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制造成本上升和汇率升值的双重压力下,制造业外资向越南等其它国家“南逃”的趋势渐显。
7月26日,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全球同步发布《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的)指出,尽管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上升了5%,达到12400亿美元,但其仍比危机前的均值低15%左右,比2007年时的最高值减少了近37%。就在全球FDI低迷之时,中国商务部日前发布今年1至6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等数字显示,外资流入中国的速度也开始趋缓。
业内专家表示,在制造成本上升和汇率升值的双重压力下,制造业外资向越南等其它国家“南逃”的趋势渐显。此外,中国吸收外资还面临着如何与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相结合的挑战。
外资流入中国趋缓
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与企业司司长、《世界投资报告》主编詹晓宁于7月26日表示,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上升了5%,达到12400亿美元。其中较为令人瞩目的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吸收了超过半数的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达到6420亿美元。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的外资流入量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东亚地区的外资流入量上升至1880亿美元。中国的流入量上升了11%,达到1060亿美元。
但是研究报告称,年底直接外资流入量仍比危机前的均值低15%左右,比2007年时的最高值减少了近37%。总体来看,投资仍然落后于已恢复至危机前水平的全球工业产值和贸易的复苏。
在全球FDI低迷之时,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商务部日前公布今年1至6月数据显示中国吸收外资增速也在锐减。
据悉,今年1至6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8.91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其中,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128.6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同比增速为年内最低。
联合国贸发会议官员梁国勇指出,2010年全球FDI有所回升,但幅度很小,从今年上半年看,情况有所改善,但世界范围FDI复苏的力度仍然较弱。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债务危机严重,新兴经济体通胀抬头,不稳定因素增加,这些都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负面影响。下半年情况如何还要看上述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是否能有所好转,但现在看来前景并不乐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王晋斌教授表示,从过去的历史来看,FDI增长与全球经济增长密切相关。金融危机已经过去3年了,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艰难。发达经济体实体经济复苏困难重重、新兴经济体面临控通胀的压力,再加上逆周期的贸易政策,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FDI增速缓慢。
制造业外资“南逃”渐显
“全球经济和投资不景气对中国吸引外资的影响有,但并不大,因为中国经济自身的小环境决定了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仍然很大。”梁国勇表示,目前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在制造业领域,由于劳动力等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降低,日益面对来自越南等亚洲其他国家的挑战。虽然中国外资总量仍在增长,且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但利用外资结构不断向服务业倾斜,而房地产则成为热点,热钱之忧隐现。
从《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中不难看出,在发达国家眼里,吸引外资的传统国中国正逐渐被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取代。报告指出,2010年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直接外资流入量上升了24%,达到3000亿美元,接近全球总量的1/4。2010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的直接外资流入量翻了一番以上,达到790亿美元。
“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南逃’而非‘西进’是我国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梁国勇分析说,由于工资等制造成本不断上升,中国作为制造基地(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言)的竞争力下降。相应地,跨国公司在生产性项目的选址上开始将目光投向亚洲其他低收入国家,或干脆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向东南亚。“例如,中国多年来一直是耐克的头号生产基地,但现在已经让位于越南——对美国公司来说,这不是个别现象,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7月26日,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全球同步发布《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的)指出,尽管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上升了5%,达到12400亿美元,但其仍比危机前的均值低15%左右,比2007年时的最高值减少了近37%。就在全球FDI低迷之时,中国商务部日前发布今年1至6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等数字显示,外资流入中国的速度也开始趋缓。
业内专家表示,在制造成本上升和汇率升值的双重压力下,制造业外资向越南等其它国家“南逃”的趋势渐显。此外,中国吸收外资还面临着如何与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相结合的挑战。
外资流入中国趋缓
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与企业司司长、《世界投资报告》主编詹晓宁于7月26日表示,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上升了5%,达到12400亿美元。其中较为令人瞩目的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吸收了超过半数的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达到6420亿美元。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的外资流入量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东亚地区的外资流入量上升至1880亿美元。中国的流入量上升了11%,达到1060亿美元。
但是研究报告称,年底直接外资流入量仍比危机前的均值低15%左右,比2007年时的最高值减少了近37%。总体来看,投资仍然落后于已恢复至危机前水平的全球工业产值和贸易的复苏。
在全球FDI低迷之时,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商务部日前公布今年1至6月数据显示中国吸收外资增速也在锐减。
据悉,今年1至6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8.91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其中,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128.6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同比增速为年内最低。
联合国贸发会议官员梁国勇指出,2010年全球FDI有所回升,但幅度很小,从今年上半年看,情况有所改善,但世界范围FDI复苏的力度仍然较弱。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债务危机严重,新兴经济体通胀抬头,不稳定因素增加,这些都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负面影响。下半年情况如何还要看上述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是否能有所好转,但现在看来前景并不乐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王晋斌教授表示,从过去的历史来看,FDI增长与全球经济增长密切相关。金融危机已经过去3年了,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艰难。发达经济体实体经济复苏困难重重、新兴经济体面临控通胀的压力,再加上逆周期的贸易政策,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FDI增速缓慢。
制造业外资“南逃”渐显
“全球经济和投资不景气对中国吸引外资的影响有,但并不大,因为中国经济自身的小环境决定了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仍然很大。”梁国勇表示,目前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在制造业领域,由于劳动力等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降低,日益面对来自越南等亚洲其他国家的挑战。虽然中国外资总量仍在增长,且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但利用外资结构不断向服务业倾斜,而房地产则成为热点,热钱之忧隐现。
从《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中不难看出,在发达国家眼里,吸引外资的传统国中国正逐渐被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取代。报告指出,2010年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直接外资流入量上升了24%,达到3000亿美元,接近全球总量的1/4。2010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的直接外资流入量翻了一番以上,达到790亿美元。
“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南逃’而非‘西进’是我国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梁国勇分析说,由于工资等制造成本不断上升,中国作为制造基地(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言)的竞争力下降。相应地,跨国公司在生产性项目的选址上开始将目光投向亚洲其他低收入国家,或干脆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向东南亚。“例如,中国多年来一直是耐克的头号生产基地,但现在已经让位于越南——对美国公司来说,这不是个别现象,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