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里的战争

来源 :英语大王·军事百科知识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68168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巷战中,狙击手互相躲避射击,城市变成瓦砾场,四处躺满尸体……一片阴森的气氛,真恐怖!因为地形复杂,贴身近战,交战双方伤亡都很大,所以,巷战素有“绞肉机”的恶名。
  坦克无用武之地
  巷战难打,当过兵的人都知道。
  在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的城市展开巷战时,坦克、装甲车等重武器装备几乎无用武之地。你想,本来就只容得直进直出的狭窄街道,根本就没有大型战车掉头返身的空地,想左躲右避,没门儿!一旦打掉第一辆和最后一辆坦克,整个儿坦克部队都无法行动了。另外,双方的交战距离被拉近,坦克无法发挥几千米的射程优势,而敌人却可以轻易接近坦克;再加上坦克炮的仰角有限,无法攻击上方的敌人,比如2楼或3楼以上的,那时,坦克最薄弱的顶部、后部,完全暴露在敌人的打击下,那可是一打一个准儿呀!
  子弹不知来自何处
  重武器装备靠不住,那就只能靠单兵作战。可在这样一个没有一条清晰的战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胶着状态中,进攻一方在明处,抵御一方躲在暗处,你能想象一下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吗?在城市的每一处废墟里都有可能射出致命的子弹,上一秒你可以杀死别人,下一秒你可能被别人杀死,根本就不知道敌人的子弹来自何处。
  你说,巷战能不难打吗?
  凶险残酷似地狱:20世纪最著名的4次巷战
  战争吓坏我们,巷战又吓坏了战争。一旦战争避无可避的时候,巷战就成了弱者对付强者的最佳选择。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巷战真的是“绞肉机”,无论是胜方还是败方,损失都非常惊人。
  斯大林格勒* “绞肉机”
  对抗方:德国军队VS苏联军队
  作战时间: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这场巷战关系到两个极权领袖的脸面:斯大林要保住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希特勒要在这终结了他闪电战传说的地方洗刷耻辱。
  “报告朱可夫将军!”驻守城南粮仓的苏联近卫步兵第35师师长杜比扬斯基一脸焦急,“情况不断变化着。起初,我们在粮仓的上面,德国人在下面。现在,我们刚把德国人从下面赶出来,他们却又爬到了上面。”
  1942年10月以后,巷战进入到全面胶着状态。一座水塔、一段铁路路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甚至一堆瓦砾,都可能引发激烈的争夺战。德军花了极大代价攻下的残墙断垣,到了夜间又被苏军抢了回来。就算德军占领了工厂的一半厂房,但另一半厂房里,苏联人的生产照旧进行,坦克和装甲车一下流水线就马上开火。
  此时,势均力敌的双方面对面地端着机枪扫射,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刺刀断了就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双方的距离不再是用米尺来丈量,而是用尸体。
  11月11日,德军司令保卢斯发起最后一次进攻,只要再前进400米,德军就能把守军撵到伏尔加河河边。可就在这400米宽的战线上,双方士兵杀得如痴如狂。他们在瓦砾间摔跤,拳打脚踢,手抓牙咬,犹如困兽撕打了4天4夜。
  随后而至的严冬使得德军饥寒交迫,他们在上级“红军不留活口”的欺骗下仍然做垂死挣扎,直至1943年2月1日保卢斯被俘。
  战争结束后,斯大林格勒郊区埋葬了14万德军的尸体。
  *原名察里津,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61年改名为伏尔加格勒。
  柏林 最大的巷战
  对抗方:苏联军队VS德国军队
  时间: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2日
  让德国人感到心悸的是,苏联人很快就来复仇了。
  1945年4月15日,苏联人发起了进攻,在柏林城外围攻了11天。一天之中,苏军就发射了120万发炮弹,让40多万德国士兵成堆成堆地躺在尼斯河和施普雷河的河畔。苏军可没有一丁点儿怜悯,这是一场复仇者与绝望者的战斗。
  绝大多数苏军士兵都是平生第一次踏进柏林城。他们根本搞不清方向,只知道往前冲。结果,密密麻麻的子弹扑面而来,将他们成批成批地撂倒。那一天是1945年4月26日。
  虽然苏军的坦克群把城内200多万幢建筑物都轰了个遍,但丝毫没能摧毁来自废墟的火力。苏军遇到了麻烦,柏林成了坦克的坟墓,这些长驱直入的庞然大物被暗处的反坦克火箭弹和燃烧瓶炸得稀烂,横亘在狭窄的街道中,阻挡了后面坦克的前进。
  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巷战开始了。
  失去坦克掩护的步兵寸步难行,白白成了德军的靶子。后来,苏联人才知道:为了这次巷战,德国人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每一栋楼都被加固、改装为防守堡垒;每一扇窗户都被砖头堵上,只留下射击孔。德军甚至还发明了一种弯曲的枪管,以对付拐角处的进攻者。
  驻守柏林的,是德军中最精锐、最忠心的党卫军和国民卫队,他们躲在下水道、残垣断壁间或屋顶上。由于绝望,他们已经彻底疯癫,变得穷凶极恶。同样,苏军也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癫狂状态,复仇的烈火烧得他们群情难抑,即使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战友倒在脚下。
  朱可夫将军调整了战术——将坦克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成数个小组,与步兵、炮兵和工兵组成强击群,逐个逐个地攻克德军的堡垒。苏军士兵把床垫铺在坦克身上,以减轻对手对它的打击。
  苏军在烟幕弹的掩护下,冲进下水道和大楼里,与德军展开了近战。那是一场疯狂的恶战!简直就是一群“疯子”在打另一群“疯子”,其惨烈程度比斯大林格勒巷战有过之而无不及。厮杀此起彼伏,刚在这个防区结束,又立即在另一个防区展开。
  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德国纳粹没有就此停手。直到5月2日,眼见大势已去的德军才在魏丁格将军的率领下投降。然而就在这短短的6天时间里,苏军又有10万多士兵阵亡。
  不要暴露在窗口和门口!
  在贴着墙行进时要特别小心窗口,通过它时把头压低到窗口之下。
  脚边的气窗要特别注意,用跳跃的方式通过,不要让敌人看见脚。
  摩加迪沙 把会动的都打死
  对抗方:美国维和部队VS索马里人
  时间:1993年10月3日
  索马里巷战,这场有史以来时间最短的巷战,因为电影《黑鹰坠落》而被世人熟知。   起初,美国驻索马里维和部队只不过是想抓捕艾迪德(摩加迪沙最大一支部族派系武装的头目)的两名高级助手。行动刚一开始,美军就频频发生意外:从“黑鹰”直升机沿尼龙绳滑下来的过程中,先是一个士兵失手,从高20米处掉了下来,当场摔死;接着,另一个士兵被自己的枪托磕得满嘴是血;随后,尼龙绳磨断了通信兵的耳机线,失去了与指挥部的联系。目标倒是很快就逮住了,可负责接应的车队没能收到通信兵发出的信号,迟迟按兵不动,白白浪费了近40分钟。
  此时,听到风声的艾迪德的部族人已从各街各巷围了上来,切断了美军行动小组的退路。局势骤然演化成巷战,先是“黑鹰”61号被一枚火箭弹击落,紧接着,美军最为丢脸的一幕上演了:负责营救的救援车队在离“黑鹰”61号仅隔一条街的地方转来转去,愣是没联络上。若不是美军伤兵的运气好,被后来增援的队友救走,那死亡的人数可就不只是18人了。
  倒霉,又有一枚火箭弹把“黑鹰”64号打了下来。受伤的驾驶员杜兰被艾迪德部族活捉,幸亏有人打算拿他同美军交换俘虏,不然,肯定会立刻被愤怒的索马里人踩扁。而在此之前,两个自愿从直升机跳下来保护杜兰的美军士兵,被成百上千的索马里人击毙——电影《黑鹰坠落》大肆渲染的,就是这一悲壮情节,影片拍摄得很煽情,充满了美国式的自我辩解,独独掩盖了索马里人对这个所谓“国际警察”的厌恶之情。
  事实上,乱打一气的索马里人也很“悲壮”:一些妇女抱着婴儿冷静地走到美军车旁,突然举起手枪射进车窗里;骑着驴或牛赶来参战的平民络绎不绝;连八九岁的孩子们也学着大人样向美军士兵射击,尽管右手要伸至极限才能够着扳机。
  起初,美军只打持枪射击的索马里男人,但很快发现,这根本无法脱身,只有“凡是会动的都打”,才能杀开一条血路逃回基地。
  越过墙垛的方法
  跨越墙面是最缺乏防备的状态,所以姿势要尽量放低。
  迅速地趴在墙垛的顶端,然后以身体为中心轴做翻滚。如果不能确定墙的另一面有什么,可先丢一颗手榴弹,之后再翻越墙垛。
  格罗兹尼 俄罗斯的战栗
  对抗方:俄罗斯军队VS车臣非法武装
  时间:1994年~1995年,第一次巷战;
  1999年12月25日~2000年2月,第二次巷战
  格罗兹尼城,1918 年建成。它是按照作战要塞来设计建造的,城内堡垒密如蛛网,易守难攻。在当地方言里,“格罗兹尼” 的意思是“可怕和残酷”。这里爆发的两次巷战,堪称越战后最血腥的战役,它因“让俄罗斯军队战栗”而闻名于世。
  第一次巷战,格罗兹尼就要了上千名俄罗斯士兵的命。据说,杀进市区内的一个千余人的作战团仅剩下1名军官和10名士兵活着离开;进入市区的26辆俄军坦克被击毁了20辆;120辆装甲车损失了102辆。车臣非法武装甚至将俄军的死尸垒成沙包,当作街头碉堡,让逝去的人丧失了最后的尊严。
  五年后,俄罗斯阵亡士兵的尸体再次被侮辱。2000年1月24日是第二次格罗兹尼巷战最惨烈的一天,俄军尸横遍野。当时,天气特别冷,尸体不容易腐烂,车臣非法武装踏着他们前进。
  事实上,格罗兹尼巷战是一场狙击手的战争。俄军士官赫尔巴德斯在他的战地日记里写道:“我旁边的弟兄一个个倒下去,每个人的脑门上都留有小而圆的弹孔……”1月18日,狙击手甚至射杀了俄军的格罗兹尼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头部两枪、背部一枪,枪枪致命。
  凶狠、果断、对地形了如指掌的车臣非法武装狙击手散布于整座城市,他们躲在阴暗处,每人搭配一个机枪手和一个火箭炮手。这种三人小组杀伤力很强,移动又迅速,兼具远-中-近3种距离的火力搭配,简直就是城市巷战的“黄金组合”。
  无可奈何的普京(时任代总统)后来下令轰平格罗兹尼,但这座弹丸小城,却成为俄罗斯军人心中永远的痛。
  哪个是市区巷战的正确作战方式?
  在“突出重围(CF)”的巷战游戏中,玩家死了后可以马上重来,而在现实的战争中,生命只有一次!这就是战争!但愿和平之光永存!
其他文献
铁骑绝尘
期刊
这一天过得可真漫长,从你穿的衣服就能看出来。  在你换上干净舒适的新衣服后,就更觉得换掉的衣服该好好洗洗了,然而不幸的是,因为失重,你不能随意使用水,方圆百里内都没有洗衣机。这是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里的一个典型场景。尽管当下的国际空间站比以往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设施,比如地球以外最好的健身房、竞技场。  脏衣物得反复穿  长途旅行都很难带够衣服,
期刊
说起便携式防空导弹,那可不能不提“毒刺”。它可是名副其实的,特别是外形,细长的身材就像是一根刺,站着可能跟你差不多高,有1.5米长,而直径仅为7厘米。  你可千万别小瞧这个看起来挺瘦弱的家伙,它曾创造了令人震惊的战果呢。那是1986年,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阿富汗的游击队饱受苏联空中火力的猛烈打击。后来,美军向阿富汗秘密提供了1000枚左右的“毒刺”导弹,一下子扭转了战场局势。据说,阿富汗游击
期刊
空中加油寻常事  1963年6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23战斗机中队接到命令,全体转场到远东地区,执行为期一年的作战部署任务。  6月21日,中午时分,阳光灿烂。在太平洋上的6000米高空,克里夫·贾金斯驾驶一架F-8“十字军战士”战斗机紧紧跟在一架笨重的、大腹便便的KC-130空中加油机后面,准备实施空中加油行动。  F-8战斗机的燃油箱有限,难以满足长途飞行的需求,航程中必须进行空中加油。这是一
期刊
2012伦敦 奥运会安保部队特战队员掠影
期刊
礼炮声声,军旗猎猎,伴着雄壮的进行曲,威武的步兵队列踏着整齐的步点正步前行;装甲车和炮兵列成严整的方阵,相互之间保持着一丝不差的距离,缓缓通过主席台;线型简洁的战斗机、体形硕大的轰炸机和小巧玲珑的直升机,排布成整齐划一的飞行队列,伴着轰鸣声掠过低空,有的还拖着长长的彩烟,在空中划出一道道长虹……  俄罗斯红场上气势磅礴的铁甲洪流,英国白金汉宫门前追忆往昔的行军和检阅,法国香榭丽舍大道上巧妙编排的车
期刊
玩转CF酷枪
期刊
慕尼黑奥运惨案
期刊
液体防弹衣?没搞错吧?我只听说过用钢板或者凯夫拉材料制造的防弹衣,至于液体制造的防弹衣,还是头一次听说呢!  液体真的能用来防弹吗?先别着急,往下看就知道了。  笨重的  防弹衣  防弹衣作为重要的单兵防护装备,能较好地减少士兵的胸部伤害,并使上腹部免受子弹和弹片的伤害。虽然现代的防弹衣已经经历了多次改进,但它们的防护能力仍然与质量成正比,常常与“厚重”、“笨拙”这两个词脱不了干系。目前,最先进的
期刊
逃出我的监视  雷达监测站。夜已经深了,然而辛劳的士兵们依然紧紧盯着屏幕上的动静,不敢有丝毫懈怠。我跟他们一样,这会儿也在站岗呢!我是个工作狂,拥有全天候的工作激情。大家叫我“隐形哨兵”、“千里眼”,嗯,这两个名字我超喜欢!  我是雷达,经常跟我打交道的对手就是飞机。这家伙竟然敢在我的眼皮子底下玩起隐身术,这可把我惹毛了,我可得好好研究研究,看看它到底是怎么从我视线里溜走的。  你以为飞机隐形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