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纲要指出:幼儿的数学活动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由于数学活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规范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教师灌输得多、演示得多、方式较死板,孩子理解得少,体会的机会少、操作材料单一乏味,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却能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突破了传统的数学活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通过丰富多彩、富于变幻的信息双向传递,为幼儿营造出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幼儿自主学习,充分学习和有效学习,提高数学活动效果。
一、从新的感知手段入手,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多媒体形象直观的视觉效果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数学教学活动充满无穷魅力。例如:在大班学习1 —10的分合教学中,传统的常用教学方法是给幼儿提供木棒、纽扣等操作学具,由幼儿自己操作分一分,看看有几种分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小朋友虽然学会了,但十分单调,幼儿学得累,课堂内死气沉沉。为此在学习4的分合时,我进行了大胆尝试,运用多媒体动画教学,在教“4的分合”时,我首先在银幕上出示4只小鸭在小河游水,然后我点击其中的一只小鸭,这时电脑中也发出小鸭“呷呷”叫的声音,一只小鸭走上了岸,于是我问孩子:“河里有多少只鸭子,岸上又有几只鸭子?”形象、直观的演示,很快就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小朋友很快就说出了,接着出示不同画面学习其它的分合,整节课幼儿兴趣浓厚,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二、借助多媒体提供的丰富数学学习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多媒体能为幼儿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以及与幼儿生活相关联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幼儿亲历数学现象、数学问题、数学信息,并根据情境中的线索,尝试运用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让数学成为儿童自我锻炼成长的工具。
在以往的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再辅以教师的口头表述,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但是这种老师讲解的多,幼儿听得多的方法,容易造成幼儿的听觉疲劳,不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课堂效果差。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没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还是发现有的幼儿数数数得飞快,而真正手口一致的点数时确相差甚远,或是孩子的算术算得很对很快,确不会做应用题或不会在生活中计算,这些很大程度上和我们数学教育中的没有落实得到生活实际中有关,而多媒体技术却能虚拟许多孩子喜欢、熟悉又在生活中时常出现的情景,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奥运会”的场景,利用运动员所进行的不同项目,帮助幼儿了解加减法的实际含义。观看了动态情境,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突破一节课的重难点,是直接影响活动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对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的掌握靠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往往是事倍功半。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化难为易。如:情节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如:在认识长方形和梯形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制作,把长方形和梯形重叠,动感地展示同一底上的高不变,但梯形两边倾斜的过程,说明它们存在的不同点就是梯形的两边是斜的,四个角也是不一样大的。
四、利用多媒体呈现方法的多样化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以集体教学为主,教师不可能实现一对一的指导。因此,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学习内容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已经注意到了个体差异,操作材料虽然也注意了个体差异,并尽量地去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但受许多条件的制约,这也只能是"杯水车薪",依然存在着有的幼儿"吃得饱"、有的却"饿肚子"的现象。多媒体可以尊重儿童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灵活地设计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游戏活动,满足幼儿不同的需求。幼儿依据自身能力与发展水平随时调整学习(游戏)的进度,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不仅取得较好的学习效益,还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样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比起集体活动明显高涨,学习的“因材而施、因需而设”,满足了各个层面孩子的需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幼儿园数学教学更具立体性。
总之,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发挥多媒体辅助课件的教学优势,为幼儿提供丰富灵动的感性素材,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既有助于教师的教,又有助于学生的学,更有利于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让教师从说讲和不停地摆放教具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引领孩子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提高数学教学活动效果。
【作者单位:昆山市锦华幼儿园 江苏】
一、从新的感知手段入手,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多媒体形象直观的视觉效果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数学教学活动充满无穷魅力。例如:在大班学习1 —10的分合教学中,传统的常用教学方法是给幼儿提供木棒、纽扣等操作学具,由幼儿自己操作分一分,看看有几种分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小朋友虽然学会了,但十分单调,幼儿学得累,课堂内死气沉沉。为此在学习4的分合时,我进行了大胆尝试,运用多媒体动画教学,在教“4的分合”时,我首先在银幕上出示4只小鸭在小河游水,然后我点击其中的一只小鸭,这时电脑中也发出小鸭“呷呷”叫的声音,一只小鸭走上了岸,于是我问孩子:“河里有多少只鸭子,岸上又有几只鸭子?”形象、直观的演示,很快就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小朋友很快就说出了,接着出示不同画面学习其它的分合,整节课幼儿兴趣浓厚,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二、借助多媒体提供的丰富数学学习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多媒体能为幼儿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以及与幼儿生活相关联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幼儿亲历数学现象、数学问题、数学信息,并根据情境中的线索,尝试运用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让数学成为儿童自我锻炼成长的工具。
在以往的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再辅以教师的口头表述,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但是这种老师讲解的多,幼儿听得多的方法,容易造成幼儿的听觉疲劳,不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课堂效果差。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没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还是发现有的幼儿数数数得飞快,而真正手口一致的点数时确相差甚远,或是孩子的算术算得很对很快,确不会做应用题或不会在生活中计算,这些很大程度上和我们数学教育中的没有落实得到生活实际中有关,而多媒体技术却能虚拟许多孩子喜欢、熟悉又在生活中时常出现的情景,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奥运会”的场景,利用运动员所进行的不同项目,帮助幼儿了解加减法的实际含义。观看了动态情境,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突破一节课的重难点,是直接影响活动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对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的掌握靠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往往是事倍功半。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化难为易。如:情节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如:在认识长方形和梯形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制作,把长方形和梯形重叠,动感地展示同一底上的高不变,但梯形两边倾斜的过程,说明它们存在的不同点就是梯形的两边是斜的,四个角也是不一样大的。
四、利用多媒体呈现方法的多样化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以集体教学为主,教师不可能实现一对一的指导。因此,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学习内容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已经注意到了个体差异,操作材料虽然也注意了个体差异,并尽量地去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但受许多条件的制约,这也只能是"杯水车薪",依然存在着有的幼儿"吃得饱"、有的却"饿肚子"的现象。多媒体可以尊重儿童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灵活地设计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游戏活动,满足幼儿不同的需求。幼儿依据自身能力与发展水平随时调整学习(游戏)的进度,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不仅取得较好的学习效益,还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样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比起集体活动明显高涨,学习的“因材而施、因需而设”,满足了各个层面孩子的需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幼儿园数学教学更具立体性。
总之,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发挥多媒体辅助课件的教学优势,为幼儿提供丰富灵动的感性素材,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既有助于教师的教,又有助于学生的学,更有利于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让教师从说讲和不停地摆放教具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引领孩子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提高数学教学活动效果。
【作者单位:昆山市锦华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