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进行,高中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全国各地的新课改也都进行的如火如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此过程中仍避免不了有各种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改革
一、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现状及问题
(一)师资配置存在不均衡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中地理新课改工作已经广泛开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部分高中院校把一些资质较老、教学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安排在高三年级执教,教师即中度过高,这就造成了低年级的基础教学标准及新课程改革后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不劳,老教师不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教科书中各个模块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漏掉知识点,对教材内容不熟悉的现象,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教材与传统授课不协调
新课改后,教材内容重新进行了调整,一些高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材接触少,在授课的过程中对难易程度不同的知识点讲解把握不准,使教师在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标准掌握方面有很大难度,容易出现因新旧教材交替而产生的知识错位的现象。一些教师讲课习惯面面俱到,然而高中地理新课改的特点就是增加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因此,传统教学习惯反而会影响新课改的推进效果。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观念滞后
一方面,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载体,也是保障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重点。就我国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说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所涉及到的引用例子过于陈旧、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等。另一方面,教学观念,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思想,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发展指导。如果观念过于陈旧、迂腐,不仅仅不利于教学的改革,更会阻碍教学的正常运作。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是把培养学科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并且还要将其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然而,很多高中地理课堂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或是填鸭式教学,没有真正做到一探究性、创新性教学为目标。
二、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课堂教学应把“学生为中心”与“以教师为引导”结合起来
以“学生为中心”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而兴趣既是学生最好的动力,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源泉。为了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希望做到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不仅要对知识和经验进行传授,还需让学生能够良好的接收、消化这些知识、经验,开展针对性教学,确保教学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从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个人竞赛等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积极的转变角色,重新定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自己,改变传统居高临下的态度,积极的与学生做朋友,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平等,也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把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将生活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在关注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拓展生活视野等方而引起重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当地实际,把地理知识与当地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理论认识家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评价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趋利避害的措施。新课标改革给了教师、学生发挥自己能力和优势的空间和舞台,只要师生之间不断沟通,尝试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教师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地理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课堂不仅要注重了学习的趣味性,也要注重课堂的实效性。地理课程涉及了广泛的人文景观、自然天地等精彩纷呈的知识要点。因此,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当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借助已经具有的形象、直观的教具展开教学,比如地理标本、挂图、录像、幻灯、多媒体等,或者是自己创造更多、更切合实际的地理课程新教具以及新模型,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变得更加丰富。譬如,在对“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其中的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倘若仅用书本中的文字以及课文中的插图来看,学生很难进行深入的理解。这时地理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开教学采用动画演练与过程展示的方式,让静止的图片转化为动态的画面,使学生在从中感受地球在运动中的整个变化过程,从而掌握住知识要点。
(四)教师转变角色,引导学生不断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新知。问题即思维,一切探究、发现、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在教学中老师是引导者,教师要以教材为凭借,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同时又要严格的贯彻落实新的教学大纲。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科学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宏观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进程等等。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一定要注意新颖性与层次性,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和有可探索的余地。其次,教师不要直接向学生提供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和方法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第三,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一定要创设问题情境,容忍学生幼稚的甚至荒诞的想法,使学生逐步做到想问、敢问和善问。
作者简介:劳超凤(1985.12-),女,汉族,广西浦北人,大学本科学历,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鸿雁.新课标下地理问题教学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5(1).
[3]黄田跃.高中地理新课标下教学与实践探究[J].教师,2012(16).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改革
一、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现状及问题
(一)师资配置存在不均衡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中地理新课改工作已经广泛开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部分高中院校把一些资质较老、教学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安排在高三年级执教,教师即中度过高,这就造成了低年级的基础教学标准及新课程改革后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不劳,老教师不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教科书中各个模块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漏掉知识点,对教材内容不熟悉的现象,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教材与传统授课不协调
新课改后,教材内容重新进行了调整,一些高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材接触少,在授课的过程中对难易程度不同的知识点讲解把握不准,使教师在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标准掌握方面有很大难度,容易出现因新旧教材交替而产生的知识错位的现象。一些教师讲课习惯面面俱到,然而高中地理新课改的特点就是增加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因此,传统教学习惯反而会影响新课改的推进效果。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观念滞后
一方面,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载体,也是保障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重点。就我国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说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所涉及到的引用例子过于陈旧、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等。另一方面,教学观念,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思想,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发展指导。如果观念过于陈旧、迂腐,不仅仅不利于教学的改革,更会阻碍教学的正常运作。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是把培养学科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并且还要将其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然而,很多高中地理课堂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或是填鸭式教学,没有真正做到一探究性、创新性教学为目标。
二、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课堂教学应把“学生为中心”与“以教师为引导”结合起来
以“学生为中心”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而兴趣既是学生最好的动力,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源泉。为了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希望做到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不仅要对知识和经验进行传授,还需让学生能够良好的接收、消化这些知识、经验,开展针对性教学,确保教学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从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个人竞赛等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积极的转变角色,重新定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自己,改变传统居高临下的态度,积极的与学生做朋友,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平等,也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把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将生活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在关注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拓展生活视野等方而引起重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当地实际,把地理知识与当地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理论认识家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评价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趋利避害的措施。新课标改革给了教师、学生发挥自己能力和优势的空间和舞台,只要师生之间不断沟通,尝试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教师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地理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课堂不仅要注重了学习的趣味性,也要注重课堂的实效性。地理课程涉及了广泛的人文景观、自然天地等精彩纷呈的知识要点。因此,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当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借助已经具有的形象、直观的教具展开教学,比如地理标本、挂图、录像、幻灯、多媒体等,或者是自己创造更多、更切合实际的地理课程新教具以及新模型,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变得更加丰富。譬如,在对“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其中的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倘若仅用书本中的文字以及课文中的插图来看,学生很难进行深入的理解。这时地理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开教学采用动画演练与过程展示的方式,让静止的图片转化为动态的画面,使学生在从中感受地球在运动中的整个变化过程,从而掌握住知识要点。
(四)教师转变角色,引导学生不断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新知。问题即思维,一切探究、发现、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在教学中老师是引导者,教师要以教材为凭借,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同时又要严格的贯彻落实新的教学大纲。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科学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宏观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进程等等。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一定要注意新颖性与层次性,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和有可探索的余地。其次,教师不要直接向学生提供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和方法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第三,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一定要创设问题情境,容忍学生幼稚的甚至荒诞的想法,使学生逐步做到想问、敢问和善问。
作者简介:劳超凤(1985.12-),女,汉族,广西浦北人,大学本科学历,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鸿雁.新课标下地理问题教学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5(1).
[3]黄田跃.高中地理新课标下教学与实践探究[J].教师,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