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意在厘清台湾战后初期(1945~1949)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权力场域对文学生产的影响.以二二八事件为分界,分析二二八事件前后报刊、杂志所形构的文化场域中,两岸文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意在厘清台湾战后初期(1945~1949)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权力场域对文学生产的影响.以二二八事件为分界,分析二二八事件前后报刊、杂志所形构的文化场域中,两岸文化人如何各自在其所占据的文化“位置”,争取文化生产的支配权,与国民党官方的文化宣传进行意识形态与文学内部美学的斗争.对这些问题的厘清,首先将有助于理解战后初期的文化人,在尚未经过后来国民党官方意识形态压制时,他们如何对日本殖民地时代的台湾文化遗产进行评价,如何思索台湾文化的主体性与现代性的问题;其次将有助于对战后台湾文学发展的结构性社会因素有更清楚的认知.
其他文献
对种族关系的关注历来是星马文学(包括主流文学和华文文学)小说的一大取材方向.由此产生的一批反映马、华两大族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互相系联的小说.作为以“审美
我眼中的“一小”是一曲美妙的旋律,是一道灿烂的风景.她令我驻足、令我留连,我愿为她奉献我的智慧与豪情.
中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多样且复杂,有心理问题,有品德问题,有学生的发展阶段性问题,但在具体的处理过程当中,一些教师却因缺乏一定的行为问题的区分意识和区分知识,而影响了教育
京城四月天气,草长莺飞时节,95岁高龄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老先生安详地与我们作别.不见了江村的灯火,再
日据时期,台湾诗社的昌盛并非只有有识之士所发起的“汉学维护运动”这一大推进力量,还有总督府的笼络政策这一重要因素.殖民当局不敢忘记民心归趋的重要性,因而支持并鼓励汉
从作家角度来看,身份认同、知识积累、个人经历、代际年龄、文化适应程度、性别意识等因素都构成文学跨文化传播的变数.美华文学作家身份的多重性和复杂性超过了传播地大陆语
历史教育自古就有,过去教育讲“六经皆史”,即六经都可以当作历史来读.后来“六经”扩展到“十三经”,其中的《尚书》、《春秋左传》的内容都是历史.这说明,在中国古代,“历
一、活动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二、活动背景2004年4月21日,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迎来了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春游活动.春游地点是颐和园.对于生活在北京的孩子来说,颐和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