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实行“弹性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为了增加民众对弹性延迟退休政策的理解与支持,本文从人口学的视角,以“人年数”指标为切入点,通过因素分解分别计算了“人数”和“年数”变化对我国养老压力的影响,阐明了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同时强调应多维度地理解“人口变化”,不能仅关注人口数量减少,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寿命增加带来的养老压力,还应看到这些变化也意味着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具备了延迟退休的条件.此外,本文还通过对不同队列、性别及受教育程度人口“人年数”变化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 1008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实行“弹性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为了增加民众对弹性延迟退休政策的理解与支持,本文从人口学的视角,以“人年数”指标为切入点,通过因素分解分别计算了“人数”和“年数”变化对我国养老压力的影响,阐明了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同时强调应多维度地理解“人口变化”,不能仅关注人口数量减少,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寿命增加带来的养老压力,还应看到这些变化也意味着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具备了延迟退休的条件.此外,本文还通过对不同队列、性别及受教育程度人口“人年数”变化趋势的测算,分析不同特征人口养老压力的差异化,阐述了延迟退休“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的人口学依据,为政策顺利实施争取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其他文献
在乡村建设中,乡村被知识青年赋予了较多的拯救幻象和浪漫情怀,也导致乡民主体性的丧失.作为外来介入者,青年知识分子必须打破乡建的刻板印象,从思维理念上深刻省察自己的乡建角色和地位,对乡村现代化建设给予反思和批判,从而使乡村振兴不局限于经济发展和过度审美化塑造,更要关注生态、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体系重构.因此,新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应传承和创新乡村建设的民族文化特质和基层自治传统,推进中国传统有机农业的现代化创新和新青年农民主体培育,切实彰显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内生性;构建中国特色的乡土社会要坚持“以农育农”方针,切
作为近现代即墨诗坛的代表性诗人之一,周至元在他的诗歌中展现出了浓郁的即墨民俗色彩.他的诗集中既有描写节日习俗的作品,也有描写宗教习俗以及婚恋习俗的作品,可视为近现代即墨的民俗风情画,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周至元的这部分诗作呈现出鲜明特征,如组诗所占比例较大、带有显著的民歌风韵等.这种独特面貌的形成既由周至元本人的性格、经历所决定,也与即墨周氏家族的家风祖训密不可分.
空间政治是对空间权力的指称,它是附丽于资本逻辑的产物.随着空间政治功能的不断增强,各种空间非正义现象逐渐凸显,寻求空间正义从而成为新的理论生长点.列斐伏尔、哈维、索亚等人为这一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摆脱了空间正义的乌托邦色彩,提出了合理性和现实性的理论方案,体现了对人们生存现状条件下微观正义的反思.空间正义理论的正义观超越了从近代到现代以来所倡导的普遍的抽象正义观,同时也否定了后现代主义主张的“极端差异正义”,是对正义价值和功能的理性回归.空间正义理论对当前我国对空间正义的探求与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在多要素联合决策的框架下,综合考虑劳动力损失效应和收入效应,以及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这两种不同转移就业形式的不同劳动力损失效应,建立了一个关于农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土地流转及农业资本投入联合决策的理论模型,推导农户多要素最优配置行为的性质和特征.理论分析表明,任何一种生产要素市场报酬水平的提高,都会导致农户家庭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减少,劳动力转移就业量与土地转出量增加;农户家庭农业生产各要素投入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劳动力转移就业量、土地转出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劳动力转移就业量与土地转出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历史小说研究虽是个人化的学术实践活动,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新时期以来当代历史小说批评和研究的总体情景及发展脉络.历史小说研究大体经历了从批评到理论再到综合三个阶段或曰三种研究方式.如何“历史”,怎样“小说”,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人言人殊的问题.回顾和总结过往走过的道路,感受和体会最深的,是需要正视并处理好“创新与规范”“寻找\'根据地\'与超越\'根据地\'”“批评与研究”三方面关系.这不仅对历史小说,其治学有关问题与方法,对更为宏大的当代文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采用2016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运用Tobit模型深入剖析了畜牧业经营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1)畜牧业经营能显著提高家庭粮食作物种植比重,促进粮食生产;(2)畜牧业经营规模对农户种植结构同样存在显著影响.相较于非畜牧业经营家庭,畜牧业经营家庭粮食作物种植比重更高,畜牧业经营专业户更表现出“趋粮化”;(3)畜牧业经营对不同种类的粮食作物存在异质性效应.即畜牧业经营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对水稻却存在显著的负影响.文章认为,畜牧业与种植业并非割裂的独立个体,两者存在密切关联.为保障
执转破制度与企业退市制度是两项解决“问题性企业”清退市场问题的法律制度,它们虽独立存续,但基于相关制度的规则基础与内在机理,以及具有契合性的价值诉求,应当促使它们融会发展.上述两项制度就运行现状而言,存在各自运行、启动不足以及对接不畅问题,还存在司法与行政主导的不同模式的协调困难.解决的路径在于,加强两种制度融合立法,建构两种制度融会模式,完善两种制度对接机制,进而实现制度融会的常态化运行.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张如安教授点校,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计六册, 3345千字.rn同治七年(1868),鄞县知县戴枚礼聘徐时栋、张恕、陈劢三人总修,另聘陈继聪、袁杰、周宗坊、刘凤章四人为协修,于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完成《鄞县志》初稿,戴枚、张恕于光绪二年(1876)为之作序.在排版刻印的两年时间,该志仍有所增订,正文中多有“光绪”年号.《鄞县志》今传刻本牌记为“光绪三年丁丑冬十二月初竣”,实际正式刊刻在光绪四年八月以后,由杨坊之子出资印行,故又称光绪《鄞县志》.同治《鄞县志》堪称
面向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未来15年,科技实力必将大幅跃升,现代生物技术将会加速发展.未来生物技术引发的不确定风险和社会伦理问题也会变得更加复杂而多变,必须从战略高度和人文关怀、社会进步的多维视角加以分析判断与积极应对,从而促进生物技术造福人民,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文章梳理了人口流动大时代的农村祖辈进城抚幼与养老的新画面.进城隔代抚育提供了子辈幼有所育的家庭支持,并协助农村祖辈达成老有所养的代际祈盼.研究发现,进城隔代抚育强化了抚幼与养老的双维功能,形塑了抚育式养老模式.传统文化、村落文化的推力与责任伦理、城乡互嵌的拉力共同构成抚育式养老的动力机制.因此,以兑换机制为核心,将隔代抚幼与养老规范化、可操作化、泛家庭化,扩展传统家庭代际的现代张力,培育抚育式养老社会生态,以期缓解当前社会一老一小问题.