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林学专业“双创”教育模式探索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ac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以信阳农林学院林学院的林学专业为例,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教育理念、供需矛盾、师资队伍、支持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林学专业“双创”教育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林学专业;“双创”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2-03)-0134-03
  Abstract:Taking the forestry major of the forestry College of Xiny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education concept,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the teaching staff and the support mechanism.Finally,the "double creation" education model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s studied through the full investigation of forestry major students.
  Key words:Applied undergraduate;Forestry major;“Double creation” education model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1]。纵观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史,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早,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体系[2]。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双创教育背景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对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普及速度较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自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会议上首次提出以来,“双创”的理念已经被人们逐步理解和接纳[3]。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区域条件和历史因素等,对于“双创”教育等新兴的教育理念接纳速度较慢。2016年前创新创业教育仅体现于《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一个教学环节中,大多数教师只能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向学生点提相关的知识,2016年以后学校引入“超星尔雅”网课平台,通过要求学生选修与“双创”教育相关课程的方式,在学生中终于将“双创”教育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开展。但与此同时,仅2015、2016年信阳农林学院的学生团队就在全国“互联网+”大赛中获取二等奖,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更是选取数十名优秀毕业生的创业实例编入相关教材。可以说我校是先有大量学生投身于“双创”大军中,有了创业行为甚至是在创业过程中碰壁后,“双创”教育才踏入校园。
  1.2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在创新创业领域的教育起步较晚,国内尚无专门培养此专业教师的院校,在信阳农林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多由就业指导中心教师或辅导员担任。不少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没有参加相关培训的经历,更没有创业经历,故而教师存在“双创”教育理论知识不系统、实践经验不充分的实际情况,很难对学生的创新行为给予全面、专业的指导,只能进行“双创”教育的通识性教学。
  1.3 创新创业支持机制尚不健全 教师方面,创新创业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定是一个难题,且之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未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课程的教学效果评判机制也不健全,相关课程的教师几乎全凭个人兴趣爱好承担教育任务。由于“双创”教师无职称评定系列,故而任课教师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在学校传统考评机制的工作中,这必然影响教师在“双创”教育领域中的教学与科研。学生方面,多数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处于有兴趣、有想法而难实现的尴尬境地,且学校和社会难以提供相应的支持,学生长期处于“无项目、无资金、无场地、无指导”的逆境中,最终丧失创业兴趣。
  2 调查研究设计
  2.1 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采用抽样方式,以信阳农林学院林学院林学专业在读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选取2014级60名学生和2015级60名学生,连续3年做跟踪问卷调查。分别于2016年6月8日、2017年6月8日和2018年6月8日通过辅导员发放问卷,每次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由于辅导员和学生的配合,每份回收的问卷上学生均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有效试卷率达100%。
  2.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跟踪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连续3年发放的“信阳农林学院林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问卷表”获取数据,利用Excel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问卷调研的主要内容包含学生对创新创业内涵的理解、学生的创业意愿、感兴趣的创业领域、对现在的“双创”教育的评价、希望参加的“双创”活动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创新创业内涵的理解 创新创业教育在林学院通过《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超星尔雅”网络必修课、“创客空间”社团的第二课堂活动等3种模式开展,加上信阳农林学院在“双创”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学院整体“双创”氛围较为浓厚。由表1可知,随着网络课程和第二课堂2个“双创”教育模式的开展,2016年、2017年、2018年3年,學生对创新创业内涵的理解随之加强。   在认为“双创”教育的开展很有必要方面,通过网络课程开展,学生比例提高12.9%;在进一步增加第二课堂后,学生比例提高10.1%,这说明网络课程和第二课堂的开展对学生正确理解“双创”很有增益。在认为“双创”就是鼓励学生开办企业或公司方面,2年学生比例分别降低32.0%、53.0%,说明第二课堂的开展比网络课程的开展更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双创”的内涵,即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才是“双创”教育的根本。在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对日后学习和工作是否重要方面,2年以来学生比例提高28.8%和41.6%,说明第二课堂的开展比网络课程更能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对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
  3.2 学生的创业意愿 学生的创业意愿的调查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学生在接收网络课程和第二课堂的教育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减少,说明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创业的艰辛,这符合“双创”教育的初衷,让所有学生明白创业的艰辛,让更多学生放弃脑子一热式创业。对创业持无所谓的学生分别减少17%和19%,说明学生对创业理解逐步摆脱他人影响,而更着重考虑个人实际。无创业意愿的学生逐年增加,可能是受学生选择考研、考公务员等因素的影响,但学生对创业的难度、对创业者要求的认识加深,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3.3 学生感兴趣的创业领域 如表3所示,学生感兴趣的创业领域逐渐扩大,这可能与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更加深入而形成的。从不同模式来看,网络课程模式对学生创业领域清晰化的影响更大,这可能是学生参与网络课程学习的人数比参加第二课堂的人数较多所致。
  3.4 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评价 如表4所示,近3年来,逐年增加的网络课程模式、第二课堂模式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评价逐步提高。一方面,更多“双创”教育模式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评价是必然的,但从评价提高的百分比来看,第二课堂的实施对学生认可“双创”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4 結语
  党的十九大已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势在必行。信阳农林学院林学专业在“双创”教育模式的探索研究中,基于现有的师资力量、学生情况、自身专业特色,在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今后将不断探索并完善“双创”教育模式,为培养创新思维的创新创业型林业人才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秦虹,张武升.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基础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85.
  [2]黄兆信,赵国靖.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49-53.
  [3]乔立新,文一涵.“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教育模式研究与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200-204.
  [4]张锐,夏鑫,吴佩璇.河北省高校“双创”教育的分析与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2):119-122.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目前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所面临的普遍问题。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辽东学院首批转型发展的试点专业,经过近3年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了实践教学,建立了实践教育基地,基本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
期刊
摘 要:对嫁接冬瓜和自根冬瓜进行了氮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嫁接冬瓜的适宜N用量为330~365kg/hm2,自根冬瓜的适宜N用量为335~370kg/hm2;嫁接冬瓜平均产量为99412.7kg/hm2,自根冬瓜平均产量为89500.0kg/hm2。与自根冬瓜相比,嫁接冬瓜平均增产9912.7kg/hm2,增幅11.1%;单果重增加了2.1kg,增幅19.6%;果直径增加了1.6cm,增幅10.7
期刊
摘 要:乡村旅游综合体是引领第4代乡村旅游风尚的新坐标,是现代农业产业时代的新引擎。该文以政策导向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为着手点,从总体规划思路、空间规划体系、产业发展规划和村落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乡村旅游综合体在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并提出了通过打造主题特色、三生综合发展、传承与创新结合等方式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景观园区。  关键词:乡村旅游综合体;现代农业;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反贫困问题是举世关注的社会性热点,中国作为脱贫攻坚的典范,在帮扶政策上有其社会主义特色。近年来,“给予型”扶贫资源供给政策在社会兜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后续问题诸如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福利依赖”等也随之出现。为此,今后可通过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注重本土劳力的新创造;加强脱贫精神援助,树立“自助、自强”风尚;加强培训,增设农民新型社保制度等3个路径改善区域性整体贫困,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期刊
摘 要:通过选择使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测定分析短葶山麦冬6个生理生化指标,判定在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下短葶山麦冬所具有的抗旱性。结果表明,短葶山麦冬的可溶性糖含量在10%浓度胁迫下大幅增加,在20%浓度胁迫下则只有微量增加;POD酶的活性在10%濃度胁迫下的增幅要大于在20%浓度胁迫时的增幅;MDA含量在10%浓度下少量增加,而在20%浓度胁迫下大量增加;叶绿
期刊
摘 要:基于甘孜地区的SRTM3—DEM数据,运用ArcGIS提取递增窗口3×3,5×5,7×7,9×9,…,75×75对应地势起伏度,并通过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最佳统计单元,输出地势起伏度分级图。结果表明,甘孜地区地形起伏度最佳分析窗口为29×29,对应的最佳统计面积为6.8km2。地势起伏度分级图中以中大起伏山地的分布最广,与甘孜地区多山地貌特征相符,可能受地质构造运动内力作用与冰川、流水侵蚀等
期刊
摘 要: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是重要的地表物理参量。该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8影像数据,利用辐射传输方程法(RTE算法)、针对TIRS10的单窗算法(TIRS10_SC算法)以及改进单通道算法(JM_SC10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并运用气象观测点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TIRS10_SC算法反演精度最好,RMSE为3.92℃;其次是RTE
期刊
摘 要:该文介绍了水生植物的定义和种类,以宁德市屏南县小梨洋村为例,根据水生植物在美丽乡村的景观营造,从公共休闲地、水系驳岸等方面,阐述了水生植物的水体营造方式,以期创造适宜的美丽乡村环境。  关键词:美丽乡村;小梨洋村;水生植物;景观水体  中图分类号 S68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2-03)-0086-02  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把生态文明
期刊
摘 要: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江都区家庭农场发展面临同质化竞争严重,发展受到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品牌塑造力不强等问题,一二三产业融合缓慢。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规划引导,构建区域性家庭农场联盟;加大扶持,破除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制约;塑造品牌,鼓励家庭农场优质发展;创新发展,引导家庭农场走三产融合发展道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家庭农场建设;江都区  中图分类号 F324.1
期刊
摘 要:该文对“校园植物调查研究”这一传统植物学实验进行创新尝试,将实验教学内容融入课堂中,通过学生制作和课堂讲解“校园植物PPT”,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植物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弥补了传统实验课教学的弊端,显著提高了植物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