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施工场地土方测量中的应用

来源 :建筑施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o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激光扫描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在施工测量中得到应用。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原理、特点,并以余姚至温岭公路临海汇溪至沿江段改建工程为例,介绍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土方测量的内外业工作流程,阐述了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方法,通过对比,论证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效率和质量上独特的技术优势。
其他文献
为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传统外电防护架存在的稳定性差、连接节点薄弱以及操作难度大等弊端,通过调查研究,并从技术、安全、成本等多方面总结实践经验,提出创新性的外电防护架搭设方式。实践证明,该架体不仅安拆简便、稳定性好,并且做到了标准化的重复利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类似的案例中具有推广价值。
在持续降雨工况下,挡土墙受降雨影响较明显,为探讨通过设计和施工措施消除挡土墙在降雨工况下所受到的影响,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通过有限元法研究了强降雨条件下挡土墙墙后正、负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及变化,分析了挡土墙在不同防护措施下的整体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墙后地面设置反渗层,在回填土与原状土交界面设置排水体,能够有效地防护挡土墙,减小挡土墙受降雨的影响。
结合工程实践,应用BIM技术进行隔震支座的三维建模,为隔震支座下部预埋钢板提供准确的三维空间关系。通过BIM技术进行隔震支座预安装,避免支墩钢筋和锚固钢筋、隔震支座与型钢安装过程中的干涉问题,提高了安装精度。采用二次灌浆工艺,减少施工现场剔凿的工程量,节约人工和材料成本。基于BIM的橡胶隔震支座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借鉴。
近年来,随着BIM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市场需求的日渐扩大,BIM全过程咨询业务逐渐兴起。通过对BIM全过程咨询进行定义,指出BIM全过程咨询的概念及核心任务,同时多角度分析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并对BIM全过程咨询的服务内容进行了梳理总结。研究表明:第三方BIM咨询顾问在工程项目中实施BIM咨询管理工作,在合理规划项目BIM工作、统一规范BIM管理、加强各参与方之间相互的协调配合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具有全生命周期性、全专业性、问题可预见性等优势。
目前装配式建筑中常用的钢筋桁架叠合楼板,存在着预制底板处外伸的弯起钢筋与其他预制构件的预留钢筋相互碰撞的问题,降低了后续的施工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现设计出一种具有新型拼缝形式的叠合楼板:将弯起钢筋较为集中地分布在预制底板拼接边的中部,而底板的两端不出筋,从而减少与其他结构预留钢筋的接触。通过对此种新型拼缝形式叠合楼板的足尺试件进行加载试验,研究了其极限承载能力以及拼缝处钢筋的受力性能。研究表明:新型拼缝叠合楼板的受力性能良好,能够满足设计荷载的要求。
针对施工单位在实际工程越冬维护温度监控工作中出现的温度监测效率低、准确率难以保证等问题,采用多物理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开展了越冬维护期间冻结土壤温度场模拟。结合吉林省松原市某具体在建工程试验,构建了温度模型,考察了试验不同测温点温度监测值与温度模拟值的关系。从温度监测值与温度模拟值对比曲线图可知:温度场数值模拟得到的温度与试验得到的温度吻合度较高,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仿真模拟得到的温度更能有效地预测季节性冻土地区冬季冻土内部温度的发展规律。
为避免挂篮在桥梁悬臂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影响工程质量,结合石川河特大桥的实际情况,采用液压千斤顶推反力架的方式对菱形挂篮进行预压试验,消除了非弹性变形。通过对实时监测获得的施工控制过程中挂篮各测点的标高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荷载与挂篮自身的变形曲线,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菱形挂篮的空间力学模型,对挂篮施工状态和行走状态的抗倾覆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菱形挂篮的总变形与荷载基本呈线性关系,所用挂篮在2种状态下的应力均符合规范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抗倾覆安全储备。相关结论可为后续节段的施工提供依
针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评价进行研究。首先构建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识别清单,并将风险清单转化为贝叶斯网络结构,将根节点的专家语义描述转化为发生概率模糊数和λ-截集,从而确定各根节点的先验概率。通过因果推理,从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程度这2个维度得到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的风险状态,并通过诊断推理将非根节点作为证据,计算各风险因素的后验概率,得到了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的关键风险因素,为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风险应对提供决策依据。
介绍了由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提出的“MEES菱形管控”管理模式,结合项目及管理团队自身特点对菱形管控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通过菱形管控模式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上海建工集团总承包、总集成的核心竞争力,为深入推进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广受赞誉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奠定坚实基础。总结的经验可供其他企业参考。
介绍了一种由再生粉料、再生骨料、固化剂和水配制的流态再生回填料,着重介绍了该材料在窄肥槽等极限空间内的施工工艺。此工艺具有造价低廉、施工便捷、回填质量高等优点,符合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创造绿色施工工地,适合在其他类似项目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