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鳍东方鲀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俗称黑艇巴、黑腊头、河豚等,其体型肥大,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我国沿海渔民自古以来就有食用红鳍东方鲀的习惯。为探索红鳍东方鲀在我国北方池塘生态高效混养技术,近年我们进行了红鳍东方鲀与蟹、虾、贝多品种池塘生态高效混养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一、试验条件
1. 池塘条件
试验池面积2.333公顷,平均水深1.6米,底质为泥沙底,设进、排水闸门各1个,池底向排水闸倾斜,以方便进排水。
2. 生态混养品种
包括红鳍东方鲀,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苗)。
3. 放苗前准备
①清池。在12月排干池水,对池底进行翻耕、暴晒、整修,最后反复冲刷数次。将池底滩面平整,到春节前后完成,然后纳水20~30厘米深,用生石灰900~1200千克/公顷消毒。
②建菲律宾蛤仔养殖台。在养殖池的池底建一个平台,宽2~3米,高15厘米左右,长度绕池1周,作为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台。蛤台建好后,再在上面覆盖网片并将网片固定,以防菲律宾蛤仔被梭子蟹吃掉,网片的孔径为1~1.2厘米。
③用网衣分割池塘。在池塘的一边,将40目的聚乙烯网用竹竿固定,围一个约为0.14公顷的网栏,用于标粗中国对虾苗;在池塘的另一边,将15目的聚乙烯网用竹竿固定,围一个约200米2 的网栏,用于暂养三疣梭子蟹苗。
④进水、施肥。在放苗前的10~15天,用80目的筛网过滤进水40~60厘米深,施肥培养饵料生物,使池内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30~40厘米,并根据池内的水色情况适量追肥或加注新水。
⑤接种动物性饵料。在虾苗、蟹苗放养前的20~30天,放养体长1~2厘米的成熟蜾蠃蜚,放养量为15~30千克/公顷。
⑥安裝增氧机。在养殖池中均匀分布安装1.5千瓦的射流式增氧机4台。
二、试验方法
1. 放苗
放养的鱼、虾、蟹苗,来源于具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场家繁育的优质健康苗种。放苗时应选择无大风的晴朗天气。购苗时注意养殖池与育苗池的水质环境因子相近,盐度差在5以内,温度差在3℃以内。
①菲律宾蛤仔。3月下旬放养,选择无开口、无腥臭味、大小均匀、无杂质的优质苗。将蛤苗均匀撒播在蛤台上。两年放养的蛤苗平均规格为641.5粒/千克,平均放苗量675千克/公顷,39万粒/公顷。
②红鳍东方鲀。4月中旬放养,待自然水温持续稳定在12℃以上,购买越冬的鱼种,鱼种体色正常、无畸形、无疾病。选择天气适宜的早晨,用活鱼运输车运输。两年放养的鱼种平均体重184克/尾,平均放养量2250尾/公顷。
③中国对虾。5月上旬,选择黄海1号品种,要求虾苗大小整齐、体表光洁、弹跳力强,逆水游动力好,经过检测检疫无病毒,体长0.8厘米以上。放养密度9万尾/公顷。先将虾苗放养于提前备好的网栏中暂养,经30余天标粗,当虾苗体长达到3厘米以上时再将围网拔除,虾苗即可放养于池中。
④三疣梭子蟹。6月初放苗,选变态整齐、活力强、肢体完整的Ⅱ期蟹苗。每年购买Ⅱ期蟹苗2.5千克,先放养于备好的围栏中,经过30余天的暂养,当蟹苗长到Ⅴ期后再进行计数放养,密度为1.2万只/公顷。
2. 水质管理
①换水。5月之前不换水,将池水逐渐添满。6月以后根据水质情况酌情少量换水,采取少换缓换的方式,每潮汛换水50~60厘米。进入高温期,加大换水量。暴雨时利用排淡闸板及时排放表层淡水。
②施用微生物制剂。施用EM菌调节水质,每10~15天使用1次,每次用量为15千克/公顷。
③适时开启增氧机。6月中旬后开始开启增氧机,每天开机2~3小时,7月后根据水中溶氧状况延长开机时间,每天开机6小时以上。阴天、雾天、下雨后、无风天气增加开机时间和次数。
④保证养殖水质指标。溶氧保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控制在7.8~8.5,氨氮控制在0.5毫克/升以下,水色保持黄绿色和黄褐色,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左右。
3. 饵料投喂
鱼、蟹、虾饵料的投喂,主要根据水质条件、天气变化及其生长、蜕壳等情况灵活掌握。
①红鳍东方鲀。鱼种放养后的第二日开始投喂饵料。饵料品种主要是新鲜的小鱼及软颗粒配合饵料。按照“三定”原则(定时、定点、定量)投喂。每日投饵2次。为了不浪费饵料和便于观察,在池塘中设点投喂。具体的投饵量,根据鱼的摄食、残饵的多少、天气、水质等情况而适当增减。前期按鱼体重的4%~5%投喂,中期按鱼体重的5%~6%投喂,后期按鱼体重的3%~1%投喂。
②中国对虾。前期投喂少量的鲜活丰年虫成虫,以池内的蜾蠃蜚为主要饵料。待池内生物饵料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再开始投喂。中、后期主要投喂对虾配合饵料,日投饵2次,早晨投喂量为日投喂量的1/3,傍晚为日投喂量的2/3,仍按照“三定”原则投喂。
③三疣梭子蟹。蟹苗放养后,投喂活的或新鲜的丰年虫成虫,以后投喂的饵料主要以鲜活的蓝蛤、寻氏肌蛤、贻贝等低值贝类为主,搭配投喂适量的小杂鱼。8~9月,水温高,蟹的食量大、生长快,要加大投饵量。在蟹蜕壳时,投饵量必须充足,以减少相互残食,提高成活率。
④菲律宾蛤仔。主要滤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及有机碎屑,不需要投喂饵料。经常检查蛤台上的网片,防止网片覆盖遗漏造成蛤仔被梭子蟹扒出摄食。
4. 疾病防治
注重疾病预防,从池塘的清整、暴晒、药物清塘、饵料培养、水质调控、使用增氧机等各个环节着手,为鱼蟹虾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增强其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5. 收获
①红鳍东方鲀。10月中下旬收获,采用拉网的方法出池。
②三疣梭子蟹。分两个阶段收获,9月上旬至10月初收获三疣梭子蟹雄蟹,夜间在池内放粘网,1小时后收网,将雌蟹放入池塘中继续养殖,雄蟹用皮筋捆绑螯足。雌蟹及漏网的雄蟹在10月底至11月中下旬收获,可以在池内放粘网收获,也可以放干池水人工捕捉。
③中国对虾。10月中下旬收获,可用陷网收获,也可在排水闸门安装收虾网收获。
④菲律宾蛤仔。在收获鱼蟹虾放干池水时,组织人力用工具采捕收获。
三、试验结果
平均每年收获:红鳍东方鲀3597千克,单产1541.8千克/公顷;三疣梭子蟹1578.7千克,单产676.7千克/公顷;中国对虾980千克,单产420千克/公顷;菲律宾蛤仔6569千克,单产2815.7千克/公顷。两年总收入132.9241万元,总利润60.53万元,平均每年利润12.97万元/公顷。
四、问题探讨
1.关于红鳍东方鲀与中国对虾混养预防虾病的问题
红鳍东方鲀是一种捕食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与中国对虾同池养殖,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体质健壮的对虾能够适应而生存下来,而体弱及有病的对虾会被红鳍东方鲀吞食而被淘汰,这就切断了对虾疾病传播的直接途径,达到防止病情传染的目的,起到了防病、稳产的作用,确保鱼虾双丰收。
2.关于鱼、蟹、虾、贝生态混养改善生态环境的问题
池中养殖的鱼、蟹、虾的排泄物及残饵,易使池水富营养化,使池水的pH值升高,不利于鱼、蟹、虾的生长,而在这种生态养殖池塘中,水中的有机物会促进单细胞藻类繁殖,这既净化了水质,又为养殖的贝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贝类滤食了水中过多的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屑,既调节了水质,又为鱼、蟹、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养殖品种达到生态高效循环,实现了对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饲料、环境调控等投入品的使用,大幅提升了渔业综合效益,这种生态养殖起到了生态互利互惠、充分挖掘池塘潜力的作用,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试验条件
1. 池塘条件
试验池面积2.333公顷,平均水深1.6米,底质为泥沙底,设进、排水闸门各1个,池底向排水闸倾斜,以方便进排水。
2. 生态混养品种
包括红鳍东方鲀,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苗)。
3. 放苗前准备
①清池。在12月排干池水,对池底进行翻耕、暴晒、整修,最后反复冲刷数次。将池底滩面平整,到春节前后完成,然后纳水20~30厘米深,用生石灰900~1200千克/公顷消毒。
②建菲律宾蛤仔养殖台。在养殖池的池底建一个平台,宽2~3米,高15厘米左右,长度绕池1周,作为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台。蛤台建好后,再在上面覆盖网片并将网片固定,以防菲律宾蛤仔被梭子蟹吃掉,网片的孔径为1~1.2厘米。
③用网衣分割池塘。在池塘的一边,将40目的聚乙烯网用竹竿固定,围一个约为0.14公顷的网栏,用于标粗中国对虾苗;在池塘的另一边,将15目的聚乙烯网用竹竿固定,围一个约200米2 的网栏,用于暂养三疣梭子蟹苗。
④进水、施肥。在放苗前的10~15天,用80目的筛网过滤进水40~60厘米深,施肥培养饵料生物,使池内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30~40厘米,并根据池内的水色情况适量追肥或加注新水。
⑤接种动物性饵料。在虾苗、蟹苗放养前的20~30天,放养体长1~2厘米的成熟蜾蠃蜚,放养量为15~30千克/公顷。
⑥安裝增氧机。在养殖池中均匀分布安装1.5千瓦的射流式增氧机4台。
二、试验方法
1. 放苗
放养的鱼、虾、蟹苗,来源于具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场家繁育的优质健康苗种。放苗时应选择无大风的晴朗天气。购苗时注意养殖池与育苗池的水质环境因子相近,盐度差在5以内,温度差在3℃以内。
①菲律宾蛤仔。3月下旬放养,选择无开口、无腥臭味、大小均匀、无杂质的优质苗。将蛤苗均匀撒播在蛤台上。两年放养的蛤苗平均规格为641.5粒/千克,平均放苗量675千克/公顷,39万粒/公顷。
②红鳍东方鲀。4月中旬放养,待自然水温持续稳定在12℃以上,购买越冬的鱼种,鱼种体色正常、无畸形、无疾病。选择天气适宜的早晨,用活鱼运输车运输。两年放养的鱼种平均体重184克/尾,平均放养量2250尾/公顷。
③中国对虾。5月上旬,选择黄海1号品种,要求虾苗大小整齐、体表光洁、弹跳力强,逆水游动力好,经过检测检疫无病毒,体长0.8厘米以上。放养密度9万尾/公顷。先将虾苗放养于提前备好的网栏中暂养,经30余天标粗,当虾苗体长达到3厘米以上时再将围网拔除,虾苗即可放养于池中。
④三疣梭子蟹。6月初放苗,选变态整齐、活力强、肢体完整的Ⅱ期蟹苗。每年购买Ⅱ期蟹苗2.5千克,先放养于备好的围栏中,经过30余天的暂养,当蟹苗长到Ⅴ期后再进行计数放养,密度为1.2万只/公顷。
2. 水质管理
①换水。5月之前不换水,将池水逐渐添满。6月以后根据水质情况酌情少量换水,采取少换缓换的方式,每潮汛换水50~60厘米。进入高温期,加大换水量。暴雨时利用排淡闸板及时排放表层淡水。
②施用微生物制剂。施用EM菌调节水质,每10~15天使用1次,每次用量为15千克/公顷。
③适时开启增氧机。6月中旬后开始开启增氧机,每天开机2~3小时,7月后根据水中溶氧状况延长开机时间,每天开机6小时以上。阴天、雾天、下雨后、无风天气增加开机时间和次数。
④保证养殖水质指标。溶氧保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控制在7.8~8.5,氨氮控制在0.5毫克/升以下,水色保持黄绿色和黄褐色,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左右。
3. 饵料投喂
鱼、蟹、虾饵料的投喂,主要根据水质条件、天气变化及其生长、蜕壳等情况灵活掌握。
①红鳍东方鲀。鱼种放养后的第二日开始投喂饵料。饵料品种主要是新鲜的小鱼及软颗粒配合饵料。按照“三定”原则(定时、定点、定量)投喂。每日投饵2次。为了不浪费饵料和便于观察,在池塘中设点投喂。具体的投饵量,根据鱼的摄食、残饵的多少、天气、水质等情况而适当增减。前期按鱼体重的4%~5%投喂,中期按鱼体重的5%~6%投喂,后期按鱼体重的3%~1%投喂。
②中国对虾。前期投喂少量的鲜活丰年虫成虫,以池内的蜾蠃蜚为主要饵料。待池内生物饵料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再开始投喂。中、后期主要投喂对虾配合饵料,日投饵2次,早晨投喂量为日投喂量的1/3,傍晚为日投喂量的2/3,仍按照“三定”原则投喂。
③三疣梭子蟹。蟹苗放养后,投喂活的或新鲜的丰年虫成虫,以后投喂的饵料主要以鲜活的蓝蛤、寻氏肌蛤、贻贝等低值贝类为主,搭配投喂适量的小杂鱼。8~9月,水温高,蟹的食量大、生长快,要加大投饵量。在蟹蜕壳时,投饵量必须充足,以减少相互残食,提高成活率。
④菲律宾蛤仔。主要滤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及有机碎屑,不需要投喂饵料。经常检查蛤台上的网片,防止网片覆盖遗漏造成蛤仔被梭子蟹扒出摄食。
4. 疾病防治
注重疾病预防,从池塘的清整、暴晒、药物清塘、饵料培养、水质调控、使用增氧机等各个环节着手,为鱼蟹虾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增强其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5. 收获
①红鳍东方鲀。10月中下旬收获,采用拉网的方法出池。
②三疣梭子蟹。分两个阶段收获,9月上旬至10月初收获三疣梭子蟹雄蟹,夜间在池内放粘网,1小时后收网,将雌蟹放入池塘中继续养殖,雄蟹用皮筋捆绑螯足。雌蟹及漏网的雄蟹在10月底至11月中下旬收获,可以在池内放粘网收获,也可以放干池水人工捕捉。
③中国对虾。10月中下旬收获,可用陷网收获,也可在排水闸门安装收虾网收获。
④菲律宾蛤仔。在收获鱼蟹虾放干池水时,组织人力用工具采捕收获。
三、试验结果
平均每年收获:红鳍东方鲀3597千克,单产1541.8千克/公顷;三疣梭子蟹1578.7千克,单产676.7千克/公顷;中国对虾980千克,单产420千克/公顷;菲律宾蛤仔6569千克,单产2815.7千克/公顷。两年总收入132.9241万元,总利润60.53万元,平均每年利润12.97万元/公顷。
四、问题探讨
1.关于红鳍东方鲀与中国对虾混养预防虾病的问题
红鳍东方鲀是一种捕食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与中国对虾同池养殖,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体质健壮的对虾能够适应而生存下来,而体弱及有病的对虾会被红鳍东方鲀吞食而被淘汰,这就切断了对虾疾病传播的直接途径,达到防止病情传染的目的,起到了防病、稳产的作用,确保鱼虾双丰收。
2.关于鱼、蟹、虾、贝生态混养改善生态环境的问题
池中养殖的鱼、蟹、虾的排泄物及残饵,易使池水富营养化,使池水的pH值升高,不利于鱼、蟹、虾的生长,而在这种生态养殖池塘中,水中的有机物会促进单细胞藻类繁殖,这既净化了水质,又为养殖的贝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贝类滤食了水中过多的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屑,既调节了水质,又为鱼、蟹、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养殖品种达到生态高效循环,实现了对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饲料、环境调控等投入品的使用,大幅提升了渔业综合效益,这种生态养殖起到了生态互利互惠、充分挖掘池塘潜力的作用,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