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合并u0003u0003Ⅲ度房室阻滞起搏治疗及转归二例

来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c573332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1 患者男性,64岁.因心悸气促3个月伴昏厥两rn次,于1995年2月28日入院.体格检查病人表现为心力衰rn竭症状.rn
其他文献
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分散的单个细胞,特征性表现为细胞皱缩、细胞质浓集、核染色质固缩、核裂解,终末期形成凋亡小体[1].而淋巴细胞也能发生凋亡,人体血液和组织的淋巴细胞在
了解卫星细胞激活过程中的控制因素,有利于设计出更好的促进骨骼肌发育和修复方案,以应用到运动科学(提高运动员机能表现)和健康科学(特别是肌肉萎缩和Sarcopenia的治疗方法)
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是保持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先决条件.而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不但丧失房室的同步性,而且改变了心室正常的激动顺序,对血液动力学和心功能产生多方面的不
患者男性,76岁.有缓慢性心律失常病史10年,心悸、不能平卧加重一周.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Ⅲ度房室阻滞.于1999年4月19日入院拟安置起搏器.否认精神病史.体
目的:观察长时间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免疫机能和血清瘦素的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名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持续60天的高原训练(海拔2200m),训练分为两个大的训练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rn患者女性,39岁.10天前曾患感冒,突感心悸、胸闷就诊.听诊心律不齐.心电图检查(附图)为连续Ⅱ导联记录,基本节律为窦性,频率88次/分,PR间期0.14 s.另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溶栓治疗后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趋势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发病后24h内入院的ST段抬
1999年12月~2000年1月应用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3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48~63岁.均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Ⅲ~Ⅳ级,病程3~6年,均经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反
目的:探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骨代谢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律的3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组进行2、4、6、8、9、11、13、15周的递增负荷运动,并设立同期对照
总结大剂量胺碘酮(Am)静脉注射治疗顽固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的用药经验.选择52例患者,男34例、女18例,年龄47.0±15.6(21~68)岁.对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