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撤去毛毡得解放
杨福音画画不用毛毡,而是把宣纸直接铺在画桌上,喷水打湿,刷上底色,然后趁湿开始作画。这种作画方式,是杨福音的独家秘笈。
2003年春天的一个偶然机会让他放弃了毛毡。把宣纸铺在毛毡上作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毛毡吸收毛笔的一部分水分。但是,画完画后毛毡总是湿湿的,不久还会显出一块块白斑,宣纸铺在上面,这些地方不吸墨也不沾颜色,弄得画上就像长了许多白癣一样,十分难看。因此,隔一两个月就要换一块新毛毡,这让每天都要画画的杨福音烦恼不已。
有一天,杨福音把旧毛毡丢在门外,正好下大雨,无法到外面买新毛毡,但他的画瘾上来了。于是他用前面提及的方式試着去画,结果却有了极为惊喜的体验,让他顿觉笔墨获得未曾有过的大解放,甚至有新生之感。
“桌面是硬的,喷湿的宣纸平整地粘贴在桌面上,等于毛笔直接在坚硬的桌面画画,那种线条挥洒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而且与作画时波澜起伏的心性是那样的吻合,让我在作画时第一次获得了去除束缚的快乐。我就想,怎么不早想这个办法呢?”杨福音说。
作画铺毛毡这个习惯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杨福音特地去查美术史,结果没有找到一张古人的画是在毛毡上画的。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古人作画写字并不用毛毡,而是将宣纸直接铺在案桌上或石板上。不经意之间,杨福音找到了一条与古人相通的道路。从此,杨福音就彻底丢掉了毛毡。
杨福音说,艺术创新的先决条件,就是有你自己独特的作画程序,这很重要。“这种工具性的改革,正是中国绘画求得变化的重要手段,也让我的绘画一直走到今天并呈现出自我的个性。”
8月15日,“杨福音中国画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展出的80幅作品都是杨福音近三年来创作的。穿梭在展厅,无论是花鸟、山水还是人物,那种雨润从容的画面,甚至那把一尾尾游鱼置于荷花荷叶上方的反常,都让人产生了一种自由和写意的感觉,仿佛可以触摸到杨福音这种独特的绘制技法。
独特的,还有线条。那有着现代简约之美而富有韵律美感的线条。
杨福音对艺术的定义是:想象加韵律等于艺术。而在他的画中,线条就是韵律。受毕业于上海美专西画系的父亲的影响,杨福音下决心当一个画家;而作为工笔人物画家的老师陈白一,则让他明白了线是中国画的生命。杨福音自己也曾经是一个连环画家,那种简练、明快的线条影响到了他日后的中国画创作。在杨福音今天的认识中,不能为了一幅画去画一条线,而是一条线本身也应该是一幅画,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不仅仅是客观物象的轮廓线,这样才能有细节,画才能活。
杨福音从黄宾虹的“无皴法”里得到启发,将他如今的线描称之为“反线描”。“反线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传统人物画线描本质的继承;二是让线描的实际操作功能与审美功能获得更大的解放。传统人物画的线描还是重在表达客观对象,我如今追求的这个线描,它应具备三个功能:一是线描部分地表达客观对象;二是线描应具有离开形的独立审美价值;三是线描要在整幅作品中起到平面分割的作用。”他认为,在这方面八大山人做得最好。
杨福音一直在学八大山人。和别人不同的是,“他研究八大的构图、用笔、用墨,但并不进入八大的角色,而着重表达自己的心境,使他的画和八大既有相同的创新气度,又有自己的格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认为,杨福音也画荷花、小鸟、飞鱼、仙鹤……虽然是同样的题材,但是却没有了八大的冷漠孤傲、愤世嫉俗,变得心平气和、淡然悠远。
文人画的创新才是正路
有许多人都注意到了杨福音身上的士或君子之风。
有人说,尽管时代早已失去了滋养士的土壤,但杨福音仍旧恪守着士身上那种种可贵的精神品质:高贵、良知、敬畏、不屈,以及那种知识的傲慢。也有人说,杨福音的兰草、荷花、美人、游鱼、禽鸟,文气十足,高雅纯静、简约幽妙,呈现出东方文化特有的朦胧诗意和大美至简的哲学意蕴,透过画面,我们能体会到这些物象所体现出的“古君子之风”。
杨福音特别强调读书,经常说“七分读书思考,三分画画”。自从1993年从长沙举家南迁广州,这20年来,杨福音就像个隐士居住在他的“半新不旧斋”。他每天很早就起床,早餐后开始画画,画上三四幅,十一点左右,他就搁下画笔,余下的时间都用来读书,还在多家报纸开专栏,写了许多品藻类的小品文。
他的看法是:读书是画好画的捷径。中国画的技巧掌握并不难,三五年就可以解决。但真要画好画,关键还在人,所以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他曾说,读书就是跟“好”见面,跟“好”对话,让你提升心志,超凡脱俗,晓得世上的“好”好到了什么程度。书读得好,画画也不在话下。一个不知道什么是“好”的画家,怎么能画出一张好画来呢?他批评现在许多不读书的画家,不通文史,作品匠气十足,文气太少。
“所谓‘走出书斋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提法本身不错,但现在的画家,既在现实中没有自己的书斋,心灵深处也没有安放书斋,‘不读书’成为当今大多数画家的通病。”艺术评论家刘释之说,杨福音的绘画确确实实是靠读书堆砌起来的,毫无疑义要归到“现代文人画”中去,归到“雅文化”、“雅艺术”中去。杨福音的绘画给人们的重要启示是,重归书斋,重归“雅文化”。
杨福音特别喜欢苏东坡和八大山人,因为他们离精神近,和物质远,超尘脱俗,是真正的文人,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八大山人是中国绘画的高峰。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时时向八大致敬。我现在要做的,是沿着八大之路走下去,这是一条当代中国绘画发展的正道。” 在杨福音看来,在风气败坏、江河日下的今天,中国画真是到了要找出路的时候了。出路在哪里呢?仍在中国画自身。确切地说,是文人画的创新。
“中国绘画一言以蔽之,就是把文人画带入现代。每一个朝代,就是有那么几个人,把当时的文人画带入现代。”在近代以来的画家中,杨福音独尊齐白石、黄宾虹,就是因为他们继八大、石涛之后,在20世纪把文人画带入了现代。
作为坚持在传统中创新的画家,他蔑视中国油画,也不赞成当代水墨。他把中国人学油画比作西方人学京剧,认为没有一个中国人真正解决了油画的技巧问题,甚至比不上朝鲜和越南;他把当代水墨比作“唱歌的去唱京剧”,认为这是一种很偷懒的做法,把中国画最强调的笔墨抽掉了。
对于20世纪以来多少人焦虑和探索的中西融合问题,杨福音有自己的看法。他不赞成中西结合,认为那是表面的结合,他讲中西“神交”。什么是神交?“就是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学者看月亮是圆的,外国有一个学者看月亮也是圆的,他们看月亮的同样感受被流传下来了,后来大家发现,哎,他们看月亮的感觉都是圆的。这是本质的关系,不是表面的。”
杨福音十分反感用西画改造中国画的风气,把中国画糟蹋成不中不西、非驴非马。他显然赞同傅雷批评扬州八怪的话:他们有否定传统的勇气,而没有否定传统的准备。在杨福音看来,林风眠、徐悲鸿等人是第一代把手伸向西方的人,其中林风眠做得比较好,因为他把手伸到了民间,但由于他立足西方,还是有一种非驴非马的感觉。在这方面,赵无极比较成功,比林风眠好,比吴冠中更好。因为他的油画本质是中国的,就是画宋人山水,只是表面弥漫了一层西方的光。他强调手要伸向民间,也要伸向世界,但脚一定要站在中国。
“很可惜,现在大量年轻人都说我们讲这种话是老朽。我很骄傲地对他们说,我比你年轻得多,我劝你们这些人不要走弯路,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杨福音语气有些激动。
杨福音曾在一个裱画店与裱画师傅闲谈,师傅说:“现在的画家平时都不画画,都是在等订单,订单来了才画。杨老师你呢?”杨福音笑说:“我是既不接单,也不接双。我接古人的气、接地气。”
戏剧《恋爱的犀牛》
1999年,由廖一梅编剧,孟京辉执导的《恋爱的犀牛》首次上演,一时广受欢迎。至今,该戏剧共计上演近1000场,已成为中国小剧场戏剧史上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刘畅、黄湘丽接棒主演,向观众展示,一个如犀牛般偏执的男人在追求一个女人、追求爱情的道路上横冲直撞,尽显“不理智”的一面。
2013年9月10日至10月6日 北京东城区蜂巢剧场 100元、150元、200元、380元
舞剧《孔雀》
杨丽萍的舞蹈总是给人以一种独特的感觉,一种混杂着古典与神秘、轻盈与厚重的感觉。舞剧《孔雀》以存在于现实却又被传说所神化了的孔雀为主题,以春、夏、秋、冬四个篇章讲诉了一个关于成长、人性与爱的故事。如同一个现代寓言一般,生命的哲学在曼妙的舞姿中以一种赏心悦目的方式被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2013年9月21日至9月25日 北京东城区保利剧院 180元至1280元不等
话剧《原告证人》
本剧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短篇小说,曾获纽约剧评家协会最佳外国戏剧奖。一份遗嘱将主人公伦纳德·沃尔卷入了一场谋杀案。法庭的指控与法庭上妻子的背叛将其带到了一个绝境,直到一个神秘女人的出现……峰回路转的案情,错综复杂的谜团,纯正的英式法庭激辩,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盛宴。
2013年8月21日至9月15日 上海徐汇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50元、200元、300元
隙间——隈研吾2013中国展上海站
本次展览一票两地观看,其中,证大当代艺术空间将展出9件隈研吾的建筑作品模型及相关影像资料;而在喜玛拉雅美术馆,则设置了两层楼高的1:1模型。隈研吾以他的作品展示了当下社会所盛起的SHARE HOUSE概念,阐述了如何在共享空间中保留独自发展的“隙间”。
2013年7月6日至9月15日 上海杨浦区证大当代艺术空间、喜玛拉雅美术馆 25元、30元、50元
歌剧《茶花女》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以短短6周时间谱曲完成的《茶花女》如今已是最传奇的歌剧作品之一,剧中讲述了交际花茶花女和来自正统家庭的年轻作家令人感慨的爱情故事。广州大剧院与英国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连手,呈现由英国5次奥利弗金奖导演理查德·艾尔执导的《茶花女》,该版本被誉为最华美的《茶花女》歌剧版本。
2013年9月27日至9月29日 广州大剧院 280元至2880元不等
话剧《如梦之梦》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巴黎红透半边天的剧场导演彼得布鲁克,曾把印度史诗《摩诃婆罗达》搬上舞台,从清晨演到日暮,长达九小时,成为国际艺文界的一大盛事。如今,中国戏剧家赖声川导演的确《如梦之梦》,讲述一个又一个没完没了的故事—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
2013年9月27日至9月29日 深圳保利剧院 80元至1980元不等
多媒体音乐话剧《半生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 沈世钧、许叔惠一双好朋友遇上了顾曼桢。曼桢和世钧是两情相悦的;而叔惠一颗心向着世钧南京公馆的一位大小姐石翠芝……千万人来复去,时间无涯荒野里,七名男女赫然相遇,七段关系一番纠结。话剧由进念.二十面体制作,继新加坡“华艺节2013”后,香港重演。
2013年9月27日至9月29日 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 160元至420元不等(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