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人的认祖归宗图谱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we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谱本是平民百姓的历史,也应由平民百姓来写。而此次《中国家谱总目》的编撰,作用不只在寻根问祖,它是平民历史的回归——让它回归历史的本来地位之中
  这是一个溽热的日子,在上海图书馆二层的一个小阅览室里,董孝忠已经在电脑前耗了一整天,这些电子设备让他的手指显得有些笨拙,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心情,他在通过这些查询终端碰运气。
  除了耳背,很难看出董孝忠今年已75岁高龄,典型的东北人身材,说话带着膛音,这让他看起来矍铄、有力。年轻时,董孝忠是一名抗美援朝战士。尽管现在已经离休多年,他仍然“转战”全国各处,战斗目标很明确——让董姓人都能认祖归宗。
  这看起来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董孝忠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他的计划,“我们姓董的在全国一共有736万,目前大约有七分之一我已经联系上了,我现在着急的就是要把董姓的家谱搞一搞”。
  这次来上海图书馆,老人便是想找一些对他有用的董氏家谱。但运气似乎并不好,他找到了41种,大部分是南方的董姓家族。“都是重复的”,老人说。
  这种情况即将得到改变,几乎囊括全世界华人家谱的《中国家谱总目》已近编纂尾声。届时,这部《总目》将会有一个电子版本,在网上可以查阅,董孝忠将不用再转战全国,从一部《总目》中,就可知全中国的董姓家谱的分布与大致内容。
  
  世界规模最大的华人家谱目录
  
  早在百年前,梁启超就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
  现在,在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就在做这样一件“盛业”:编纂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华人家谱目录——《中国家谱总目》,这个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的重点图书规划项目,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上海图书馆是全中国收藏华人家谱最多的地方。《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现年67岁的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王鹤鸣告诉记者,他看到自己的家谱,就是在自己所在单位的馆藏文献中。
  那是一套修于1949年的家谱,10多本,铅字印刷,上面已写有王鹤鸣的名字以及出生日期。在王鹤名儿时记忆中,这样的家谱每房一部,因为没有祠堂,家人把家谱存放在祭祀祖宗牌位的神龛旁边。
  在上海图书馆,类似的家谱藏有18000余种,它也促使了上海图书馆成为《中国家谱总目》的主编单位。有意味的是,这些馆藏的大部分,是上海图书馆在建国后至“文革”间收集的,而在这段历史时期,家谱是被视为封建糟粕,人人都弃之不及。
  上海图书馆能收这么多家谱,跟一个人有关,就是上海图书馆的老馆长,已故版本目录学专家顾廷龙。
  顾廷龙,从辈份上说,是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的叔叔,但年纪小于顾颉刚。上世纪30年代末,顾廷龙便与朋友创办合众图书馆,专事保存亲朋好友的藏书以不至流散。这其中就包括对家谱的收藏。一直到解放初期,合众图书馆收藏家谱逾400种,成为特色馆藏。
  但真正大规模收藏家谱,是在解放之后。1958年,前身为合众图书馆的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合并,顾廷龙担任馆长。从这之后,上海图书馆开始大量收集包括家谱在内的古籍文献。
  然而这个时候,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结束,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开始取代传统的宗族社会,作为宗法制产物的家谱自然成为封建“毒草”,被当作垃圾。出于思想改造的需要,家谱在一夜之间被请出家门,送到废品收购站,再被送到造纸厂化浆。
  这让了解家谱价值的顾廷龙寝食难安。他多次向主管单位申请,以文献保存的名义要求对家谱等旧籍进行收购。
  在得到同意的批复后,顾廷龙带着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四处奔走,足迹遍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几年间,收购家谱达5800多种,计47000余册,在那个年代,在同类文化单位中,创了一个奇迹。从那以后,收藏家谱就成为上海图书馆的一项日常性工作。在已故图书馆特藏部主任赵兴茂的主持下,图书馆又从各地的古旧书店陆续采购家谱将近3000种、27000余册,再加上前后各方捐赠,在90年代中期以前,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已经达到11000余种,蔚为大观。
  
  家谱的复兴
  
  文革结束后,中国大陆的民间修谱开始陆续恢复,最早出现的多为福建、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其中以福建最为典型。这跟与福建近在咫尺的台湾同胞有关。
  众多的台湾居民本来自大陆,尤其在福建省,同一家族甚至同一家庭分隔海峡两岸比比皆是。在1987年之前,台湾同胞无法回大陆省亲,思乡怀旧的情怀使1949年后的台湾出现一股修谱热。两岸恢复往来后,台湾同胞开始认祖寻亲,大陆亲族便也受修谱热感染而重修家谱。进入90年代后,随着人们生活渐趋改善,对精神慰藉的渴望愈发强烈,修谱现象也渐趋增多,从东南沿海扩展到内地省份。
  不过,早期在民间重修的家谱,都是偃旗息鼓、小心翼翼地进行,很多人采用了以修方志的形式来修家谱,也因此,在那些年新修的家谱中,常可以看到内容中多有对村里事件或是村办企业的记载。
  在这个背景下,上海图书馆馆藏的大量家谱也只能静静地堆在角落里,长乐路书库、龙吴路书库、徐家汇藏书楼,承载着生民历史的纸张在那里经年接受尘封、虫蛀、霉变的侵蚀,历史因此而千疮百孔。
  “从1996年开始,我们专门成立了修补组,10多万册家谱中,目前已经修补了约4万册。”王鹤鸣说。
  也正是从1996年开始,上海图书馆新馆开始启用。其时王鹤鸣担任图书馆党委书记。正是在其主持下,上海图书馆对家谱由收藏进入到整理,家谱阅览室在1996年底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中国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谱牒阅览室。
  作为公立文藏机构,上海图书馆家谱阅览室的设立可以被视作对家谱松绑的标志。它表明,从此往后,这个“错事”不算错了。而且在此之前,关于家谱的话语更多是在学术层面和知识精英阶层,而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客观上在向民间昭示,这一领域将更多地向平民百姓开放。
  
  全球鼎力合作的浩大工程
  
  从2000年开始,登录上海图书馆网站的读者可以发现一个新链接——家谱数据库,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库来搜索某个姓氏的家谱信息,比如孔子的《孔子世家谱》、毛泽东的《韶山毛氏五修族谱》、刘少奇的《宁乡南塘刘氏四修族谱》、荣毅仁的《无锡梁溪荣氏家谱》等。
  这是上海图书馆从1998年起开展的一个工作,在两年多时间里,把上海馆藏的约17000种、110000余册中国家谱编纂成提要式目录,供学者和普通读者检索。正是在这个工作基础上,才产生了编纂《中国家谱总目》的动机。
  顾燕是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中国家谱总目》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也是此前建立“家谱数据库”的参与人,她说,“已经开辟的家谱阅览室,查阅范围是我们上海图书馆馆藏的家谱。但我们觉得有缺憾,因为有些人来之后查不到。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可能他家里没有修过谱,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家的家谱可能在其他地方,比如其他省份甚至海外……所以客观需要我们把全世界的家谱搞一个集成性的联合目录。”
  2000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文文献资料共建共享合作会议”上,《中国家谱总目》正式立项,上海图书馆成为此项目的主编单位。
  这是一个世界级的家谱联合目录,涉及到海内外众多文藏机构的合作,它将为查询者提供一个尽可能完整的家谱路线图。
  2000年11月,在上海图书馆的组织下,海内外25个成员单位举行联合会议,召开第一次总目编纂会议。
  “最初的设想是用三年时间来完成这个工作,但进行之后,发现涉及的范围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结果到目前已经进行了六年多的时间。”《总目》总编王鹤鸣说。
  在谱牒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按照“《中国家谱总目》著录项目表”填写家谱的相关信息。在项目表中,罗列着书名、责任者、版本、载体形态、附录、先祖、收藏者等条目。
  “一般的目录,只要有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几个要素就可以构成一个简要的目录。但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比如你的始祖、始迁祖,祖上有什么名人,迁徙过程等等。”顾燕说。
  这种提要式目录对编纂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想完成一张项目表的填写,至少要把家谱翻开,读读序跋,提炼需要的信息。
  “但家谱的信息都是由各地的人员在撰写,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时候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陈建华说。很多时候,对方发来的项目单上只写了一个简单的书名。这给谱牒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汇总编纂时增加了很多困难,经常要一遍遍与合作单位沟通协商。
  此次总目编纂,除非洲、南美、中东地区之外,各大洲均有覆盖。其中,上海的家谱最多,约18000种,其次是台湾,为10234种,北京排在第三位,8102种。而在海外,北美、日本家谱数量较多。欧洲的英国、荷兰、德国、法国等都有华人家谱收藏,但数量较少。以英国为例,约有华人家谱100多种,虽然量少,但全部是解放前修的旧谱,质量很高。在国内,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中国家谱的数量仅次于上海图书馆,但质量高,尤其以少数民族家谱极具特色。
  在诸多的合作单位中,特别要提到位于美国犹他州家谱图书馆。这家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各国死亡者档案资料的图书馆,这与其摩门教教义背景有关。该图书馆不但负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目录汇集工作,在上世纪中后期,他们还曾在台湾、日本制作了大量中国人家谱的微缩胶片,数量达17099种之多。据王鹤鸣介绍,该图书馆提供的中国人家谱微缩胶卷的目录信息,大大补充了《中国家谱总目》的内容,他们还给以此次目录编纂以大量资金帮助。
  截止目前,上海图书馆共收到“家谱项目表”达76000余份,去除重复的复本,家谱总目的规模大约在47000种以上。
  《中国家谱总目》主体内容将在今年年底定稿,之后会对《总目》编制索引,预计将于一年后正式出版,同时推出的还将有升级版的“家谱数据库”——像董孝忠老人这样的寻谱人再也不需要各地奔波了。
  
  平民的回归
  
  每当向别人介绍自己,董孝忠会提及,他是董仲舒的第76代孙。只要说出是什么地方的董姓人,老人便可以讲出这支董姓家族祖上的变迁,这是多年来奔波的结果。
  在上海图书馆家谱阅览室的门边,坐着管理员陈乐民。如果按照陈乐民的定义,董孝忠应该是被称为“谱痴”的一类人。六年来,陈乐民一直在这个阅览室里工作,像董孝忠这样对家谱越来越感兴趣的读者,他每天都会遇到。他们慕名而来,直奔这个处于图书馆二楼东侧的小屋,寻根问祖。
  “他们有学者、有高校学生,主体还是普通百姓”,陈乐民说,“以前,家谱是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排斥的,现在国家也不干预这个事情了,盛史修谱,经济发达了,生活好了,大家在精神、文化上面的需求就显露出来了。”
  在这次《总目》编撰过程中,仅中国大陆地区,就有3000余种家谱是由民间私人珍藏捐赠给图书馆的。王鹤鸣介绍,这些民间捐赠的家谱,绝大部分是这些年来重修的新谱。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陈建华回忆,曾经有一个江苏“是”姓的家族,在家谱修好后,特意为之做了一个红木盒子,捐赠给上海图书馆。据其族人讲述,“是”姓在国内只有两支,一支在常州、一支在苏州。
  类似这样的个人捐赠从未停止。
  家谱本是平民的历史,也应由平民百姓来写。而此次《中国家谱总目》的编撰,作用不只在寻根问祖,它是平民历史的回归——让它回归历史的本来地位之中。
其他文献
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刚刚过去一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7月3日至4日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与“老朋友”再次会面。  9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在杭州接见了当时还是韩国大国家党代表的朴槿惠。同一年,习近平在访问韩国时也与朴槿惠见面。而在朴槿惠访华后的这一年中,分别作为中韩两国元首的习近平和朴槿惠接触更加频繁,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海牙核安全峰会等国际多边外交场合两人均有多次双边会晤。 
鲁冰花从水岸向坡地肆意绽放,满山遍野,  蓝中带粉。有人脱口而出:天堂不过如此  曾旅居新西兰几年,也曾到过南岛,却没有机会看到鲁冰花的样子。朋友说,别犹豫了,这是看鲁冰花最好的季节,来吧。就这样,说走就走,漂洋过海去看鲁冰花。  从基督城机场出来,一路冷风阴雨,气温也只有15度,完全没有夏天的迹象。鲁冰花的花期从11月中下旬到12月中下旬,只有一个月。我们暗自祈求老天保佑,蒂卡普湖一定要有阳光,
“达沃斯曾经是治疗肺病的疗养地,因为盘尼西林的发明而转型。时至今日,达沃斯已经成为‘头脑风暴’的智力中心。我们需要新的‘盘尼西林’,来应对国际局势的新的挑战。”在年初赴瑞士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门见山地为世界经济开出了“药方”。  时隔半年多, 9月10日,李克强在大连出席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时,对“药方”做出了更加明确的阐释,提出了两种可行的全球性方案,即
1945年9月3日上午,当时的中国陪都重庆晴朗无云。国府要员们早早就集中于国民政府花园,武官穿一身戎装,文官着长袍马褂,大家喜气洋洋,相互恭贺胜利。上午8点30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盟军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走进了花园。  这个典礼可以说是前一日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投降仪式的延续。《大公报》记者朱启平亲历了日本签字受降的一幕——  9时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尔赛(今译哈尔西)走出将
五年一次的新加坡大选选情前所未有的激烈,新加坡民主进一步走向成熟。良性的竞争可推动政治的健康发展,而这正是民主的意义所在    46岁的黄文强,出生在新加坡国家独立的1965年。按他的话说,恰好一脚踩在第二代新加坡人——“65后世代”的开端。  第十二届新加坡国会大选的次日早上,这位“65后”喝着咖啡,一边翻看着手中那一大叠《联合早报》。  早报的头版用加黑的印刷体写道:在国家独立以来最激烈的一届
带廊柱和高大门窗是加勒比风格的房子的特点。  罗伯特家是我们在古巴住的第二户民居。屋里静寂无声,毕竟是午休时间。  房子有着加勒比海地区特点。进门是一个空间很高的客厅,有廊柱,铺着图案漂亮的瓷砖,房间墙壁是明快的颜色。不大的庭院里摆放着镂花的铁艺餐桌椅,有一棵果实累累的柠檬树和几株花树。  客房虽小但设施齐全,瓷砖洁净得闪闪发亮,热水也很充沛,在古巴应该算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了。  特立尼达小城依山
对于一些陷入困境的医疗资源而言,“医养结合”打开了另一条门路  “养老院就是我的家。”这是本刊记者一行采访住在医养结合机构里的高龄老人时听的最多的一句话。  在老年人与疾病相伴较长的时间过程中,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医养结合”成为各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在贵州,近几年来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从零起步,由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一院一策”自主选择医养结合的形式,正在逐渐铺开。养中有医
8月31日,天津港爆炸事故进入第20天。截至下午3时,共发现遇难者158人,失联者15人。滨海新区环境检测合格,300余所中小学如期开学。  相对于官媒的四平八稳,网传“塘沽又着火”,让人们为天津再捏一把汗。幸有@天津日报及时援引危化专家的解释说,下雨之后,现场残留的少量金属镁、金属钠遇水燃烧、冒烟均属正常现象,大家对此不必惊慌。  这几天,天津预报有阵雨,这也引发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
“雾霾、水污染、荒漠化、气候变暖……面对这一切我们能做些什么?”  12月9日,由BMW主办的“创新 ,责任悦领未来——2015 BMW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沈阳举办。当天,沈阳空气质量指数为170左右,属轻度污染。  面对开场的提问,BMW交出了一份答卷。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海森博士,与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专家学者、
55级北大人的人生,或许是最一言难尽的。  与建国初期不同,这一年能上北大的,无论应届生抑或调干生,都是从高考中拼成绩上来的学霸。从这一年起,北大各院系(东语系外)从四年制改为五年制。如果以1957年“反右”为一个时代的分界线,55级的大学生涯正好被一分为二。没有哪一届,比他们更完美地经历了“断裂”。  以近代史专家杨天石为例,1955年秋,他作为中文系一年级临时团支部副书记在新生大会上发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