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士风流
只是为了回头/多看你一眼/船就开走了/我要在渡口/建一幢寺院/一些经过这里的/蜜蜂和蝴蝶/成了吃斋念经的/良家妇女/再要搭一座戏台/让春风得意的春风/成为戏子/我要把对岸的戏子/娶回家/顺流而下的河水/翻身下马/顺流而下的河水/对我抱拳作揖/只是为了回头/多看你一眼/船就开走了。
这是诗人陶文瑜新写的一首诗。华丽甚至有些糜烂的意象,叫人忍不住一读再读。他的诗歌,在平朴亲切中,常常会有华丽奇诡的意象。这一特点,在他大量长于“无中生有”的散文中,乃至偶露峥嵘的小说里,也一以贯之。
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个性独具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清秀文雅,自作打油诗,幽默多趣,似有七步之才。其画则随心所欲,却往往有神来之笔。
当然,他最霸气的身份,乃是名重江南的美食家。
苏州城里的老饕食客,都与之相熟。名菜馆、名厨师,又有哪个不晓得陶老师的!他还担任苏州市烹饪协会的顾问。所以一般陶文瑜来电话叫我去吃饭,我就一定知道是有好吃的了。现如今赴一个饭局,被请的不一定就领请客者的情。
吃饭常常不是一种享受,而挺辛苦。你花了钱请我没错,但我并不想吃啊!甚至反过来想,你请我,固然是你好意,但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去吃,而且还得感谢你?我自己家里没得吃吗?我哪里吃不到一顿饭!这样想确实不讲理,但是,我认为,持这种不讲理想法的,应该不在少数。至少我就是常常这么没良心地想。也许我这么说是在摆谱,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对于某些人来说,对于那些并不太热衷于饭局,倒是视出去吃饭为麻烦劳累的人来说,许多时候赴一个饭局,真的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所以我有时候会单方面认为,答应去你的饭局,其实是给你面子。
但是陶文瑜的饭局却不是这样。只要他一声呼唤,我必定推掉所有杂务前往。如果彼时手上正在画画儿,画到一半,我也会放下毛笔,立刻飞车而去。这都是因为,咱不用细看,就知道什么人写的书能读,什么人画的画儿可藏,什么人排的戏好看。当然,什么人请的饭好吃,似乎尤为重要。
沪上名媛潘向黎一家因喜欢苏州而常来苏州。某日文瑜在平江府半园宴请他们。另有画家夏回、陈如冬及在下作陪。一道道菜上来,自然都是精品。即使是两道点心,苏式肉月饼和鸭血糯刺毛团子,亦是非同寻常。现如今吃飯,都要拍图晒菜,已成恶俗之风。在下大俗之人,自然不能免俗。贴了微信朋友圈,结果评论纷至沓来,很多都在批评,说半园的菜做得其实不好吃。对于自己的味蕾,我向来颇为自信。因此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即使是不好吃的地方,只要陶老师带去,便也好吃了。
所以如果不是和陶文瑜一起去餐馆,我们也会打他的牌子。我们会说:我们是陶老师的朋友。或者说,陶老师本来今天也要来的,他有没有给你们打电话?或者就说,是陶老师推荐我们来的。我们相信陶老师,他说好的地方,菜一定是好的。如果我们吃得不好,那是坍陶老师的台了。
或者,在有的餐厅,我们跑进去,看到墙上挂着陶文瑜写的字,我们就要对领班说,喏,这是陶老师写的,我们和他是老朋友。这时候领班往往会说,欢迎欢迎,陶老师的朋友,就是我们的贵宾!
当然,打他的牌子,肯定是不如跟着他的真人一起去吃的。餐厅里的人精着呢,像我们这样的人他们也见得多了。还有人说自己是孔子的后代,说王世襄是他忘年交呢!只有真人到了,饭店里的人,才会真正当回事,才会把最好的食材拿出来,才会让真正的大厨掌勺。
那时候毕师傅还在“老苏州”茶酒楼。我每次去青石弄《苏州杂志》社,都要去“老苏州”吃个便饭。顺便说一下,陶文瑜的官方身份,是《苏州杂志》执行副主编。他真是一个编刊物的行家里手。这本杂志,当年由陆文夫创办。现如今,是陶文瑜这样一个奇才在挑大梁。如果你喜欢苏州,热爱传统文化,并且是对吃喝玩乐文史掌故莳花养鸟筑园唱戏有兴趣的人,你一定会喜欢这本杂志。它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江南独有的文化气息。每次去《苏州杂志》看文瑜兄,中午两个人都是走进老苏州,把毕师傅请过来,让他亲自做一条葱烤鲫鱼,炒一盘蔬菜,再煮一大碗菜泡饭。虽然看上去很家常,却每一道都是做到了极致。鲫鱼一定是野生的,窄窄的身子,即使没有鳞片了,也能看到身体上隐约的金光。菜泡饭里则是大有玄机,不仅有新鲜的手剥河虾仁,还有笋丁、火腿、香菇、咸肉等。味精是绝对没有的,并且少油少盐。每次都是吃得心满意足。记得有一次,陶老师只吃了一口菜泡饭,就对服务员说,今天的菜泡饭,不是毕师傅做的!于是不一会儿,毕师傅就过来了,一连声表示抱歉,说他今天有两个包厢的重要客人,真是对不起,真是对不起!陶老师说,毕师傅,客人是不分重要和不重要的,凡是到你们店里来的,都是重要的客人!来者是客,你们要一视同仁的!
听文瑜兄一番冠冕堂皇的话,我心里暗自发笑。一视同仁怎么可能呢!“老苏州”在苏州,只有一家。而毕师傅,也只有一个。每次你来,都是毕师傅亲自掌勺,那个当然不叫一视同仁。
后来,毕师傅去了木渎石家饭店。我们也就再也吃不到“老苏州”从前那样的便饭了。
再后来陶老师就在自己的杂志社,弄了一个食堂。他先是请了一位老张来烧菜,后来,变成了顾阿姨。我去吃过那里的饭,虽然食材之类都是好的,烹饪的方法,基本也都是秉承了苏州老阿姨厨房里的传统。但是,比起毕师傅之类的苏州名厨师,这些菜还谈不上是手艺。文瑜兄则对他食堂里的馄饨自视甚高,说现在在外面,任何一家点心店里,都吃不到这样好的大馄饨。但是我居然一次都没有吃过。我姑且信了他吧。这世界上,还有哪一样东西能有没吃到嘴的更好吃呢!
陶文瑜的爱吃懂吃会吃,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他热爱苏州的一种表现。于他而言,苏州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他不喜欢旅游,他觉得到拙政园或者网师园去赏赏花听听评弹吃吃茶,就是旅游。苏州地界之外的会议,他也一概不去参加。他的天地就是苏州,苏州是他全部的世界。反映在吃喝上,也是如此。他似乎只吃苏帮菜。喝茶呢,也好像只爱碧螺春。他曾经明确表示过,有许多菜,他是坚决不碰的。比方说快餐,是宁可饿肚子,也不吃的。还有辣的东西,他和我一样,也是碰不得的。非常有意思的是,对于和谁同桌吃饭,他比我还要来得挑剔。我亲眼见到,起码有两次吧,席间有人谈吐恶俗,出言不逊,文瑜兄放下筷子扬长而去。更有一次,他拂袖离席前,还愤愤地摔了一只盘子。他的真性情,在苏州这个美丽的地方,真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只是为了回头/多看你一眼/船就开走了/我要在渡口/建一幢寺院/一些经过这里的/蜜蜂和蝴蝶/成了吃斋念经的/良家妇女/再要搭一座戏台/让春风得意的春风/成为戏子/我要把对岸的戏子/娶回家/顺流而下的河水/翻身下马/顺流而下的河水/对我抱拳作揖/只是为了回头/多看你一眼/船就开走了。
这是诗人陶文瑜新写的一首诗。华丽甚至有些糜烂的意象,叫人忍不住一读再读。他的诗歌,在平朴亲切中,常常会有华丽奇诡的意象。这一特点,在他大量长于“无中生有”的散文中,乃至偶露峥嵘的小说里,也一以贯之。
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个性独具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清秀文雅,自作打油诗,幽默多趣,似有七步之才。其画则随心所欲,却往往有神来之笔。
当然,他最霸气的身份,乃是名重江南的美食家。
苏州城里的老饕食客,都与之相熟。名菜馆、名厨师,又有哪个不晓得陶老师的!他还担任苏州市烹饪协会的顾问。所以一般陶文瑜来电话叫我去吃饭,我就一定知道是有好吃的了。现如今赴一个饭局,被请的不一定就领请客者的情。
吃饭常常不是一种享受,而挺辛苦。你花了钱请我没错,但我并不想吃啊!甚至反过来想,你请我,固然是你好意,但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去吃,而且还得感谢你?我自己家里没得吃吗?我哪里吃不到一顿饭!这样想确实不讲理,但是,我认为,持这种不讲理想法的,应该不在少数。至少我就是常常这么没良心地想。也许我这么说是在摆谱,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对于某些人来说,对于那些并不太热衷于饭局,倒是视出去吃饭为麻烦劳累的人来说,许多时候赴一个饭局,真的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所以我有时候会单方面认为,答应去你的饭局,其实是给你面子。
但是陶文瑜的饭局却不是这样。只要他一声呼唤,我必定推掉所有杂务前往。如果彼时手上正在画画儿,画到一半,我也会放下毛笔,立刻飞车而去。这都是因为,咱不用细看,就知道什么人写的书能读,什么人画的画儿可藏,什么人排的戏好看。当然,什么人请的饭好吃,似乎尤为重要。
沪上名媛潘向黎一家因喜欢苏州而常来苏州。某日文瑜在平江府半园宴请他们。另有画家夏回、陈如冬及在下作陪。一道道菜上来,自然都是精品。即使是两道点心,苏式肉月饼和鸭血糯刺毛团子,亦是非同寻常。现如今吃飯,都要拍图晒菜,已成恶俗之风。在下大俗之人,自然不能免俗。贴了微信朋友圈,结果评论纷至沓来,很多都在批评,说半园的菜做得其实不好吃。对于自己的味蕾,我向来颇为自信。因此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即使是不好吃的地方,只要陶老师带去,便也好吃了。
所以如果不是和陶文瑜一起去餐馆,我们也会打他的牌子。我们会说:我们是陶老师的朋友。或者说,陶老师本来今天也要来的,他有没有给你们打电话?或者就说,是陶老师推荐我们来的。我们相信陶老师,他说好的地方,菜一定是好的。如果我们吃得不好,那是坍陶老师的台了。
或者,在有的餐厅,我们跑进去,看到墙上挂着陶文瑜写的字,我们就要对领班说,喏,这是陶老师写的,我们和他是老朋友。这时候领班往往会说,欢迎欢迎,陶老师的朋友,就是我们的贵宾!
当然,打他的牌子,肯定是不如跟着他的真人一起去吃的。餐厅里的人精着呢,像我们这样的人他们也见得多了。还有人说自己是孔子的后代,说王世襄是他忘年交呢!只有真人到了,饭店里的人,才会真正当回事,才会把最好的食材拿出来,才会让真正的大厨掌勺。
那时候毕师傅还在“老苏州”茶酒楼。我每次去青石弄《苏州杂志》社,都要去“老苏州”吃个便饭。顺便说一下,陶文瑜的官方身份,是《苏州杂志》执行副主编。他真是一个编刊物的行家里手。这本杂志,当年由陆文夫创办。现如今,是陶文瑜这样一个奇才在挑大梁。如果你喜欢苏州,热爱传统文化,并且是对吃喝玩乐文史掌故莳花养鸟筑园唱戏有兴趣的人,你一定会喜欢这本杂志。它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江南独有的文化气息。每次去《苏州杂志》看文瑜兄,中午两个人都是走进老苏州,把毕师傅请过来,让他亲自做一条葱烤鲫鱼,炒一盘蔬菜,再煮一大碗菜泡饭。虽然看上去很家常,却每一道都是做到了极致。鲫鱼一定是野生的,窄窄的身子,即使没有鳞片了,也能看到身体上隐约的金光。菜泡饭里则是大有玄机,不仅有新鲜的手剥河虾仁,还有笋丁、火腿、香菇、咸肉等。味精是绝对没有的,并且少油少盐。每次都是吃得心满意足。记得有一次,陶老师只吃了一口菜泡饭,就对服务员说,今天的菜泡饭,不是毕师傅做的!于是不一会儿,毕师傅就过来了,一连声表示抱歉,说他今天有两个包厢的重要客人,真是对不起,真是对不起!陶老师说,毕师傅,客人是不分重要和不重要的,凡是到你们店里来的,都是重要的客人!来者是客,你们要一视同仁的!
听文瑜兄一番冠冕堂皇的话,我心里暗自发笑。一视同仁怎么可能呢!“老苏州”在苏州,只有一家。而毕师傅,也只有一个。每次你来,都是毕师傅亲自掌勺,那个当然不叫一视同仁。
后来,毕师傅去了木渎石家饭店。我们也就再也吃不到“老苏州”从前那样的便饭了。
再后来陶老师就在自己的杂志社,弄了一个食堂。他先是请了一位老张来烧菜,后来,变成了顾阿姨。我去吃过那里的饭,虽然食材之类都是好的,烹饪的方法,基本也都是秉承了苏州老阿姨厨房里的传统。但是,比起毕师傅之类的苏州名厨师,这些菜还谈不上是手艺。文瑜兄则对他食堂里的馄饨自视甚高,说现在在外面,任何一家点心店里,都吃不到这样好的大馄饨。但是我居然一次都没有吃过。我姑且信了他吧。这世界上,还有哪一样东西能有没吃到嘴的更好吃呢!
陶文瑜的爱吃懂吃会吃,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他热爱苏州的一种表现。于他而言,苏州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他不喜欢旅游,他觉得到拙政园或者网师园去赏赏花听听评弹吃吃茶,就是旅游。苏州地界之外的会议,他也一概不去参加。他的天地就是苏州,苏州是他全部的世界。反映在吃喝上,也是如此。他似乎只吃苏帮菜。喝茶呢,也好像只爱碧螺春。他曾经明确表示过,有许多菜,他是坚决不碰的。比方说快餐,是宁可饿肚子,也不吃的。还有辣的东西,他和我一样,也是碰不得的。非常有意思的是,对于和谁同桌吃饭,他比我还要来得挑剔。我亲眼见到,起码有两次吧,席间有人谈吐恶俗,出言不逊,文瑜兄放下筷子扬长而去。更有一次,他拂袖离席前,还愤愤地摔了一只盘子。他的真性情,在苏州这个美丽的地方,真是发挥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