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疏导中学生逆反心理之探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980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采用访谈法,研究了45名教师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认识及疏导,结果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一定的认识,能较科学地理解中学生逆反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疏导方法,但对逆反心理的认识和疏导仍停留在感性层面,理性认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 中学生 逆反心理 疏导对策
  一、问题提出
  逆反心理是中学阶段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个体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或满足自身某方面的需要,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逆反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内容和教育者的抵制和对立,是一种以对着干为特征的心理行为反应。逆反既表现在认知、情感层面,又表现在行为层面。关于逆反的研究很多,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研究逆反,探究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表现。而从教师角度,探究一线教师面对学生逆反如何应对和疏导的研究不多。教师作为中学生接触的重要他人之一,其对逆反心理的认识和疏导行为直接关系到师生关系的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本文就中学教师对逆反心理的认识和疏导情况进行调查,以期更好地了解教师在现实教学管理中的情况,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和疏导逆反,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研究方法
  (一)访谈对象
  本文采取方便取样、目的取样的方法,选取三所中学的45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其中老教师10人,中年教师20人,年轻教师15人。
  (二)访谈提纲的编制
  基于研究目的,本文编制了半开放式访谈提纲,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列举逆反的案例;二是教师阐述对逆反现象的理解;三是教师叙述对逆反的教育及疏导。
  (三)访谈的实施和资料的整理
  采用个别访谈的形式。先预约访谈对象,与每个访谈者进行30分钟左右的访谈,经过允许采用录音笔录音。为了打消被访者的顾虑,事先说明研究的目的,同时进行单独访谈,没有第三人在场。之后,对搜集的访谈资料进行人工归纳与整理,分类编码,形成文字材料。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中学生逆反心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师对中学生逆反心理有一定的认知,并认为学校情景下中学生的逆反程度相对较弱。在访谈中,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列举一些逆反案例。中学教师认为学生在学校的逆反主要表现在:上课“接话”与教师对着干、对教师的说教不理睬、对学校的宣传做反向思考。(1)上课接话,属于和老师针锋相对的较激烈的逆反。具体表现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说什么,他接什么,老师说一句,他说一句,而且老师越是批评,他越说得来劲。这种类型的学生把老师的教育认为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故意找茬,故而“反抗”也比较激烈。(2)对教师的说教不予理睬,属于比较温和的逆反。具体表现为老师说老师的,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对老师观点不接纳,消极抵制。有些老师把这一现象称之为“阳奉阴违”,表面在听,实则我行我素。(3)对学校的宣传做反向思考。指学生对学校的宣传或表扬的先进人物有一定的抵触,比如把助人为乐的榜样称为“傻子”,把成绩好的同学称为“书呆子”等,对正面教育做反向思考。
  在访谈中,有60%的教师表示中学生的逆反程度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行为上激烈反抗的中学生很少,在认识和情绪上消极对待的相对多一些。此外,在访谈的教师中,30%的教师是“中学生的家长”,他们普遍反映孩子在学校里的逆反程度远远低于在家里。在家里和父母经常“对着干”的逆反少年,在学校却可能表现得非常乖巧,有礼貌,听从老师的教导。这方面的感觉进一步支持了多数教师“逆反程度相对较弱”的观点。
  (二)教师对中学生逆反的原因有较为科学的理解
  对于中学生逆反,教师们的理解不尽相同,具有以下几种观点。(1)学生逆反与家庭有关。10%的教师提到家庭问题,包括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其中有一位教师提到这样一个经典案例:某学生童年生母去世,对继母抵制,后来把这种抵制迁移到教师身上,表现出强烈的逆反。由此可见,教师对逆反原因有自己的理解。(2)学生逆反是为了引起同学和教师的关注。20%的教师认为学生逆反是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有的学生故意和老师“捣乱”,是为了引起同学对他的关注,他的行为越吸引学生眼球,自己越开心。(3)学生逆反与青春期自尊心过强有关,是情绪化的产物。50%的老师提到自尊心,比如有老师提到学生“好脸”、“自尊心膨胀”,所以越批评越逆反。(4)20%的教师提到个性及习惯等方面。有教师认为“逆反”这个词汇本身值得质疑,逆反行为的本质未必是“逆反”,其可能是一些想法或做法得不到认可后,产生的一些消极对待,抑或是个性的一种体现,“有个性才逆反”。还有老师提到,逆反是由于习惯的原因,是思维定式。
  由此可见,教师对逆反的认识是较全面和客观的,没有把“逆反行为”归结于道德不良,也没有给逆反学生贴上不良标签。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忽视了学校教师不良教育方式等其他的原因。也就是,教师更多地把“逆反行为”归结于学生和家庭,忽视了教师本身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教师对中学生逆反疏导的方式较一致
  尽管教师对逆反的理解多样化,但对学生逆反的疏导方式却是比较一致的。80%的教师都提到冷处理加表扬鼓励的方法。这些教师认为,对于逆反学生不要与其正面交锋,如果学生处于激动状态,待学生冷静后,找其谈心,真诚沟通,先表扬后批评,最后鼓励。这种所谓“哄”和“夸”的办法是有效的。10%的教师提到了“顺势而行”的办法,认为对于逆反的学生,就应该“顺着他唠,唠来唠去,三反两反,最后逆回来了”。10%的教师提到了“不理会”等办法,认为,对于逆反的学生,不要过多地加以理会,只要在他表现好的时候,稍稍关心一下就可以了。
  对于这些疏导方法带来的效果,教师们表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可能是短暂的。有老师认为,学生对教师“头不抬,眼不睁”的不理睬式消极逆反是最难教育和疏导的,“学生对老师的不理睬说明学生的心已经关上了,如果一个人的心关上了,那么外界对他的教育效果会打折”。由此可见,对这样的学生,老师没有太好的办法,处于半无奈的状态。   四、建议
  (一)加强教师对逆反心理积极作用的认识
  逆反作为青春期的一种常见心理现象,教师都有自己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教师往往从消极的角度看待,忽视逆反的积极作用。因此,加强教师对逆反积极作用的认识势在必行。在调查中,多数教师一提到学生逆反,想到的就是学生“对着干”、“上课捣蛋”等现象,认为逆反就是不听话、任性,严重者会逃课、辍学,没有认识到逆反是学生认知思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产物,忽视了逆反中求异和思辨成分的存在。可以说,逆反对于学生独立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进取意识的形成是很有好处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利用逆反,让逆反为教育教学服务。如,给学生一个反向的命题,让学生利用逆反心理辩论,得出正确的观点,这样可以改进教育工作方法,容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帮助教师从自身的教育方式等方面寻找逆反原因
  学生产生逆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调查中教师考虑更多的是外界因素,忽视包括教育者、教育方式及内容的教育因素。实际上,学校中的逆反,某些是由于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不合理造成的。比如,有的学生就是在某门课上对某个老师逆反,表现出所谓的“不理睬”的态度。这时,教师就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存在对学生批评不恰当、教育内容方法不吸引学生、教育不公正等问题。只有教师在理解学生逆反时善于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疏导逆反。这里面“打情感牌”是种不错的方法,就是教师要增强自己的情感投入,密切师生关系。只有学生感觉教师是“自己人”,学生的心才会慢慢打开,才会愿意和老师沟通,接纳教师的引导。
  (三)辅导教师进行逆反的行动研究
  对于逆反,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解,但这些往往是基于日常生活和教学体验。要加深对逆反行为的科学认识和理解,最好的方式是进行行动研究。中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研究,既做研究者又做实践者,对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反思和探究。比如,针对自己所教学生中的一些逆反个案进行深入研究,先了解背景、分析原因,确定疏导计划方案,然后付之行动,并考察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反思的结果,确定下一轮的行动计划,再付诸实践。如此反复,中学教师一定能积累丰富的经验,找到有效的引导方式,进而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心理逆反期。
  参考文献:
  [1]郑确,戴月舟.逆反心理的实质[J].教育教学研究,2007(12):128-129.
  [2]朱瑞,杨静.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再认识[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4):43-45.
  [3]张庭辉.关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2):129-131.
  [4]于辉.青少年逆反行为心理分析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1):106-109.
其他文献
摘 要: 信息时代,思考游戏对于教学的意义,提出游戏化学习的思想,将游戏的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小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下学习,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本文在对小学游戏化教学的改革要求下,分析其可行性和巨大的教育潜质,突出游戏化教育的作用及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 游戏化教育 小学教育 应用优化策略  信息化技术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产生了不同教
教师是知识、情感与耐心的促进者,是认知的辅助者。进行积极的认知活动时,适度的课堂检测评价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并体会学习的艰苦和乐趣。
宋康是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颇有建树。笔者有幸随师学习,收益匪浅,兹
理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本文首先论述了目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五个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提出了“PTAMM”培养体
摘 要: 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型学科。在我国,这门学科的产生只有二十年时间,但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部门,主要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作为高职院校开办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怎样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本文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中考的要求,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等问题。
摘 要: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在探讨发展规划问题中,逐渐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达成了共识。为了尽快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妙方”,不少高教理论研究者与高校实践工作者共同走上了“异域借鉴”的捷径:产学合作、项目式教学、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CDIO、从做中学等国外高校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先后被介绍到我国。然而,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实表明,异域借鉴的结果
<正>人难免生病服药。在一些药物说明书中会注明"空腹服药",有时大夫开药时又会嘱咐"饭前服用",这两者是一回事吗?答案是否定的。"空腹服药"和"饭前服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摘 要: 移动学习是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手持移动设备的情况下,在电子移动设备、移动通信技术、无线网络、云终端和共享平台的支持下,进行方式便捷、共享丰富资源的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本文旨在将移动学习法运用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人机互动,拓宽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途径和方式,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更好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 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