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南阳晚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民生报道,在提升民生报道水平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加大策划和整合力度,形成一批政策水平高、群众喜闻乐见的“拳头产品”
在保持民生、资讯、本土化新闻报道主要特色的基础上,逐渐加大主题新闻报道策划的力度。去年以来,南阳晚报加大民生新闻策划和报道力度,推出“诚信南阳行”、“记者打工”、“百姓故事”等系列报道。“诚信南阳行”以贴近的视角、新颖的报道形式,展现了一个个生动的诚信实例;“百姓故事”以白描纪实的手法,报道典型人物,讴歌道德楷模;“记者打工”要求记者深入社会生活的第一线,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亲身体验平凡人工作生活的甘苦,并将亲历生活一线的见闻和感悟报道出来。这些重大主题性新闻的报道,体现了求新求变,求真求实,既有理性思考,又有典型事例的报道特点,既提高了传媒民生报道的贴近性,又锻炼了队伍,深化了编辑记者的民生情怀,被业内专家赞誉为“一次华丽的转身”。
以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民生报道的社会效应。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不仅是媒体赢得民心、提高自身美誉度的需要,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南阳晚报以活动为载体,变旁观者、报道者、评判者为参与者和组织者,与广大市民、企业携手同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帮扶热潮。一是去年年底针对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开展“寒冬送暖”活动。广大市民热心参与,捐助电话几乎打爆。一批企业家慷慨解囊。二是精心组织“救助贫困大学生”大型策划活动,对贫困大学生逐个报道,呼吁爱心人士捐款救助,使上千名寒门学子得到资助,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改善民生新闻报道的体会和思考
通过改进民生新闻报道的实践,我们认识到,传媒对民生新闻的报道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而要着力于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辩证的分析、深入的挖掘,由此及彼、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不断拓展民生新闻的内涵,实现从小民生到大民生的自我超越。
——由關注人的生存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抓住影响民众生存的热点问题,如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进行报道。与此同时,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如民众对民主政治、公平正义、生存环境、自我价值等方面的追求等,不断拓展和丰富民生新闻的内涵。
——由关注个体民生到放眼群体民生。要善于透过个体民生放眼群体民生,把个体民生放到群体民生之中考量,揭示“点”对“面”的普遍指导意义。总体上看,目前多数传媒民生新闻报道的主体尚局限于零星的单个对象,停留于平面化、琐碎化,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质化”、“媚俗化”,遮蔽了新闻传播的“社会能见度”,削弱了民生新闻的引领、导向功能,值得我们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由关注表象民生到透视理性民生。必须透过各种表象作深入的透视和理性的思考,从源头上推动矛盾的有效化解,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民生新闻报道水平
具体说,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强化民生问题报道的责任感。都市类媒体在报道形式方面,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度,“自选动作”比较多。正是因为这种灵活性,群众的资讯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得到了更好的表达。但是,不同媒体、不同题材与不同报道手法所承担的政治责任是一样的。第一,“规定动作”在导向问题上出现偏差的几率比较小;第二,总体上看都市媒体在大众中具有很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内容的导向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就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第三,所有民生问题本质上都是政治问题。对老百姓来说,菜篮子、看病贵、能否享受公平教育机会等,就是他们最大的“政治”。他们往往从这些民生需求的满足与解决程度,来评价党和政府的工作。因此,民生问题报什么、不报什么、怎么报,背后都应该体现政治层面的考虑,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政治责任是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最核心的一个方面。例如,我们经常说,新闻不是有闻必录,不能为了抓住观众的眼球而降低报纸的品位,忽略了报纸的导向。一条好的民生报道,或传递政策资讯,或消除群众疑虑,或抨击违规违法现象,不仅体现了政治上的责任,也体现了媒体在道德层面和文化建设方面的责任。
稳妥把握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利益分配和收入差距等问题,极容易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社会热点。在民生领域,教育改革、就业等方面,也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政府的角度来说,热点引导是一门大学问,往往一种负面的舆论场一旦形成,可能要花数倍的力气才能扭转。
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对新闻价值进行正确的衡量。笼统地说“新闻价值是新闻对于受众需要的满足程度”并没有错,但是有必要区别:受众是少数人还是大多数人?受众的需求是短期的需求还是长期的、根本性的需求?是个别地区的需求还是普遍的需求?是较低层次上的需求还是较高层次上的需求等。新闻价值与新闻的社会价值往往不是同一个概念。因此,要从这样的高度去把握一些民生热点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
(作者单位:南阳晚报社)
加大策划和整合力度,形成一批政策水平高、群众喜闻乐见的“拳头产品”
在保持民生、资讯、本土化新闻报道主要特色的基础上,逐渐加大主题新闻报道策划的力度。去年以来,南阳晚报加大民生新闻策划和报道力度,推出“诚信南阳行”、“记者打工”、“百姓故事”等系列报道。“诚信南阳行”以贴近的视角、新颖的报道形式,展现了一个个生动的诚信实例;“百姓故事”以白描纪实的手法,报道典型人物,讴歌道德楷模;“记者打工”要求记者深入社会生活的第一线,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亲身体验平凡人工作生活的甘苦,并将亲历生活一线的见闻和感悟报道出来。这些重大主题性新闻的报道,体现了求新求变,求真求实,既有理性思考,又有典型事例的报道特点,既提高了传媒民生报道的贴近性,又锻炼了队伍,深化了编辑记者的民生情怀,被业内专家赞誉为“一次华丽的转身”。
以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民生报道的社会效应。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不仅是媒体赢得民心、提高自身美誉度的需要,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南阳晚报以活动为载体,变旁观者、报道者、评判者为参与者和组织者,与广大市民、企业携手同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帮扶热潮。一是去年年底针对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开展“寒冬送暖”活动。广大市民热心参与,捐助电话几乎打爆。一批企业家慷慨解囊。二是精心组织“救助贫困大学生”大型策划活动,对贫困大学生逐个报道,呼吁爱心人士捐款救助,使上千名寒门学子得到资助,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改善民生新闻报道的体会和思考
通过改进民生新闻报道的实践,我们认识到,传媒对民生新闻的报道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而要着力于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辩证的分析、深入的挖掘,由此及彼、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不断拓展民生新闻的内涵,实现从小民生到大民生的自我超越。
——由關注人的生存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抓住影响民众生存的热点问题,如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进行报道。与此同时,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如民众对民主政治、公平正义、生存环境、自我价值等方面的追求等,不断拓展和丰富民生新闻的内涵。
——由关注个体民生到放眼群体民生。要善于透过个体民生放眼群体民生,把个体民生放到群体民生之中考量,揭示“点”对“面”的普遍指导意义。总体上看,目前多数传媒民生新闻报道的主体尚局限于零星的单个对象,停留于平面化、琐碎化,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质化”、“媚俗化”,遮蔽了新闻传播的“社会能见度”,削弱了民生新闻的引领、导向功能,值得我们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由关注表象民生到透视理性民生。必须透过各种表象作深入的透视和理性的思考,从源头上推动矛盾的有效化解,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民生新闻报道水平
具体说,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强化民生问题报道的责任感。都市类媒体在报道形式方面,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度,“自选动作”比较多。正是因为这种灵活性,群众的资讯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得到了更好的表达。但是,不同媒体、不同题材与不同报道手法所承担的政治责任是一样的。第一,“规定动作”在导向问题上出现偏差的几率比较小;第二,总体上看都市媒体在大众中具有很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内容的导向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就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第三,所有民生问题本质上都是政治问题。对老百姓来说,菜篮子、看病贵、能否享受公平教育机会等,就是他们最大的“政治”。他们往往从这些民生需求的满足与解决程度,来评价党和政府的工作。因此,民生问题报什么、不报什么、怎么报,背后都应该体现政治层面的考虑,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政治责任是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最核心的一个方面。例如,我们经常说,新闻不是有闻必录,不能为了抓住观众的眼球而降低报纸的品位,忽略了报纸的导向。一条好的民生报道,或传递政策资讯,或消除群众疑虑,或抨击违规违法现象,不仅体现了政治上的责任,也体现了媒体在道德层面和文化建设方面的责任。
稳妥把握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利益分配和收入差距等问题,极容易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社会热点。在民生领域,教育改革、就业等方面,也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政府的角度来说,热点引导是一门大学问,往往一种负面的舆论场一旦形成,可能要花数倍的力气才能扭转。
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对新闻价值进行正确的衡量。笼统地说“新闻价值是新闻对于受众需要的满足程度”并没有错,但是有必要区别:受众是少数人还是大多数人?受众的需求是短期的需求还是长期的、根本性的需求?是个别地区的需求还是普遍的需求?是较低层次上的需求还是较高层次上的需求等。新闻价值与新闻的社会价值往往不是同一个概念。因此,要从这样的高度去把握一些民生热点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
(作者单位:南阳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