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11点,妈妈看着手机里的日历,说:“小孩儿,今天是第54天。”
我摸了摸她的头发,轻声道:“知道。我们今天一起睡,好吗?”
她点头,然后抱着我,身体蜷缩起来,窝在我身边睡觉。我听见她迷迷糊糊地嘟囔着:“小孩儿,你也睡吧。”
我眯着眼睛,看着灯光下她的脸,状态依旧不是很好,苍白得可以看到细细的血丝。
那天,距离高考还有214天,而外婆已经去世一个多月了。
小说照进现实是一个极其可怕的事情。我甚至还在思考,人的思维与现实怎么会有那么契合的时候?
因为早年喜欢写文,写过大大小小的文章。其中最喜欢的一篇,主角的爷爷在高三的那个秋天去世。
那时,失去至亲之人的体验从未有过。我还在庆幸上天的恩惠,所以在那时,我写不出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
外婆去世的前一天,我还在学校上自习。心灵感应这种东西太过玄乎,却让人不得不信。我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地感受到,心跳猛地加速,眼皮一直在跳。
我向老师借了手机,打给妈妈,忙碌中。爸爸在几分钟过后才接的电话,他沉重的态度和电话那端喧闹的哭声源源不断地向我传输那个预感可能要变成真的。我抿了抿嘴,哑着嗓子问他:“怎么样了?”
“昏过去了。”爸爸叹了口气,“不知道……”还等他没说完,我便挂了电话。不知道什么?什么不知道?
我做了一万份的心理建设,却还是在他开口的时候,红了眼眶。
外婆是在第二天中午去世的。
11:10。
我在厨房盛饭,手里的碗太滑了,掉到白色瓷砖的地板上,碎了一地。我懊恼了一番,口中念念有词:“碎碎平安,碎碎平安。”是不是上天的暗示?下一秒,妈妈打来电话,备注昵称一直跳动着,听到电话的刹那,我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某些东西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看到外婆时,我在她的床前跪了很久,久到站不起来。
我把这个行为称为弥补。弥补,我没有的悲伤。
那天,我没有掉一滴眼泪。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有人点了我的泪腺,让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流泪。
我冷静极了,像个成熟的大人。而我那顶天立地的妈妈,几乎昏在我的怀里。
她像个小孩儿,埋在我的肩窝里抖着身体。
他们不让她哭,外婆病了好久好久,太痛苦了。对外婆而言,死亡是最好的解脱。
我一度觉得大人们太残忍了,在妈妈极度悲伤的时候却不让她悲伤。
后来想想,也是啊,失去妈妈的又不是他们,他们为什么会悲伤?
在告别室门关上的那刻,妈妈却冷静下来了。
老家的丧葬仪式,女儿要马上回家。
妈妈干脆利落地收拾了行李,就像把她全部的情绪都打包藏起来。
她说,她陪外婆度过最后的一个多月,她无憾。
我盯着她哭肿了的眼眶,心中泛酸。
我不知道怎么结束悲伤,我没有去请教妈妈,因为,我好像没有悲伤。
回去上课的时候,同桌对我说:“那你以后又要多一个泪点了。”我皱眉,对她说:“可是我并没有那么想哭。”
“那是因为她对你没有那么重要!”同桌指了指黑板上的高考倒计时,“如果我外婆不在了,我明年可能要复读了!”她耸了耸肩,“我根本读不下去。”
“不重要吗?”我反问自己。可是,我自己也不知道。
亲情在我心中一直都是最高的地位,我从不评判每一份亲情的重量。对我而言,每一份亲情都是恩赐,无一例外。
外婆去世后,我开始疯狂地掉头发。每天醒来时枕头上一缕一缕的黑丝着实让我吓了一跳。我耐着性子整理了几天,还是忍不住去剪了短发。我摸着那头短发,看着镜子里有些不像自己的那个女孩儿,告诉自己,适应适应吧。
就像适应有些人已经不在了的事实。
我整夜整夜地睡不着,爬起来做题是常态,第二天靠着咖啡和茶吊着精神上课。
妈妈说我是高三压力大,我点头认可她的话。我们都默契地不去想其他理由,即便那个理由大家心知肚明。
医生说,人有時候会建立一些保护屏障,感情不是消失,只是被理性压制。他建议我出去走走,放松一下。
我拒绝了他的诊断,因为我发现我开始掉眼泪了。走在楼梯口的时候,晚自习放学回家的时候,写作业的时候,泪珠沾湿了纸张,字被洇出黑晕,墨水向四周扩散,就像我的心情。我抹掉眼泪,我想,我要好了。
外公失去了一生挚爱,每天在家里发呆、看电视打发时间。妈妈说,家里的电视一整天都开着。
“要不,太冷清了。”她叹息道。
舅舅每天都回去陪外公,开一个多小时的车,陪他吃饭、下棋,还带他出去玩。
我看到朋友圈里舅舅发的外公的照片,想起外婆说她想去北京看天安门。
我想去北京上大学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她这个愿望,现在也是。
11月的老家飘着小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往常这个时候,外婆总喜欢在床上睡觉,每年都从秋天睡到春天。我们以前总笑她像熊一样,喜欢冬眠。
而今年,她也在睡觉,却再也回不到春天。
我开始讨厌11月了。它把10月份我锁住的所有情绪悉数放出,那阵阵的悲伤像酸水一样往外冒,我抑制不住想念天国的那个人,每一滴雨都像是她的叮嘱。
下一秒,我丢下了雨伞。
这一天是外婆去世的第54天。外婆信佛,一生吃斋礼佛。信佛者,不过头七,而是头九,寓意神佛保佑,顺利投胎。
妈妈说,第6个9天了。
我抱着她,同她说:“晚安。”
熄灭这灯,与天地同息。随风飘荡,随星灿烂。
我摸了摸她的头发,轻声道:“知道。我们今天一起睡,好吗?”
她点头,然后抱着我,身体蜷缩起来,窝在我身边睡觉。我听见她迷迷糊糊地嘟囔着:“小孩儿,你也睡吧。”
我眯着眼睛,看着灯光下她的脸,状态依旧不是很好,苍白得可以看到细细的血丝。
那天,距离高考还有214天,而外婆已经去世一个多月了。
小说照进现实是一个极其可怕的事情。我甚至还在思考,人的思维与现实怎么会有那么契合的时候?
因为早年喜欢写文,写过大大小小的文章。其中最喜欢的一篇,主角的爷爷在高三的那个秋天去世。
那时,失去至亲之人的体验从未有过。我还在庆幸上天的恩惠,所以在那时,我写不出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
外婆去世的前一天,我还在学校上自习。心灵感应这种东西太过玄乎,却让人不得不信。我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地感受到,心跳猛地加速,眼皮一直在跳。
我向老师借了手机,打给妈妈,忙碌中。爸爸在几分钟过后才接的电话,他沉重的态度和电话那端喧闹的哭声源源不断地向我传输那个预感可能要变成真的。我抿了抿嘴,哑着嗓子问他:“怎么样了?”
“昏过去了。”爸爸叹了口气,“不知道……”还等他没说完,我便挂了电话。不知道什么?什么不知道?
我做了一万份的心理建设,却还是在他开口的时候,红了眼眶。
外婆是在第二天中午去世的。
11:10。
我在厨房盛饭,手里的碗太滑了,掉到白色瓷砖的地板上,碎了一地。我懊恼了一番,口中念念有词:“碎碎平安,碎碎平安。”是不是上天的暗示?下一秒,妈妈打来电话,备注昵称一直跳动着,听到电话的刹那,我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某些东西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看到外婆时,我在她的床前跪了很久,久到站不起来。
我把这个行为称为弥补。弥补,我没有的悲伤。
那天,我没有掉一滴眼泪。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有人点了我的泪腺,让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流泪。
我冷静极了,像个成熟的大人。而我那顶天立地的妈妈,几乎昏在我的怀里。
她像个小孩儿,埋在我的肩窝里抖着身体。
他们不让她哭,外婆病了好久好久,太痛苦了。对外婆而言,死亡是最好的解脱。
我一度觉得大人们太残忍了,在妈妈极度悲伤的时候却不让她悲伤。
后来想想,也是啊,失去妈妈的又不是他们,他们为什么会悲伤?
在告别室门关上的那刻,妈妈却冷静下来了。
老家的丧葬仪式,女儿要马上回家。
妈妈干脆利落地收拾了行李,就像把她全部的情绪都打包藏起来。
她说,她陪外婆度过最后的一个多月,她无憾。
我盯着她哭肿了的眼眶,心中泛酸。
我不知道怎么结束悲伤,我没有去请教妈妈,因为,我好像没有悲伤。
回去上课的时候,同桌对我说:“那你以后又要多一个泪点了。”我皱眉,对她说:“可是我并没有那么想哭。”
“那是因为她对你没有那么重要!”同桌指了指黑板上的高考倒计时,“如果我外婆不在了,我明年可能要复读了!”她耸了耸肩,“我根本读不下去。”
“不重要吗?”我反问自己。可是,我自己也不知道。
亲情在我心中一直都是最高的地位,我从不评判每一份亲情的重量。对我而言,每一份亲情都是恩赐,无一例外。
外婆去世后,我开始疯狂地掉头发。每天醒来时枕头上一缕一缕的黑丝着实让我吓了一跳。我耐着性子整理了几天,还是忍不住去剪了短发。我摸着那头短发,看着镜子里有些不像自己的那个女孩儿,告诉自己,适应适应吧。
就像适应有些人已经不在了的事实。
我整夜整夜地睡不着,爬起来做题是常态,第二天靠着咖啡和茶吊着精神上课。
妈妈说我是高三压力大,我点头认可她的话。我们都默契地不去想其他理由,即便那个理由大家心知肚明。
医生说,人有時候会建立一些保护屏障,感情不是消失,只是被理性压制。他建议我出去走走,放松一下。
我拒绝了他的诊断,因为我发现我开始掉眼泪了。走在楼梯口的时候,晚自习放学回家的时候,写作业的时候,泪珠沾湿了纸张,字被洇出黑晕,墨水向四周扩散,就像我的心情。我抹掉眼泪,我想,我要好了。
外公失去了一生挚爱,每天在家里发呆、看电视打发时间。妈妈说,家里的电视一整天都开着。
“要不,太冷清了。”她叹息道。
舅舅每天都回去陪外公,开一个多小时的车,陪他吃饭、下棋,还带他出去玩。
我看到朋友圈里舅舅发的外公的照片,想起外婆说她想去北京看天安门。
我想去北京上大学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她这个愿望,现在也是。
11月的老家飘着小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往常这个时候,外婆总喜欢在床上睡觉,每年都从秋天睡到春天。我们以前总笑她像熊一样,喜欢冬眠。
而今年,她也在睡觉,却再也回不到春天。
我开始讨厌11月了。它把10月份我锁住的所有情绪悉数放出,那阵阵的悲伤像酸水一样往外冒,我抑制不住想念天国的那个人,每一滴雨都像是她的叮嘱。
下一秒,我丢下了雨伞。
这一天是外婆去世的第54天。外婆信佛,一生吃斋礼佛。信佛者,不过头七,而是头九,寓意神佛保佑,顺利投胎。
妈妈说,第6个9天了。
我抱着她,同她说:“晚安。”
熄灭这灯,与天地同息。随风飘荡,随星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