯友兰教授的《新理学》、华罗庚教授的《堆垒素数论》,吴大猷教授的《多元分子振动光谱与结构》等一部部煌煌大作里,我们不难想见西南联大教授们的职业道德和学术操守。
  如今,大学教授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科研条件已今非昔比,甚至有的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可我们能拿得出多少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创新性成果呢?
  学生们应该想到“爱国精神”。林语堂曾说,西南联大师生。在物质上不得了,在精神上了不得,这种精神是民主精神,科学精神,首先是爱国精神。大后方的昆明原本是个不谙国事,讲究吃穿的市民社会,西南联大学生身上的朴素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唤醒了整个云南民众的觉醒。这种热情,并不是空有一腔热血,而是内化到刻苦学习中:看书和听课都要“抢”,拿学分,考分数,仍旧是学生的天职。
  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日益侵蚀大学校园的今天,想想70年前的西南联大,那些至今还沉迷于网络游戏,热衷于吃穿攀比,迷信于传销暴富的大学生们,难道不值得警醒吗?
  毫无疑问,西南联大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正衣冠,明得失,知兴替”,照亮未来。
其他文献
布鲁氏杆菌病为常见人兽共患病,建国后我市先后发生程度不同的流行,经积极防制1990年已达基本控制区标准,为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布病职业人群感染现况,按照西安市地方病防治
当你有幸畅游长江,醉心于波光敛滟的涪陵江域时,别忘了,还有一块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江底静静地发出不甚眩目然而却永不熄灭的光芒.
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里晨练的张大妈经常会发现,一些年轻人在这里捡拾游人丢弃的矿泉水瓶,他们不是拾荒者,也不像清洁工,而是来自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是该校一个叫“雷锋公司”学生社团的成员,他们收集废弃矿泉水瓶的收入全部用于“雷锋公司”进行爱心服务。“雷锋公司”成立5年来,已经成为承德市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6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在传统的观念里,雷锋精神就是义务做
“中国优秀企业家”、“中国房地产风云人物”、“中华爱国之星”、“感动陕西2005年度十大杰出人物”、“跨世纪陕西建设系统十大杰出新闻人物”、“中国百名改革创新风云人
<正>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goon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按其主要特征应属血液病。其病原体是立克次体目中的血巴尔通氏体(Bartonella)或希令氏血虫体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