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改名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zhongcan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柳亚子原名柳慰高,字安如。后来响彻大江南北的“亚子”一名,是同盟会江苏分会会长高天梅替他改的。
  1902年,15岁的柳慰高读到法国哲学家卢梭的《民约论》(《社会契约论》)后,非常赞赏书中的天赋人权学说,于是改名为柳人权,又改字为亚卢。“亚卢”的意思,就是要做亚洲的卢梭。此后,柳慰高以亚卢为笔名,发表了许多宣传革命的文章。
  1906年,柳亚卢到上海健行公学担任国文教员。当时的高天梅已经在前一年与宋教仁、黄兴等一同在日本谒见了孙中山,并且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的筹组。回国后,高天梅与朱少屏、陈陶遗等同盟会会员创办了这所健行公学。
  高天梅与柳亚卢经常饮酒赋诗,又在笺纸上相互作诗贈答。然而,繁体的“卢”字笔画多达16画,高天梅嫌书写麻烦,就写作“柳亚子”。他看柳亚卢不太愿意接受,就风趣地说:“‘卢’字可作‘大’字解释,但叫‘柳亚大’的话,感觉有些不伦不类。后唐时期有个叫李亚子的军事家,还是位会填词的风流才子,你为什么不改叫柳亚子呢?‘子’者,男子之美称,用这个字不是更好吗?我的别号叫剑公,你叫亚子,‘子’和‘公’恰好是对应的名词。如今你我既是革命的同志,又是作诗的搭档,这样的名字才理想啊!”
  柳亚子的名字从此传扬开来,友人们在给柳亚卢写信时,也纷纷称他为“柳亚子”。后来,柳亚子终于接受了这个名字,甚至放弃了使用20多年的“柳弃疾”一名,把柳亚子作为终身使用的名字。
其他文献
说到江南吃食,常见人皱眉嫌甜。汪曾祺老爷子辩云:“苏州菜只是淡,无锡菜才是甜。”身为无锡人,我对这一点是要点头的。苏州菜尚清淡,如丝衣仕女,甜也只在點心上,无锡则是一直甜到各种菜里的,其来源就不大清爽了。逯耀东考证说,上海菜浓油赤酱,来自安徽;又爱咸,是来自宁波。无锡菜有许多是师法上海的,但又显著地比上海的甜,可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我小时候吃惯了无锡菜,“身在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对甜
期刊
南北朝以前,中国人还没有学会炒菜,加工菜肴只有这么几种方式:一是腌制;二是烧烤;三是切成丝或者片,蘸着调料生吃;四是放到滚水里面猛煮。  煮曾经是我们最主要的做菜方式,无论肉、鱼还是蔬菜,都可以放到锅里煮。问题是过去的锅很原始,早先都是三条腿,叫作“鼎”或者“鬲”,用青铜铸成。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火不能太猛,烧的时间也不能太长,不然鼎或者鬲的那三条腿就会软化。稀里哗啦翻倒在地,一锅肉就没法吃了。所以
期刊
早年:自幼学会喝酒  1930年2月,朱旭出生在沈阳一个旧官吏家庭,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他的父亲在县府做文书,收入微薄,难以养家糊口,于是辞职考入由张学良经办的第6期讲武堂,后来成为东北军的军官。  朱旭1岁的时候家乡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全家随军离开沈阳。因为家里孩子多,母亲照顾不过来,朱旭就由军队里的一名老伙夫看护。老伙夫晚饭后总有一场牌局,如果朱旭不睡觉,牌局就要受影
期刊
单田芳1934年12月生于天津。他的家庭是一个曲艺世家,他后来在自己的博客中回忆:“我外祖父、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姨父姨妈,三亲六故几乎都是说书的艺人。”童年时期,父母辗转各地说评书,单田芳一直跟随父母在东北的不同城市间迁徙。父母演出时,单田芳常拿个小箩筐下去收钱,喊着:“捧场了!捧场了!”他当时想:“这跟要饭也没啥区别啊,我可不愿干这个。”  从小到大,单田芳都浸在评书、竹板书和西河大鼓中,却没
期刊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八百里秦川”诞生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岐山臊子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走进一家岐山臊子面馆,来上一大碗臊子面,一边听着店内热烈奔放的秦腔,一边哧溜哧溜地吃面条,感受陕西人的豪爽豁达,绝对是一件让人感觉酣畅淋漓的事。  陕西民间这样描述臊子面:“擀面特薄似蝉翼,抻得纤细如发丝。水沸下面滚三滚,捞到碗里一窝丝。放上臊子浇上汤,酸辣味美馋死人。”仔细说来,
期刊
人们常常用“喝墨水”来比喻学文化,但鲜为人知的是,古時候竟然真的会让人喝墨水!  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齐规定:“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秀才和孝廉考试时,皇帝亲自监考,“其有脱误、书滥、孟浪者,起立席后,饮墨水”。一升可不是个小数目啊!仅仅字写得不好就要被罚当众喝下一升墨水,怪不得古人都要勤练书法呢。  李世民登基后,一纸诏书废除了这项荒唐的规定,可是“喝墨水”这句俗语却保留了下来。
期刊
相看俨然  25岁之前,王世襄不知人间疾苦。他的父亲是民国时期的外交家,母亲是著名的鱼藻画家。他自幼接受中西教育,白天学英文,晚上学诗词歌赋。课余,他常跟着清朝八旗玩家熬鹰猎兔驯狗捉獾,是远近闻名的“少年玩家”。凭着私塾功底、家学熏陶考入燕京大学后,他仍然玩心不改,上课揣着蝈蝈,下课臂上架鹰,被老师称为“未知数”。  1939年春天,王世襄的母亲突然去世,他幡然悔悟,洗心革面,潜心苦读。为了纪念母
期刊
中国古代的公共医疗救助出现在汉代。南北朝时期,南朝设立了“六疾馆”和“孤独园”。六疾馆由南齐太子及竟陵王创立,主要职能是养赡贫病者;孤独园则是梁武帝创立的,主要收养“单老孤稚”。到了北朝,北魏设立了“别坊”。据《北史·魏纪三》记载:“穷困无以自疗者,皆于别坊,遣医救护。”朝廷还召集当时的一流医疗专家,选择医方精华,汇编成30卷“医疗手册”公开免费派送,供基层医务人员和患者参考、选择。  唐朝时期,
期刊
携手共度80年是什么感受?来自英国的杰克·斯凯尔顿和琼·斯凯尔顿夫妇可以给出答案。他们刚刚度过结婚80周年纪念日,两位老人已分别是102岁和100岁高龄。在过去的80年里,除了二战期间,他们没有一天晚上分开过。即使最近他们搬进了一家养老中心,老两口依然坚持住在一起。  杰克和琼都来自英国坎布里亚郡的肯德尔。他们相识于一家骑行俱乐部,两人都喜欢骑行和游泳。  1 9 3 9年8月3日,杰克·斯凯尔顿
期刊
在胡钧的手机里,现在还留着当时自学物理、化学时啃下来的各种符号:α是“阿尔法”,β是“背他”,λ是“拦姆达”……除了搁下了三四十年的物理、化学,胡钧还自学了建筑节能、环保、生物医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为了尽快掌握科学知识并且坚持长期学习下去,胡钧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生活时间表:早上5点起床,看两个小时书,然后出去锻炼半小时,回来吃早饭,上午再继续学习两个小时,下午或晚上还要学习两个小时,即便是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